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姚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89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姚剧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3
页码: 926-945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姚剧,包括了创造和演出、传承和创新、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生动而简洁地表现宏大的战争场面。
关键词: 文化事业 余姚市 文化

内容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诞生于余姚,流行于浙东宁绍平原,脱胎于当地“雀咚咚”“白话佬”等民间说唱及“车子灯”“采茶篮”“旱船”等民间歌舞,形成于18世纪,又名鹦歌戏。
  姚剧有72出传统剧目,多为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表演男女之情、家长里短的“对子戏”,也有少量的多角“同场戏”。其声腔由“平四”“紧板”两大基本调及其所派生的各式“花腔”与多种杂曲小调组成,音乐明快流畅,表演质朴自然,语言通俗亲切,生活气息浓郁,深受民众喜爱。1956年9月,成立余姚姚剧团,1988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剧团。199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沈守良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姚剧)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节 创作和演出
  1988~2010年,创作、移植、改变各类题材剧目共40台,获国家级奖10项、省级奖29项。1989年,大型现代戏《野杨梅》《桃园记》,入选省第四届戏剧节,获演出奖。1991年,以农村计划生育为题材的大
  型现代戏《传孙楼》,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剧目,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获新剧目奖。是年,在省现代戏调演中获演出一等奖。1991年10月,应国家文化部邀请,大型近代历史剧《强盗与尼姑》《传孙楼》,进京参加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全程录制,并多次播放,中国戏剧家协会为此召开专家评论会。1992年,四集电视戏曲片《传孙楼》由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获首届中国人口文化奖。1993年,以农村改革开放、脱贫致富为题材的大型现代戏《龙铁头出山》获省第五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荣誉提名奖。1995年,大型现代戏《鸡公山风情》获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02年,以农村环保为题材的大型现代戏《女儿大了,桃花开了》获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铜牌和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03年,大型现代戏《兰花女》获中国戏剧文学奖全国奖。以家庭、子女教育为题材的大型现代戏《母亲》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银奖、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大奖。2004年4月,姚剧小戏《双推磨》《秋香送茶》《三婿临门》等在香港新光戏院演出。
  2002~2006年,《女儿大了,桃花开了》《母亲》被上海市教委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推荐剧目,先后赴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10余所高校巡回演出。
  2009年,大型新编历史剧《王阳明》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省第十一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6次播放全剧。2009年1月,市文化交流代表团赴日本小郡、柳川市访问,演出姚剧小戏《秋香送茶》《双推磨》和《王阳明》选段。
  第二节 传承和创新
  传承
  1980年8月,开办宁波地区戏曲(姚剧)训练班,招收男女学员19名,学制四年,1984年结业,成为姚剧舞台第六代传人。1992年11月,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姚剧专业班,招收男女学员30名,学制三年,1995年底结业,其中16名学员进团从艺,成为姚剧舞台第七代传人。2009年9月,招收男女学员17名,由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代为定向培训,学制四年。
  2007年、2008年,姚剧先后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市艺术剧院先后被命名为余姚市、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传承基地。
  研究和推广
  1994年,市姚剧团编写的《姚剧发展简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市姚剧研究会成立。2003年12月,余慈地区姚剧演唱大赛在龙山剧院举行。2004年9月,市文化局、市教育局联合在肖东第一小学、市子陵中学开展“姚剧进校园”活动试点。2008~2010年,肖东第一小学三年中先后被命名为余姚市、宁波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001~2002年,市姚剧研究会编印、发行《姚剧大家唱》资料和《姚剧研究》第一、二辑,出版发行《姚剧剧作选》《姚剧音乐》等专著。出版由姚剧老、中、青多代传人演唱的姚剧CD光碟12张,以及《强盗与尼姑》《沙场泪》《龙铁头出山》《女儿大了,桃花开了》《母亲》《王阳明》等VCD、DVD光盘。在市广播电台《空中舞台》栏目中举办姚剧知识讲座、教唱姚剧曲调等。2003~2005年,连续三届参加“长三角”滩簧剧种学术研讨会。2006年11月,在余姚宾馆举行姚剧团建团50周年纪念大会。
  创新
  剧目创作 姚剧历来以编演家庭伦理道德、农村生活等题材的现代戏、清装戏见长。20世纪80年代起,积极创作各类题材的大型剧目,有取材于辛亥革命传奇人物故事的大型近代历史剧《强盗与尼姑》,也有取材于抗日战争史实的大型现代历史剧《沙场泪》和取材于姚江文化史迹的大型新编历史剧《王阳明》等经典剧目。
  音乐唱腔 随着原创或移植、改变剧目的不断推出,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重要历史人物艺术形象在姚剧舞台的呈现,姚剧音乐唱腔在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间也随之出现新的发展。由男腔女唱的“反平四”“反紧板”,派生出女腔男唱的“反平四”“反紧板”。出现一批由“平四”“紧板”“花腔”等各种曲调有机组合、运用多板式演唱,体现人物复杂情感的“板腔体”成套唱腔。音乐创作上更注重剧目主题的揭示、塑造人物音乐形象和剧情气氛的烘托渲染。
  表演艺术 生活化是姚剧舞台表演的风格,形式上带有“话剧加唱”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话剧加唱”逐渐淡化,戏曲化的表演成分大大加强。尤其是现代戏《女儿大了,桃花开了》,增加载歌载舞的舞台场面,突破传统的表演手法。
  舞台美术 1988~2010年,姚剧舞台美术既不失民族戏曲传统,同时又吸收现代舞台、美术的先进理念,设计有颇多创意。大型现代戏《野杨梅》和《鸡公山风情》设置台上有台(舞台上搭建表演区域)的写意式表演区,大型现代戏《母亲》、大型新编历史剧《王阳明》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创新舞台美术表现。《王阳明》中“龙场悟道”一场,象征王阳明精神升华时,主人公身躯平卧,徐徐而升;“中天阁讲学”中,龙山泉水(真实的水)飞流直下,有身临其境之感;“江西平叛”中,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生动而简洁地表现宏大的战争场面。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