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埠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23
颗粒名称: 黄家埠镇
分类号: K925.5
页数: 13
页码: 143-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黄家埠镇行政区域包含了黄家埠镇居委会,杏山村,华家村,回龙村等。
关键词: 黄家埠镇 地理 余姚市

内容

黄家埠镇
  概况
  黄家埠镇位于余姚市西北部,距余姚市政府驻地22千米。镇政府驻地高桥村高夹公路33号。东与临山镇接壤,南与牟山镇相邻,西与绍兴市上虞区相连,北濒钱塘江,与嘉兴市海盐县隔江相望。辖区东西极距5.9千米,南北极距12.1千米,面积43.2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2014年,常住人口53464人,其中户籍人口383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19%。2009年中共黄家埠镇委员会被中共宁波市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乡镇党委;2011年黄家埠镇人民政府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宁波市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2013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
  黄家埠镇原名兰塘乡。兰塘之名与乡贤冯兰有关,冯兰仕至江西提学副使,致仕后,发起修筑一条海塘。后人为纪念其功绩,遂名兰塘,乡以塘名。1986年更名为黄家埠镇。相传古时村北为海涂,设有停靠海船和装卸货物的埠头,村民黄姓居多,故名黄家埠。
  宋至清均属兰风乡。清末为兰塘、中河乡。民国十九年(1930)分属冯黄邵、回龙、中河等乡。民国后期为兰塘、中河、上塘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兰塘、上塘、韩夏、高桥、中河、杏山、横塘等乡。1954年10月横塘划归慈溪县。1956年上塘、韩夏2个乡和兰塘乡的一、二、四、五村及高桥乡三、六村合并为兰塘乡,回龙复并入中河乡,横塘并入海塘乡。1958年属兰塘、高桥、红旗、杏山、中河5个管理区,横塘为慈溪县第九管理区。1961年为兰塘公社、回龙公社和慈溪县横塘公社。1979年9月横塘公社复划归余姚县。1983年政社分设时,为兰塘乡、回龙乡、横塘乡。1986年7月兰塘乡改为黄家埠镇。1992年回龙、横塘2乡并入黄家埠镇。
  境内水资源丰富,河网众多,主要有8横3纵11条江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为39.5℃C,最低气温-9℃,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
  黄家埠南山北海,物产丰富,名优特产有葡萄、蜜梨、榨菜、生态野生鳖等。全镇现有水域面积2.12平方千米,淡水养殖2.313平方千米,年销水产品10850吨。有耕地2332.3公顷,水稻复种面积1940.3公顷,总产12616吨,山林312.8公顷。2014年注册企业1105家,从业人员20112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家。2014年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48.9亿元,主要产业有消防、轻纺印染、休闲用品、表面处理、电子能源等。全社会投入10.5亿元,自营出口2.61亿元。农业总产值7.42亿元。财政总收入3.0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280元。
  集镇建成区面积1.477平方千米,拥有黄家埠农贸市场和高桥农贸市场及5家村级综合小农贸市场,另有华联家家福、三江等连锁超市。建高桥沿江公园1个,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浙江省示范性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1所、公立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7所,有镇卫生院、敬老院、镇文化体育中心各1个,电子图书阅览(室)馆1个,村级医疗站9个、民办卫生院1个和村落文化宫10个。辖区内有鲤鱼山古墓葬群、大禹亭、鹦湖亭、凤宝老宅、八仕桥、赤色枣园、蒋梦麟故居、红色通道纪念碑等文物古迹。交通便捷,329国道及复线均穿境而过。
  居委会及居民点
  黄家埠镇居委会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00米。1959年设兰塘公社居委会。1983年更名称兰塘乡居委会。1986年7月,改名为黄家埠镇居委会。1992年,原横塘乡居民并入黄家埠镇居委会。至2014年底,辖23个居民小组,管理辖区内非农1013户,非农人口1530人,居委会驻地在高桥村329国道旁48号。
  欣欣花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3千米。东接冯家六丘,南连冯家头丘,西临七塘江,北依四塘江。因浙东曹娥江引水工程拆迁安置而建的住宅小区,地址在十六户村韩家四丘北半丘。2008年12月建成,占地4.8公顷,建筑面积35280平方米。140户,392人。
  郡王府位于黄家埠镇建成区中部,距镇政府驻地正北1.3千米。东依高夹线,南临韩夏村马槽头河,西靠兰风大道,北座冯兰路。2013年5月开工,2015年3月建成,共13幢,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万平方米,商铺5000平方米。227户,681人。
  回龙居委会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00米。1955年设杏山乡居委会。1961年更名为回龙公社回龙居委会。1983年为回龙乡回龙居委会。1992年为黄家埠镇回龙居委会。2014年底辖11个居民小组,管理辖区内非农608户,非农人口939人。居委会驻地在高桥村329国道旁48号。
  新龙花园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2千米。东接八仕桥,南依余姚市金龙公司,西以回龙南大路为界,北临回龙幼儿园。因新建小区环境优美而得名。2005年起分四期开发,2009年竣工。占地面积4公顷,建筑面积20640平方米。72户,212人。
  村及居民点
  杏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7.5千米。村委会驻地杏山。以杏山湖而得名。东倚东山支脉,与临山、牟山两镇连岗,南界牟山镇吴昂头村,西北与回龙村毗邻。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十一、十二、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杏山乡一、六、七村。1956年为中河乡鲤鱼山农庄。1961年为回龙公社杏山、鲤鱼山、湖塘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杏山、鲤鱼山、湖塘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鲤鱼山、湖塘、杏山3村合并为杏山村。面积5.16平方千
  米,辖6个自然村,分20个村民小组,现有943户,2890人。耕地186公顷,山林100公顷,水域面积46.7公顷,2014年粮食产量1715吨。工农业总产值946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356元。2012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杏山村委会驻地。据《东山志》记载:“有余支湖面,邑志记作莺湖。今省作婴山。有石壁,相传有鹦鹉从石壁间飞出,因以为名。”今作杏山。428户,1478人。
  湖门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8.3千米。地处杏山湖最南面湖门,故名。37户,190人。
  湖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8千米。地处杏山湖湖塘脚,故名。86户,365人。
  庙湾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8.2千米。地处崇福庙湾处,故名。15户,51人。
  小湖头堰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8千米。境内有一堰坝,堰坝位于小湖头,故名。17户,68人。
  鲤鱼山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8.2千米。境内有鲤鱼山(牛角山),故名。380户,738人。
  华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以辖区内原华家村名。村委会驻地后华桥。东邻杏山村,南接牟山镇、上虞区小越镇,西与五车堰村接壤,北与回龙村相连接。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六、七、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中河乡五村和杏山乡四、五村。1956年为中河乡潘蒋华高级社。1961为回龙公社华家、后华桥、高阳、潘蒋华大队。1966年潘蒋华大队改名为东方红大队。1981年更名为潘家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华家、后华桥、潘家、高阳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华家、后华桥、潘家、高阳4村合并为华家村。面积3.12平方千米,辖16个自然村,分14个村民小组,现有865户,2699人。耕地面积176.5公顷,主产水稻,2014年粮食总产量1538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凯旋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宁波金田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328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17090万元,农业产值6124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0.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411元。境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蒋梦麟故居。1989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后华桥村委会驻地。以桥名村。何姓集居。138户,426人。
  江沿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7千米。地处高桥江边,因地理位置而得名。以谢、陈两姓居多。28户,80人。
  高阳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8千米。相传古时有人放纸鹞,落在这里,后成村落,遂名高鹞,后称高阳。55户,177人。
  凌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3千米。相传此村何姓无嗣,收养一子,后分居,另成一家,“另”改为“凌”,故名凌家。57户,168人。
  吕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6千米。以吕姓集居,故名。26户,87人。
  东沈巷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2千米。因位于沈家之东,故名。25户,80人。
  后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以姓名村,以南北顺序排列为后潘。106户,339人。
  中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5千米。以姓名村,以南北顺序排列,在中间,故名。80户,256人。
  前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7千米。以姓名村,以南北顺序排列,为前潘。63户,184人。
  堰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9千米。居民聚居在堰上流,故名堰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有黄家埠上塘陆氏家族来此地开垦种田,以此落家,遂成村庄。11户,44人。
  前华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8千米。华姓居住地,位置在南,故名。75户,218人。
  后华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5千米。华姓居住地,位置在北,故名。55户,159人。
  新蔡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8千米。相传蔡姓三兄弟从蔡家来此定居,渐成村落,为区别蔡家,故名新蔡,又称小蔡家。8户,29人。
  华家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3千米。2006年青田滩坑水库移来10户33人,2012年新昌钦寸水库移来14户30人,2013年新昌钦寸水库移来10户25人,移民在此定居形成村落,故名华家新村。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8820平方米。34户,88人。
  后蒋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5千米。为蒋姓集居地,位于北边,故名。68户,共209人。
  前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7千米。为蒋姓集居地,位于南边,故名。36户,共97人。
  回龙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村委会驻地回龙。以境内有回龙寺、回龙桥而得名。东与杏山村及临山镇鸡鸣山相连,南依华家村,西与五车堰村、上塘村接壤,北与高桥村相连接。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八、九、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杏山乡二、三、四村和高桥乡五村。1956年建中河乡回龙、回杨、高桥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回龙、西华、后江桥、回杨、杨岙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回龙、西华、后江桥、回杨、杨岙村。1992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回龙、西华、后江桥、回杨、杨岙5村合并为回龙村。区域面积4.2平方千米,辖14个自然村,分20个村民小组,现有1070户,常住人口3247人。耕地177.7公顷,山林108.5公顷,水域面积9.3公顷,主产水稻,2014年粮食总产量1600吨。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0250万元,农业产值750万元。村集体可用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796元。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宁波安科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宁波矿用电器厂、宁波强亚工贸有限公司等。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回龙村委会驻地。因境内有回龙寺、回龙桥而得名。210户,583人。
  顾堰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相传昔时杏山有一富翁嫁女到高桥村,因为高桥村缺水,富翁在顾闸旁另建一过水涵洞,后人讹称顾堰头。49户,148人。
  后江桥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2千米。村内有后江桥,村以桥名。西后江并入后江桥。95户,300人。
  国庆堂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3千米。清代吴姓在此建国庆堂,现作村名。33户,101人。
  西桥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8千米。村中房屋集中建于桥西面,故名。46户,160人。
  西华紧依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因在华家村西面,故名。42户,116人。
  老吴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2千米。原是吴姓集居地,后吴姓子孙逐步扩展到西华江对面,为区别后建新屋,故名此为老吴家。50户,124人。
  庄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1千米。因田畈里建一庄屋,后逐渐成村,故名。后新屋并入庄里。53户,134人。
  杨岙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据清《东山志》记载:“唐代有人见群羊甚异,逐之,则入潭水中,化为蝌蚪,因名羊岙。”后称杨岙。48户,175人。
  曹家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曹姓集居地,故名。29户,107人。
  燕子窝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因三面环山,山岙似燕窝,故名。34户,117人。
  施家山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因境内有座小山,古属施家人所有,故名。45户,131人。
  杨棚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因何氏祖先初来时搭一凉棚定居,初呼凉棚头,后谐音为杨棚头。又称回杨,石桥头并入。196户,630人。
  八仕桥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村内有桥,相传为明代八个学士建议建造,故名。村以桥名。68户,197人。
  五车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村委会驻地五车堰,以驻地名。据传当地有五条河流,五条道路交叉,原名五叉堰,今作五车堰。东与华家、回龙村相连,南与上虞区小越镇接壤,西与上虞区谢塘镇连接,北接黄家埠镇上塘村。民国后期为中河乡一、二、三、四、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中河乡一、三、三、四、五村。1956年为中河乡三联、十月和三龙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五车堰、汤下堰、龙舌、沈蔡、大沈家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五车堰、汤下堰、龙舌、沈蔡、大沈家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五车堰、汤下堰、龙舌、沈蔡、大沈家5村合并为五车堰村。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辖15个自然村,分22个村民小组,现有1203户,3710人。耕地167公顷,淡水养殖面积29.3公顷,主产水稻,2014年粮食总产量18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浙江欧伦泰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富华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宁波正欣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等。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989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73018万元,农业产值6880万元。村集体收入190.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117元。
  五车堰村委会驻地。146户,404人。
  沈蔡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以沈、蔡两姓得名。53户,193人。
  汤下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汤姓集居地,有汤家堰,俗称汤下堰。148户,455人。
  龙舌距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村所在地三面临河,地形似龙舌,左右各有一个土墩在河中,上长芦苇,似龙眼,故名。沈姓集居。96户,312人。
  大沈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沈姓集居地,为区别于小沈家,故名。272户,798人。
  后宅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3千米。为沈姓最北的一个村庄,故名。51户,206人。
  蔡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蔡姓集居地,故名。82户,282人。
  大板桥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村内原有独木板桥,村以桥名。45户,141人。
  大沥斗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河流断流处,当地习惯叫沥斗,沥斗水面较阔,呼为大沥斗,村近大沥斗,故名。32户,92人。
  大塘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王姓集居在塘(堤)边,故名。72户,232人。
  西龙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位于龙舌之西而得名。54户,137人。
  小沈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8千米。村落较小,故名。85户,290人。
  兴桥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村以永兴桥而得名。3户,6人。
  沿河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村建于横河北沿,故名。64户,198人。
  五车堰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新昌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地。占地面积1.33公顷,建筑面积5040平方米。尚无移民入住。
  黄家埠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黄家埠,以驻地名。东临临山镇临城村,南接高桥村,西依韩夏村,北临横塘村及临山镇新庵、邵家丘村。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四、五、十八、十九、二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兰塘乡四、五、二村。1956年为兰塘乡兰塘、邵家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黄家埠、冯家、邵家大队。1966年邵家大队改名为立新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为兰塘乡黄家埠、冯家、邵家村。1986年7月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黄家埠、冯家、邵家3村合并为黄家埠村。面积3.75平方千米,辖9个自然村,分19个村民小组,现有1310户,3892人。耕地119.87公顷,山林11.66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1423吨,其中水稻1007吨,小麦35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杰峰电镀厂、宁波梦莹菜业有限公司、余姚市鑫泰五金有限公司等。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0.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8.9亿元,农业产值0.47亿元,商贸1.23亿元。村级集体收入229万元,农民平均收入2.35万元。2011年被评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
  黄家埠村委会驻地。151户,494人。
  干墩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8千米。居民以干姓为主,村处高墩,故名。152户,479人。
  孟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5千米。以姓得名。58户,181人。
  邵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2千米。以姓得名。邵氏始祖由河南迁入,至今已近700年。491户,1478人。
  友成房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清代登仕郎邵友成居处所在,故名。31户,92人。
  林泰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在弄口曾开设“林泰”号商铺,故名。61户,194人。
  黄家埠老街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2千米。本村村民和外来经商人员均居住于此。90户,195人。
  冯家位于镇政府驻地正北1.8千米。冯姓集居地,始祖由上虞冯家山迁此。147户,514人。
  前冯位于镇政府驻地正北1.5千米。冯姓集居地,地处冯家南面,故名。129户,265人。
  高桥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3千米,村委会驻地高桥。村西北有拱桥,曰高桥,村以桥名。东与临山镇临城村相连,西与上塘村接壤,南与回龙村相连接,北与黄家埠村、韩夏村相连接。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六、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保和上塘乡四、五、六、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兰塘乡三村、上塘乡一村和高桥乡四、六村。1956年为兰塘乡五星、五一、金湖高级社和中河乡高桥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高桥、五星、金湖、五一大队。1966年高桥大队改名为高红大队。1981年五一大队、高红大队分别复名为兰塘公社金张赵、高桥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高桥、五星、金张赵、金湖村。1986年7月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高桥、五星、金张赵、金湖4村合并为高桥村。区域面积4.6平方千米,辖15个自然村,分17个村民小组。现有1184户,3678人。耕地面积16.2.4公顷,河流、湖泊面积80公顷,山林面积113公顷,其中水稻112.7公顷,2014年粮食产量1613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杰立化妆品包装有限公司、金海湾印染有限公司、余姚市舜达电镀等。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0713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01243万元,农业产值5888万元。村集体收入321.5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3387元。2008年被评为为宁波市文明村。
  高桥村委会驻地。村以桥名。曾作皋桥。189户,552人。
  池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3千米。55户,162人。
  后山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8千米。22户,68人。
  外二房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张姓有两房分居,因所处位置而名外二房。35户,107人。
  里二房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3千米。张姓有两房分居,因所处位置而名里二房。25户,79人。
  千金湖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东山志》载:“千金湖在桃花岙,水深多鱼,每秋渔利千金。”村以湖名。225户,790人。
  湖田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3千米。村坐落在千金湖之中,三面环湖,淤废而成农田,故名。65户,132人。
  顾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0.8千米。以姓得名。62户,159人。
  李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0.5千米。以姓得名。原分前李、后李,今已合并。97户,353人。
  楼子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原名篓子里,村址三面围水,形似篓子,故名,后“篓”讹为“楼”。59户,191人。
  诸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0.5千米。诸、励两姓集居地,以姓得名。69户,200人。
  金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以姓得名。98户,280人。
  张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以姓得名。69户,230人。
  赵家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2千米。居民以赵姓为主,村内有堰,故名。62户,235人。
  竺家闸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8千米。居民以竺姓为主,村边有小排洪闸,故名。52户,140人。
  上塘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以辖区内上塘得名。村委会驻地杨王。东与高桥村接壤,南邻五车堰村,西与上虞区谢塘镇相接,北与韩夏村相连。民国后期为上塘乡一、二、三、四、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上塘乡一、二、三、四、五村和韩夏乡三村。1956年为兰塘乡上塘、汤严应、诸家桥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上塘、红星、红旗、诸家桥大队。1974年红星、红旗两大队合并为红联大队。1981年红联大队更名为杨王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上塘、杨王、诸家桥村。1986年7月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上塘、杨王、诸家桥3村合并为上塘村。区域面积3.82平方千米,辖13个自然村,分13个村民小组,现有1093户,3231人。耕地面积184公顷,主产水稻,2014年粮食总产量2071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舜江电镀有限公司、余姚市辉煌毛纺织染有限公司等。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912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3722万元,农业产值5402万元。村集体收入86.7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8495元。
  杨王村委会驻地。以杨、王两姓居多而得名,始建于南宋初。小桥头并入杨王。288户,692人。
  上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2千米。龙王塘南侧,村在塘之上,故名。222户611人。
  闻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与上塘相邻,以姓得名。49户,135人。
  严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3千米。靠近329国道,以姓得名。43户,141人。
  汤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以姓得名。78户,148人。
  应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8千米。与汤家相邻,以姓得名。78户,271人。
  大记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大记为地主家号,以号得名。35户,104人。
  池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以村庄在水池之畔而得名。14户,42人。
  下畈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8千米。原系地势低洼的田畈,后有人聚居,故名。77户,251人。
  诸家桥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村中有禁河相隔,分为河东、河西,均以诸姓居住为多,村南有桥,名诸家桥,用作村名。164户,551人。
  徐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8千米。以姓得名,系上虞区小越镇横山徐家迁居于此地。32户,104人。
  刘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以姓得名,系绍兴渔民刘姓留此定居。25户,88人。
  茹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8千米。以姓得名,系绍兴茹姓渔民迁此定居。23户,93人。
  韩夏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以辖区内韩家、夏家两村得名,村委会驻地施李黄。东接黄家埠村,南与高桥、上塘村相连,西与上虞区谢塘镇,北与横塘、十六户村相连。民国后期为上塘乡九、十保和兰塘乡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韩夏乡一、二、四村。1956年为兰塘乡三县、姚西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三县、姚西大队。1981年三县大队更名韩夏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韩夏、姚西村。1986年7月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韩夏、姚西2村合并为韩夏村。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辖12个自然村,分20个村民小组,现有1235户,3596人。耕地185公顷,主产水稻、棉花。2014年粮食总产量1778吨,工业产值86290万元,农业产值4984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10.5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8648元。
  施李黄村委会驻地。以施、李、黄三姓而得名。92户,258人。
  大徐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以姓得名。121户,318人。
  小徐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7千米。以姓得名。73户,199人。
  周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以姓得名。69户,213人。
  钱家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8千米。钱姓集居地,古时南有西上河堰,故名。109户,358人。
  河里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9千米。三面环河,以地理位置而得名。58户,195人。
  韩夏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2千米。2007年规划新建,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13608平方米。54户,146人。
  叶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以姓得名。84户,270人。
  夏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3千米,与韩家自然村相连接。以姓得名。220户,627人。
  韩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2千米。与夏家相接,以姓得名。204户,583人。
  小夏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8千米。以姓得名,系夏家始祖居处。68户,193人。
  茹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以姓得名。83户,239人。
  横塘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沿用原横塘乡名。村委会驻地黄家埠四丘。东临临山镇邵家丘村、梅园丘村,南临黄家埠村、韩夏村,西临十六户村,北濒钱塘江。民国后期为兰塘乡第七、八、十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横塘乡三、六、七村。1954年10月横塘乡划归慈溪县。1956年临海、兰海、横塘3乡合并为海塘乡,其地为海塘乡第三、十二、十六、十九高级社。1958年属第九管理区。1961年为横塘公社一、五、六大队。1966年临海、兰海、横塘又合并称海塘公社,其地为海塘公社十五、十八、十九大队。1972年3公社又分为横塘公社一、四、五大队。1979年9月复划归余姚县。1981年更名为横塘公社横塘、冯黄邵、冯徐丘大队。1983年为横塘乡横塘、冯黄邵、冯徐丘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横塘、冯黄邵、冯徐丘3村合并为横塘村。区域面积4.2平方千米,辖11个自然村,分21个村民小组,1452户,4592人。耕地260公顷,主要种植棉花、葡萄、榨菜等农作物。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备得福菜业有限公司、宁波阿祥哥食品有限公司、余姚市康福菜业有限公司,黄家埠镇建业摩托车配件厂、黄家埠镇三鑫压铸厂、余姚市星海塑胶厂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8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17亿元,农业产值1.35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0585元。2010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黄家埠四丘村委会驻地。地处黄家埠以北第四丘,故名。130户,398人。
  冯家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地处冯家以北第一丘,故名。76户,225人。
  冯家二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2千米。地处冯家以北第二丘,故名。79户,245人。
  冯徐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冯徐两姓集居,故名。201户,701人。
  徐家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5千米。地处冯家以北。村民大多姓徐,以姓得名。75户,255人。
  冯家六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千米。地处冯家以北第六丘,故名。160户,478人。
  黄家埠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地处黄家埠以北第五丘,故名。181户,569人。
  黄家埠六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5千米。地处黄家埠以北第六丘,故名。156户,470人。
  黄家埠七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地处黄家埠以北第七丘,故名:155户,470人。
  黄家埠八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地处黄家埠以北第八丘,故名。150户,460人。
  邵家七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千米。地处邵家以北第七丘,故名。90户,321人。
  十六户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原为盐垦地,后盐地淡化,始由十六户村民来此定居开垦,故名。村委会驻地韩家四丘。东与横塘村相连接,南依韩夏村,西与上虞区盖北镇镇东村相邻,北濒钱塘江。民国后期为上塘乡十一、十二保和兰塘乡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横塘乡一、二、五村。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1956年为海塘乡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高级社。1958年属第九管理处。1961年为横塘公社二、三、七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十六、十七、二十大队。1972年为横塘公社二、三、六大队。1979年9月复划归余姚县。1981年为横塘公社诸丁丘、十六户、崔家丘大队。1983年为横塘乡诸丁丘、十六户、崔家丘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4月诸丁丘、十六户、崔家丘3村合并为十六户村。辖8个自然村,分20个村民小组,现有1392户,4351人。耕地200.6公顷,主产榨菜、棉花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产值120432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21.48万元,人均收入20864元。2012年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评为全面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韩家四丘村委会驻地。位于韩家第四丘,故名。122户,332人。
  诸丁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千米。50户,305人。
  诸丁二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2千米。60户,190人。
  诸丁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165户,568人。
  诸丁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8千米。160户,495人。
  诸丁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139户,420人。
  姚家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5.5千米。202户,508人。
  崔家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494户,1533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