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城区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28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城区排水
分类号: TU992
页数: 2
页码: 284-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1988年后,在城区逐步形成江北、江南、城北、城南4个片区,并建立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1992年后,结合旧城改造,新建排水管网,把瓦筒管改用预应力水泥管并加大口径,增添道路窨井和雨水井,雨水井由侧井改为竖井,使路面雨水排放更顺畅。至2010年底,城区铺设管道和暗渠总长143.1千米,其中暗渠9.3千米、管径400毫米以上的管道82.1千米,建窨井2479个,雨水井(雨篦)9607个,增添排水口93个、新建排水泵站23座,其中雨水泵站10座、公铁立交泵站8座、雨污合流泵站5座。2003年前,排水系统均为雨污合流,就近直接排入姚江、最良江、候青江等多条河流。
关键词: 排水系统 排水片区 管道

内容

排水系统
  1988年后,在城区逐步形成江北、江南、城北、城南4个片区,并建立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1992年后,结合旧城改造,新建排水管网,把瓦筒管改用预应力水泥管并加大口径,增添道路窨井和雨水井,雨水井由侧井改为竖井,使路面雨水排放更顺畅。至2010年底,城区铺设管道和暗渠总长143.1千米,其中暗渠9.3千米、管径400毫米以上的管道82.1千米,建窨井2479个,雨水井(雨篦)9607个,增添排水口93个;新建排水泵站23座,其中雨水泵站10座、公铁立交泵站8座、雨污合流泵站5座。
  2003年前,排水系统均为雨污合流,就近直接排入姚江、最良江、候青江等多条河流。2003年后,开始建污水收集系统,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排水片区
  江北片区 位于城区中心,南临中舜江,北至候青江,片区又分东、西、中3区。东区为三官堂河至玉皇山,西区为六浦桥江至西环路,中区为旧城中心区。各区块相对独立自成排水系统,原为雨污合流直接排入中舜江、候青江和六浦江,后有部分污水收集管道铺设。东区地势低洼,三官堂河东侧的后横埭、酱园街沿姚江地段为易涝多灾地段。随着阳明东路延伸修建,排水管道管径加大,舜江名苑住宅小区开发和三官堂泵站新建,排水条件得到改善。西区六浦桥江西侧和鸳鸯河南端是易积水地段,经过阳明西路的改造,加大管道管径和仁寿桥新建泵站,使排水状况好转。中区地势相对较高,排水条件最好,以新建路、健康路、劳动路、阳明路为主干管形成排水网,将水直接排入中舜江和候青江,只有舜水路以西和武胜门路以西的部分地段在暴雨时有短暂积水,须依靠南河沿路泵站排水。
  江南片区 位于旧城南部,南、西临最良江,北至中舜江,东至竹山江,呈长条状。整片区地势较低,水患多发,花园小区、南河小区、新西门等地段每年汛期大雨后常形成积水,为此,新建石巍桥、兰江广场、白山头等多处泵站,形成畅通的排水网络。平时直接排入中舜江、最良江和竹山江,汛期主要依靠泵站强排。原为雨污合流排放,2003年后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南滨江路沿姚江铺设污水收集管道,接城东路排污主干管,增设白山头排污加压泵站。还有念德桥、念圣桥、中山桥3座污水收集和雨污合流两用泵站。
  城北片区 位于候青江至北环路、东环线至西江的一大片区域,又以东江、中江、胜归山为界,形成胜归山南、胜归山北、中江至东江、东江东岸4个相对独立的区块。这一片区地势相对较高,多为新开发区,管道口径大,相互连接成网,设置多个排放口,将水直接排入东江、中江,还设有5座公铁立交桥等多个排水泵站,排水条件较好。
  城南片区 位于最良江以南至南环线的大片区域,又以南雷南路为界形成东西两个区块。20世纪80年代,增设最良江泵站、新丰河泵站。其中,新丰河泵站是城区最大的泵站,设计为10立方米/秒的流量,常年降雨能自然排放,汛期暴雨则靠泵站强排减少内涝危害。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