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福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03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社会福利
分类号: C913.7
页数: 6
页码: 1072-1077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1988年至2010年福利事业、福利企业、福利募捐的情况。
关键词: 社会福利 余姚市 事业

内容

1988年后,继续搞好城乡一体的“五保”(衣、食、住、医、葬5项保障)供养,城市“三无”人员也统一纳入到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五保”供养范围。1992年中期开始,各乡镇、街道开展新一轮的敬老院建设。至2010年,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福利制度。
  城市“三无”人员,指城市中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的人员。
  第一节 福利事业
  “五保”供养
  1989年8月,市第一所社会福利院竣工,同年年底有敬老院60家、入院老人867人。1990年,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达到年人均430元。1991年,有敬老院62家,入院率达58%,“五保”供养生活费年人均440元。1992年,敬老院由原来的62家合并至44家。1993年,“五保”供养标准调整,入院“五保”年人均
  生活费700元,散居“五保”年人均500元。1994年,入院“五保”年人均生活费800元,散居“五保”为550元,山区乡镇“五保”增加每人每月10元的生活费。1995年,对全市农村“五保”对象进行全面普查,确定农村“五保”供养的最低标准,入院“五保”年人均供养标准不低于1200元,散居“五保”不低于840元。1996年,对1183名农村“五保”户签订《五保供养协议》,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1997年,“五保”对象1359人,入院847人,集中供养率达62%,在院“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1500元,散居“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900元。1999年,22个乡镇、34家敬老院房屋面积25808平方米、床位1072张,入住847人,年人均生活费2362元。2002年,低塘、黄家埠、四明山镇新建敬老院,三七市、丈亭镇扩建改造敬老院。至年底,敬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共有床位1245张、入住老人997人。2003年,马渚、河姆渡镇新建、扩建敬老院。2004年,市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市老年服务中心等进行改建和扩建,新增床位150张,“五保”对象1585人,入院1406人,集中供养率达89%。2005年,临山、陆埠镇和凤山街道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进行敬老院新建和扩建。2006年,梨洲、朗霞、阳明街道和泗门镇敬老院新建、改建完工,新增床位150张。是年,有“五保”供养人数1363人,全年供养资金达504万元。2008年,制定《余姚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细则》《余姚市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09年,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市和乡镇、街道两级财政预算,分别按比例负担,取消村级负担,全年供养资金达724万元。2010年,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原来的人均每年5900元提高至人均每年7288元。敬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共有床位3150张,“五保”供养人数1246人,全年供养资金达908万元,集中供养率达97%。21家老年人服务中心完成事业登记,市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集体。
  福利院
  1988年,筹建市综合性社会福利院。1990年,正式投入使用,原址位于康复路18号。内设儿童、老年保障部和福利院医务室,有床位80张。2006~2007年,投入福利彩票基金9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装修。2009年,迁址到阳明街道畈周村丰山桥33号。
  长青老人公寓
  地处北滨江路,是一家集生活、医疗、康复、心理护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养老机构。1998年由市政府投资兴建,一期工程投入550万元,设54个房间、108张床位。2000年10月投用。2010年,公寓床位增至230张,床位入住率保持在98%~100%,护理老人比例达82%,平均年龄为86.4岁。
  第二节 福利企业
  残疾人安置
  福利企业按一定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并享受国家给予的减免税优惠政策。1987年,有福利企业96家,职工4295人,其中残疾职工1611人。1990年增至103家,获得减免税扶持482万元。1992年有113家福利企业,就业职工6200人,其中安置残疾职工2600人。1993年,福利企业产值4.7亿元,创利润(含免税)3200万元。1994年,福利企业就业职工6900人,其中安置4残人员2900人。是年,乡镇福利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1995年,市民政局所属福利企业——余姚无线电二厂委托市化棉总厂管理。1996~1999年,市民政局所属福利企业进行转制,市民政局与所属或从属的企业全部办理脱钩手续。2000年后,市民政局福利企业管理机构职能逐步转到福利企业资质管理、保障残疾人员就业和保护残疾职工权益上来。2005年,所有福利企业全面落实残疾人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保险。2010年,全市福利企业职工6607人,其中残疾人2215人。
  福利资金提取
  1996~1999年期间,在福利企业减免税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65所敬老院建设。1996年,建立市级社会福利发展基金。
  第三节 福利募捐
  福利奖券
  1989年10月,开展第一次有奖募捐活动,共销售20万元,筹集市社会福利资金4.2万元。1991年,销售40万元,筹集市本级公益金8.4万元。1992年,销售106万元,提取市本级公益金22.26万元。1993年,销售200万元,提取市本级公益金42万元。
  福利彩票
  1995年开始,中国社会福利奖券更名为中国福利彩票。
  1996年5月18~20日,600万元大奖组销售活动在原江南中学操场举行,3天共销售福利彩票600
  万元,筹集市本级社会福利资金126万元,其中投入市长青老人公寓建设90万元、市福利院老年人食堂和活动室建设25万元。1999年9月3~6日,在市汽车西站广场组织3900万元中国福利彩票和500万元“浙江风采”彩票的发行销售,创造年销售大奖组福利彩票4400万元的最高纪录。2000年9月、2001年9月和2003年9月,在玉立路开阔地段分别完成中国福利彩票大奖组销售1650万元、1600万元和2226万元。先后5次销售、发行大奖组福利彩票1亿多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00万元。2003年6月1日,全市引进31台投注机安装完毕,至年底,销售电脑彩票230万元。2007年,增加“中福在线”视频彩票和网点即开型刮刮乐彩票,2007~2010年底,4年共销售视频彩票4642万元和刮刮乐彩票6300万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