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境域与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21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境域与沿革
分类号: K928.5
页数: 4
页码: 13-1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横河镇的境域与沿革情况。
关键词: 横河镇 乡镇沿革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境域
  横河镇位于北纬30°07′,东经121°14′,地处宁绍平原北部、慈溪市城区南郊。北至浒山街道南二环线公路,东毗邻匡堰镇,南与余姚市丈亭镇交界,西与余姚市城区东北接壤。镇东界张岙自然村马家山峰至镇西极陈山西麓,东西长12.25公里。镇南界童岙村大脑山峰南至镇北界浒山街道南二环线公路,南北宽11.15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86.8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东上河村。
  境域自远古原始社会至今,随大自然变迁,有着由陆转海,再由海转陆逐渐扩大、稳定的过程。春秋战国始,镇境域翠屏山以北地带自南向北渐成滩涂。汉代虞氏筑室虞家城(今宜青桥、乌山一带)、日南太守虞国建宅于今浒山沈府巷前。至唐,镇域基本成为陆域涂地。宋庆历七年(1047)大古塘筑成,镇(陆)域始得稳定。
  自唐余姚设十五乡,历宋、元、明、清千余年间,镇境域分属梅川、龙泉两乡和冶山乡部分里(村)。清宣统元年(1909)以前,涉及镇域梅川乡(大古塘以南部分),龙泉乡,冶山乡部分里(村),界至分别为:
  梅川乡 东界:上林乡的游源、罗家岙、赵家、涂山头、石人里、宋家漕、高家等自然村;
  南界:龙泉乡的竹山、沙河自然村北渔山、缪家山、大船山(牛头山)东西向山脉山脊线,向西以龙泉乡的横泾河村、烛溪湖北的洋塘河为界;
  西界:北部从云柯乡的三碰桥、上房自然村向南沿寺山东沙滩路江东岸,到将盔山折向东南至古洋山桥,中部从古洋山桥沿罗墅港至宏惠桥(今小宏桥)折向西沿东横河到龙泉乡的横河堰,再向南沿烛溪湖港(今伍梅江)东岸至洋塘河。
  龙泉乡 东界:梅川乡;
  南界:自乡南沿辖村舒郎岗、陆家山顶、杨家岙、俞家岙、孙家、张家自然村,临慈溪县;
  西南界:依烛溪湖西山脊线北延经自乡辖域湖西门自然村至东横河江向西,沿江至石堰翁张自然村。至南为冶山乡;
  西界:自乡西沿辖村庵跟、黄家车头向北至乌戎岭。其西为烛溪乡;
  北界:自乡北沿辖村乌戎桥、王梁、横山登、东山自然村,至东西向桐树湖山脉山脊线。至北是云柯乡。
  冶山乡部分里(村)——客星村、堰南村;
  东界:龙泉乡烛溪湖西山脊线,湖西门自然村;
  南界:桃花山山脊线,龙泉乡郑家、大埠头自然村;
  西界:陈山西麓;
  北界:龙泉乡沿东横河江石堰段。
  今横河镇,上述界域中(大古塘以南部分),剔除以下村落即涵盖全镇境域。
  梅川乡剔除 今属匡堰镇的龙舌、匡堰、五大弄、茹家、后张埭、新桥、榆树下、伍家板桥、妙山自然村;今属浒山街道的降桥、徐家畣、顾李村、华家、俞家、庄华、史家、潘余、龚家、何家桥、应家、童家、励家弄、龙王桥、上冯、庄桥、夏家桥、徐家笆弄、杨家、卢家漕、金山庵、叶家、虞家、后横江、大河口、赵家自然村和古浒山所城;
  龙泉乡剔除 今属余姚市的陆家山顶、杨家岙、俞家岙、舒郎岗、张家、孙家、洞池(桐树)湖自然村。
  清宣统元年(1909)以后至今,乡(镇)、村(里)境域分划变动较多,而境域范围与上述同。
  第二节 沿革
  据浙江省考古研究所1979年对“童家岙遗址”考证,横河距今约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属河姆渡第三层类型文化),就有人类在镇境内繁衍生息。
  镇域彭南、彭桥、龙南一带出土的石犁、石钺、石耜冠、石镰刀、石铲、原始黑陶等属良渚文化期遗物,可知河姆渡文化之后千年,先民已在这里从事耜耕农业。
  夏、商、西周,横河为舜后支庶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越国、后从吴国、复为越国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属楚国。
  秦(公元前221)统一中国,横河为会稽郡余姚县属地。
  两汉、三国(公元前206~公元280),仍为会稽郡余姚县所辖。
  晋、南北朝,会稽郡、国建置有更有复,余姚置县未变,镇域属余姚县如故。
  隋开皇九年(589),撤余姚县入句章县,横河也划入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句章复余姚而置州,横河属姚州。
  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余姚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降宋,横河随之入宋。南宋绍兴元年(1131),越州改为绍兴府,横河属绍兴府余姚县。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宋余姚县城内10坊,城外15乡、70里。镇域设梅川、龙泉两乡,还有冶山乡的部分里。时梅川乡置里四,龙泉乡置里六,冶山乡置里四。
  元,绍兴府改置路,后又复府,余姚由县升州。时梅川乡置图十六,龙泉乡置图十六,冶山乡置图四。横河与绍兴路、府,余姚县、州隶属依旧。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余姚县,乡复都、里制。横河属绍兴府余姚县。
  清,隶属如故。
  清宣统元年(1909),余姚县调整乡制,增乡设村里制,城外设四十五乡。今横河镇境域留龙泉乡,冶山乡(其中三个村),废梅川乡,新置彭桥乡,浒山乡(其中五个村)。宣统三年(1911)石堰盐场复称余姚盐场。
  民国2年(1913)按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废府设县,横河属浙江省余姚县;是年又置道,属会稽道余姚县;民国5年(1916)余姚盐场公署由石堰迁址庵东;民国16年(1927)废道,复归前属;民国17年县下增设区,镇境分别属余姚县第六区、第七区和第一区所辖。
  民国19年(1930)改村里为乡镇,涉及镇域分设12乡,即山南乡、三朗乡、彭桥乡、天东乡、横河乡、孙境乡、秦堰乡、马堰乡、横泾乡、沿山乡、石堰乡、客星乡。
  民国21年(1932)省置县政督察区,横河属第五特区余姚县。民国23年推行保甲制,次年整编,去区序号名冠以地区名,即第六区改为浒山区,第七区改为逍林区,第一区改为余姚城区。废原乡、村、里,重新设置乡、保,今横河镇域各村(保)分布在其中各乡中,新置乌山乡辖8保(其中6个保),龙南乡辖11保(其中10个保),龙北乡辖13保,彭泾乡辖13保(其中6个保),天东乡辖12保(其中3个保),高风乡辖14保(其中3个保)。是年余姚县改属第三区,横河随余姚县归其属。民国37年(1948)行政督察区由第三区改称第二区,其辖地不变。
  1949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余姚,次月建立余姚县人民政府,归属宁波专区,横河分属宁波专区余姚县浒山区、逍林区、城北区。
  1950年5月,余姚县调整下属行政区,始设横河区。今横河镇境域为横河区之乌山乡、横河乡、秦堰乡、彭西乡、龙南乡、石堰乡,天东乡之埋马村、天香桥村,梅溪乡之大山村、祝家村和任家纸坊村、童家岙村。还有城北区高风乡之陈山村、谢家山村、王家竹堑村、堰南村。
  1956年3月,撤区并乡,横河由余姚县直属。
  1957年1月,横河区建制恢复,其辖域未变。
  1958年10月1日,横河人民公社组建,下设15个大队。镇境域有石堰、秦堰、横河、乌山、龙南、胜利、梅湖、彭桥8个大队,还有环城人民公社高风大队(部分)。1959年3月,撤并留置为石堰、横河、龙南、彭桥、高风(部分)5个管理区。1961年,区建制恢复,上述5个管理区分别改为横河人民公社、龙南人民公社、石堰人民公社、彭桥人民公社、高风人民公社,仍分属横河区、城北区管辖。
  1963年3月,横河、低塘、临山3个区合并为低塘区。
  1966年2月,高风人民公社撤销,将陈山、谢家山、王家竹堑3个大队划归石堰人民公社。
  1970年,宁波专区改称宁波地区,其辖区归属不变。同年7月横河人民公社并入龙南人民公社,至1972年3月又从龙南人民公社析出。
  1971年7月,低塘区被拆,原横河区建制恢复并更名为龙南区,横河属其域。
  1979年9月,余姚县与慈溪县部分行政区域调整,龙南区划归慈溪县,横河随龙南区划入慈溪县。
  1981年7月,龙南区复名为横河区,其辖域如故。
  1983年7月,撤宁波地区入宁波市,横河属宁波市慈溪县横河区。同年9月人民公社废,恢复乡(镇)建制,横河、龙南、石堰、彭桥4个人民公社改制为冠名不变的4个乡人民政府,其归属依旧。
  1984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横河乡改为建制镇。
  1988年10月,慈溪撤县设市,其辖区不变。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横河区,将原龙南乡、石堰乡、彭桥乡并入横河镇,直属慈溪市管辖。该体制(归属)延续至今。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