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30
颗粒名称: 河姆渡镇
分类号: K928.2
页数: 13
页码: 236-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概况,其中包括了居委会和居民点、村及居民点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河姆渡镇 行政区划

内容

概况
  河姆渡镇位于余姚市东南,距城区17千米,因境内有河姆渡遗址而得名。镇政府驻地江中村河姆渡西路65号。东与宁波市江北区毗连,南、东南接壤大隐镇,西、西南与陆埠镇相交,北濒慈江与丈亭镇、三七市镇隔江相望。东西极距9.5千米,南北极距10.5千米,总面积64.9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683户,212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5户,1267人。辖1个居委会和9个行政村。
  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车厩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江中、罗江、车厩、河姆4个乡。1954年10月划入余姚县,1956年,江中、罗江合并为江中乡,车厩并入沿江乡、河姆并入大隐乡。同年底车厩、河姆复并为车厩乡。1958年为丈亭公社江中、罗江管理区和陆埠人民公社车厩管理区。1961年为江中、罗江和车厩公社。1983年为江中乡、罗江乡、车厩乡。1992年合并为河姆渡镇。
  有耕地面积1454公顷,山林面积2733公顷,园地304公顷,养殖水面30.2公顷。主产水稻、茭白、田藕。其中茭白是主要产业,全镇茭白复种面积2000公顷以上,总产量突破1亿斤。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万亩茭白基地先后列入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镇有工业企业1200余家,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3家。形成机械、五金、家用电器、仪器仪表、不锈钢制品、塑料制品、蔺草制品、汽车配件、旅游用品、建筑材料十大产业。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431091万元,农业总产值56021万元,工业总产值354065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21005万元。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净收入20451元。
  镇内邮电通信、电力供水、医疗卫生等基础设备完善。有农村合作银行4家,邮政支局、电信支局、中国移动营业厅、供电所、自来水厂等市政公用部门各一家。至2014年,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成人学校1所、幼儿园6所,在校学生3279人,在职教工227人。文化站1个,藏书1万余册。村落文化宫5座,文化广场欢乐大舞台2个。有镇卫生院1所,专业医疗人员60人。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11所。老年服务中心1所。镇内有综合性集贸市场4个,超市便利店30家,餐馆饭店(含农家乐)15家。
  镇境内交通便捷,杭甬高速公路及318省道、古乍公路、寺慈公路均穿境而过,姚江、慈江为水运重要航道。河姆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另有市级文保单位5处,文物保护点6处。
  河姆渡镇先后获浙江省体育强镇、宁波市卫生应急工作优秀乡镇、宁波市基层科普示范乡镇等称号。
  居委会和居民点
  河姆渡镇居委会1969年成立车厩公社车厩居委会。1983年改车厩乡车厩居委会。1992年改建河姆渡镇居民委员会,原江中乡、罗江乡非农业人口并入。辖15个居民小组,有425户,1267人,驻地河姆渡西路65号镇政府内。
  村及居民点
  江中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00米。处于姚江、慈江之间,又因曾长期为江中乡政府驻地而得名。村委会驻地钱家漕。东邻小泾浦村,西接翁方村,南滨姚江与车厩村隔水相望,北临慈江与三七市镇毗邻。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八、九、十一保和南山乡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江中乡一、二、三村和兰山乡郑家村。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中心、前进、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增产、宋家、童家和南山公社郑家大队。1966年宋家大队改为东方红大队,童家大队改为东风大队。1972年陆埠水库移民新建上郑大队。1981年增产大队改为钱家漕大队,上郑大队改为郑家大队,东方红大队和东风大队恢复原名。1983年8月为江中乡钱家漕、宋家、童家、郑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4村合并为江中村。全村面积6.88平方千米,辖23个自然村,共有47个村民小组,1409户,3983人。现有耕地面积314.15公顷,林地156.06公顷,养殖水面10公顷,主产水稻、茭白等。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8130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037万元,工业总产值74457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811万元。2014年村级集体收入1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959元。
  钱家漕村委会驻地,也是镇政府驻地。位于镇建成区中心地公路交叉处。居民钱姓,近有河漕,曰钱家漕,村袭漕名。钱氏约于宋末由慈城雷家巷迁此。112户,315人。
  小翁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00米。翁姓最早定居,故名。现已与钱家漕相连,并入钱家漕。
  汪界位于镇政府驻地南600米。原为汪姓居住地,故名。今汪姓迁往太平渡。居民有徐、翁等姓。59户,147人。
  太平渡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00米。村处姚江北岸,曾设太平渡。后汪姓迁居于此,遂以渡名村。51户,174人。
  亭子庙宋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千米。居民以宋姓为主,近有亭子庙,故名。32户,95人。
  车厩道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2千米。姚江北岸。旧设有轮船码头,故名。童、赵两姓聚居。65户,190人。
  宋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千米。以姓名村。112户,293人。
  倪家浦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2千米。村东有一浦名倪家浦,村袭浦名。袁姓为主,从祝家渡迁此。48户,132人。
  王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800米。初为王姓居住地,故名。今以邵姓为主。35户,98人。
  西房位于镇政府驻地北700米。宋家村宋氏小房分此。村位于宋家之西,故名。35户,94人。
  下陈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3千米。原名藕兰桥陈家,以桥名冠姓名村,简称陈家。因重名,改为下陈。今杂姓聚居。46户,114人。
  陈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千米。原名石柱头陈家,因村中有石牌坊而得名,简称陈家。53户,152人。
  柳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宋时柳姓从祝家渡迁此,村中有宋代建造祠堂,今尚存,村以姓名。87户,226人。
  大马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马姓从袁马迁此,与小马家相对称呼。107户,308人。
  孙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900米。旧称孙家义塾,又名乌桕树孙家,以姓得名。孙氏始祖由车厩牌门头徙此。54户,151人。
  童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4千米。以童氏聚居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作“大宗童”。203户,579人。
  上童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千米。童家大房分居于此,故名。今童、李两家聚居,李姓从宁波小港李家迁此。44户,112人。
  官地畈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2千米。该地旧系官田,故名。孙、俞两姓聚居。6户,17人。
  东前房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北1.8千米。童氏分支居住。因村位于童家之东北,故名。44户,124人。
  下新屋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7千米。为童家分支居住地。建于童家之北,曰下新屋。31户,75人。
  杨家堰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7千米。旧为杨姓居住地,故名。后童家二房迁此。53户,146人。
  下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2千米。居民以郑姓为主,村位于郑家之北,故名。郑氏祖籍河南荥阳,宋时徙半浦,又从半浦迁此。73户,203人。
  巡更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千米。旧系大村,夜有专人巡更,故名。1972年建造陆埠水库时从南山公社郑家大队移民于此建郑家村,故亦名郑家。28户,88人。
  翁方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地形呈犁舌形,旧称镵头,后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后房。东邻江中村,西南滨姚江与陆埠镇相望,北临慈江与丈亭镇交界。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第十二、十三、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江中乡第四、五村。1954年划归余姚。1956年4月为江中乡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翁家、张界、应家、方家4大队。1965年翁家、张界、应家3大队组建翁家大队。1966年翁家大队改为红星大队,方家大队改为红卫大队。1981年复称翁家大队、方家大队。1983年为江中乡翁家村、方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翁家、方家2村合并为翁方村。全村面积4.56平方千米,辖11个自然村,共有30个村民小组,866户,2469人,现有耕地面积205.27公顷,
  翁方村文化广场
  林地43.13公顷,养殖水面2.53公顷,主产水稻、茭白等。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5796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89万元,工业总产值5260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266万元。2014年村级集体收入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637元。
  后房村委会驻地。按《慈溪方氏宗谱》,始迁祖方铭宋时“以贤才举仕,授兵部员外,诰授奉政大夫。隐于慈溪石台乡十六甲之原,见山水秀丽,地势广厚,遂居此而开基”。后子孙繁衍分前后二房,以方氏祠堂分界,居祠堂北之村,曰后房。153户,429人。
  前房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3千米。方姓一房居住地,地处方氏祠堂南,故名。86户,235人。
  翁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2千米。以姓得名。翁氏始祖从福建莆田徙此,今已传35世。173户,458人。
  宋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以姓得名。始祖祖籍河南,先迁姚北逍路头,宋时转徙于此。73户,190人。
  应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8千米。原应姓居住地,故名。31户,67人。
  崔家埠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4千米。相传原为崔姓居住地,有埠头,故名。现埠头遗迹犹存。居民有陆、杨两姓。51户,141人。
  张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8千米。以姓得名。97户,260人。
  东顾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9千米,慈江南岸。以姓得名。原有东顾、西顾两村相对。45户,110人。
  高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4千米。地处原江中乡地势最高处,故名。原住民张姓从车厩迁此。78户,229人。
  田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2千米。李姓族人来此田中建屋定居,遂为村名。51户,151人。
  半路庵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800米。旧有福寿庵,位于丈亭至车厩官路中间,故称半路庵。形成村落后,仍以庵名。26户,73人。
  罗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5千米。村委会驻地罗江,以村委会驻地名。东界江北区慈城镇,南与芦山寺村毗连,西和小泾浦村接壤,北濒慈江与三七市镇相望。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一、二、三、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罗江乡第一、二、三、五村。1954年划归余姚。1956年分属江中乡先锋、江心、五丰、胜利高级社。1961年5月为罗江公社罗江、江心、八七房、柳界、楼家、遮楼、下庄、张家、汪家、洪桥10个生产大队。1966年罗江、江心、八七房、柳界、楼家、遮楼6个大队组建红心大队;下庄、张家、汪家、洪桥4大队组建红旗大队。1980年12月红心大队分为罗江、江心、八七房、楼家、遮楼5个大队。1981年楼家大队改为前楼大队,红旗大队改为白罗浦大队。1983年8月为罗江乡罗江、江心、八七房、前楼、遮楼、白罗浦6个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6村合并为罗江村。总面积6.37平方千米,辖21个自然村,全村有46个村民小组,1348户,常住人口3568人。现有耕地面积301.07公顷,山林面积69.47公顷,养殖水面5.33公顷。属平原稻区,主产水稻、茭白、田藕。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7646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565万元,工业总产值6.23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600万元。2014年村级集体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410元。
  罗江村委会驻地。旧称芦江。光绪《慈溪县志》载:“朱梁贞明间,罗甫自桐庐挈家避乱在此定居,努力耕作,施以礼教,蔚成善俗,居者益众,号其地曰罗江。”533户,1428人。
  罗家渡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7千米。在罗家渡口南岸,以渡名村。渡始于唐朝末年,传系罗甫所设,又云早年渡工姓罗。9户,28人。
  白罗桥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3千米。在白罗桥西堍,故名。29户,77人。
  柳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6千米。以姓得名。42户,180人。
  竹林桥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在竹林浦西岸,竹林桥旁,村以桥名。居民倪、戴二姓为主。65户,158人。
  下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千米,慈江南岸。原为黄山王氏坟庄。62户,188人。
  蒋家园位于镇政府驻地东6千米。33户,82人。
  前张位于镇政府驻地东6.5千米。旧称马家埠,后为张姓居住地,分为两个村庄,以前、后称之。25户,76人。
  后张位于镇政府驻地东6.6千米。张氏分居地。6户,20人。
  洪岙口位于镇政府驻地东6.5千米。地处洪岙之口,故名。原住民姓孙。30户,76人。
  笆里沈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4千米。原住民姓沈,周围旧有竹篱笆,故名。14户,39人。
  虞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9千米。原住民姓虞,故名。12户,35人。
  虹桥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9千米。原名洪桥头,因在洪桥东南,故名,1987年公布的标准地名为虹桥头。原住民孙、冯二姓,分别来自车厩孙家和陶徐冯冯家。29户,72人。
  蔡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原名竹山下,民国初年蔡氏迁此定居,遂易今名。33户,89人。
  王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原住民姓王,故名。光绪志作“寺前王”。12户,32人。
  白罗岙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5千米。地处芦山白芦岭之巅。原名白芦岙,罗氏南房支居此,改现名。11户,27人。
  汪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8千米。居民姓汪,明嘉靖年间从太平渡汪界迁居于此,故名。114户,283人。
  魏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6.5千米。居民姓魏,150年前由下林堡迁此。15户,40人。
  楼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以姓名村。楼氏元末明初迁居于此,世称泾浦楼氏。110户,285人。
  遮楼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6千米。旧称倪家,或遮楼倪家,光绪《慈溪县志》作“罗家倪”。因位于楼家之北,曾有人在村前广植树木,以遮断楼家人视线故名遮楼。由三个小村庄组成,自南至北依次为遮楼、叶家、下宅。今村已连毗,通称遮楼。155户,318人。
  上新屋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5千米。因位于遮楼之南,故名。居民姓倪。9户,25人。
  芦山寺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因境内有千年古刹芦山寺而名。村委会驻地朝阳新村。东北毗邻罗江村,南临姚江与河姆渡村隔江相望,西和小泾浦村接壤。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三、四、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罗江乡三、四、六村。1954年划归余姚。1956年建先锋高级社和胜利高级社,同年复入江中乡。1959年,设芦山寺农场。1961年为罗江公社陈家、潘家、应家、王其弄、浪墅桥、胜利、姚西7个大队和芦山寺农场。1966年冬,陈家、潘家、应家、王其弄4大队组建新风大队,浪墅桥、胜利2大队组建东方红大队,撤销姚西大队建置,芦山寺农场改组为新新大队。1981年新风大队改金吾庙大队,东方红大队改浪墅桥大队,新新大队改芦山寺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金吾庙、浪墅桥、芦山寺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3个村合并为芦山寺村。总面积5.31平方千米,辖18个自然村,有33个村民小组,932户,常住人口2353人。现有耕地面积185.6公顷,山林面积86.43公顷,园地14公顷,养殖水面6.8公顷,属平原稻区。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3501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949万元,工业总产值26576.43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348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907元。
  朝阳新村村委会驻地。位于大泾浦两岸,寺慈公路和泾河公路平交道口。58户,163人。
  潘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千米。以姓名村。潘氏宋末元初迁此定居。179户,468人。
  田畈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5千米。罗江罗氏南房一支居住地。以处耕田之间而得名(含前田畈、中田畈、后田畈)。19户,48人。
  陈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7千米。以姓名村。80户,204人。
  芦山寺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旧为农田,土名丁家山下,为陈家生产队耕地。1995年为安置原芦山寺内住户,建造民房,遂定名为芦山寺新村。25户,66人。
  徐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8千米,地处霍山南麓。徐姓居住地,与西应村徐家隔山相望,被称为隔山徐家,又讹为葛山徐家。11户,31人。
  向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霍山西麓。因向姓聚族而居得名。15户,25人。
  王其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4千米。地处姚江北岸,位于芦山、霍山之间。旧日称黄耆巷,后易今名。78户,234人。
  东应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光绪《慈溪县志》称渡下村,以其地处河姆渡以下而得名。后改今名。村分二处,故以东西别之。21户,63人。
  西应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6千米。与东应家相对而名。62户,179人。
  河姆渡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3千米。旧为农田,土名新园,为浪墅桥生产队耕田。1988年为建河姆渡博物馆,原河姆渡渡头村整体搬迁至此,建造新村。40户,108人。
  浪墅桥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2千米。旧名浪墅钱。原住民姓钱,自称是吴越国王钱镠后裔,命其宅曰“浪墅”。69户,261人。
  郑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又名浪墅桥郑家,以郑姓聚居而名,自称来自半浦郑氏。30户,85人。
  周家汇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6千米。原住民为周、刘二姓。地处姚江转角处,故名。20户,54人。
  赵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4千米。以赵姓聚居而名。旧日名大板桥赵家。有3个小村庄,以上、中、下别之。59户,177人。
  外汇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3千米。大泾浦在此有一转角,并与两条东西方向的横河交汇,故名汇头。原住民姓龚。29户,77人。
  里汇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9千米。地处外汇头之西,原住民姓龚。28户,75人。
  杨家池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4千米。杨姓聚居地,故名。旧址在王其弄和河姆渡间的姚江岸边,因河姆渡遗址工程建设需要,整体迁移到大泾浦东岸另建新村。15户,39人。
  小泾浦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5千米。因小泾浦纵贯全境,以河名村。村委会驻地李家。东与罗江村、芦山寺村连毗,南临姚江与东澄村隔江相望,西和江中村接壤,北濒慈江与三七市镇为邻。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七、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罗江乡七、八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江中乡五丰、先锋、前进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平桥、胡家、河西、郑家大队和江中公社李家大队。1966年冬平桥、胡家、河西3大队组建曙光大队。1981年曙光大队改为平桥钱家大队,郑家大队改为新郑大队,李家大队改为高田李家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平桥钱家村、新郑村和江中乡李家村。1984年冬四明湖水库区横岙乡部分村民移民罗江,设罗江乡新浦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平桥钱家、新郑、新浦、李家4村和浪墅桥村杨石堂合并为小泾浦村。总面积2.8平方千米,辖12个自然村,有24个村民小组,626户,常住人口1625人。现有耕地面积140.46公顷,山林面积71.33公顷,养殖水面14.73公顷,属平原稻区。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5793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402万元,工业总产值48928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603万元。村级集体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730元。
  李家村委会驻地。旧称高田李家,以姓得名。170户,467人。
  杨石堂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千米。旧名杨石塘,1987年公布的标准地名为杨石堂。李姓居住。63户,182人。
  平桥钱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钱氏聚族而居,为与浪墅钱有别,称平桥钱家。137户,332人。
  官路下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千米。钱姓居住地,以地处官路北边得名。16户,63人。
  河西倪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2千米。倪姓居住地,因在霅浦河西岸得名。43户,106人。
  胡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7千米。以姓得名。42户,111人。
  西庵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5千米。有广济庵,俗称西庵。今存大殿三间,其余改建民宅。22户,63人。
  香山佛堂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6千米。原为童香山先生佛堂,今佛堂正殿、厢房尚存。后住户增多,遂成村庄。21户,64人。
  小马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马姓聚居地,又比大马家小,故名。18户,58人。
  上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5千米。郑姓聚居地,故名。11户,44人。
  新浦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旧为农田,土名普照寺跟,为浪墅桥大队耕地,1984年冬四明湖库区移民在此定居,增设罗江乡新浦村。2005年起住户逐渐搬迁至李家。1户,4人。
  郑家(新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原名谢家湾,1973年新建移民村,因居民来自南山公社郑家村,又多姓郑,遂名郑家。1981年曾建新郑大队,故别名新郑。55户,155人。
  车厩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7千米。以原乡名名村。村委会驻地西山下。东接东澄村,南邻五联村,西毗陆埠镇,北濒姚江与江中村隔水相望。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六、八、十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二、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车厩乡光明和沿山乡虹岭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车厩、后岸、新桥头、钱夹岙、石弄、虹岭6个大队。1966年车厩、新桥头大队组建车厩大队;后岸、钱夹岙、石弄大队组建光明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车厩、光明、虹岭3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车厩、光明、虹岭村和车厩第一林场合并为车厩村。总面积12.2平方千米,辖17个自然村,有24个村民小组,有常住户数916户,常住人口2469人。现有耕地面积89.6公顷,山林面积643.92公顷,园地100公顷,养殖水面6.67公顷。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4600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590万元,工业总产值3866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75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285元。
  西山下村委会驻地。地处西山之下,故名。42户,138人。
  车厩北区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6千米。相传为越王勾践停车置厩、厉兵秣马之处,因名车厩。1992年杭甬高速公路横穿车厩分成南、北两地,2006年按门牌号码划分为车厩北区。59户,262人。
  车厩南区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6千米。2006年按门牌号码划分为车厩南区,是车厩村中心,有学校、超市、农贸市场。115户,345人。
  新桥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村在河之南,旧名前岸,有石拱桥,改建平桥后称新桥,村遂易名为新桥头。85户,242人。
  孙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以姓得名。66户,170人。
  沙井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1千米。旧有二井,今存其一,井底为沙质土,水清澈,大旱不凅,故名沙井,村以井得名。25户,84人。
  石弄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9千米。村有弄,以卵石铺路,得名石弄,村以弄名。村民多岑姓。32户,96人。
  晚桥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7千米。村中有桥,长7米,宽1米,用未经精加工的大石板铺成,当地人称这种石板为蛮石,俗称蛮桥头。后以同音作晚桥头,村以桥名。38户,115人。
  岭脚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以虹赤岭得名。约200年前张姓由东澄村迁居于此。现为四明十二雷名茶的生产基地。146户,389人。
  钱夹岙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钱姓建村于关爷山之下山岙,故名。77户,223人。
  后岸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村处小河西北,与河南之前岸相对,称为后岸。现89户,213人。
  上庄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3千米。旧为慈城董家坟庄屋,因位于花门头李家坟庄之上,故名上庄。8户,22人。
  下庄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8千米。旧为花门头李家坟庄屋,因位于董家坟庄之下,故名下庄。24户,85人。
  林场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6千米,禅悦寺旁。13户,42人
  江江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原为田畈名。2005年因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迁移部分村民于此,仍以原田畈名。19户,43人。
  五联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9千米,为河姆渡镇最南端。由原史家、牌门头、山坑、姆岭、青龙山5村合并组成,故名五联村。村委会驻地车厩水库大坝脚。东北与车厩村接壤,东与河姆渡村为邻,西南与陆埠镇交界。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九、十保,南山乡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车厩乡四、五村,青龙山属蓝山乡。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沿江乡四明高级社和南山乡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史家、牌门头、山坑、姆岭、青龙山5个大队。1966年史家、牌门头2大队组建立新大队,青龙山大队改名红卫大队。1981年改立新大队为史门大队,红卫大队复名青龙山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史门、山坑、姆岭、青龙山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史门、山坑、姆岭、青龙山4个村合并为五联村。总面积11.25平方千米。辖7个自然村,有16个村民小组,595户,常住人口1883人。现有耕地面积78.13公顷,山林面积779.2公顷,园地63.33公顷,养殖水面5.33公顷。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2743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233万元,工业总产值2035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85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4.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172元。
  牌门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南宋史嵩之墓地在村对面山上,旧有牌坊,故名。89户,286人。
  史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8千米。旧为史嵩之墓地管坟之人居地,后以姓名村。81户,228人。
  西明庵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以庵名村。旧时无居民,1958年车厩水库移民迁此定居。14户,42人。
  山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8千米。村建于溪坑口,故名。朱姓由余姚县城迁此。42户,117人
  山坑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8千米。2001年起村民逐步由山坑迁此,故名。62户,176人。
  姆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6千米。村处姆岭脚之上方,因岭名村。92户,304人。
  地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2千米。黄明龙坑朱姓在此山地上建房定居,故名。31户,112人。
  青龙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3千米。村东有青龙山,村以山名。155户,512人。
  河姆渡村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以位于河姆渡遗址南岸而命名。村委会驻地元宝山下。东接大隐镇,南邻芝林村,西与东澄村连毗,北临姚江与芦山寺村隔江相望。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十三、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河姆乡一、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大隐乡河姆、合兴高级社,同年12月属车厩乡。1961年为车厩公社河姆、陶徐、冯家3个大队。1966年陶徐、冯家2大队组建合兴大队。1981年改合兴大队为陶徐冯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河姆村、陶徐冯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河姆、陶徐冯2村合并为河姆渡村。总面积10.15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村,有17个村民小组,605户,常住人口1520人。现有耕地面积51.85公顷,山林面积615.73公顷,园地105公顷。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2629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038万元,工业总产值1271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541万元。2014年村级集体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169元。
  上市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旧时村内有河,有船停靠,故商业发达,形成集市,曰河姆市,村以河姆六角凉亭为界,凉亭以南为上市头,凉亭以北为下市头。172户,424人。
  下市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7千米。130户,316人。
  河根沿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俗称河沿为河根,故名。又名河根泥、作河隔岸。12户,33人。
  陶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3千米。以姓得名。78户,199人。
  冯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1千米。以姓得名。112户,287人。
  徐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8千米。以姓得名。101户,261人。
  东澄村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相传明代张布政使鉴于姚江水质混浊,不堪饮用,劝民引溪水入村,并挖一澄水池,村庄位于澄水池旁,故名东澄村。村委会驻地大东澄。东接河姆渡村,西与车厩村连毗,北临姚江与小泾浦村隔江相望,南靠318省道。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第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第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4月为沿江乡胜利高级社。1956年12月属车厩乡。1961年为车厩公社小东澄、山下、河沿3个大队。1966年3个大队合并组建胜利大队。1981年改为东澄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东澄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总面积5.02平方千米,辖4个自然村,有16个村民小组,386户,常住人口1180人。现有耕地面积87.57公顷,山林面积267.93公顷,园地21.53公顷,养殖水面8.8公顷。2014年全社会总产值2267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18万元,工业总产值17460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10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422元。
  大东澄村委会驻地。东澄分两村,按村落大小命名为大东澄。332户,1025人。
  小东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与大东澄相对而名。21户,59人。
  余家站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3千米。以姓得名。9户,23人。
  干山沿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村处于干山边沿,故名。23户,61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机构

河姆渡镇居委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姆渡镇
相关地名
江中村
相关地名
翁方村
相关地名
罗江村
相关地名
芦山寺村
相关地名
小泾浦村
相关地名
车厩村
相关地名
五联村
相关地名
河姆渡村
相关地名
东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