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油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2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油菜
分类号:
S565.4
页数:
4
页码:
425-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油菜生物特性与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农业
油菜
蔬菜
内容
镇域历史上以种植白菜型本油菜为主。该品种形态如白菜,春季速生期株形大,茎杆较粗,叶肉疏松,基叶发达,叶柄宽,中肋肥厚,叶全缘或有浅缺,叶色翠绿一般不具蜡粉。菜籽有褐色、黄色等,千粒重2~3克,饱满菜籽的含油量35%~38%。由于易遭病害,多数年份菜籽的饱满度不高,亩产油菜籽不足百斤。50年代中后期,引入“胜利”油菜,为甘蓝型油菜,亩产菜籽150斤左右,含油率约40%。此后,本油菜不再作油料作物栽培,农民只作蔬菜种植,也用于打菜蕻制作菜蕻干。
新中国成立前,直播和育苗移栽,各占相当比例。寒露播种,出苗后松土,冬春壅河泥、猪肥,清明前后打菜蕻,小满前后收割。
60年代开始,大多采用育苗移栽,9月底10月初播种,亩播油菜籽3~4斤。删苗2~3次,推行宽窄行移栽,宽行1.5尺,窄行1尺,株距5至6寸。每亩种植6000~8000株。
70年代,大面积引种推广“九二”油菜,作为油—稻—稻一年三熟的前熟种植。因其为早、中熟甘蓝型品种,亩产量在200斤以上,高的超过300斤,含油量40%~41%,又有利于早稻丰产,即成“胜利”油菜后的换代品种。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推广从“九二”油菜中优选培育出来的“九二13”、“九二13-58”新品种。这两只品种耐湿性较强,受病毒病、菌核病、龙头病的危害轻,较耐寒,属稳产高产型早中熟品种,油菜籽亩产一般200斤以上,高产田块可达300~400斤,含油率41.5%,芥酸含量53.97%。
生物特性与栽培技术:在9月底至10月初播种,11月中旬移栽,翌年2月中、下旬抽苔,3月中、下旬初花,4月中旬终花,5月下旬成熟。其叶与幼茎均为深绿色,刺毛较少,基叶叶柄较短,叶缘波状,幼苗半直立,苔茎微紫红。花冠较大、黄色、折皱。株型扇状,分枝均匀。角果黄色,直生于花序上,籽节较明,植株较矮,株高1.3~1.4米,主花序较长,角果较多、较长、光滑,千粒重3克以上。每亩种植8000株左右,宜以磷、钾肥为基肥,勤施苗肥、重施腊肥、早施苔肥争高产,喷施硼肥壮籽粒。70年代采用稻田(棉地)翻耕整地后穴栽。80年代以后一般不翻耕,直接开沟覆土于稻田面上,喷除草剂后打孔穴栽。
“九二”品系油菜的收获期在5月中旬,在油菜角果8成呈枇杷黄时连根拔起,在空地或预留晚稻播种的空秧田中堆篷,上加盖防雨淋,待油菜秆干燥后,趁晴天收获油菜籽。
90年代中期推广“高油“品系。
油菜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白锈病、龙头病等。虫害有蚜虫、潜叶蝇、小菜蛾、地老虎、黄条虫、蜗牛等。均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