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除草施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33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除草施肥
分类号: S512.11;S451
页数: 2
页码: 337-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农业除草施肥情况,分别记述了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和施肥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农业 除草施肥

内容

除草
  稻田主要杂草 有稗草、牛毛扁、鸭舌草、瓜皮草、节节草、浮萍藻类等,以稗草对水稻影响最大。
  春粮及棉田主要杂草有马唐、早熟禾、牛筋草、小蓟、剪刀股、小飞蓬、小苦荬、婆婆纳、通泉草、羊蹄、繁缕、卷耳、空心莲草、香附子、野跖草等。
  人工除草 稻田、春粮田、棉田杂草,自古以来靠人工除草。稻田除草主要靠耘田。
  化学除草 1976年开始。1978年,水稻化学除草面积6666.67公顷。1986年,水稻田化学除草面积13313.33公顷,春花田2226.67公顷。2000年后,全面推广。
  大田除草剂变化 20世纪80年代,先后使用的是丁草醚、丁西(混剂)乙草胺、禾大壮。20世纪90年代先后使用的是苄乙甲、乙苄、丙苄、茎叶处理剂稻杰、稻喜、韩秋好、灭草松等。
  秋田除草剂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杀草丹、禾大壮、丁草胺。90年代,主要是丙草胺、幼禾葆。2000年后,主要是茎叶处理剂稻杰等。
  施肥
  1988年,全市绿肥(紫云英)10826公顷。是年后,化肥使用继续增加,冬播绿肥继续减少。相应早稻施用绿肥面积数量减少,而晚稻稻草还田面积数量相应增加。90年代中期后,早稻机收普及,部分农民因图省力,早稻草焚烧“还天”。单季晚稻大都是素白田。2000年后,有机肥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化肥为主时期。至2010年,全市绿肥仅为633公顷。
  农家肥当家年代,水稻施肥基本上是重基早追“一哄头”施肥法。20世纪80年代后,全面开展氮、磷、钾配方施肥,早稻每亩以磷肥15~20千克,促早发;晚稻每亩以钾肥7.5千克,保粒重。同时,推广磷酸二氢钾等根外追肥,养根保叶,防早衰,争高产。1988年前后,化肥增加,推广“稀少平”(稀播、少本、平衡促进)的基肥与追肥并重的施肥法。1990~2010年,重点推广“三高一稳”(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经济系数和稳定一定穗数)的“重前、控中、保后”的施肥技术。一般早晚稻基肥亩施碳铵30~50千克,追肥尿素15千克左右。
  2005年后,对水稻、茭白、榨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效,防止化肥过量。2008年,余姚列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县(市)。至2010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77万公顷次,施用配方肥4.2万公顷。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