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31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现代农业
分类号: F320.1
页数: 4
页码: 324-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现代农业情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建园区,搞示范。2000年后,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各类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相继涌现。余姚镇同光村钟家门头是全市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996年5月16日,浙江省省长万学远专程考察园区建设工程。至1999年,到园区考察的国外专家有日本的小岛一郎(1996)、德国的盖洛(1997)、英国的戈特(1997)、日本的内腾克美(1999)等。
关键词: 余姚市 现代农业 示范园区

内容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建园区,搞示范。2000年后,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各类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相继涌现。农业产业化另立章记述,见本编第五章。
  余姚镇同光村钟家门头是全市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996年5月16日,浙江省省长万学远专程考察园区建设工程。至1999年,到园区考察的国外专家有日本的小岛一郎(1996)、德国的盖洛(1997)、英国的戈特(1997)、日本的内腾克美(1999)等。
  第一节 示范园区
  钟家门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园区位于余姚镇同光村(2001年9月起属凤山街道),面积28公顷,耕地25.3公顷。工程总造价254万元,其中余姚市政府100万元,余姚镇100万元,宁波市农委20万元,村自筹34万元。示范园区于1996年3月开建,至同年6月底基本完成。经1996年、1997年两年测算,示范区水稻产量较大田增产15%。主要建设项目有:
  平整土地 区域内原230块大小、高低、朝向不一的田块整理成为长80米、宽25米,南北朝向的104块方田,形成“棋盘田”,平均每公顷平土900立方米。
  建设排灌设施 用薄壁钢丝网管,建地下管道1560米,每块田设置一只给水管。同时,开挖排水深沟,埋设除渍暗管,把地下水汇集到排水明沟,用小水泵降低排水沟水位。建造节能型灌溉泵站2座。采用小型轴流泵机组疏浚河道3千米,清除淤泥1万立方米,挖深中心河道1米,河岸砌石1.3千米。
  建设机耕道路 建机耕路3千米,桥梁2座,中心路路基宽6米,沙石路面宽4米,中心河两岸为樟树林带。田间路路基宽4米,沙石路面宽3米,两旁为绿化带。
  同时,配备农机具等设施,主要有联合收割机2台、旋耕机1台、插秧机1台、抛秧机1台、增变压器1台。
  绿色禽业示范园区
  园区位于小曹娥镇、临山镇和朗霞街道,分为种禽引繁孵化区、绿色家禽生产区、禽产品加工区、绿色饲料开发区、市场贸易区、科技服务区、有机生物肥加工区7个区块。2002年11月开始建设,2010年建成,总投资11006万元。
  2010年,种禽引繁孵化区有重点种禽企业5家,年提供优质苗禽3000万羽,除满足余姚市场外,还销往全国20个省、市。禽产品加工区现有30个系列产品,年加工家禽产品超3.5亿元。园区家禽养殖企业应用沼气技术,对家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高效生态果业科技示范园区
  2006年12月成立,规划总面积566.67公顷,分布在朗霞、黄家埠、临山、泗门等镇和街道,其中核心区面积189.67公顷。核心园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750万元,完成规划投入的12.4%,其中宁波市、余姚市财政合计补助245万元,工商企业投入635万元,农户投入870万元。核心区累计建机耕路3.15千米,搭建大棚162公顷,以葡萄和蜜梨为主。新建三面光渠道25700米,新砌池塘5只,共3500平方米,河道疏浚2.5千米。核心基地全部铺设喷滴管供水设施,实现供水、施肥、喷药一体化。核心园区带动农户种植283.3公顷,辐射面积1466.7公顷,4年共新增经济效益3500万元,种子种苗销售190万元。
  名特水产(中华鳖)科技示范园区
  2008年12月命名,总面积720公顷,其中示范区面积666.7公顷,基地分布在黄家埠、临山、牟山等镇。核心区面积53.33公顷,位于黄家埠镇七四丘。核心区年增加苗种鳖供应200万只,新增生态鳖100吨,新增产值4200万元,年每亩增收2000元,养殖户年可新增收益2000万元以上。
  2010年,绿色禽业示范园区、高效生态果业示范园区、名特水产(中华鳖)科技示范园区升格为宁波市农业科技园区。
  第二节 生产经营模式
  设施农业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先出现的蔬菜大棚,开始时用水泥桩、毛竹搭棚,上覆塑料薄膜。1988年,全市大棚设施48公顷。2000年前后,逐渐改用标准钢管大棚和连栋大棚,并与遮阳网、防虫网、微滴灌等设施配套。同时葡萄种植也开始应用大棚。2010年,为333公顷,其中钢架大棚133.3公顷。
  1999年,水稻育秧实行工厂化、机械化,一次性完成铺土、播种、覆土等作业。厂内的温控、喷滴灌设施,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控。至2010年,全市有育秧流水线17条,每条生产一个周期,可供4公顷大田播种需要。
  2005年,市重点畜牧场实施雨污分离,建沼气池。至2010年,全市74个畜牧场建沼气池2万立方米。
  2006年,实施精养鱼塘标准化改造,增添设施,实现投饵、增氧、温控的自动化。至2010年,累计改造303公顷。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2000年后兴起。主要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吸引游客观赏、采摘、品尝;一些鱼塘改建农家乐基地,将养殖转为钓鱼等休闲娱乐活动场所。2010年,有杨梅、葡萄、红枫、樱桃、桑葚等省、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5个,有省级特色村、点9个,宁波市级示范村、点12个。(详见第二十二编《旅游》第四章第二节《特色农业旅游》)。
  节水农业
  见第七编《水利》第五章第二节《节水灌溉》。
  第三节 农林技术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
  所站和信息网络 1988年,有市农技推广总站、农科所、种子站各1个,区农技站9个,乡农科站71个,共有农业科技人员331人。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区农技站人员充实至各乡镇。2000年4月,市农业信息中心建立。同年8月,开通农业信息网,并创刊《余姚农业信息报》。同年10月,农技110热线开通。2003年,成立由145名农民组成的农技信息员队伍。2005年11月,开展省农民信箱注册、培训,到2010年注册2.4万户。2006年,中国红枫网、中国高山云雾茶网相继开通。2007年,余姚畜牧兽医网开通。
  农技专家和技术员 2008年开始,市、乡镇(街道)两级农技推广体系人员分设为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2010年,有首席农技推广专家13位、农技指导员93位、责任农技员152位,有科技示范户1150户。
  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参加省和宁波市涉农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年均25人次。这些专家负责全市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的业务培训,年均组织15期,参训1250人次。每个农技人员每年业务培训时间在12天以上。
  林技推广体系
  1988年初,有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林业种苗站各1个,四明山、梁弄、陆埠3个区建有林特技术推广站,其他6区农技站配有不同数量的林特技术干部。1992年撤扩并后,3个区的技术人员充实至各个乡镇。山区乡镇配备专职林技员,其他乡镇配备兼职林技员。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