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33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作制度
分类号: S344
页数: 1
页码: 3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农作制度情况,分别记述了中部稻区、北部棉区、南部山区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农业 农作制度

内容

中部稻区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粮食生产以改制为中心,改单季稻为双季稻,间作稻为连作稻,中籼稻改为晚糯稻,低产作物改为高产作物,两熟制改为三熟制,高秆品种改为矮秆品种。实现良种、良田、良法、良制“四良”配套。年亩产粮食超500千克,成为全国粮食高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至80年代末,以多种为中心,发展麦—稻—稻、油—稻—稻、绿(紫云英)—稻—稻新三熟制。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以效益为中心,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粮棉油种植面积大幅锐减,空闲田—稻—稻、空闲田—单季稻耕作制度的种植面积增加。其间,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发展的5个方面转变,即从种植业为主向种养结合转变,从种粮为主向粮经并举转变,从单一养殖(水产)向生态套养转变,从小型分散向连片基地化转变,从注重产品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北部棉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姚北半稻半棉区,多为1年棉花1年水稻2年4熟的稻棉轮作制度。1985~1990年,北部棉区棉地,冬季由原来间作套种小麦、蚕豆、绿肥的耕作制度,改种以效益较好的榨菜、雪里蕻菜,占棉地总面积的47%~58%。1991~2010年,姚北旱地、海涂地,夏秋季大面积调减棉花,冬季调整减少春粮蚕豆,调整为榨菜为主,雪里蕻菜等其他冬菜次之,少有冬闲田,农田大多绿色过冬。
  南部山区
  1985~1990年,南部山区、半山区耕作制度一般为油—稻、肥—稻、冬闲田—稻为主,旱地番薯地间作套种瓜、菜、豆及玉米、花生等作物。1991~2010年,大部分梯田、山田、山坡地,一部分发展花卉、苗木、高山蔬菜、高山西瓜,一部分退耕还林,一部分遗弃荒废。耕作制度为冬闲田—中汛稻、油菜—中汛稻。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