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治建设重要决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6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政治建设重要决策
分类号: D61
页数: 4
页码: 707-710
摘要: 本节记述余姚市政治建设重要决策,其中包括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平安余姚建设。
关键词: 余姚市 地方组织 政治建设

内容

干部队伍建设
  配备选拔“四化”干部 1988~1993年,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配备、选拔干部。至1993年底,全市科局级领导干部共901人,其中35岁以下113人、占12.5%,45岁以下298人、占33.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84人、占31.5%。
  选拔任用年轻干部 1995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拔群众公认度高、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年轻干部。。1994~1998年,先后提拔副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343人。至1998年底,全市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722名,其中35岁以下94人、占13%,45岁以下305人、占4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64人、占64%。
  公开招考优秀干部 1994年,根据公开、公平、择优原则,采取“双推双考”,即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方式,选拔干部。此后,又多次进行公开招考。2005年,首次面向宁波市公开选拔5名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预备人选和5名副局级领导干部人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引入公开透明、交流竞争和群众监督新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 1988年起,每年对干部进行主题教育,内容有职业道德、艰苦创业、服务奉献、创先争优等。1996~2010年,每年制订干部教育培训计划。1999年,建立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强化统筹协调,有计划地培训干部。2000年,建立领导干部理论考试制度。2006年,制定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根据“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分层分类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2007年,设立余姚市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网,搭建网上学习平台。2007年,开设姚江讲坛,邀请专家、学者、领导讲课,鼓励领导干部自主选学,至2010年底,共举办39期。
  培养后备干部 1992年开始,定期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996年,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05年,建立定期推荐后备干部、干部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等制度。2007年,开展新一轮市管后备干部的公开推荐和考察工作,共推出市管副职后备干部建议人选208名,并全部进行考察。2006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全市共安排各类培训班49个,培训干部8000人次。至2010年,共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2期。
  思想作风建设
  思想建设 1988年,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讨论。1989年7月4~5日,市委召开八届七次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邓小平三次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讲话,提出彻底制止动乱、稳定余姚局势和抓好党的建设等6条意见。此后,广泛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1992年后,认真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2000年3月起,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2001年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2004年,开展为期一年的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教育活动。2005年,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9~2010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作风建设 1991年,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1994年开展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1997年,制定领导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乡镇及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1998年,组织近3000名干部分期分批开展进村入户活动。2004年,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行联村、联企、联户、联活动点活动,市700名市管领导干部和1218个党组织与1584户困难家庭实行结对帮扶。2005年,又相继开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活动。2007年,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主题实践活动,共帮助落实项目32个、资金1598万元,制订发展计划246项,征集各类问题、意见建议1591条。2010年,开展“解放思想再跨越、转变作风再落实”学习实践主题活动。
  廉政建设 1994年,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1999年,市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是年9月制定实施细则。2000年11月颁发考核办法。2002年,完善《关于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个人报告重大事项的若干规定》。是年,在市级机关中开展“作风建设年”和“道德建设”年活动。2004年4月,市委颁发《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和工程项目,以及廉政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向市纪委全会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内询问质询等监督制度。至2010年,有18位党政“一把手”向市纪委全会报告工作。
  民主法治建设
  普法教育 1986年,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教育。至2010年,共实施5个五年普法教育,用各种形式向公民普及法律常识。
  依法治市 1993年8月,市委颁发《余姚市依法治市五年规划》。2001年3月,市委颁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实施意见》。2006年6月,市委颁发《关于建设“法治余姚”的决定》。
  扩大党内民主 1988年后,不断扩大党内民主。2004年,市委颁发《中共余姚市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乡镇(街道)及市直部门党政正职人选及推荐人选表决办法》《余姚市提拔任用干部差额考察暂行办法》《关于领导干部辞职制度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是年,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开始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全委会初始提名推荐、投票表决、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差额考察等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 1999年3月,全市按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各村首次由全体选民直接提名推选村委会候选人。2002年,市委颁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2008年,市委办转发《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意见》。
  平安余姚建设
  探索起步阶段 1991年,制定颁发《余姚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年规划》,实施“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治工作发展战略。1991年3月,市委第一次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基层综治工作责任。1991年6月,成立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健全综治工作机构。1992年,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治工作属地管理细则,细化部门与基层责任。1994年12月,成立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1994~1996年,开展专项斗争、集中整治农村治安。
  普遍发展阶段 1997年,实施“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治工作发展战略。1997年3月,实施乡镇及村(居)、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1999年,市委发文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2001年,先后实施乡镇、街道综治组织和城区综治工作建设,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会。2002年,开展“平安大市”创建活动。2003年,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深化发展阶段 2004年,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拓展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综治工作机制的发展战略。2004年7月,市委作出《深化“平安余姚”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2005年,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市4305家企业、45家市场开展“综治进民企”工作。2006年,开始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规范基层综治平台,配强基层综治力量。2007年,推进平安建设向农村发展,开展农村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农村广泛建立“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组织。至2009年底,全市共建立“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496个。2009年,实施“加强综治基层基础、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工作,完善排查化解、治安防控、平安创建、组织网络、工作责任五大体系建设。2004~2010年,共6次获省“平安余姚”称号。2010年3月31日,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鼎。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