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共基础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1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公共基础设施
分类号: F299.24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1988-2010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情况,分别记述了城乡公交道路一体化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城乡用电一体化建设、城乡广播电视一体化建设、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

内容

城乡公交道路一体化建设
  1988年,城区和乡镇公交道路分别为水泥路面和沙石路面。1992年,第一条油路余马公路开通。1995年开始,实施扶贫公路工程。1999年开始,实施“油路上山”工程,至“九五”(1996~2000)期末,共改建山区道路134.5千米,建设扶贫公路93.34千米,修筑通村公路206.7千米,直接沟通87个村。
  2003年,启动“乡村康庄工程”。到2005年底,新建、改建通村公路185千米,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2006年底,乡道以上公路全部实现硬化。
  同时,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1990年4月,开通城区至马渚、临山等镇的方便车。1998年5月,组织中巴车经营户成立公司,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和覆盖面。2004年11月,第一条城乡公交线路501路投入运行。2006年底,村公交车通达率100%。2007年农村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合格率和城乡公交客运通达率均实现100%。至2010年,开通农村的公交线路17条。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1988年初,农村共有自来水厂5个,分别为陆埠、临山、马渚、丈亭、低塘镇自来水厂。1994年,开始实施姚西北水改工程。建渚山水厂,原水为四明湖库水。工程总投资近亿元,设计规模日供水5.1万吨。1996年工程竣工,姚西北地区7个乡镇的20万群众开始饮用自来水。2005年,全面实施3年改水计划,通过安装膜处理设备、压力过滤器和消毒器等办法,解决山区、半山区15个乡镇、街道及126个村的人口饮水困难。到2007年底,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村级供水站210个,受益人口21.1万人,全面完成3年改水任务。对城郊农村和姚西北两个区片,实施农村地区“一户一表”改造(涉及15.3万户城乡居民)和镇级管网改造。2008年底,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到2010年,姚西北基本实现城乡自来水同网同质。
  城乡用电一体化建设
  1988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用电价格有差异,农村电价高于城市。1999年下半年开始,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行城乡同网同价。至2001年8月,完成35千伏工程项目6个,10千伏及以下工程项目396个,总投资1.71亿元。撤销农电总站和乡镇电管站,建设乡镇供电所,实现城乡电网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全市农村用电实行“一户一表”,做到“三公开”(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
  1991年,开始农村电气化建设。2006年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2009年底,所有村顺利完成电气化改造,实现无功自动补偿、运行数据共享、配变电量负荷自动采集和电能质量监测等智能化控制,基本实现城乡用电一体化。
  城乡广播电视一体化建设
  1988年初,共有广播喇叭15万只,城乡广播入户率为78%。20世纪90年代,有线广播呈萎缩趋势,电视迅速普及。1993年,再次加快有线广播及电视网络向农村延伸覆盖步伐。1997年,完成有线电视全市联网。
  2008年,全面实施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到年底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广播、村村有广播功能的目标,村有线广播覆盖率和通响率均达90%以上,形成市和乡镇、街道以及村逐级传输覆盖的农村有线广播网络体系。
  2010年11月,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工程,完成城区2万户数字用户的覆盖工作,并开始向农村推进。
  城乡网络通信一体化建设
  1987年底,手摇电话机通话村780个,占95%。1991年1月,投入4000万元的舜北电信大楼、泗门和富巷3个母局总数为1.6万门程控电话工程竣工,电话号码为6位数。1994年,与宁波市话联网,电话号码升至7位数。1995年,引进10万门程控电话。2001年,电话号码升至8位数。2010年底,每百户拥有电话112.5部,村电话、宽带通达率100%,自然村电话、宽带通达率100%和99.9%。
  1990年,开通无线寻呼台。1992年9月,移动电话投入运行。2008年开始,实施移动信号“村村通”工程。是年底,浙江移动余姚分公司先后投入资金9300万元,新建基站125座;中国电信建成农村通信接入机房215个和农村3G无线基站191个,实现市域范围移动信号全覆盖。2010年底,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86部。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
  1988年,农村商品流通主要依靠供销社设立的基层网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个体商店大量涌现。2005年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千镇连锁超市”工程,乡村设立连锁超市、放心便利店和农资连锁店。2010年,农村连锁超市96家,乡镇覆盖率100%;农村连锁便利店267家,中心村覆盖率100%,村覆盖率90%。放心示范店342家,村覆盖率91%。农资配送连锁店247家,村覆盖率93%。
  2007年开始,实施农村菜市场改造工程。到2010年底,完成农村菜市场建设改造114家。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