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粮棉油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470
颗粒名称: 第八章 粮棉油购销
分类号: F727.55
页数: 6
页码: 492-4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粮棉油购销情况,1988年,粮棉油以计划收购、供应、调拨为主,粮油购销由市粮食局负责,棉花购销由市供销联社负责。此后,粮棉油购销在变革中逐步放开,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走向市场调节。
关键词: 余姚市 粮棉油 购销

内容

1988年,粮棉油以计划收购、供应、调拨为主,粮油购销由市粮食局负责,棉花购销由市供销联社负责。此后,粮棉油购销在变革中逐步放开,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走向市场调节。
  第一节 粮油收购
  粮食收购
  合同定购 1988年,国家粮食收购继续实行合同定购政策,粮食合同定购采用与化肥、柴油、预收定金“三挂钩”办法,每交售50千克商品粮,供应平价尿素6.5千克、柴油1千克,按定购价的20%发放预购定金,在交售粮食时收回,并对每50千克定购粮(不含农业税)增加价外补贴2元。1989年,尿素奖售标准调整为7.5千克,其他不变。
  国家定购 1990年,从秋粮收购开始,国务院决定将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1992年,在提高定购价、实行购销同价的基础上,试行分季分品种订购计划(原则上早稻不超过定购任务的70%,晚稻不少于全年定购任务的20%)。当年完成定购6027万千克。1993年1月1日,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国家定购任务也随之改为合同收购计划,由省政府对各县、市下达指导性粮食收购计划及粮食合同收购指导性保护价,粮食收购挂钩化肥、柴油由兑现实物改为价外加价(50千克早稻谷3.74元)。1994年,预购定金改为低息贷款。1998年,贯彻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欠款)。同年7月,成立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成为承担政策性粮食收购及储备业务的企业。
  订单收购 2001年4月至2010年,实行新的粮食质量标准和作价办法,取消合同收购,由国有粮食企业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民签订合同。同时全面放开价格,省政府不再出台统一的收购价格,由各地自行定价。根据“购得进,销得出”的原则随行就市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市政府制定粮食收购保护价,若市场收购价低于订单合同价的,则按订单合同价收购;高于订单合同价的,则按市场收购价收购。
  油料收购
  食用食物油料品种有油菜籽、棉籽及少量油茶籽。
  1988年,油菜籽实行比例收购,采取40%政府定购价收购、40%换油、20%%按市场价收购。当年,收购油菜籽(含议购和换油)796万千克,1989年882万千克,1990年1373万千克,1991年1187万千克,1992年891万千克。1993~2010年,放开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
  棉籽由供销部门收购,为加工成皮棉后的副产品,供销部门销售给粮食部门。1999年9月,棉花收购市场放开,供销部门不再收购棉籽,棉籽销售停止。
  第二节 粮食销售
  统销管理
  农村粮食销售 1988年初,定销人口为234034人,占农业人口的34.6%,定销粮为2562万千克。1988年,计划统销2576.62万千克,1989年2592.36万千克,1990年2620.35万千克,1991年和1992年分别为2634.6万千克和2671.57万千克。农村粮食统销根据农村土地征用等变化每年作调整,实行一年一定。
  城镇居民口粮 1988年初,定量人口99152人,每月人均定量水平为14.2千克。其中,工人44690人,人均16.55千克;职工(当时,工人和职工是两种不同的人员,一般而言,“工人”指从事生产的一线劳动者,“职工”则不是)及脑力劳动者19771人,人均13.6千克;大中学生5812人,人均14.9千克;一般居民(含儿童)28072人,人均10.68千克;其他807人,人均19.8千克。1988~1992年,共计划供应11978.8万千克,平均每年2395.76万千克。1993年1月1日起,放开粮油购销和价格,取消粮票,粮食计划供应(统销)也随之结束。
  工商行业用粮 包括食品熟食业、副食业、酿造业等行业的用粮。粮食部门按计划核给行业铺底数,各行业在销售粮食制品时,收回等量粮票和豆制品票。用粮行业凭核定计划和粮票、豆制品票,向粮食部门购买原料用粮。1988年4月1日,豆制品取消计划供应。对酿造业中的酱油、米醋等原料用粮,仍按计划供应。1988年至1990年9月,计划供应行业用粮(制酱用粮)565.15万千克。1990年10月,酱油、米醋等用粮退出统销,改为议价供应。1993年,商业用粮全部退出统销。
  军粮供应 主要供应驻姚部队、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凭部队团以上后勤部门介绍信和“军用粮、油、豆供应证”定点供应,或凭军用粮供给粮票由粮食部门供应。2001年8月,贯彻省粮食局、省财政厅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军粮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军粮供应实行分级管理、定点代理的管理体制,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具有军粮供应资格的军粮供应站。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军用粮纸质粮票,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刷卡供应。
  市场放开
  1993年1月1日起,全省放开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取消粮票,市政府主要做好宏观调控。是年3月后,粮价明显上涨,市政府迅速组织粮源,平抑粮价。1994年7月,粮价再次波动。是年10月1日起,市政府对农村棉区、山区缺粮人口,在市场粮食供应趋紧时,发放粮食备用券到指定粮站购粮;对城镇居民发放粮油备用证,核定11.5万人,包括蓝印户口和国有林茶场人口,每人每月12.5千克,1995年4月1日起,调整为10千克。1997年4月,农村和城镇同时停止粮食备用券(证)的使用。2003年,发生全国性“非典”疫情(余姚仅1例疑似病例),同年4月24日开始蔓延抢购粮食,个体私营粮店关门,粮价迅速上涨。市政府粮食部门调剂库存,加紧大米加工,3天内组织外地粮食2500吨,销售3000吨,迅速稳定市场,第三天抢购现象结束。2004~2010年,粮食市场平稳。
  第三节 食油供应
  城镇食油供应
  居民用油供应 1988~1992年,每人每年3.9千克,其中1.5千克为定期补助,此规定1993年起取消。
  行业用油供应 指对以食油为主要原料或作辅助原料的食品复制业、饮食业、糕点业、油炸食品行业的食油供应。由粮食部门分季核定行业用油到区,区粮管所对各用油行业核定分月供应计划,发证定点供应。1989年7月起,计划内行业及部分其他用油,改按优惠价供应。1990年,除供应豆制品用油外,取消计划供应。1991年4月,行业用油全由市场价供应。
  工业用油供应 主要用于医药和油脂化工原料制肥皂等,大多安排供应毛糠油。
  农村食油供应
  20世纪60年代起,农村食油只购不销,但对四明山、梁弄、陆埠等山区农民和余姚镇郊区菜农作照顾供应。规定每人每月100克,半山区每人每月50克,此规定1992年底结束。农民用油由市场供应。
  仓储
  第四节 粮油储运
  粮仓 1988~1997年,在马渚区斗门新建100万千克仓库,环城区的双河、毛家、肖东及丰北仓库改建、新建348万千克的粮仓,余姚镇胜山新建500万千克粮库,丈亭粮站新建40万千克的粮仓。1998年8月,建造5000万千克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翌年6月,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01年6月转给国家粮食储备局)。2003年5月,建造余姚粮食储备库(后改名为余姚市中心粮库),库容量为2500万千克,于2005年7月竣工。2009年,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粮油收购储藏业务,其他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分别从事粮油附营业务及脱离粮油经营,部分粮库随之转为其他用房,共计仓容640万千克。到2010年,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粮食储存仓容总量为12315万千克,分布在马渚、丈亭、城区3个粮食办事处及低塘、临山、陆埠、梁弄、直属粮库等处。同年11月,第二中心粮库新建工程启动,选址河姆渡镇江中村。占地4万平方米,库容为2500万千克。
  油池 1988年初,有大小油池15个,容量241万千克。2000年后,余姚油脂实业公司歇业(原市油厂),各城镇粮油供应站体制转换,油池、油罐均作价处理或报废。油脂委托镇海区庄市粮库代储。除食油正常储备37.5万千克由政府调控外,其他由市场自行调节。
  保管
  储粮(油)害虫防治 有各种储粮害虫92种,其中甲虫类73种、蛾类13种、螨类6种。危害较大又容易繁殖滋生的甲虫类8种(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毛簟甲、长角谷盗、脊胸露尾虫、锯谷盗);豆象类3种(蚕豆象、绿豆象、豌豆象),蛾类3种(麦蛾、粉斑螟蛾、粉稿螟蛾)。主要采取清仓消毒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习性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科学保粮。2000年后,在国家储备库和地方储备库等较大的收购粮站中使用环流机燻蒸杀虫,配备电脑粮情监控系统检查粮温,使用拉风机降低粮温等措施。到2010年,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粮仓机械主要设备有输送机10台、烘干机7台、爬谷机1台、拉风机10台、自动升降机1台、燻蒸环流机1台、电脑粮情监控系统l套。
  “一符四无”粮仓活动 开始只提出粮仓“四无”管理标准,“四无”即为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1992年,省粮食局完善“四无”标准,将无霉变改为无变质,其余3项不变。1994年,“四无”粮仓改为“一符四无”粮仓,“一符”是指粮油账实相符,自1998~2010年,每年达到“一符四无”标准。
  调运
  20世纪80年代,调入品种主要有面粉、大豆、玉米、小品种杂粮等,调出主要有大米、大麦、蚕豆等品种。外调粮主要去向是慈溪、杭州等地,也有部分调往上海、青岛等外省市。1988年,调入粮食9250吨,调出粮油18151吨。后逐年减少,1989年,调入8411吨,调出10432吨。1990年,调入2500吨,调出9081吨。进入90年代,粮食调出较少。1993年,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后,调出主要是少量的大麦、蚕豆品种,调入主要为稻谷、小麦和玉米(主要作饲料用粮)。2000~2010年,主要是大米、稻谷调入,还有用作饲料原料的玉米需每年调入3万吨。
  第五节 粮油交易
  市场交易
  1989年开始,完成粮食定购任务和议价粮收购计划后,农户可进入国家指定的贸易市场出售余粮,但不准任何单位、个人在场外交易和场内倒卖粮食。1992年5月,城区建立市粮油交易批发市场。当年成交粮油6200万千克,交易品种50个。1993年1月,放开粮油购销和价格,此后,粮食可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1998年,粮食批发实行准入制度,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须申报登记,并核发营业执照。2001年4月,投资2000万元建造市粮油批发市场。2010年,成为市粮油交易中心。
  议购议销
  1988~1989年,贯彻“立足内销,抓紧外购,控制议销,积极经营,稳定市场,努力保持议价粮食收支平衡”的方针,共议购粮食4208万千克。1990年,继续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食5298万千克,创历史之最。1991~1992年,议价粮放开经营,价格随行就市,年均收购议购粮食4000万千克。议销粮食年均8000万千克。1993年,粮油购销和价格放开后,政府推出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以定购粮基准价,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余粮。1998年5月后,议购议销附营业务与粮食收储彻底分离,议购议销名称也随之消失。
  第六节 饲料
  经营机构
  1988年初,有饲料供应点59处,其中自营供应点4个、乡村代销店6个、粮管所粮站代销49个。20世纪90年代后,全价颗粒饲料逐步推广,产销量上升,配(混)合饲料减少。1994年底,市饲料工业公司除自营供应点2个、粮站代销点17个外,其余120家(省内)均为公司确定的乡镇个体经销点。到2001年,经营网点发展到全国11个省、自治区。至2010年,全市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主要有宁波舜大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市舜特饲料有限公司、宁波姚江牧业有限公司等。
  饲料供应
  20世纪80年代后期,饲料配方结构发生变化,由全价颗粒饲料逐步替代配(混)合饲料,供应价格为议价(价格须经物价局审定,原计划平价供应的饲料于1986年后逐步取消)。由乡村、城镇经营户向饲料公司(厂)批发经销,再向养殖户出售,也有上规模的养殖场直接向饲料公司购买。1987年,供应0.22万吨。1996年达到2.5万吨,其中颗粒饲料1.9万吨、配(混)合饲料0.6万吨。后一直保持年均2.5万吨的供应量。1998年后,饲料价格取消物价局审定手续,实行市场化。2010年,能充足供应全市50.87万头生猪及牛、羊、家禽的饲料。
  第七节 棉花收购与销售
  购销政策
  1985年,棉花取消统购政策,改为合同定购,棉花收购仍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1988年12月,省政府发文,把棉花列为重要生产资料进行经营和管理。1989年9月,50千克皮棉收购价格从176.4元调整为236.42元;1992年9月起,为335元;1994年9月起,为544元;1995年9月起,为700元。政府每年安排100万~150万元资金作为售棉农民预购定金,同时预拨化肥,以优惠价结算,对象主要是种植大户。1995年,棉花继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经营,继续执行棉花“不放开市场、不放开经营、不放开价格”的规定,仍纳入国家计划。1996年9月起,国家规定的棉花供应价改为政策指导价,允许上下浮动4%,暂停棉花省际间调拨奖励政策。1997年9月起,指导价允许上下浮动扩大到6%,具体价格由供需双方商定。1999年9月起至2010年,棉花收购、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
  收购供应
  1988年底,有临山、泗门、低塘区3家独立核算棉花采购加工厂,设临山、兰塘、高桥、临海、兰海、泗门、万圣、夹塘、湖北、镇海、横塘、小曹娥、低塘、新新、朗霞、郑巷、历山、城北棉花收购站,共有650名干部职工从事棉花收购、加工和调运。当年因自然灾害棉花减产,共收购棉花2486吨、棉短绒722吨。1991年,棉花丰收,共收购棉花8312吨、棉短绒1075吨。1996年前,棉花种植面积、定购数量、收购价格都列入政府计划,棉花调拨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之后,棉花政策逐步放宽,竞争激烈,价格下滑。1999年,棉花收购仅1595吨。2000年开始,棉花加工企业改制,资产分批分块拍卖转让,企业解体歇业。此后至2010年,供销社停止收购、供应棉花,由市场调节。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