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乡镇企业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37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乡镇企业改革
分类号: F271.1
页数: 4
页码: 394-3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乡镇企业改革主要解决集体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对个私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引导其发展壮大和股份制改造。
关键词: 余姚市 乡镇企业 改革

内容

乡镇企业主要是乡镇办和村办企业、乡镇和村联办企业,即集体企业,也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改革主要解决集体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对个私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引导其发展壮大和股份制改造。
  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生存于体制外,天生具有灵活的竞争优势,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终因政企不分,产权不明,逐渐沾染了一些体制内的弊病,优势逐渐丧失。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求得在计划经济夹缝中生存之道,不断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到90年代初找到医治病根的处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99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制定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意见。次年,又制定乡镇企业加快推进股份合作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到1995年底,基本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
  第一节 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集体承包
  1988年,在新一轮承包中继续实行以厂长为代表的集体承包责任制。至1989年1月底,全市2256家集体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的1684家,占企业总数的74.6%,其中以厂长为代表的集体承包企业1149家,占68.2%。
  多形式承包
  1988年至1989年1月底,个人承包407家,占承包企业的24.2%;合伙承包128家,占承包企业的7.6%;租赁经营472家,占企业总数的20.9%。另外实施风险抵押承包的309家;招标承包的10家;“死缴留活”(定额上缴)分配的662家。
  1990年下半年,多数企业就稳定承包形式、承包经营者、承包指标体系、基数确定以及经营者收入与供销人员报酬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探索经营机制转换的试点企业90家。其中,资产滚动增值承包企业46家,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20家。。到1993年9月,乡镇企业中已有资产滚动增值承包企业326家,占村以上集体企业总数的10.8%,占集体承包责任制企业总数的33.6%。
  第二节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形式
  与港澳台商及外商合资 1987年,市装置件厂与港商合资兴办市可口食品厂。此后,合资、合作企业逐年增多。至2001年,有合资、合作企业204家。
  股份合作制 1992年下半年,在部分重点骨干企业中开展股份合作制试点。1993年2月,丹东调谐器总厂余姚一分厂和北京消防器材厂余姚分厂成为第一批较为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同年6月,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推开。至10月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由初期86家增加到233家,其中乡镇企业改组211家、占90.6%,股本总额14595万元。其中,乡镇、村集体股3372万元,占23.1%;企业股3646万元,占25%;职工现金股5513万元,占37.8%;社会股2064万元,占14.1%。企业股中职工量化股为1432万元,占企业股的39.3%。至年底,村以上集体企业中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占51.1%。其中,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272家,总股本17694万元。
  股份制改造 1994年7月26日,设立浙江大学余姚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 1992~1993年底,拍卖企业148家,账面资产6130万元;兼并企业16家,资产651万元。
  转制企业数
  1994年底,各种形式转制的乡镇企业1767家,占企业总数的61%。其中组建企业集团4家(省级1家,宁波市级2家,余姚市级1家)。到1995年底基本结束,累计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429家,拍卖小微亏企业483家,收回拍卖资金8479万元。
  完善改制管理
  完善资产管理 1995年,22个乡镇建立23个资产经营公司,核实乡镇办集体企业净资产25318万元。是年,初步形成乡镇农代会、资产管委会、资产经营公司3个层次的集体资产管理体系,使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得到有序运转。
  完善企业管理 1996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抓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规范、完善、提高工作。办理工商变更登记572家,变更率79.7%。收回拍卖资金8877万元,占应收总额的97.2%。1998年8月26日,市委颁发《关于规范完善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对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股权转让、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延长经营期限4个方而提出具体要求。是年底,股份制企业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603家。
  改革后所有制结构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前,企业类型只有集体与个私两类,改革后形成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内资企业又细分为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其他企业8类。
  第三节 乡镇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安排招工
  乡镇企业兴办初期,企业用工由公社、大队将招工指标按人口、田亩比例分配到大队、生产队,优先安排贫下中农、困难户进厂,分配上采用“劳动在厂,分配在队,评工记分,适当补贴”的制度。1979年,有的企业开始实行工资制,由企业直接发给职工工资,职工对生产队只缴积累,享受“三基本”(基本口粮、基本食油、基本农副产品)待遇。
  1979~1980年,安排3061名已婚知识青年在65个公社的67家企业就业。优先安排复员军人、烈军属、土地征用工进厂做工。
  择优招工
  1983年,乡镇企业局推广丰南乡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招工的经验。1984年,招工权力下放给企业厂长,招收的新职工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个体工商业发展后,一些集体企业的职工开始外流,有的企业采取对进厂职工缴纳保证金的办法,以稳定职工队伍。
  劳动合同制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务工,当地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纷纷到乡镇企业打工。规范乡镇企业的用工制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到1995年底,乡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逐步实行劳动合同制。
  1996年,对职工人数100人以上或产值500万元以上的241家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推行劳动合同制,30795名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1999年后,随着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全面改制,劳动合同制度逐步扩大到乡镇企业和其他各类非公有制企业。2000年,乡镇企业吸纳城镇下岗职工882人,后逐年增加。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各类企业均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