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族、姓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24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族、姓氏
分类号: C924.24
页数: 5
页码: 117-121
摘要: 本章记述横河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82798人(包括外来暂住人口21874人),占总人口的98.96%,少数民族增加到16个计86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04%。全镇常住人口有256姓,63235人,其中单姓254,复姓2。按姓氏人数3000人以上为序计列,胡姓13151人,孙姓9873人,徐姓5585人,黄姓3165人,以上四姓为镇内人数较多之大姓。
关键词: 横河镇 民族 姓氏

内容

民族
  横河镇春秋战国以前为土著越人居住地区,后因人口迁移而融居同化为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极少。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镇域汉族人口58624人,占总人口的99.97%,其他民族只有17人,占总人口的0.03%。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人口流动量增大,经商、婚嫁、工作调动,陆续迁入少数民族人口,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已有5个少数民族计64人,占总人口的0.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82798人(包括外来暂住人口21874人),占总人口的98.96%,少数民族增加到16个计86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04%。
  姓氏
  据文字记载,东汉镇域已有虞、董、严等氏族定居,到唐代沿翠屏山北麓一带,越窑制陶业及石堰盐场制盐业兴盛,有大量居民落户于此,姓氏繁多,今难以考证。现常住户口姓氏,大都自宋以后迁移至此。
  截至2004年7月,全镇常住人口有256姓,63235人,其中单姓254,复姓2。按姓氏人数3000人以上为序计列,胡姓13151人,孙姓9873人,徐姓5585人,黄姓3165人,以上四姓为镇内人数较多之大姓。

附注

附:“堕贫”(即堕民) 堕民,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之一种,又作“怯邻户”“乐户”,唐、宋谓“堕民”,明代称“丐户”。清《王朝通志》:世代被“地方视为卑贱之流,不得与齐民同列甲户”,不得与平民通婚,更不许应科举。对此,历代地方志均有所论述,清及民国更有许多学者作过调查研究。但堕民始于何时,缘何被摈而官民贱之,迄今众说纷纭。自明以来至民国,皇帝、总统屡有削除堕民、丐籍等谕旨、诏令颁发各地,然堕民依旧沉沦孽海,不得平等,是官府令而不行,乡曲禁而不止,还是堕民自甘污贱,终无定论。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堕民才获得彻底解放,地位与一般民众完全平等。 堕民之由来,古无可考。但传说甚多,流传于民间者不下十数种。 唐朝“乐师被遣”说: 堕民先辈,原为唐明皇宫廷乐师。安史之乱平息后,梨园子弟以“乐而忘忧”罪,被遣为“堕乐”而流落江南。为度命,唱“度曲”以度日,人称“度民”。“堕”与“度”为一声之转,堕民或即是“度民”亦未可知。 宋朝焦光瓒部“叛宋降金”被贬说: 清光绪《慈溪县志》称:“堕民相传为宋罪俘之遗,南宋初,金兵南下,宋焦光瓒率部降之,及金兵退,宋人耻其降,遂贬其众为堕民。” 元朝贬宋皇室、功臣子孙为“大贫”说: 元主登基,大臣张洪范出奏招聘宋臣。有宋朝总制谢枋得隐居温州,出辞本不愿受职。本曰:“贬我牛者,牛而应之;贬我犬者,犬而应之;贬我游堕民者,堕民应之。”元主见本,龙颜大怒,准贬堕民。张洪范又奏:可将宋臣散于八府为民,免其同心蓄谋,赐田千顷,自耕自种,永免皇粮,以安其心。元主依奏,将宋臣散于金、衢、严、处、宁、绍、温、台八府……贬为大贫。另一传说是宋亡之后,赵氏王子皇孙,见哀于人民间,婚丧岁时,以青衣侑食,丝竹娱人。多不事生产,日流于惰,故被称为“惰民”。民国时,秦人所著《杭甬段沿线的特殊民族——堕民》,亦持此说。 明朝贬元将后裔与元兵“愿世为汉人奴”说: 张家驹《堕民调查》云:“前元朝名将,忠于元帝,不愿投明,致为明太祖所戮,其后裔贬为‘堕民’。”杨祖谋先生也认为“堕民”为元末贵胄,被明太祖贬为“丐户”者,此辈平日嬉游,无所事事,惟以丝竹自娱,一旦遭贬,别无长技可以谋生,乃渐以乐户为业。元亡时,绍兴、宁波一带有蒙古兵千余人驻防,将被戮,哀求免死,愿世为汉人奴。不齿齐民,禁与考试,故称‘堕民’。 明朝贬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部属为“丐户”说: 《辞海·堕民》条云:“此外尚有明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民国冯巽占《畲民·堕民·九姓渔户考》云:堕民系“明初俘陈友谅之部族,编之为‘丐户’者”。 “汉蒙民族报复”说: 宋亡建立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把人分几等,南方汉族最低等,贬罚为服苦役。元亡建明朝,汉族人入主,把元时蒙古人贬称“元鞑子”,罚做苦役,专使为人剃头,婚娶时抬轿子、吹喇叭、服侍人的下等人。 上述诸说,未必完全,亦不可成为确据,但不难看出,堕民皆系因故被贬而形成之“贱民”,非一朝特有。旧之“堕民”日久除籍,新之“堕民”又被贬而生。 堕民一般集居在较偏僻的地方,自成村落,除上门供役之外,不和其他居民往来。其衣着,男堕民戴汤碗帽、穿短衫、布巾系腰,女的着斜襟短袄、系宽大无褶的裙子、一律随布幅横裁即“横布裙”。堕民的职业有唱班,专供旧时婚嫁喜庆、寿辰、添丁、祭祖等到场吹奏喜曲,充当吹鼓手。堕民学戏,只唱不演,所以不练功,能自拉自唱,能唱生、旦、净、未、丑等角色。清代以前只用剃刀为人剃头,后来发展到用剪子、轧刀等为人理发。女堕民专为人剃头或给妇女修面。男堕民在轿行候差,抬轿有一定功力,步伐齐,耐力久,遇过桥爬坡,上落台阶有自己行话,前呼后诰,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余亦有捕田鸡、弹棉花等业。新中国成立以前,堕民一般从事以上几种行业,以谋生计。 民国18年(1929),省民政厅调查,余姚县有堕民3813人。时镇境内有横河桥上、弹子湾,石堰白杨岙,龙南横浦,彭桥走马塘五个自然村为堕民聚居村落。解放后,堕民在农村的分得土地,才彻底地受到平等相待,不受歧视。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