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职能履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74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职能履行
分类号: D628.55
页数: 9
页码: 794-802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政协委员会的职能履行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提案办理、文史资料编纂、团结联谊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余姚市 常务 委员会 会议

内容

1989年,中共余姚市委批转市政协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意见》的通知。1995年,市政协制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推动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2005年、2009年,市委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内容、形式、基本程序和方法,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第一节 政治协商
  协商形式
  主要有整体协办商、专题协商、重点协商、对口协商等。整体协商,主要是每年政协全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听取和审议,委员在大会上发言。对口协商,是政协专委会和政府工作部门对口联系协商。第十一届政协,基本形成全体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的格局。
  整体协商
  主要在每年一次的全体委员会议上进行。见本编第一章第二节《全体委员会议》。
  专题协商
  第六届政协,就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老区开发、党风廉政建设、市政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协商讨论。第七届政协就“河姆渡综合开发”进行专题协商。第八届政协,就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加农副产品供给、争取到20世纪末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等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等问题进行专题协商。第九届政协,对开放型经济、品牌农业、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业布局规划、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进行专题协商。第十届政协,先后就“十一五”规划编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水环境保护和开发、发展民营经济、建设法治余姚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等进行专题协商。第十一届政协,就完善“十二五”规划建议及纲要草案、交通规划、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加快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和谐企业、完善城郊村建设、落实“保增促调”政策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进行专题协商。
  重点协商
  第六届政协,1989年就《关于余姚市总体规划的分步实施意见》进行重点协商。第七届政协,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施开展重点协商。第八届政协,就牟山湖整治开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整体规划进行重点协商。第九届政协,就“城中村”问题、人民医院迁建方案进行重点协商。第十届政协,就新农村建设进行重点协商。还就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城区四桥改造建设、组织抗击“非典”等重大事项进行重点协商。第十一届政协至2010年底,在“两会”召开前,主席会议成员分组带领部分委员,对市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法院报告、人民检察院报告、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等进行重点协商;还围绕“十二五”规划和《中共余姚市委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城镇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综合开发等进行重点协商。
  对口协商
  由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每年确定协商主题,与政府对口部门进行面对面协商。2007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政协办公室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有关部门与市政协各专委会对口联系工作的通知》,建立4个专委会与54个党政部门及垂直管理单位的对口联系协商制度。
  第二节 民主监督
  视察和通报
  第六届政协 1989年,先后对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廉政建设、稳定市场物价问题,开展三次大规模视察。是年,为解决候青门铁路平交道口交通阻塞问题,组织80名委员进行专题视察,并召开常务委员会专题座谈会,形成改造方案,向市政府提出建议案,并得到采纳。其间,共邀请20位党政部门负责人通报关于市场管理、义务教育、廉政建设、人事和劳动制度改革、城建规划、物价管理和审计等工作;共召开报告会25次。
  第七届政协 1992年7月,开展以“河姆渡综合开发”为主题的视察活动,形成专题报告5篇;对《土地管理法》《义务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视察。其间,邀请市纪委、监察局、政法机关负责人通报有关廉政建设、反贪污贿赂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情况;听取市纪委关于行风建设情况的通报,听取市人民法院关于经济案件审理、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反贪污贿赂与检察系统纪律教育整顿工作情况的通报等。组织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等参与廉政、党风、治理“三乱”和清理党政干部违纪建私房的检查活动。1992年底,市检察院聘任5名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为特约检察员。
  第八届政协 常务委员会组织专题视察12次,形成视察报告15份。从第八届开始,组织选派40名政协委员担任市级相关部门的行风监督员。
  第九届政协 建立常委会议会前调研制度、市重点工程视察制度。从第九届开始,就群众关心问题每年举行政情交流和通报会。
  第十届政协 对市水利、城管、国税、计生、交通局等部门进行视察。从第十届开始,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机关工作,选派政协委员担任有关部门的监察员、行风监督员、教育督导员,并作为制度长期坚持下去。2007年,对19个乡镇、街道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督查;组织政协委员参加法院庭审旁听、价格听证等活动。
  第十一届政协 对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督体系建设、社区文化卫生事业、残疾人权益保障、疾控体系建设等开展专题视察14次。其间,围绕政府年度主要工作、民生实事工作举行4次政情通报会,各专门委员会就对口联系部门工作情况举行政情通报会12次。2007年起,先后围绕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民生实事工程等群众关注的重大公共问题,召开政情交流会,邀请党政部门负责人当场回答委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反映社情民意
  1996年起,创办内部刊物《社情民意》。至1998年,提供信息百余条,其中13条得到有关方面重视。《加强桐江桥菜场的经常性管理》的信息得到市委书记批示。第九届政协,依托内部刊物《余姚政协》《社情民意》《议政通报》《余姚日报》人民政协专版等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累计提供信息255条,其中40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并批示。第十届政协,提供信息280条,其中50条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并批示。第十一届政协,在部分乡镇、街道建立委员联系点,收集社情民意,向宁波市政协及余姚市委、市政府提供社情民意信息165条,其中40条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并批示。
  第三节 参政议政
  专题调研及其报告
  第六届政协 1988年,就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治理整顿等问题开展两次专题调研,提出相关建议。
  第七届政协 就外向型经济、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发展大中型骨干企业、姚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科教兴市、财贸体制改革、河姆渡综合开发、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第三产业等课题开展调研,撰写调查报告56份,提出意见建议224条。
  第八届政协 共形成140件建议意见和调查报告。1997年上半年,就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研,形成12篇调查报告。就远东工业城建设和塑料城发展建言献策。
  第九届政协 先后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下岗职工再就业、推进城区“三拆建绿”工作、规范中小学收费、加强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开展调研活动,并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届政协 组织专题调研27次,小型调研70次,撰写调查报告59份。重点就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扶贫帮困机制、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化农村教育、推进物业管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增强榨菜产业发展后劲、建立家犬豢养长效管理体制、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等开展调研、。
  第十一届政协 开展各类调研200次,形成调研报告123份。围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科学节能等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围绕现代和谐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余姚”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推进农房“两改”、泗门镇卫星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落实等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建议。
  优秀调查报告 1994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市政协撰写的《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一文,被组织单位评为优秀调查报告。
  主席会议建议案
  第六届主席会议形成《榨菜小包装净化保障防腐试验初步情况和当前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和《关于解决候青江铁路平交道口阻塞问题》建议案。第七届主席会议形成《视察姚西北地区排涝工程有关问题》建议案。第八届主席会议形成《保护余姚历史文化名人遗迹》和《关于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建议案。第九届主席会议形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积极推进水利产业化经营》的建议案,其中关于梁辉水库水资源的有偿出让、建设陆埠水库和梁辉水库隧道连库工程、建设双溪口水库、四闸下移、郁家湾裁弯取直等建议,被市委采纳后,经市人大决定,市政府先后予以实施。第十届主席会议,对全市水利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建议。
  第四节 提案办理
  第六届政协
  1987年5月至届满,共收到委员提案633件。关于建议市长与教师开展对话活动的提案,得到市长批示赞同,在教师节前召开座谈会,邀请教育界委员和知名教师参加。不少委员提案建议解决城北片居民吃水难问题,得到市政府重视并拨款铺设水管及时解决。关于市渔政站向社会收取的资源增值费、资源赔偿费应用于发展渔业再生产不得挪用的提案,很快被采纳。
  第七届政协
  共收到委员提案742件。关于多渠道筹集人民教育基金的提案,被市政府采纳,专门下发《关于动员全社会筹集人民教育基金的通知》。至1991年1月,全市41个乡镇建立人民教育基金会,筹集基金202万元。关于要求加强后进村领导的提案得到重视,市委建立市村级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后进村建设的指导,建立市老区开发基金,选择31个实力较强的企业与贫困村挂钩“联姻”。关于加强商品和物资流通的引导、建立若干专业市场的提案,被市政府采纳,制定加强城乡市场建设和管理的文件,筹建粮食、榨菜、塑料、南门副食品四大市场。
  第八届政协
  共收到委员提案964件。关于加强市容管理的提案,引起市政府重视,召开城区市容整治工作协调会议,加速江南小商品市场建设并筹建公安巡警大队。关于修复黄梨洲墓道、建立黄梨洲塑像的提案,被市政府采纳,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整修,并根据梨洲先生遗愿,增挖荷花池,种植梅树100株;市政府及市教委、梨洲中学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梨洲先生铜像,在先生逝世300周年时举行揭幕仪式。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建议制定市民守则的提案,被市委、市政府采纳,根据提案制定《余姚市市民“六不”规范》和《余姚市民“六要”守则》,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十星级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
  第九届政协
  共收到委员提案836件。关于组建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提案,被市政府采纳,制定《余姚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管理办法》,成立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关于抓榨菜质量管理、创优质品牌榨菜的提案,被市政府采纳,组建榨菜生产协会,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加强规划管理。关于城市管理体制亟顺改革和建立综合执法管理提案,被市政府采纳,组建新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城市管理办公室,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关于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提案,市政府进行专题研究,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河姆渡遗址文化旅游开发方案。
  第十届政协
  共收到委员提案784件。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的提案.有关部门规划在阳明西路、阳明东路、新建路、南雷路、龙泉山东侧等地建立停车场。关于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处置的科学管理、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及早建立城镇循环节能系统、建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等提案,都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第十一届政协
  至2010年底,共收到委员提案770件。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加快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等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落实。关于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监管力度的提案,由市政府交有关部门办理,落实对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教育培训、检查考核、市场准入、专项资金管理等八项措施。提案委员会同承办单位一起,共同探索提案办理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实施现场办理,开展“三见面”协商办理,即提案委、承办单位、提案者三方协商沟通办理。市政协加强提案督办的力度,采取重点督办、联合督办、跟踪督办等形式,切实落实提案所提建议、意见。2009年起,政协提案委员会同市府办创建余姚市提案网上办理系统。2010年起,所有提案提交、审核、交办、答复和意见反馈都可实行网上办理。
  第五节 文史资料编纂
  编纂情况
  第六届政协 共征集文史资料321篇,计151万字。出版4辑,刊载文章88篇、53万字,印发1万册。1989年,在纪念王阳明逝世460周年和国际阳明学术研讨会在余姚召开之际,组织王阳明生前行迹考察,写成考察记,录制录像,整理出版《王阳明诗集》。征集编撰《余姚解放四十年》。
  第七届政协 共征集文史资料211篇、83.7万字。整理出版4辑,发行1.3万册。每辑资料内容开始由综合性转为专题性,并延伸至乡镇,出版《泗门古今》《教苑春秋》《余姚籍海外和港台人物录》等。与市教委合编《余姚乡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材印发全市中学生、青年职工和机关干部。
  第八届政协 共征集文史资料344篇,结集出版4辑、293篇。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梁弄》《余姚近现代人物》《姚北重镇临山》。编辑出版20万字的《余姚政协四十年》一书,以“史料存真、启迪后人”为出发点,较系统地记述余姚政协成立40年的历史和经验。
  第九届政协 适逢新中国建立50周年,编辑出版记录余姚成就的《古城新韵》。此后,又编辑出版《星光灿烂》《姚江风情》。九届政协共出版文史资料5辑百万字。
  第十届政协 编辑出版《百年印迹》等文史资料专集,共40万字,并提出文史资料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路,文史委员经常参与规划及旅游开发等讨论。
  第十一届政协 承担“姚江文化丛书”编委会交编的《姚江名人——近现代篇》,与姚江诗社和余姚书画院合作完成《姚江楹联集成》《姚江书画》的编辑和出版。
  编纂目录
  1985年起,市政协开展收集、编辑文史资料的工作。至2010年,或单独或与其他单位联合编辑出版各种史料29辑。
  第六节 团结联谊和社会服务活动
  联谊活动
  各类联谊会每逢新春、中秋佳节邀请各界代表人士举行茶话会。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举行“迎回归、话统一”各界人士联谊活动。每年的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召开“三胞”及眷属参加的茶话会、庆祝会、联欢会。
  “三下乡”活动 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活动。主要形式有各类医疗咨询服务活动,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服务,举办农技培训班、科技图片展览和书法讲座,向农民赠送农药、化肥、种子等。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体委员积极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00万元。
  联谊组织
  市政协联谊社 1988年2月成立。先后于1990年7月、1993年2月、1998年2月、2003年3月、2008年4月换届,共历6届。联谊社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加强与各界人士的联谊,组织社员参加政协的通报会和政情交流会等各类活动,还调研考察市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提出意见建议,反映社情民意。
  姚江诗社 1987年10月28日成立。2007年10月,更名为市姚江诗词楹联社(简称姚江诗社)。至2010年,共出刊诗讯104期。收录创作诗词楹联万余首(副)。编辑《当代浙江山水诗词选》《姚江新咏八百首》《姚江吟唱集》《姚江游子吟》《渚山吟草》《岁寒吟草》《终焉居吟稿》《余姚山水诗词选》《四明诗联》《和谐之声》《九层泥》《渚山樵歌》《烛湖钓影》《贺溪吟草》《泠江晚唱》《四明漫步》《姚江流韵》《渚山漫咏》《天风阁诗词集》《采莲集》《味远吟存》《归帆叠影》《父唱子随五百首》《花甲拾零》和《当代姚江诗词》。编纂《姚江诗脉》,编印《晚晴居吟稿》个人专集。
  余姚书画院 1986年11月16日成立。画师作品先后赴日本、新加坡等展览,还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巡回展出。编辑《余姚历代书画选》《姚江书画》《南雷流响》《舜水流风》等书籍,并定期刊印《余姚书画》。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