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姓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13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姓氏
分类号: K810.2
页数: 8
页码: 99-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的姓氏录和部分姓氏迁姚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姓氏 迁姚

内容

1987年底,全市有542姓。2010年,有502姓,总数比1987年减少40个,但一些姓氏增加,新增的姓氏大多来自于西部地区。
  前志《姓氏》章中,对陈、张、王、徐、李、黄、赵、吴、朱、邵、沈、孙、郑、褚、叶、谢、魏等17姓来历进行简介。本志按2010年所存谱牒,对其中13姓来历进行介绍,再增记62姓迁姚情况。
  第一节 姓氏录
  2010年,姓氏按人口数量多少为序排列如下(括号内为姓氏人数,糜姓人口数据来源于大岚镇政府,其余都来源于市公安局):
  万人以上姓氏
  陈(55194)张(42775)王(38711)黄(31303)徐(30792)周(26496)李(22788)沈(22116)杨(17583)吴(17500)郑(16953)赵(15782)胡(15770)朱(15644)孙(13695)毛(12627)叶(12352)施(11998)方(11736)姚(11380)鲁(11325)谢(11294)邵(11099)何(11002)马(10650)韩(10319)俞(10291)
  千人以上姓氏
  魏(9741)陆(8557)袁(7774)罗(7743)褚(7581)章(7442)宋(7419)金(7173)刘(6582)许(6580)严(6538)汪(6277)潘(5908)钱(5842)诸(5817)吕(5523)戚(5399)翁(5390)应(5207)冯(5171)唐(5167)姜(4962)卢(4848)夏(4690)顾(4611)董(4568)倪(4414)余(4385)蒋(4355)熊(4087)邹(4037)任(3905)史(3904)符(3797)鲍(3733)傅(3396)阮(3277)龚(3117)高(3025)蔡(2979)劳(2868)童(2850)洪(2809)干(2794)茅(2761)丁(2605)钟(2282)苏(2176)曹(2093)谷(2081)屠(2032)范(2012)杜(1892)陶(1831)戴(1821)孟(1817)柳(1729)万(1716)郭(1643)单(1546)舒(1524)桑(1475)宣(1447)林(1304)成(1204)田(1196)项(1147)芦(1099)虞(1058)裘(1049)邱(1048)闻人(1014)莫(1012)
  百人以上姓氏
  程(963)梅(936)梁(911)闻(902)苗(900)齐(898)柯(896)宓(880)祝(876)华(860)石(855)崔(766)管(752)肖(741)汤(712)励(680)包(655)于(610)秦(596)岑(573)柴(542)计(533)康(510)凌(498)邬(484)骆(480)景(479)江(473)段(445)戎(444)茹(430)楼(419)孔(406)彭(406)葛(394)缪(386)庄(360)甘(356)颜(354)樊(351)杭(335)禹(329)喻(322)殷(318)邓(306)奕(296)糜(280)薛(278)贾(275)尹(275)谭(272)盛(270)韦(270)牛(266)竺(232)付(230)桂(226)季(223)伍(222)沃(220)龙(215)廖(203)曾(202)沙(201)滕(197)滑(194)娄(188)庞(186)厉(186)向(182)费(181)穆(180)贝(165)乐(154)车(149)黎(143)边(132)封(127)覃(120)郎(118)霍(117)侯(116)贺(115)詹(112)牟(107)平(107)丰(106)郁(106)连(105)雷(100)
  百人以下姓氏
  邢(97)白(89)祁(89)房(86)赖(83)寿(83)卞(79)甄(79)易(66)欧(65)兰(64)文(62)安(59)郦(58)武(56)聂(55)左(53)常(49)解(49)密(49)席(49)仇(42)琚(41)毕(40)经(40)於(39)乔(38)蒙(37)翟(36)冉(35)申(35)涂(35)裴(34)纪(33)双(33)尤(33)商(32)言(32)卜(30)萧(30)瞿(30)屈(30)卓(30)郝(29)尚(29)游(29)麻(28)时(28)占(28)槐(27)焦(27)米(27)历(26)蒲(26)岳(26)温(25)印(25)敖(24)耿(23)官(23)忻(22)晏(22)阎(21)宁(20)奚(20)仲(20)操(19)关(19)全(19)柏(18)吉(18)巫(18)蒉(17)漏(16)磨(16)秋(16)慎(16)水(16)潭(16)都(15)古(15)闵(15)卫(15)储(14)阳(14)苑(14)辛(13)臧(12)姬(12)路(12)亓(12)芮(12)司(12)查(11)巢(11)刁(11)贡(11)嵇(11)冀(11)简(11)燕(11)皇甫(10)戈(10)冷(10)尉(10)相(10)支(10)迟(9)狄(9)凤(9)钮(9)丘(9)佟(9)池(8)窦(8)鞠(8)来(8)浦(8)帅(8)胥(8)竹(8)闾(7)满(7)谬(7)司徒(7)宗(7)步(6)承(6)花(6)鉴(6)荆(6)濮(6)荣(6)铁(6)伊(6)元(6)惠(5)矫(5)廉(5)习(5)巴(4)晁(4)富(4)宦(4)况(4)绒(4)乌(4)信(4)扬(4)渚(4)淡(3)东(3)弗(3)海(3)朗(3)皮(3)从(2)过(2)国(2)匡(2)沐(2)冼(2)衣(2)院(2)云(2)战(2)植(2)
  仅1人姓氏
  拜、苞、藏、超、崇、初、楚、冬、甫、贵、荷、环、皇、敫、戒、具、律、迷、庙、木、尼、区、朴、洽、仁、闰、师、树、泰、塘、团、完、莞、蔚、校、斜、欣、宜、银、征、种、壮
  自然消亡姓氏
  乜、大、天、什、户、邛、右、仙、仕、禾、鸟、永、汁、半、训、玄、对、央、矛、死、页、邦、刑、戍、枣、兆、自、名、会、伏、伕、〓、交、问、戏、那、阴、声、抗、找、杏、芶、巫马、县、园、秀、佚、伯、皂、阿、层、奉、奋、英、奇、采、侬、供、侠、待、宠、贯、建、始、政、将、尝、禺、修、郗、狨、音、扁、冠、郤、株、恭、载、索朗、荻、党、桌、租、祥、能、通、莲、拳、雪、硕、菅、乾、略、野、赊、偶、偏、彩、翏、逮、棱、厦、落、葬、朝、棠、斐、最、集、敦、渭、善、登、输、蕲、鄞、署、蜀、裔、新、慕、蔽、僮、旗、寥、影、横、胶、潜、璞、薰、藤、酆、鑫等134姓。
  新增姓氏
  百人以下姓氏泮(98)侯(56)代(39)饶(33)赏(31)蓝(26)欧阳(23)明(19)靳(16)班(15)苟(15)练(15)诸葛(14)蔺(13)粟(12)艾(11)留(11)农(11)谈(11)谌(10)阙(10)栾(8)腾(8)强(7)敬(7)隆(7)佘(7)束(7)雍(7)祖(7)凡(6)卿(6)玉(6)揭(5)申屠(5)勾(4)年(4)宿(4)檀(4)钭(3)开(3)邝(3)南(3)求(3)宛(3)鲜(3)羊(3)展(3)薄(2)畅(2)和(2)衡(2)汲(2)栗(2)洛(2)权(2)斯(2)邰(2)位(2)先(2)
  仅1人姓氏贲、昌、长、丛、但、刀、隋、藩、芳、福、呙、阚、赫、怀、加、介、晋、卡、隗、蒯、旷、丽、零、雒、侣、麦、茂、妙、浓、盘、琴、璩、生、松、望、毋、袭、小、须、绪、雅、尧、月、阵
  第二节 部分姓氏迁姚情况
  前志所记姓氏来历补充
  陈姓 前志记载:“祖籍河南宛丘,多系宋室南渡迁来。”尚有7支。一、陈千一,名照,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南渡迁居兰风乡鹦山村。二、陈文衡,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自鄞县迁居余姚四堡。三、陈环清,名道,明初自鄞县迁居余姚竹山桥。四、陈康伯,字子明,又字长卿,先世弋阳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迁居马渚,南宋末其后裔再迁云楼乡菁江里干渎村。五、陈升之,字仲德,明初自鄞县迁居余姚开元乡八楞柱村。六、陈德辉,清乾隆十八年(1753)自宁波西乡高桥边庄陈武漕(今鄞州区)迁居余姚方桥灯点漕,其后裔再迁牟山孙魏。七、陈延圭,携侄自上虞县西夏村迁居余姚云柯乡眉山村,后裔再迁梅川乡。
  张姓 前志记载从安徽婺源迁居支溪岙一支。尚有5支。一、张埴,字元瑜,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自鄞县西桃源乡迁居余姚云柯乡,其后裔明末再迁大岚钱库岭。二、张中二,名师参,字星瑞,号定轩,又号命轩,南宋宁宗时(1195~1224)自开封南渡徙居余姚竹溪,再迁通德乡白鹤桥。三、张广德,自上虞县鲁家洮罗严山迁居余姚禾山。四、张沂,又名叔毅,南宋初南渡临安,再迁余姚云柯乡黄家埠。五、张咏,字孝友,北宋末自洛阳南渡迁居余姚县城直街。
  王姓 前志记载迁姚江安东湖及孝义乡官人宅一支。尚有8支。一、王季,号质庵,宋末元初自上虞县达溪迁居余姚县城秘图山。二、王文宇,明代由临安县迁居姚南上王村。三、王奕,字生仪,宋代自萧山县连山村迁居剡县芦田村(今属四明山镇)。四、王寰,南宋时自会稽县(今绍兴市)徐家渡村迁居余姚兰风乡上塘村。五、王明三,元朝自上海县十七都迁居余姚开元乡八楞柱村。六、王怀,字居安,号养静,明成化年间自明州(今宁波)凉风冈迁居余姚四明乡上菁李家塔。七、王尽克,字崇一,元初自会稽县八郑村迁居鹿亭中村。八、王公达,明末自上虞县梁山迁居余姚云楼乡臧墅湖。
  徐姓 前志记载迁居冶山一支。尚有10支。一、徐秉钝,世居河南,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迁居余姚江南。二、徐徵,字德聘,南宋建炎年间迁居余姚最良桥。三、徐相,字世臣,一字军辅,南宋自山阴县(今绍兴市)项里村迁居余姚。四、徐柟,字四美,南宋自山阴县(今绍兴市)迁居余姚县马堰村(今属慈溪市),其后裔再迁余姚县城。五、徐珣三,南宋时自会稽县(今绍兴市)迁居余姚烛溪乡茹墟村。六、徐良三,字雁溪,南宋末自管溪迁居余姚菖蒲塘。七、徐正中,字文叔,南宋后期迁居余姚县城西北隅。八、徐其龙,字徵远,号怡泉,南宋自鄞县先迁吴地再迁余姚。九、徐箫,字洛仙,南宋时自慈溪县石台乡孔岙(今余姚陆埠镇)迁居丈亭渔溪村。十、徐清一,南宋自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府桥迁居余姚冶山乡。
  黄姓 前志记载黄竹浦一支,五代后唐(923~936)由嵊县徙居梁弄,再由梁弄迁居黄竹浦。2000年后,新发现家谱载,黄竹浦黄氏始祖黄万河,字时通,号鹤山,南宋初年自金华县先迁慈溪县凤凰山竹墩,再迁余姚通德乡黄竹浦,黄宗羲即为是系十七世孙。另有4支:一、黄公适,宋时自越州(今绍兴市)迁居余姚丰山下,其后裔再迁开元乡卜家桥后乌林村。二、黄隆三,元顺帝时(1333~1368)自诸暨县迁居余姚东山乡狮山。三、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山东青州黄裒经由剡川北庄再迁余姚县四明乡良嘉弄,后裔分徙孝义乡湖门桥、西黄、开元乡潘家廊下、湖西陡村、梅川乡彭桥、塘堰桥等地。四、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黄时俊自江夏(今湖北省)迁居余姚县冶山乡石堰场。
  赵姓 前志记载迁居城南双雁乡一支。尚有4支。一、赵士杰,宋末元初迁居余姚。二、赵孟杰,改名宗,字泽之;赵孟俊,改名宗烨,字明之;赵孟伦,改名雒,字东之,兄弟3人于元代时自诸暨县迁居余姚孝义乡长泠江西。三、赵浩,自上虞县箭山(今属余姚梁弄镇)迁居余姚大齐岙。四、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赵赟携3子赵锐之、赵锡之、赵镗之自河南开封南迁余姚,分居双雁乡雷山、凤亭、诸冯。
  吴姓 前志记载迁居牟山一支。尚有吴祥,字长发,宋代时自鄱邑(今江西鄱阳县)迁居余姚,明初其后裔再迁双雁乡茭湖村。
  朱姓 前志记载迁居冠佩一支。尚有朱良贵,明正德年间(1506~1521)自慈溪县杜湖迁居余姚凤亭乡长丰桥。
  邵姓 前志记载迁居通德乡一支。尚有邵仲一,字济川,先世河南洛阳,南宋景炎元年(1276)迁居县城,其后裔再迁兰风乡。
  沈姓 前志记载迁居大岚一支。尚有6支。一、沈思,字持正,北宋元丰三年(1080)自湖州东林山徙居余姚兰风乡龙舌村,其后裔再迁半霖、学前街等地。二、沈洪,字源一,号提举,宋代时自东阳县定居余姚城南半霖。三、沈直,号介庵,北宋神宗时(1068~1085)自东鲁(今山东省)迁居余姚凤亭乡江口村。四、沈鉴,字华丰,南宋时迁居余姚云楼乡。五、沈瑞临,字履通,清雍正年间(1723~1735)自山阴县(今绍兴市)蓬山迁居余姚县城石巍桥。六、沈恺,字庆南,元末明初自越西(今绍兴市)梅牌楼迁居慈溪县梅岭虎潭(今属余姚陆埠镇)。
  孙姓 前志记载迁居四明乡一支。尚有孙议,字原得,北宋治平四年(1067)自庆元府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迁居余姚开元乡万石桥,其后裔再迁洋溪村、兰风乡新湖里。
  褚姓 前志说“来历无考”。谱牒记载褚遂良第十九世裔孙褚邦英以贤才举仕,官镇江录事参军,南宋时自慈溪金川乡(现余姚三七市镇)迁居余姚县小岭(今鹿亭乡晓云村),为迁姚始祖。道光三十年修《姚江四明褚氏宗谱》以褚邦英八世孙褚畿为本纪谱系第一世。
  叶姓 前志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河南南阳迁居余姚。2000年后,新发现家谱记载,南宋端平元年(1234),叶篑自湖州徙居余姚熨斗山,其后裔再迁县城东门、双雁乡叶家埭、通德乡西旺埭、丰山、邵家渡等地。石步始祖叶世儒,字道传,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自松阳县迁居慈西石步村(今属余姚三七市镇),其后裔叶彪,字龙文,南宋末再迁余姚马渚。另有叶仪,字开政,唐末自平阳县迁入余姚梁弄东溪。
  本志增记姓氏
  干姓 始迁姚祖干玉良,名琅,字大成,号越东,唐末自河南洛阳迁居余姚马渚下坝周陈村,其后裔再迁道塘东干、西干。
  马姓 南宋初有马之纯,字莹夫,先迁衢州龙游县,再徙居慈溪县蜀山(今属余姚凤山街道)。
  毛姓 始迁姚祖毛度,字叔度,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自汴梁陈留南迁,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谪居余姚县城龙泉山东。其后裔再迁丰山后。
  方姓 始迁姚祖方季仁,字达材,南宋初由慈溪西乡迁余姚梁弄姚巷,其子方山京曾中状元。
  厉姓 始迁姚祖厉俊,字豫卿,北宋宣和二年(1120)自晋陵(今江苏武进)迁居余姚。
  石姓 始迁姚祖石之纯,南宋时自新昌县迁居余姚。
  卢姓 始迁姚祖卢益,字谦受,南宋绍兴二年(1132)自天台县迁居余姚。其后裔卢尚仁,字钦和,南宋末再迁城南半霖。
  史姓 主要有2支。一、史昌明,字明甫,自鄞县迁居余姚城南半霖。二、史德,字克明,又字汝行,号右文,又号得斋,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自鄞县洗马桥迁居余姚县城西南里。
  冯姓 始迁姚祖冯虎佑,明代自慈城迁居余姚小墅四观。
  吕姓 主要有2支。一、吕贵义,元末自新昌县辗转徙居余姚县奉桥之北,再迁南城新河头。二、吕仲应,祖籍河南南阳,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迁居余姚县城花署东北。
  任姓 始迁姚祖任伯雨,字子润,号沛严,宋徽宗时(1101~1125)自剡县(今嵊州市)迁居姚北东山乡。
  刘姓 始迁姚祖刘景崇,字德元,号德庵,南宋建炎三年(1129)自上虞县峨眉迁居余姚开元乡方桥。
  许姓 始迁姚祖许藩,名富,字德桥,号受海,北宋末南渡迁居余姚云柯乡石堰场(今慈溪市横河镇)。
  阮姓 始迁姚祖阮仕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自台州仙居县迁居余姚临山卫。又有阮显,字沉晦,号尚高,西晋末迁居句章县芦山之阳(今属余姚河姆渡镇)。
  杨姓 主要有6支。一、杨可大,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自天台县戍迁余姚临山卫,其后裔再迁兰风乡楼厦村。二、杨袭璋,字怀玉,号东蒲居士,安徽无为州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定居余姚开元乡东蒲村,其后裔再迁云柯乡。三、杨元甫,字太初,宋代时由四川迁居余姚开元乡道塘村,其后裔再迁云楼乡淇岙。四、杨祖贤,字德一,杨功一,字大建,杨英一,南宋初杨祖贤、杨功一自山阴县(今绍兴市)迁居慈溪丈亭叶家西岙白云寺,杨英一迁居余姚凤亭乡。五、杨思江,清康熙年间(1662~1722)自宁波府城鄞塘乡迁居余姚马渚陡亹坝村。六、杨世奕,字汉侯,清代自山阴县(今绍兴市)蓬山迁居余姚马渚。
  苏姓 始迁姚祖苏河,字川源,元初自奉化县迁居余姚照山。
  劳姓 始迁姚祖劳荣,宋时南渡迁居余姚烛溪乡,元代时其后裔再迁孝义乡、云楼乡乐安湖。
  严姓 始迁姚祖严光,字子陵,西汉元始元年自会稽迁居余姚县城龙泉山南麓。其后裔再迁云柯乡中里湖山、下河严家。
  励姓 始迁姚祖励裳,字乐闲,南宋时迁居余姚。
  岑姓 南宋初,岑景佺自临安迁居明州车厩里(今属余姚河姆渡镇)。
  何姓 始迁姚祖何扬能,世居山阴县(今绍兴市)峡山,后迁居余姚开元乡。
  余姓 主要有2支。一、余端,隋末自睦州(今建德县)迁居余姚桐下湖。二、余谯,宋代时自慈溪县车厩村(今属余姚河姆渡镇)迁居余姚桐下湖。
  谷姓 始迁姚祖谷继久,字祥符,南宋建炎三年(1129)自河南宜阳迁居余姚江南。
  邹姓 始迁姚祖邹植,又名桂因,字德本,自晋陵(今江苏武进县)辗转迁居余姚低塘洋山。其后裔再迁县城北城。
  汪姓 始迁姚祖汪亮,字公亮,祖居山东青州寿光县,唐乾符六年(879)由安徽迁居余姚四明乡桥头宅。另有汪又观,明末自鄞县太平渡村迁居慈溪县芦山村(今属余姚河姆渡镇)。
  宋姓 始迁姚祖宋端严,宋初宦居余姚孝义乡梁堰村,其后裔再迁烛溪乡浒塘村。
  陆姓 主要有2支。一、陆辛七,北宋时其父陆万八自郑州徙居临海县,陆辛七再迁余姚通德乡剡湖。二、陆大观,字明远,又字博道,南宋祥兴二年(1279)迁居余姚云柯乡高义里。
  茅姓 南宋因金兵之乱,茅氏家族朝议公从河南开封郑州南渡临安,在绍兴绕门山定居下来,朝议公八世孙自绍兴迁至余姚龙泉乡(今横河附近),朝议公十世孙宁一公于明洪武元年(1368)再迁云柯乡黄山湖。
  罗姓 唐广明元年(880),罗甫,字令则,自桐庐县迁居慈溪县芦江村(今属余姚河姆渡镇)。南宋时,裔孙罗庭坚再迁余姚县梅川乡埋马村(今慈溪市)。
  竺姓 始迁姚祖竺葩,字菊庄,自奉化县三石村迁居余姚斗门。
  周姓 主要有7支。一、周季仲,南宋时自山东青州迁居余姚云楼乡水田,其后裔再迁乐安湖。二、周科,行福四,世居汝南,南宋时自鄞县小皎迁余姚洪岙,再迁开元乡东蒲。三、周宗远,南宋初自汴梁南迁云楼乡。四、周操,字所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迁居余姚,其子肇荣,号既立,再迁孝义乡。五、周季友,名祯,字求善,号营乐居士,北宋末自山东青州迁居丰山,其后裔再迁丰北菱池东池、开元乡汝仇里石塘桥。六、周铨,南宋时自鄞县迁居余姚云楼乡。七、周秉和,清康熙年间(1662~1722)自周韩迁居余姚四明山山下地。
  房姓 始迁姚祖房启彰,南宋时迁居余姚竹山村。
  胡姓 主要有2支。一、胡从,字辅成,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自江苏常州安上乡迁居余姚云柯乡柏山,其后裔再迁县城东门外高田弄、兰风乡五车堰、城南清风里等地。二、胡广,字可大,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自常州迁居余姚东山乡,其季子胡梦阳再迁烛溪乡三都二里九宫寺右。
  俞姓 主要有2支。一、俞光泽,字伯仁,号龙山,元代自新昌县辗转余姚高田庙,又迁县城龙泉山北将坛。二、俞公炳,字长孺,明景泰七年(1456)自新昌县迁居余姚临山卫。
  施姓 主要有2支。一、施宿,字武子,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自长兴县宦迁余姚县城龙泉山邓家巷,其后裔再迁烛溪乡峨眉山大施巷、双雁乡万太坞、烛溪乡施家漕头等地。二、施炎,字寿二,始居桐乡县乌镇,后徙居湖北蕲春县,南宋祥兴元年(1278)迁余姚烛溪乡峨眉山北厥,世称大施巷,其后裔再迁同邑东庄大成房。
  洪姓 始迁姚祖洪钫,字声远;有瑞,字明远。。兄弟俩于明末清初自鄞县迁居余姚城东。
  姜姓 始迁姚祖姜绍夫,字知天,南宋末自嵊县迁居余姚县咸池之南。
  祝姓 始迁姚祖祝孝丰,明嘉靖年间(1522~1566)自兰溪县迁居余姚。
  姚姓 主要有2支。一、姚仕达,唐乾符年间(874~879)迁居绍兴县,再迁余姚。二、姚世德,字德荣,北宋末自吴兴县迁居余姚云楼乡。
  夏姓 主要有3支。一、夏荣,字子显,先祖于南宋初南渡居绍兴,至夏荣徙居余姚兰风乡,其后裔再迁余姚凤亭乡。二、夏祥,明初自上虞县桂林赘居余姚兰风乡。三、夏廷瓒,字玉衡,南宋初自河南夏邑迁居余姚县城西门外四都地长庆桥。
  柴姓 始迁姚祖柴明益,字铭一,明中叶自绍兴县迁居余姚云柯乡。
  钱姓 始迁姚祖钱芳孙,自杭州临安县迁居余姚凤亭乡,其后裔再迁兰风乡鉴堰。
  翁姓 始迁姚祖翁晋,字孔明,号锡田,南宋时自桐庐县迁居余姚县城东门。
  唐姓 始迁姚祖唐佥,字子楷,北宋庆历(1041~1048)初自湖北江陵迁居余姚。
  诸姓 一、始迁姚祖诸彦明,先世居安徽濠州,元明间经江苏仪征县、奉化县,辗转迁居余姚县城东泰门。二、宋初时,诸复为太祖赵匡胤妹婿,有隙,遂挈家逃隐上虞凤凰山之左。高宗禅位时,六世孙诸倬迁居余姚烛溪湖,三世后有诸猷(琦)避金兵自烛溪湖迁居汝仇湖畔。诸猷长子诸涛徙居东山乡,次子诸沐徙居开元乡,后裔再分为6宅(支系),称为“东山诸氏”,与谢、周、杨成为姚北4大姓。
  桑姓 始迁姚祖桑达之,世居山东青州,元末明初随父自杭州迁居余姚孝义乡二都眉山司城之前。
  曹姓 始迁姚祖曹诗,字公雅,南宋初自真定灵寿县南渡迁居余姚低塘。
  龚姓 始迁姚祖龚俊,字子秀,别号九垒山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自嵊县畈田村迁居余姚四明乡上菁里龚村。
  戚姓 始迁姚祖戚亚卿,南宋末自临安府城(今杭州市)迁居余姚湖堤。
  符姓 始迁姚祖符承谋,字君谟,世居沂州(今山东临沂),北宋早中期迁居余姚天华街。
  韩姓 始迁姚祖韩亚二,世居相州安阳县,其祖父南宋时南渡迁居越州(今绍兴市),至韩亚二再迁余姚。
  董姓 始迁姚祖董曾四,号景醒,南宋时自新昌县雪窦村迁居余姚东山乡庙湾村。
  蒋姓 主要有2支。一、蒋圣求,明正德年间(1506~1521)自安徽歙县桐岩山迁居余姚兰风乡。二、蒋彦祥,明代自江西迁居余姚县城。
  景姓 始迁姚祖景伯南,字若亶,世居河南,南宋初南渡迁居会稽四明大洋山,后复迁丰山康山。
  鲁姓 主要有2支。一、鲁鍴,字用之,世居汴州开封,南宋理宗时(1225~1264)自会稽县宦居余姚城北景嘉桥。二、鲁得茂,世居山东青州,南宋初南渡迁居余姚大兰山。
  童姓 始迁姚祖童人才,字彝伦,唐末自剡县宦居余姚县城龙泉山下童家桥,后又迁居开元乡等地。
  楼姓 主要有2支。一、楼俪,字道六,南宋初自奉化县迁居余姚县城东门。二、楼萃,南宋时自奉化县迁居余姚低塘。
  虞姓 始迁姚祖虞境,汉代时南渡迁居余姚。
  蔡姓 始迁姚祖蔡仲渊,自河南迁居余姚凤亭乡,其后裔再迁孝义乡大沽塘南。
  潘姓 主要有2支。一、潘通,字景温,号玉京,世居河南荥阳,南宋初迁居余姚师乾巷。二、潘守智,南宋时自安徽采石迁居余姚丰山,其后裔再迁桐岙村。
  袁姓 一、宋宁宗年间(1195~1224),袁肃自慈溪剡岙迁居金川乡廿二都,即今姚东祝家渡。清代诗人袁枚与祝家渡支袁氏相关。二、南宋末年,武略将军袁潮行为躲避兵患,自睦州(今建德县)迁居姚江蓝溪之右枕(陆埠镇洪山袁马村),后有十七世孙大学士袁炜。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