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代表土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23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代表土种
分类号: S159.255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横河镇粉泥田土种、青紫泥田土种、黄心青粉泥田土种、黄泥沙田土种等代表土种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横河镇 自然环境 土种

内容

粉泥田土种
  主要分布在东横河南北一带,其剖面特征:
  耕作层(0~12.5厘米),色为淡棕色,质地重壤,土体较松,PH5.8,容重1.15克/立方厘米,无石灰性反应。
  犁底层(12.5~19.9厘米),色淡青灰,土体较紧实,PH6.5,容重1.34克/立方厘米,无石灰性反应。
  潴育层(19.9~73厘米),色青灰或黄棕,有含量较多的铁斑纹层,棱柱状结构发育明显,PH6.4,容重1.44克/立方厘米,无石灰性反应。
  母质层(73厘米以下),色淡棕黄,棱柱状结构。
  粉泥田地下水位一般在40~60厘米之间,因离河较近,排水条件好。耕作特点:有一定淀浆性,开始插种时田土较汪,以后渐硬,供肥保肥能力适中。据测定:有机质含量1.47%,铵态氮13.9PPM,速效磷4.9PPM,速效钾52.9PPM,也均属缺乏类型。
  作物表现:水稻插秧后生长快,发棵早而多,根系发育较好。该土种肥料分解快,得力早,但肥效较短,后期易造成早衰。各种病害也易发生。
  青紫泥田土种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处,常年积水严重,土质粘,层次发育较明显。其剖面特征:
  耕作层(0~14.3厘米),色浅灰,质地粘重,PH5.5,容重1.12克/立方厘米,结构粒状,无石灰性反应。
  犁底层(14.3~23.1厘米),色淡青灰,结构块状,较紧实,PH6,容重1.3克/立方厘米,无石灰性反应。
  潴育层(23.1~37厘米),淡棕色,棱柱状结构发育明显,极紧实。有中等含量的铁锰结合物,PH6.5,容重1.43克/立方厘米,无石灰性反应。
  潜育层(37厘米以下),青灰色。青紫泥地下水位在40厘米上下,有些田块只有十几厘米。耕性差。有机质含量1.92%,速效氮14.7PPM,速效磷6.4PPM,速效钾60PPM,属缺乏类型。
  该土种中有一层青灰色潴育层,排水不良,积水严重,通透性差,影响水稻根系发育,早稻插后前期发根较慢,造成迟发,加上长期浸水,会产生亚铁化合物,毒害稻根,影响水稻产量。
  龙南烛溪湖相近的地势低洼处,分布有腐泥塥青紫田土种,常年积水,质地粘重,母质是湖相沉积物。剖面中在40厘米以下出现腐泥层,是一层障碍层次,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大。
  黄心青粉泥田土种
  是面积最多的一个土种,主要分布在东横河南北一带,母质为浅海沉积物,质地中壤。剖面重要特征:40厘米以下出现明显的黄化层。地下水位一般在40厘米左右。含铵态氮12.8PPM,速效磷6PPM,速效钾51PPM,都属缺乏至极缺类型。其离河较近,排水条件较好。土体质地较坚实,犁底层厚,土壤通透性一般,但蓄水保肥性能较好。
  水稻插秧后分蘖较慢,中期无效分蘖多,千粒重不高,容易贪青倒伏,产量一般。
  龙南烛溪一带分布有泥炭心青粉泥田,土体特征:40厘米以下有泥炭层出现。
  黄泥沙田土种
  分布在石堰、彭桥、龙南近山脚一带。其成土母质为红壤的坡积物或经搬运后的再积物。质地为轻壤至中壤。剖面特征:
  耕作层(0~12.5厘米),色棕灰至青棕灰。质地中壤。PH5.4,容重1.06克/立方厘米,结构松,无石灰性反应。
  犁底层(12.5~18.8厘米),棕灰色,质地中壤,较紧,PH6.1,容重1.22克/立方厘米,无石灰性反应。
  潴育层(18.8~63厘米),黄棕或灰白色,质地为沙壤土,有中等数量的铁、锰锈纹锈斑出现,PH6.6,容重1.34克/立方厘米。
  母质层(63厘米以下),黄棕色。
  这一土种地下水位高,只有18厘米。耕层有机质含量1.9%,速效氮11.5PPM,速效磷9.7PPM,上述均属缺乏类型,速效钾98.5PPM,属中等类型。
  该土种由于田块高低不一,耕层较浅薄,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前期发得快,后期保不牢,产量一般。
  黄大泥田土种
  分布在龙南乡童岙村大埠头一侧,质地以重壤为主,耕作层12厘米。据测定:有机质含量为2%,速效氮5PPM,速效磷1PPM,速效钾46PPM,属极缺乏类型,为提高其地力,必须增施磷肥。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