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有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38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有工业
分类号: F42
页数: 4
页码: 398-4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的国有工业系统和工业系统6家重点企业。
关键词: 余姚市 工业 国有

内容

工业系统
  行业规模 工业系统,即工业局(工业总公司)系统。1988年,企业20家(前志记述21家,把集体企业“染色厂”记为国营企业),职工10210人,产值3.07亿元,利润2728万元,税金1687万元。主要企业有余姚化棉总厂、余姚通用厂、余姚水泥厂、宁波瓷厂、余姚化肥厂、宁波人和镬厂等。分布纺织、机械、化工、电子、轻工、建材、冶金、食品8个行业。
  止跌回升 1989年,受国家紧缩政策影响,发展速度减慢,效益下降。是年,产值和利润增幅分别回落10个百分点。1990年,开展增产、增收、节能、降耗的“双增双节”活动,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国营企业一度走出困境,生产回升。是年,产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后逐年保持增长势头。余姚化棉总厂从1991年到1993年连续3年列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1994年,全系统产值10.23亿元,同比增长48.8%;利润5365万元,同比下降4.1%。
  企业改制 1996年起,生产下滑,效益继续下降。是年,产值13.75亿元、利润5020万元,分别同比下降7.5%、25.2%。1997年,余姚化棉总厂开始压锭减员。余姚化纤集团公司浆粕车间停产,生产线转至新疆。余姚化肥厂同年11月停产。1998年,余姚化棉总厂完成压锭1.4万纱锭。7月,宁波瓷厂停产,组织少量职工易地兴办股份制公司,生产自救。1999年,工业局所属国有企业全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于次年基本转为非公有制企业。(详见第十四编《工业企业改革》)第一章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工业系统6家重点企业
  余姚化棉总厂 始建于1942年2月,原为私营镇海茂丰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为公私合营。1960年10月迁余姚,名称变更为余姚久丰纱厂。1966年8月转国营,名称变更为余姚东风化纤棉纺厂。1987年2月,名称变更为余姚化纤棉纺织总厂,下设余姚第一化纤厂、余姚第一棉纺织厂。是年,余姚第一棉纺织厂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8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二级企业证书(前志记为1987年)。1980~1991年,有7只产品获“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3只产品获“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1991~1993年,列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1987~1995年,或以委托管理、或以全建制兼并的方式,将余姚久丰布厂、余姚染织厂、余姚造船厂、余姚无线电二厂、余姚无线电三厂并入;与港商合资兴办余姚华丰制衣有限公司,并投资兴办余姚合成短纤厂、余姚烟用丝束厂;先后在宁波等地兴办余姚久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华贸易发展公司、宁波保税区久丰工贸公司等。至1998年,企业占地15.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6亿元,在册职工5533人。是年始,按照国务院决定,对企业实施压锭减员。此后,企业持续进行改革、改制,直至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详见第十四编《工业企业改革》第一章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浙江余姚化纤(集团)公司 1994年5月,余姚第一化纤厂从余姚化棉总厂中分离,同年8月,设立浙江余姚化纤(集团)公司。主要产品为“双象牌”粘胶短纤维以及玻璃纸、化纤机械、化工助剂、纺织服装等。经3次扩建,1997年粘胶短纤维年产2.3万吨,比1987年的1万吨,增产1.3万吨。
  1979年,双象牌1.4D×38毫米粘胶短纤维获纺织工业部部优产品、浙江省优质产品证书,1995年,又获浙江省名牌产品证书。1999年,粘胶短纤维“二次浸渍”新工艺获纺织工业部科技进步奖。
  1992~1996年,以车间为单位、以产品为纽带与港商合资兴办宁波升丰胶带薄膜制品有限公司、宁波升敏透明薄膜制品有限公司和宁波升挺机械有限公司。引进港资422.1万美元。
  1994年,兼并余姚二硫化碳厂。1997年,浆粕车间停产,搬迁至新疆玛纳斯县,合资组建新疆玛纳斯浆粕有限公司。2000年6月,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详见第十四编《工业企业改革》第一章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余姚通用机器厂 始建于1951年12月,称余姚县供销合作总社机器修理部,1953年2月,变更为地方国营余姚铁工厂。其主要产品为农业、水利服务。1958年,和余姚第一机械厂合并,是年8月7日,变更为地方国营余姚通用机器厂。此后,产品开发领域逐步扩大。1960年下半年第一台3L-10/8型空压机试制成功后,逐步开发形成三大系列70多个规格的空气压缩机。1969年,帮助筹建余姚动力机厂。1972年,钢铁车间划出成立余姚铁合金厂。20世纪70年代初,余姚乡镇企业初创时期,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培养技术人才,并直接与郑巷、牟山、临山、历山等乡镇的农机厂或五金厂联营。1978年L3.5型电动空压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3L-10/8型空压机获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获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20世纪80年代,企业新开发的大中型风机盘管机组,即中央空调设备,被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北京图书馆、秦山核电站、北京亚运村等建设工程选用。1994年,成立余姚通用集团。1995年,变更为宁波通用集团。1993~1997年,企业以部分设备、场地和产品,分别与港商、日商、澳商合资兴办7家中外合资企业。1995~1998年,通用集团连续4年被浙江省经济评价中心评定为省内规模最大、效益最佳企业之一。1999~2000年,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详见第十四编《工业企业改革》第一章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为民营企业,仍沿用余姚通用机器厂厂名。转制后,企业继续扩大经营规模。至2010年,余姚通用机器厂旗下有浙江捷华电子有限公司、余姚捷华压缩机有限公司、余姚通用宾馆、宁波文山创意广场开发有限公司、宁波文山电子商务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宁波舜洁卫生洁具有限公司、梯爱司表面处理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宁波通文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是年,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850万元,上缴税金592万元,税后利润271万元。
  宁波瓷厂 建于1957年8月,名为余姚四明瓷厂,性质为县属集体。是年7月,转全民所有制。1984年,变更为宁波瓷厂。1986年,“大雁牌”65头中餐具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8年,“大雁牌”贴花细瓷(镇德罗汉)汤碗和普瓷贴花三大碗同时获省优质产品证书、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是年,获轻工业部质量管理奖。198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二级企业证书。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积压、开工不足。1998年7月停产,职工下岗分流(详见第十四编《工业企业改革》第一章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余姚化肥厂 建于1958年,不久停办。1966年重建,初期生产农用合成氨水。1988~1993年,进行设备技术更新和扩产改造,形成年产2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但实际生产能力至1997年为1.5万吨。1991年,名列浙江省43家小化肥厂第六名,获化工部颁发的“全国小氨肥竞赛先进企业”称号。1993年起,因企业产品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连年亏损。1999年破产(详见第十四编《工业企业改革》第一章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余姚水泥厂 1970年筹建,翌年投产。1988年,企业的“石煤预均化研究”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1997年,形成年产3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列宁波市第一。1993年,与台商合资,设立生产电线的余姚舜台电讯器材有限公司。1994年,为企业效益最佳年份,实现产值3155.8万元,利润503.57万元,获浙江省水泥产品质量50佳企业。1999年,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详见第十四编《工业企业改革》第一章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其他部门工业
  市粮食局 余姚粮机厂,1988年产值841.07万元,1993年达到1200万元,增长42.7%。余姚米厂,1988年利润36万元,1992年利润98.31万元,增长1.73倍。此外,余姚油厂及其他米厂,于2000年前后或停产或转为非公有制企业。
  市商业局 余姚酿造厂,1988年后一度快速发展,到1992年产值增长83%;1988年5月,增挂余姚市致和实业公司牌子;1996年1月,启用市致和实业公司名称;同年5月,兼并市属大集体的市食品饮料厂。余姚食品厂,1994年产值2507.8万元,比1988年增长13倍。1999年后,企业先后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此外,还有天一食品有限公司、宁波绿色制品有限公司、市畜禽养殖公司,分别于1997年后或歇业或改制。
  其他 市物资局、市供电局等所属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比重不大,但都经历发展、困难、改组改制等,于2000年前后或停产或转为非公有制企业。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