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才资源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00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人才资源开发
分类号: C960
页数: 6
页码: 1032-1037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1988年至2010年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培训、人才引进和交流的情况。
关键词: 资源 开发 余姚市

内容

1988~1997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都由国家包分配。1998年开始,鼓励、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至2010年,先后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促使人才合理和自由流动,同时加强人才管理和培训。
  第一节 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
  人才市场
  服务机构 1984年12月27日,建立县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人才信息交流服务。2004年12月20日,改名为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
  人才集市 1994年2月18日,市人才市场正式开业。1996年开始,每两月举办1次人才集市。1997年5月开始,每逢单月18日举办人才集市。2000年初开始,改为每月举办1次人才集市。2001年12月,市场固定摊位由原来的30家增加到近80家,2003年2月开始,人才集市由原来的每月1次,改为每月2次,2004年3月份开始,每月逢8、18、28日举办人才集市。2000~2010年,市人才市场共组织定期人才交流会211次,共有1.3万家用人单位进场招
  聘,需求岗位15万个,入场应聘者达30万人次,达成意向10万人次。
  大型人才交流活动1993~1998年,每年举办大型人才交流活动。1999年,组织2次。2000年后,每年组织3次。规模不断扩大,从开始时60家单位进场设摊,到2010年进场设摊单位增至160家,提供岗位2000个,3000名人才应聘,最后达成意向的850人。至2010年,先后共组织41次大型人才交流会,5500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共为各类人才提供10万个择业岗位,入场应聘人才8万人次。
  组团赴外招聘 1999年,市有关部门组织部分企业和单位到长春、重庆、湖南、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招聘。从2000年开始,每年组织企业到长沙、昆明、长春、重庆、青岛、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招聘。2000~2010年,先后组织120次3000家用人单位赴重庆、武汉、西安、兰州、成都、长沙、广东、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和有关高校招聘人才。
  人事代理 1997年开始,实施人事代理。1999年开始,先后开设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代理项目。到2010年6月,发展代理单位1300家,代理人员1.5万人,其中管理的各类人事档案达3.5万个。2010年办理各类社会保险2710人,缴纳住房公积金954人,代收代缴各类费用4027万元;集体户口挂靠300人;档案工资调整1824人。
  网上人才市场 1999年7月,开通余姚人才网,通过3次更新升级。到2010年,先后为2万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5万条,为6万人才发布求职信息或查询求职岗位。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网上人才招聘会,为各类用人单位和求职人才搭建平台。
  信息与咨询 2001年,市电视台开辟人才公益广告,广播电台开办《余姚人才空中立交桥》,发布人才供需信息。2002年,每月印发1期《余姚人才》供需信息。2003年5月开始,和余姚日报社联办《余姚人才》专栏,在《余姚日报》4版刊出,每周1期,主要介绍人才工作动态,发布招、应聘信息。。
  人力资源市场
  1988年,市劳务市场正式挂牌。1992年,更名为市劳动力市场。同年,市就业管理服务处下设市职业介绍所(1998年后更名为市职业介绍中心)。1995年1月,贯彻《劳动法》后,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1998年5月开始,每月举办1次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2007年后,劳务市场更名为市人力资源市场,16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统一进场营业。2004年3月,泗门、低塘、马渚、陆埠等8个乡镇分别建立人力资源分市场。2007年8月,开发视频招聘求职软件,并在市场和规模企业及外省市劳务输出地配置视频求职设施。2009年11月,集就业登记、信息发布、劳务交流、就业指导、视频求职和民办职介机构于一体,使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日趋完善。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专业技术资格晋升
  1988年8月,基本完成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先后建立工程技术、卫生技术、农业技术、中小学教师、经济、会计、统计、群文等14个初级和工程技术、中小学教师、卫生技术3个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聘专业技术人员7968人,其中高级职务472人、中级职务2093人、初级职务5403人。1988年,在全民企业、大集体企业及年产值50万元以上或利润10万元以上的乡镇、村集体企业启动职称改革。1989年,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1995年,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包括执业资格、从业资格)制度。1998年,开展个体私营企业工程系列技术职务评审工作。1999年,首次在工程系列中推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量化、细化评审工作。2010年,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5.6万人,其中正高级68人、副高级2310人、中级1.34万人、初级及以下4.02万人。
  优秀科技人员评选活动
  1988年,首次开展评选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活动,市食品公司任祖伊等5人被评选为余姚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990年,评选第二批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998年2月,开展2年1次的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和优秀科技人员的评选工作,5人被评选为余姚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999年,评选表彰“十佳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十佳尊知重才企业经营者”和5名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25名优秀科技人员。2001年,评选表彰6名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2名尊知重才企业经营者和15名优秀科技人员。2006年,评选表彰5名有突出贡献专家、15家“尊知重才先进单位”和20名优秀科技专业人才。
  人才工程
  1999年,被列为宁波市新一轮“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14人,其中第一层次1人。2003年,有1位科技人员被列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12位专业技术人员被列为宁波“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培养层次人选。2005年、2007年、2009年,分别有3人、8人、2人入选,有3位专业技术人员被列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2位科技人员被列为宁波“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2006年,有2位科技人员被列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12位科技人员被列为宁波“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另有省突出贡献人才奖候选人1名,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1家。2007年,10位科技人员被列为宁波“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其中第一层次2人。
  2002年5月10日,成立余姚市博士(高层次人才)联谊会,首批会员50人。2003年9月9日,余姚市博士(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共有会员78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34人。2007年9月22日,余姚市博士(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召开第三次会员大会。新吸纳会员39人,会员总人数达到94人。
  博士后工作站
  1999年,浙江省博士后余姚技术创新基地和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余姚基地挂牌成立。2000年,市彩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签订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的协议书。同年,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余姚基地启动。2002年,宁波天邦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舜宇集团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站。同年,宁波利顺达电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招收1名博士后,这是余姚企业招生的第一位博士后。2006年,宁波屹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被人事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年,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经省人事厅批准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试点站,舜宇集团的省博士后工作试点站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010年,帅康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燎原工业有限集团公司成为省级博士后工作试点站。到2010年底,全市博士后工作站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0人。
  第三节 培训
  机关工作人员培训
  1988年,培训内容为《人事管理学概要》。1991~1995年,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宁波市统一的岗位培训,主要学习行政管理、公文写作、组织行为学等12门课目。1996年之后,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初任培训每年组织1期,以当年度新录用公务员为培训对象。1997~2007年,每年组织新提任中层干部开展任职培训。2008~2010年,组织中层干部轮训。历年来的更新知识培训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常用英语标注、领导干部公务英语、当代科技、政府经济学、WTO相关知识、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现代公共管理基础、公务员普通话、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等。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1996年,建立和全面推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先后组织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当代科技、创造学、WTO相关知识、通用英语水平等级、科技与创新、维权与侵权、合作与共赢等课程的培训和考核。
  学历教育
  1989~1991年,开展专业证书培训工作,151名学员完成《公文写作》《领导科学》等8门课程的学习。1996~1998年,组织开展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成人大专证书教育,共有322人取得大专学历证书。2001年起,组织取得大专学历证书的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自学考试。1997年,开展机关工作人员学历培训,举办成人中专班和经济管理、政治工作专业大专班。1999年,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同济大学经济管理高研班。2002~2005年,与同济大学联合举办城建管理函授本科班,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函授本科班。2006~2009年,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2007年和2008年,组织在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上岗培训。
  第四节 人才引进和交流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1998年前,大中专毕业生采用分配就业,其中1992年前实行包分配就业。1993~1997年,部分毕业生经双向选择后分配就业。1998年,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国家不再包分配。1988~1997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不包括教委系统分配数)4393人。
  专业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7年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来源是本地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军队专业技术干部;第二阶段为1988~1997年,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工作,充入到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工作,同时非公企业开始引进和吸纳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后的高层次人才;第三阶段1998~2010年,毕业生进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实行考录制度。
  高层次人才引进
  2001年,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住房补助和风险补助。2002年,制定《余姚市2002~2005年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并颁布相应的措施。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