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编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830
颗粒名称: 第三十四编 军事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16
页码: 860-875
摘要: 本篇记述了余姚市军事,包括了军事机构与驻军、兵役、民兵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军事 武装部

内容

市人民武装部为全市军事领导、指挥机关,既是中共余姚市委的军事部,又是余姚市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机关。市内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宁波市三中队和余姚市中队以及消防大队。
  第一章 军事机构与驻军
  军事机构主要指市人民武装部及乡镇(街道)、部门、企业、村等基层武装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有:海军某部余姚航材仓库和海军某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驻警有:武警宁波市三中队、武警余姚市中队和武警余姚市消防大队。
  第一节 各级人民武装部
  市人民武装部
  1988年,市人武部属地方建制,接受中共余姚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宁波军分区的双重领导。下设办公室、军事科、政工科三个科室,编制干部16人,职工7人。市人武部部长、政委均由中共宁波市委任命,党委书记由市委书记兼任。
  1996年4月,市人武部复归军队,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武装部,为正团级单位,隶属于宁波军分区,受宁波军分区和中共余姚市委、余姚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设部长、政委、副部长各1人,部长、政委由南京军区任命,市委书记兼任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下设军事、政工、后勤科。2005年9月起,副部长兼任军事科长。
  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县(市)人武部机关长期驻址城区合宝弄23号。2003年8月,迁至开丰路200号,建成市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市人武部办公楼综合楼群,建筑总面积8648.74平方米,其中办公大楼建筑面积5528.23平方米、预备役炮营建筑面积685.08平方米、征兵办和体检中心建筑面积2435.43
  平方米。
  1989年、1997年,被浙江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2002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团级单位”。
  乡镇、街道武装部
  1988年,设9个区、15个镇、56个乡武装部,合计80个基层武装部。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调整为22个乡镇武装部,专职武装干部由原来在编的103名缩编为56名。
  2001年9月,撤销梁辉、肖东、余姚镇建制,在三镇区域内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同时成立街道武装
  部。至此,全市4个街道、17个镇、2个乡共建基层武装部23个。2003年5月,老方桥镇、洪山乡分别并入西北街道和陆埠镇,武装部也随之撤并。2010年,全市有乡镇、街道武装部21个。
  1993年5月、1997年7月,低塘镇基干民兵营先后两次被省军区评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994年7月,丈亭镇、泗门镇基干民兵营被省军区评为“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村级武装部
  1988年,市工业局、市二轻局、市商业局和棉纺厂、化纤厂、瓷厂、通用机械厂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设武装部。1989年6月,市教委设武装部。1993年12月,先后在舜宇集团、大丰实业、帅康集团、格莱特公司及谢家路、大庙周、小路下、临浦等村设立武装部28个。
  2000年2月,在市交通、卫生、供电、邮政、电信局设武装部。2000年10月,又增设余姚经济开发区武装部。2001年4月为开展学校国防教育,建市实验学校武装部。
  2002~2010年,先后有9个单位的武装部(通用机械厂、瓷厂、林场、塑料总厂、云环集团、玉立集团、姚冶集团、市粮食局、市物资局)撤销。
  2003年5月,成立12个局(办)武装部(市卫生、建设、规划、电信、邮政、供电、贸易、科技、交通、经发、教育局和市城管办武装部)。6月10日,举行授牌、授印仪式。
  至2010年,共设部门、企业、村武装部24个,其中部门武装部13个、企业武装部7个、村级武装部4个。
  第二节 驻军
  海军某部余姚航材仓库
  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开始投入使用。地处鹿亭乡,占地6.7公顷,属于后方仓库。2008年3月撤离。
  海军某部
  2002年12月,进驻姚西某地,隶属于海军东海舰队。
  2005年,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总部、海军、舰队组织的重大演习研练任务20项,参加地方建设、抢险救灾、奥运安保等多样化任务10次,顺利通过总部组织的2007年应急作战能力检验评估和2008年新装备指挥与操作技能考评,连续两年被舰队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武警宁波市三中队
  1984年12月组建,驻地在低塘镇黄湖村。主要担负黄湖监狱外围武装警戒任务,协助监狱预防和
  处置灾害事故。中队受武警宁波市支队和宁波市公安局双重领导。1992年5月,改编为宁波市支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2002年7月,改编为宁波市支队直属第二大队第三中队。2006年2月,编制调整。2000年9月,地处低塘街道某地新营房落成。
  武警余姚市中队
  前身为市公安局公安队。1966年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余姚县中队。1975年10月,改为余姚县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3年1月,成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余姚县中队,受武警宁波市支队和余姚县(市)委、县(市)政府的双重领导,相关业务接受余姚县(市)公安局领导。中队主要担负余姚看守所外围武装警戒任务,防止人犯逃跑,平息人犯暴乱、暴狱,防范和打击敌对分子袭击监区、劫夺人犯等破坏活动,协助公安机关执行逮捕、追捕、押解等临时勤务,同时还担负余姚森林防火和人工增雨任务。
  武警余姚市消防大队
  1949年冬,阳明区建立义务消防队,1952年8月,改为义务消防总队。1957年冬,改为余姚县公安局消防队。1970年,消防队员从义务兵役制兵员中调配,归属县人武部。1973年,复属县公安局。1983年7月,命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余姚县消防中队。1985年7月,改为余姚市公安局消防中队,公安局同时设置消防科。1994年7月,余姚市消防中队升格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余姚市消防大队,同时挂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牌子。至2010年,全市有专职消防队16支,村级志愿消防队160支。
  1988~2010年,市消防大队出警4500次,抢救遇险群众100人次。
  第三节 预备役部队
  部队部署
  1988年5月10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炮兵团火箭炮营,下辖1个营部、3个炮连和1个指挥连。炮营营部在市属机关组建,下属1个卫生所、1个通信班、1个炊事班。第一炮连在马渚区组建,第二炮连在环城区组建,第三炮连在丈亭区组建,各连下属2个炮兵排、1个汽车班、1个炊事班。指挥连在市经委组建,下属1个侦察排、1个有线排、1个无线排、1个汽车班、1个炊事班。
  调整部署
  1999年8月,再次调整部署,辖指挥连和10连、11连、12连。10连部署在马渚和牟山两个镇,连部设在马渚镇。11连部署在余姚镇和肖东镇,连部设在余姚镇。12连部署在丈亭、三七市、河姆渡镇,连部设在丈亭镇。指挥连部署在泗门镇和朗霞镇,连部设在泗门镇。营部设在市直属机关。
  营部驻地及荣誉
  预备役炮营成立时,营部随同市人武部驻城区合宝弄。2003年8月,随同市人武部迁入余姚城区兰江街道开丰路的市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市人武部办公楼综合楼群。
  1992年,被浙江省军区评为“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第二章 兵役
  每年征兵前,市和乡镇、街道成立征兵领导小组,市征兵领导小组成员由财政、教育、监察、民政、交通、公安、卫生、宣传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人武部军、政、后三科科长组成。征兵领导小组下设征兵办公室,设在各级人武部,担负征兵的具体工作。
  第一节 兵役登记
  登记对象
  1988年起,兵役登记一般每年9月进行,登记对象为当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对每年满23岁的原经兵役登记的男性公民进行注销登记。
  条件审查
  乡镇、街道人武部对应征公民的年龄、政治、身体、文化和病史等情况通过目测、初审和初检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上报市征兵办公室。办公室根据公民的实际服役能力、态度以及有关情况,分别按应服、缓服、免服、不服、拒服、已服、转服预备役、免服预备役、不服预备役九种审查意见处理。
  颁发兵役义务证
  1992年始,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发给《公民兵役义务证》。是年,兵役登记和颁证工作于10月20日结束,全市有应征公民26665人。
  确定预征对象
  每年兵役登记工作结束后,由市人武部根据上级预告的当年预定征兵任务,通常以1:3的比例按条件择优确定预征对象,并发给《预征对象通知书》,让其做好进体检站体检准备。
  第二节 兵员征集
  征兵时间和数量
  每年兵员征集的时间、人数、年龄、文化等要求,按国家和浙江省、宁波市征兵命令执行。征集兵种以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装警察为主。1988年,改冬季征兵为春季征兵,故是年未征兵。1989年,为春季征兵。1990年,为春、冬两次征兵。1991~2010年,均为冬季征兵。
  1995年12月,首次为驻香港部队征集新兵5人。1996年12月,首次征集进藏兵39人。
  体格检查
  在民兵训练基地设置体检站,市卫生部门统一抽调医务人员,组成若干体检组,配备体检所需器械、设备及药品,执行严格的体检管理制度,实行全封闭、一条龙、规范化的体检工作机制。
  体检合格后,按不同兵种的体格要求,由宁波市和余姚市分别进行复查,普通兵的复查人数不少于征兵人数的1/3,潜水员、潜艇兵、水面舰艇人员、坦克兵和空降兵体检复查更加严格。
  政治审查
  初审,农村由村党支部负责,城市由应征公民所在地的人事保卫部门和公安派出所负责。复审,由乡镇、街道征兵办公室所属政审组负责。
  士官招收与女兵征集
  2008年起,在具有专业技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士官。2009年和2010年,分别招收大学生士官3名和2名。
  2009年10月,贯彻省政府征兵办公室颁发的《女兵征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首次面向社会征集女兵。是年,征集1名。2010年,征集5名,其中泗门镇陈赞为首名去西藏服役女兵。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
  士兵预备役
  退出现役的士兵,由部队确定服士兵预备役。在回到本人居住地30天内,到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经过兵役登记的应征公民,未被征集服现役的也服士兵预备役。
  28周岁以内的服一类预备役,29~35周岁服二类预备役。
  1990年,对当年度退伍军人进行登记,对超龄者作核销手续,将年满29岁的一类预备役人员转入二类预备役,把历年漏登的给予补办登记,全市预备役人员的卡片全面更换。
  1999~2010年,对预备役登记实行微机管理,全市所有基干民兵的档案信息输入管理系统。
  军官预备役
  军官退出现役后,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转入地方服军官预备役,授予相应的预备役军官军衔。
  1996年1月1日后,退出现役转服军官预备役的人员,在公布命令的同时,亦改授预备役军官军衔,经兵役机关预备役登记后,发给预备役军官军衔肩章、符号。至2010年,全市有395名转业军官经登记转服预备役。
  1996年6月,对在1988年9月后转业到地方工作,经兵役机关登记、编入预备役部队的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预备役军衔有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军事军官、政治军官、后勤军官、技术军官。
  1997年1月1日起至2010年,按照规定配发预备役军官军衔肩章和符号。
  军地专业对口技术人员预备役
  1998年,首次进行地方专业与军队专业对口技术人员预备役登记。全市接受登记的地方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为1044人,其中一类606人、二类438人。至2010年,地方与军队专业对口技术人员2156人。
  第三章 民兵
  1990年,贯彻宁波军分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民兵连建设。1991年,贯彻新的《民兵工作条例》,开展基层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政治、军事)达标活动。1990年冬至1991年春,以集中点验基干民兵和应急小分队形式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全市100个基干民兵连,实际参加点验大会99个;基干民兵11243名,实际参加点验10126名,占基干民兵总数的90.1%。市级5个应急小分队,采用一次性集中点验并授旗,到点率95.4%。1992年,为配合维护社会治安和应急处置,全市组建22个民兵应急分队,其中省级3个、市属2个、乡镇(街道)级17个、共647人。1996年,退伍军人和地方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基干民兵总数的96.7%。2010年,加强应急分队建设。
  第一节 分类调整和整合
  分类调整
  1998年,民兵组织作分类调整。区域布局上实行三个集中,即向城镇和企业密集区域、交通便利地区、技术含量高的部门和单位集中。编好基干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对口分队三支队伍。实行三类分类编组建设,即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步兵分队,各类分队均分别具体落实到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是年,新组建民兵水上应急分队。经过调整改革整组,全市有32支应急分队,共870名队员。
  优化组织
  21世纪初,调整基干民兵组织,实行“一个压缩、两个转变、三个优先”:基干民兵压缩20%;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普通型向专业技术型转变;优先提高专业分队比例,优先提高技术含量分队比例,优先提高对口分队比例。
  整合队伍
  2006年9月后,将基干民兵组织整合为作战、勤务保障、应急和其他队伍四种。2007年4月,年度民兵整组,全市后备力量重新编组。2009年3月,调整改革民兵组织,由原来的作战、勤务保障、应急和其他队伍调整为作战支援、勤务保障和应急队伍。2010年3月,对心理战分队、防化装备维修分队、民兵信息站和凤山街道应急排进行集中点验。
  第二节 军事训练
  基地训练
  1990年,成立市民兵训练大队,分期分批训练民兵干部、基干民兵和预备役人员。1996年后,重点突出专业技术分队和应急分队训练,每年训练专业技术民兵250名。2004年和2005年,在市民兵训练基地分别组织850名和930名民兵参加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军事训练。2006年4月1日至8月31日,组织市属民兵应急、水上救援、道桥抢修、民兵通信等五支分队的专业技术训练。参训民兵970人,为下达任务数830人的116.9%。2007年8月,完成对市属民兵应急连、民兵水上救援分队及8支重点分队军事训练,参训人数1055人。2008年3月1~9日,50人的民兵野战输油管线分队,赴台州椒江区参加油料保障专业技能训练,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5%。2009年9月,举行年度民兵军事训练,参训率达100%。
  演习、演练和比武
  1988年5月,市人武部组织民兵快速小分队分别在康山靶场和余姚一中操场进行射击和投弹比武,各区组队11人参赛。1993年6月,进行军警民集结演练军事竞赛活动,在姚驻军、预备役部队、公安干警、民兵应急分队共320人参加演练,动用枪支320支,发射实弹1600发,动用各类车辆60辆。1996年4月,代表宁波市参加全省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竞赛,108名民兵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999年9~10月,开展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大练兵,参训率95%以上。2006年4月,组织首批兵员动员对象和军兵种预编兵员动员演练,点验对象共420人,集结点验地点为市民兵训练基地,并在马渚国家储备粮库进行实战演练。2008年6月,水上救援分队在姚江城西段进行训练演练,训练内容有集结登船、编队航渡、水上打捞、排除障碍、转移群众等科目。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报道水上救援综合演练内容。2010年3月,组织民兵道桥抢修分队参加全省后备力量建设研讨观摩会装备展演,参演技术骨干8人,并携带贝雷钢桥1座及吊运钢桥所需吊车、运输车等。
  学生军事训练
  学生军训一般安排在高中第一学年开学阶段和初中毕业前夕进行,采取先共同后专业、先单兵后班组、先技术后战术、先理论后操作、先分解后连贯的方法组织实施,训练时间为两期15天。1995年分期对余姚中学、市第二中学、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的1133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9天的军事训练,男女分编,以排为单位施训,训练内容包括队列训练、队列会操、军事知识讲座、参观国防知识展、观看国防教育影视片等。1999年4月,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制定《余姚市中学生军事训练实施办法》。2007学年后,贯彻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的《学生军事训练规定》,学生军训更趋规范。
  民兵训练基地建设
  1995年,新建位于余姚镇庙弄村粪箕湾的第二民兵训练基地,占地1.33公顷,总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不含操场),主楼面积1100平方米,顶层为卧位射击台,辅助用房面积460平方米,操场面积23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射击场靶壕长54米,装有自动升降靶18只,光学电子自动报靶器6套。2002年,拓宽训练场地6800平方米,并与民兵装备仓库连成统一整体。
  第三节 武器装备管理
  武器库移建
  1989年5月,市民兵装备仓库移建至丰南乡,占地0.48公顷,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软硬设施配套,民兵武器装备保管条件得到改善。1989年6月15日,龙泉山民兵装备仓库库房移交给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使用。
  兵器室压缩
  1992年,对市属基层兵器室进行压缩,仅保留5家(泗门、梁弄、余姚镇和梁辉、长丰乡)兵器室。1994年,市政府拨款21万元,更新市民兵装备仓库库房供电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健全“双人双锁”制度,完备“三铁一器”,即铁皮柜、铁门、铁栏杆、报警器,做到“三个杜绝”,即杜绝被盗、丢失、伤亡事故,达到三个100%(武器弹药普查率、武器油封率、兵器室合格率)。1996年,市人武部归军队建制后,基层兵器室压缩到2家(泗门、梁弄镇),年底,其他兵器室民兵装备全部集中到市民兵装备仓库统一管理。
  武器库排危
  2006年5月,完成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危险品排查和整治工作,上缴各类危险品679件(个)、导火索500米、报废弹药6823发、小口径步枪2支。
  装备和新建兵器室
  2010年,投入20万元,新建兵器室,建有武器室、弹药室、值班室各1间,经省军区、宁波军分区两级验收合格,2月2日搬迁入内。
  是年7月27日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批复同意购置水上救援分队装备,购得595冲锋舟3艘、拖架2副、480橡皮艇及30马力船外机6台和相关配件,所需经费25.6万元。
  荣誉
  1984~2010年,共实现21个安全年。2001年被浙江省军区评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先进单位。
  第四节 重大活动
  抢险救灾
  1988年8月8日,遭7号台风袭击,市人武部组织35个民兵预备役突击小分队,共有9700人次的民兵投入抢险工作。四明山区山洪暴发,芦山乡新型材料厂4间集体宿舍被冲塌,20名职工被压。区基干民兵营立即组织200名民兵迅即奔赴现场抢险,从倒塌宿舍下救出8位职工,并挖出12位遇难者,其中退伍军人沈功平一人背出7位遇难者。刚组建的火箭炮营,在抗灾中出动官兵350名,抢修并守卫大型水库1座、桥梁4座,抢运各种受灾物资50吨,修筑道路1370米。
  1989年8月21~23日,暴雨成灾,市人武部立即组织368个民兵预备役抢险突击队,出动2.3万人次投入抢险,抢救和转移群众63人,突击运送各类物资890吨,抢修桥梁6座,修筑道路4100米。
  1997年8月,受11号强台风袭击,共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2540人,加固电杆370根,抢修危房740间,转移群众1000人,加固海塘堤坝1580米。
  2007年10月,遭台风“罗莎”袭击。预炮营10连、11连应急分队共45人,驾冲锋舟两艘赶赴大隐镇救援,在被淹的房顶上救出民工6人,转移群众数十人。12连应急分队25人,赶赴姚江沿岸,封堵决口,加固堤坝,奋战12小时,完成6处决口封堵。
  2008年1月下旬,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市人武部主动请战,接受扫雪除冰任务。共出动兵力1790人次,动用各类工程机械车18台次、运输车辆48台次,疏通33省道浒溪线梁弄镇至四明山镇的40千米道路。
  维护社会治安
  1988年8月6日晨,一惯偷窜至城北乡景桥村行窃。村基干民兵毛炳苗被呼救声惊醒,徒手出屋,拦截逃犯,并与之搏斗,被刺7刀,仍抱住罪犯不松手,待群众赶到制服窃贼,毛因伤势过重,右臂截肢。1990年10月31日,在萧甬线列车上发生暴徒行凶事件。一名旅客被当场刺死,一名乘警亦被刺伤。值此急难时刻,市预备役火箭炮营6班班长谢维君挺身而出,逼近凶犯以智取胜,终将其制服,宁波军分区给予记二等功,浙江省预备役步兵1师炮兵团党委作出开展向谢维君学习的决定。1991年6月8日,市人武部出动民兵应急分队配合市公安局封山设卡,围捕城北乡永丰村杀人凶犯。
  1992年,日本小郡市到余姚参加马拉松接力赛,预备役火箭炮营出动679人次,协助公安部门圆满完成安保任务。2008年5月,组织700名民兵参加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典礼和宁波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工作。
  2010年2月21日,组织城区4个街道、90名民兵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为期50天的工程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全市共查扣违法工程运输车辆507辆。
  参建活动
  投身各类工程建设 1988~1989年,在南、北排水利工程建设中,有14个乡镇的武装部长担任副总指挥,组织民兵参建,挖掘土方8470立方米。在杭甬高速公路建设中,沿途7个乡镇组织327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义务劳动,清障8.4公顷。1993年,响应省军区开展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竞赛活动的号召,树立24个示范点,培养56名先进典型,开展6项参建竞赛活动和“十件好事”“十面红旗”“十佳民兵”评选活动。1994年5月,开展为重点工程建设立一功活动,杭甬高速公路沿途的7个乡镇,组织民兵参加义务劳动1360人次;5月5日,市人武部集中组织13个乡镇和单位的53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高速公路六标段的突击劳动,被市高速公路指挥部授予劳动竞赛优胜单位。1994~1996年,宁波瓷厂先后8次组织民兵参加突击劳动,义务包装、搬运出口产品1640箱;全市各乡镇组织民兵义务植树20.4万棵,梁弄、四明山镇组织民兵开垦猕猴桃、茶叶基地10公顷。2001年,在泗门、梁弄、余姚镇开展“平安工程”“创建工程”“扶贫工程”“绿色工程”“治水工程”等活动。2004年,参加抗台抢险、“平安余姚”建设。2005~2010年,每年都组织民兵参加余姚市的工程建设。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1990年始,预备役营组织7个学雷锋小组、13个为民服务队,坚持常年为军属、五保户、贫困户、敬老院等做好事。1992年,全市组建265个民兵拥军组织,与978户军属结对开展服务,帮助军属做好事300件,帮耕帮种帮收14.67公顷。1995年,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乡镇武装干部和民兵,与286名贫困户结对帮扶。1997年3月,组织民兵预备役官兵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为民服务”活动,为敬老院服务95人次,修理家电113件,修理自行车162辆,植树4200棵,开展义务治病66人,免费配药3000元。1998年8月,预炮营10连43人组成“双抢”帮耕、帮种突击队,为军属困难户收割早稻1公顷;还帮助镇政府把246包化肥及时送到烈军属家中。2000年,全市成立680个民兵帮战友小组,常年与突击相结合,为烈军属做好事。2004年,全市建立各类学雷锋小组23支,参加活动的民兵680人次。2005~2010年,每年开展社会公益活动。2010年,组织民兵应急分队,主动参与治安巡逻。
  第四章 国防动员
  1996年2月,成立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简称“市国动委”),为国防动员建设的议事协调机构。市国动委与同级党委的市人民武装委员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国防动员领导小组。
  第一节 国防教育
  领导机构
  1990年8月8日,组建市国防教育委员会。1991年4月1日,制定《余姚市国防教育实施细则》,各乡镇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相继成立。1996年8月5日,余姚市中小学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
  创办少年军校
  1991年,在市实验小学创建余姚市儿童军校。1992年1月1日,制定《余姚市儿童军校办学方案》,确定校名、校址、校歌、校旗、校服,订立校规、校纪、校风。此后,陆埠中学、梨洲中学、余姚镇职业技术学校、梁弄镇上王岗“八一”希望学校等少年军校相继建立。1995年,市人武部与第五职业技术学校举行联合办预备役职业高中班,每年招收1个班,学制两年半,采取准军事化管理,开设22门军事课程,并制订军训教学计划、管理工作规划及军事教学教材。1996年,由市人武部、市教委牵头,组织全市16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城区4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与乡镇武装部签订国防教育协议,规定由基层武装部负责学校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工作。1999年11月7日,市青少年国防教育中心成立,中心设在市实验
  学校。
  开辟教育基地
  1991~1993年,投资100多万元,在22个乡镇开辟19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3年内受教育的群众达30万人次。1994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等18处遗址,开辟39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5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在城区的玉皇山麓矗立起高达3.8米的“毋忘碑”。
  开展教育活动
  国防知识竞赛 1993年5~7月,组织参加全国国防知识竞赛和“浙江国防点将台”知识竞赛活动,收到答卷近万份。1995年,进行百班民兵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全市141个基干民兵班参与,收到答卷1279份。1997年,在迎接香港回归和纪念建军70周年的全国国防知识竞赛中,余姚市获全国先进单位奖。2001年,组织全市37家单位参加全国《国防教育法》知识竞赛。
  举办展览活动 1991年举办“军心向党”摄影作品展览,展览反映军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作品138幅。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开展“心系国防”书画展评及国防教育板报展评活动。2001年,采用图片展览、现场解答、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过好“全民国防教育日”。2005年5月28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举办由30位离休干部创作的105幅与抗战有关的书画、摄影、工艺作品和历史文献收藏展。2007年6月,南京军区第11次国动委会议在宁波召开,舜宇集团参加成果展。2009年7月,中国载人航天展在中塑国际会展中心开展,观众7.6万人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航天英雄费俊龙、翟志刚等参加开幕式。
  文艺调演和会演活动 1988年,市人武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首届民兵文艺调演,并参加宁波市首届国防文艺会演,获得团体优胜奖。1993年6月1日,召开国防教育经验交流暨青少年军校教育成果汇报表演会,市实验小学、东航驻军等4个单位作经验介绍,陆埠中学、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160名学员参加阅兵式和分列式;8月1日,在建军66周年纪念日之际,城区民兵与驻军联合举行国防文艺会演。1996年,举行“共筑长城”国防文艺演出。2005年6月24日,余姚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复旦大学老年艺术团联合举行以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
  国防教育影视周和宣传月活动 1988年,市委宣传部、市人武部、市文化局、市广电局联合举办国防教育影视周活动,共放映电影108场。1989年“八一”建军节,市人武部组织城区民兵、预备役官兵上街宣传和为民服务。1994年8月,开展国防宣传月活动,组织民兵、预备役官兵帮收帮耕34公顷,做好事1270件,放映20部、750场次的军事题材影视片,还组织编写《在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火红的土地——梁弄》等10多种革命传统教育读物。
  评选模范和表彰先进1993年11月,市国教委、市委宣传部、余姚报社联合举办“优秀义务兵”“模范军人家属”“退伍军人标兵”和“十佳军嫂”评选活动。
  组织“夏令营”“冬令营” 1997年1月,举办余姚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军事冬令营活动,42所初、高中的55名学生参加。1997年7月,由团市委、市教委、市人武部、市科协、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十佳少年”和青少年英才奖获得者参加宁波市国教中心举办的国防科教夏令营。2004年6月,牟山镇团委等单位,在海军驻牟山某部组织开展“我是小小兵,优秀青少年进军营”系列活动,历时半年,有200人参加。
  过“军事日”活动 1984年始,实行市党政领导人员每年过1~2次“军事日”制度。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听取市人武部领导关于军事斗争形势的介绍;观摩民兵应急分队或预备役部队的集结点验和军事训练;通过沙盘或图上作业,进行军事地理分析,研究作战部署;通过微机网络观看军事演习实况等。另外,还进行队列、步兵轻武器射击和手榴弹投掷等训练。2008年10月10日,市领导及市国动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一行60人赴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和宁波军分区海防营过“军事日”活动,参观武器装备。体验实弹射击、观看军训表演、召开议军会议等。
  第二节 国防动员演练
  战时行动演练
  2001年7月22~25日,市国动委组织实施战时行动演练。市国动委编制《余姚市国防动员委员会战时行动演练指导》。演练前组织开展30名专业骨干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进行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实地勘查设防工程,编写54份、10万字的导调文书,制作5个多媒体课件。演练按动员和军事理论辅导、组织实施、总结讲评三个阶段实施,共动用33台计算机、3台投影机和5套摄录像机等设备,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构建局域网,实现指挥自动化、传递网络化。共完成作业文书88份和4大类、10个具体方案,形成平战转换、战时动员、全民防空、支前保障四个预案。
  实兵演练
  2004年8月27日,组织余姚海防营预编兵员动员集结实兵演练。演练采取调服式动员的方法,参照海防部队现行的人员编制进行预任、预编,参加人数321名,均来自10个乡镇和市直部门。编制设营部、步兵连、海防10连和11连、雷达观察所。
  2005年9月10~20日,按实战要求,采取实地、实兵、实装的方法,组织实施铁路枢纽防护与抢修实兵演练。由市交通局、市卫生局等8家市直部门和4个乡镇、街道共150名民兵专业技术分队人员参加,调用工程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等各种车辆300辆次,有针对性地设置10个演练课目。
  第五章 人民防空
  1995年4月,建立市人民防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市人武部部长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市人武部内。2002年9月,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与市规划局合署办公。2006年9月,市规划局内设人防科。2008年成立市人防指挥部。
  市级人防专业队编到营、连,街道编到连、排。市级建立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化防疫、通信、治安、消防、运输7支专业队伍。乡镇、街道、社区(单位)组建三抢(抢险、抢修、抢运)、救护、治安、消防4支专业队伍。
  第一节 人防工程
  建设方式
  平战结合 即利战备战,平时又可成为地下旅游点及地下商城。1988年前,采用此种建设方式。1988年,城区有龙泉山防空工程,其他有四明山、郑巷等简易防空洞。此后,至2003年,人防工程修建基本停止。
  民用结合 2004年7月,市政府制定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政策。2005年开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简称“结建”工程。
  工程实施
  首个自建工程 为府前路休闲广场人防工程,2005年底开始建设。总建筑面积2215平方米,使用面积1925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平时为商业服务,战时为人防物资库,设计防扩等级为六级。1个防护单元,2个抗爆单元,有通风、给排水、电气、消防、防化、广场等多项设计。2006年底竣工。
  工程总数 至2010年,全市建成人防工程54个,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其中,专业队工程1个(医疗救护专业队、急救医院),物资库1个,电站9个,兼顾人防工程2个,早期简易人防工事1个,在建工程36个。
  第二节 防空警报
  警报器
  1988年,城区有舜江楼防空哨所,由公安局派专人负责,使用电动式防空警报器。
  20世纪90年代初,在城区设警报点三处:市政府大楼、市人武部办公楼、龙山宾馆。1997年,购置防空警报器3台。1999年,又添加5台。2003年,建成战时人防指挥通信网,城区安装13处防空警报器,覆盖面积占城区的90%。
  至2010年,共安装电动防空防灾警报器11台、电声防空防灾警报器14台、手提式警报器5台,分别安装在东、南、西、北四个汽车站及市政府大楼、市人武部办公楼等25个重要目标和重点部位,基本覆盖城区。
  警报信号
  警报种类 1962年6月29日,县人防指挥部规定,防空警报采用警报器。分预警、紧急、解除三种信号。20世纪90年代开始,警报信号分预先、空袭和解除三种。
  预先警报 鸣36秒,停24秒,反复3次。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次。
  解除警报 连续鸣3分钟。
  试鸣 1998年9月29日,在龙山宾馆、市政府大楼、民兵训练基地三处实施城区防空音响检验性警报试鸣,历时33分钟。此后,每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试鸣一次。2009年后,改为5月12日试鸣一次。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