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分区及地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2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土壤分区及地力
分类号: S159.255
页数: 2
页码: 75-7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横河镇平原区土壤、丘陵区土壤及地力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横河镇 自然环境 土壤

内容

平原区土壤
  母质较为复杂,以古湖沼、湖海相沉积物为主。成土年代在9世纪以前,经多年耕作、灌溉、施肥以后,逐渐形成具有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及潜育层等不同层次、不同构型的水稻土。
  稻棉轮作区以粉泥田、青粉泥田、腐泥性青粉泥田、黄心青粉泥田为主。沿山一带的纯稻区以谷口泥沙田、黄泥沙田为主。南部丘陵以红壤为主。
  土壤理化性质及地力状况。经长期水耕水培,已培育成具有特殊剖面的水稻土类。土体中层次分明,棱柱状结构发育,潜育性现象普遍。土层深厚,土质均细,粘粒含量高,质地以重壤为主,部分属轻壤,粗粉砂含量高,无石灰性反应。PH①属中性至微酸性。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部分达4%。速效磷5PPM~7PPM②,速效钾50PPM~80PPM。蓄水量足,排灌系统发达。农业利用种植水稻和稻棉轮作为主。
  丘陵区土壤
  丘陵土壤多为自然土壤,唯狭谷、平缓的山谷以及山垄中有少量农田。母质多为残积物,由凝灰岩和熔凝灰岩及少量凝灰质沙岩、流纹岩和花岗岩的风化残留物组成。在风化过程中,硅酸盐类矿物水解,硅、钙、镁、钾、钠等盐基成分流失,粘粒和次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含量相对提高,使土壤向“红壤化”发展。
  山顶或陡坡以石沙土和秃岩为主;平缓低丘、山脚、山垄常分布黄泥土、粉红泥土和黄泥沙田;海拔50米以下的低丘大多分布红泥田;山谷及谷口分布洪积泥沙土和洪积泥沙田。
  该区土壤多呈棕黄或黄棕色。多石砾,沙粒含量高,质地中壤至轻壤。酸性,PH5~5.5。养分贫乏,保肥保水性能差。由于土壤冲刷严重,除部分山垄田外,土层一般厚50~80厘米。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