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堰闸 海塘 围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20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堰闸 海塘 围垦
分类号: S277.4
页数: 5
页码: 194-198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堰闸、海塘、围垦、包括了堰坝水闸、海塘除险加固、南股槽和西三潮沟整治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排灌工程 围垦

内容

1988年后,水路运输日渐萎缩。船闸、升船机站基本处于休业状态。
  海塘西与上虞市相接,东与慈溪市交界,全长23.2千米。涉及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4镇,处于钱塘江强潮河口与杭州湾衔接段,潮位高,潮差大,潮流急而多变,河床为粉沙土质,抗冲防渗性能差。再加上西三潮流沟和南股槽的影响,台风侵蚀,1988年后,海涂时涨时塌,海塘险情不断。2001年12月开始,实施海塘除险、围涂工程,计划围涂7467公顷,分4期实施,预计2016年完工。
  第一节 堰坝水闸
  堰坝
  1987年,交通堰坝8处。其中,船闸5处,升船机站3处,分别是低塘、戴家堰、谢家路、四塘横江、皇山船闸及斗门、西横河、临山升船机站。2005年,拆除皇山船闸,新建蜀山船闸。
  水闸
  1987年,可运用水闸765座,其中两孔以上61座。2010年,水闸为450座,其中中型水闸9座。
  2007年,蜀山大闸建成后,皇山、竹山、郁浪浦、中舜江等节制闸废弃拆除。
  2010年,小水闸数量居前3位的是:阳明街道53座,三七市镇51座,丈亭镇46座。
  第二节 海塘除险加固
  防滲补强
  2号水库及中西段海塘防渗补强工程中西段海塘,由于南股潮作用极不稳定,塘身临水面冲刷坍塌严重,加上塘身薄,高程不足,无塘裙,难以防汛。1995年10月动工,年底完工。塘长2925米,宽5米,高程9.13米,塘坡1:2.5,塘裙30米。完成土石方18.5万立方米,总投入资金123.89万元。
  1号水库及东段海塘防渗补强工程 工程总长2901米,其中1号水库海塘2405米。外侧受西三潮流沟影响,塌方严重,处于长年抢险抛石状态。1997年12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完工。塘面高程由9.72米加高至11米,塘面宽度由3.8米加宽至7米。1号水库塘裙高程8米,面宽33米,同时整铺塘 面抢险道路,完成水库内坡砌石任务。完成土方73.98万立方米、石方4.59万立方米,投入资金515.7万元。
  抗滑稳定加固
  西线工程 1997年11号台风,造成全线23.2千米海塘发生脱坡、跌窝、裂缝和土塘裸露,临山镇临海段海塘1千米地段的塘顶出现大范围纵向裂缝。西线工程位于临山镇境内,对受南股槽影响最严重、刷深最厉害的1.8千米段塘脚,实施潜水反压平台抛石,以增强海塘稳定性。1997年9月开工,1998年7月完工,海塘抛石11.3万立方米。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位于小曹娥镇境内。对受西三潮流沟影响严重的3千米海塘加高、加宽、增做塘裙,并在1号水库段,新做塘裙内坡砌石护坡,外坡抛石,增加抗御风浪能力。1997年冬季开工,1998年8月完工,开挖石方1.02万立方米,土方填筑67.6万立方米,海塘内外护坡块石4.45万立方米,石方填筑0.62万立方米。东西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285.64万元。
  东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 为根除隐患,对东线1号水库2405米海塘,再次进行加固。工程于1998年8月开工,至2000年2月底全面完工。共完成岸抛加固石方5.32万立方米,塘脚增设潜水反压平台3.87万立方米,并完成配套抢险道路6.3千米,总投入资金736.22万元。
  海塘管理
  1987年,建立海塘管理养护所,乡村组织专管队伍检查护养。2004年,海塘管理体系调整。将海塘由乡镇分散管理,统一调整为由市水利局海塘养护处直接管理;落实管理养护巡查人员17人;一线海塘划分为4个责任区,有12名养护工负责海塘的日常养护工作。成立市水政监察大队海塘中队,加强海塘水政执法和管理力度。设立各类界桩81根,设置禁令告示牌25块,做好每天1次的潮位观测记录,每2月1次海塘沉降观测记录,每月1次的塘前滩涂测量。
  第三节 南股槽和西三潮沟整治
  南股槽
  钱塘江河口水浅潮强,潮流复杂,河槽游荡多变,岸滩冲淤不定。南股槽形成于1986年,从澉浦上溯的潮流大致可分为南北两股,其中南股潮流基本上成220°角向钱塘江南岸临海浦闸附近顶冲,然后向上流平顺上溯,槽的深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经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测试表明,其深度自下而上为负9米至负6米。南股槽直接威胁西线海塘,在1987年半年时间内,塘外2千米的中高滩涂崩塌殆尽,塘脚处于深槽。每年采取抛石护塘抢险。2004年后,余姚、上虞两市先后实施治江围涂工程,岸线和南股槽主槽位北移,顶冲南岸的角度有所减小。
  西三潮沟
  西三潮沟于1976~1977年形成。塘外20米内,潮沟深度常在高程负10米以下,且岸坡陡峭。从西三潮沟口进入的涨潮流与海塘垂直,顶冲塘脚,且沟口变化不定,抢险难度高,对东线海塘构成直接威胁。21世纪初,实施治江围涂工程,潮沟的进出口位置得到一定的控制。曹朗东北则用丁坝,截断潮沟部分流路,促使潮沟淤积,最深点高程不断抬高。2007年5月,在潮沟进口的中沙与海塘之间平抛石块抬高潮沟河床,并用泥充编织袋垒坝保护中沙,再在靠近潮沟段建一条长50米的石坝,形成抗冲的坝头,待潮沟底部抬高,在南侧抛石进一步缩小潮沟宽度,减小潮量。2007年11月,潮沟平均淤积幅度达2米,险情缓解。
  第四节 海岸围涂和开发
  围涂工程
  一期工程 位于杭州湾余姚岸线中东段。东西长8千米,岸线平均向北推移1.5千米。工程主要包括顺堤、直堤、隔堤及泵闸,总投资5.12亿元,共完成石方522万立方米,土方1099万立方米,新建各类堤防20千米,围涂面积1299公顷。新筑海塘防潮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2001年12月开工,2007年12月竣工验收。
  二期工程 分东西两块,东块位于陶家路江东直堤与曹朗东直堤(泗门2号水库西侧)之间,西块位于湖北东西直堤之间。2006年12月开工,2010年12月完成。总投资5.4亿元。建100年一遇的标准海塘6.01千米,20年一遇的围堤10千米、隔堤3.35千米,新建水闸2座,总净宽16米。围涂面积1847公顷。
  三期工程 2009年11月,上报项目建议书。拟投资1.83亿元,围涂面积800公顷。位于曹朗东直堤以东慈溪交界处。主要包括6700米的促淤坝、2500米的百年一遇的标准海堤(泗门海堤)、4000米的20年一遇直堤(西三直堤)、2400米的5年一遇的横隔堤(泗门横隔堤)以及净宽8米的水闸1座。由于余姚与慈溪海域行政区域界限尚未定,而未开工。
  四期工程 2008年底开工,计划2016年完成。总投资19.4亿元,围涂面积3521公顷。工程位于陶家路江东直堤以西,上虞市世纪丘东侧围堤以东。处在余姚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一期、二期工程的上游。至2010年底,完成投资3.07亿元。
  开发利用
  1号和2号水库土地整理 2003年8月,对小曹娥镇海涂泗门1号水库136.4公顷的土地进行整理,并开展农用水利工程建设。2004年4月完工。投资70万元,新建6米砂石道路7.7千米,4米砂石道路9.1千米,2~4米蓄排水沟15千米,涵洞7处。提高保水保肥、畅通蓄排水系统能力和种植作物产量。同时对原海涂2号水库进行土地整理,面积64.7公顷。
  海涂水库开发定位 2006年4月,海涂水库工程进行初步验收。海涂水库占地面积280公顷,蓄水面积238.3公顷,设计蓄水位6.35米,平均水深3.25米,总库容850万立方米,属小I型水库。包括南塘加固工程、北堤、R81堤、陶家路隔堤。大堤与排水闸及泵站均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海涂水库工程以灌溉供水、环境用水为主,结合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综合性开发。
  工业用地出让 2007年12月,向市滨海产业园出让工业用地620公顷。至2010年底,累计投资15亿元,围涂3146公顷,其中垦造耕地690.5公顷、出让工业用地633公顷,建成蓄水量850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海涂水库),占地280公顷。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