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07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宗教
分类号: B92
页数: 3
页码: 1105-1107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宗教,包括了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宗教 理论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宗教活动逐步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依法登记开放。
  第一节 佛教
  1988年,仅有佛教寺庵3处,即龙泉寺、芦山禅寺、大乘庵。且龙泉寺山门被拆、芦山禅寺大雄宝殿已毁。有僧14人,尼15人,分居上述3处,场所均未对外开放,仅作为僧尼个人修持用。1990年、1992年,龙泉寺、芦山禅寺相继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2010年,有佛教寺院17处、庵5处、居士林2处;有僧51人、尼2人。
  龙泉寺,位于城区北滨江路114号。始建于东晋咸康二年(公元336),唐、宋、元、清均遭毁,多次重建。寺院规模在元代元贞年间为最大,层楼叠阁从龙泉山南麓直至山顶,蔚为壮观。“文化大革命”期间,山门、天王殿被拆,寺院主要建筑仅存清光绪元年重建的大雄宝殿。1990年3月,经省委统战部批准,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1995年,重建山门、天王殿,此后又新建观音殿,地藏殿等。
  芦山禅寺,位于河姆渡镇芦山寺村。始建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朝廷赐额“芦山普光院”,故名隆一时。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诏颁“芦山禅寺”。20世纪60年代,宁波、舟山等地僧众迁居于此,边修持,边农耕。.“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雄宝殿被拆。1992年,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所存建筑多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重修。1995年5月,大雄宝殿重建。
  第二节基督教
  1988年,有基督教堂19处、聚会点10处、牧师1人、专职传道3人、长老41人、信徒1.04万人。90年代,聚会点相继建立教堂。2010年,有基督教堂(所)38处、牧师5人、专职传道7人、长老63人、信徒1.9万人。
  基督教城堂,原址位于城区桐江桥附近,始建于1867年。1903年扩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堂关闭。90年代初,因城市建设需要,城堂迁至舜水北路22-1号。1995年12月,新城堂启用。
  第三节 天主教
  1988年,有神父1人、修女2人、信徒270人。1994年,新建城区天主教堂(原教堂于1975年因建设需要被拆)。2010年,有天主教堂2处、神父1人、修女2人、信徒730人。
  天主教城堂,原址位于城区阳明东路北侧,始建于1911年,为哥特式建筑。1975年,因城市建设被拆。1982年,天主教恢复宗教活动,要求建新堂。1995年,余姚天主教新堂落成,位于城区阳明东路71号。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