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秉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唯一号: 111930020220000231
人物姓名: 阎秉义
人物异名: 字:中和
文件路径: 1119/01/object/PDF/111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174.pdf
性别:
时代:
籍贯: 丽水县

传略

阎秉义,字中和,清中期丽水县人。自幼跟随父亲在浙江台州都司任所。都司是绿营军官,职位次于游击,四品。秉义因长期在军营生活,便逐渐熟悉了军事。由外委千总荐举,任浙江宁波守营守备(五品),分领营兵。任期满,以晓畅营伍军务被举荐到别处任都司(正四品)。宁波有个富商见到练武的教场边上有块空地很大,知道阎秉义即将卸任离开,便上门送去千两白银,请他在档案册籍里注销这块空地,以便占为己有。阎秉义严辞拒绝。恰逢府衙前来勘查,他就趁此树立界碑确定界线。 不久,调任广西左江(今南宁)都司。左江过去设有巡逻海船以防海盗,年代久了,便成了摆设,有名无实。阎秉义到职后,命令下属招募水手,轮流巡逻、侦察、缉捕海盗,以捕获多少给予记功或记过。在阎秉义监督下,一年下来,左江捕盗数百,为全省之最。在其管辖的海域中行船,可以安枕无忧。 阎秉义被调到右江(今广西柳州),擢升为隆林(今广西隆林)游击(从三品),驻扎在八达。八达距离州城200多里,逼近交趾(今越南),当地土人与瑶、倮等少数民族杂居,民风粗犷剽悍,“不知诵读,又信巫鬼,病不服药,死则以火化”。阎秉义为他们建立义塾,延请老师讲课,劝说他们设立药局,造棺椁,八达民族地区的民风习俗逐渐革新。 道光十二年(1832),阎秉义代理郁林(今广西玉林)参将。恰逢广东瑶民聚众起义,官兵在两广接壤的丁堂卡、上黎、鞭子冲等地设防剿伐。阎秉义刚到,瑶兵侦察到清军只有一条船,便连夜抢渡,企图偷袭。阎秉义在下游埋伏重兵,突然掩杀瑶兵,斩获甚多。第二天,提督苏绍荣率领大队人马赶到,瑶兵已经撤走,苏绍荣为了请功,命令士兵搜捕丁堂卡、上黎、鞭子冲等地瑶民。阎秉义说:“这些都是顺服老实的瑶民,不宜骚扰他们。”苏绍荣厉声说: “有说顺瑶不宜加兵者,以失误军事论处! ”阎秉义立即交出关防印信,不骚扰瑶民,等待罚罪,同时向左江总兵文哲辉密报此事。文哲辉也竭力主张不可搜捕顺瑶,苏绍荣受阻,只好停止搜捕。统领军务的两广总督李鸿宾听到此事,下命谴责苏绍荣而褒奖阎秉义,委任他代理浔州(今广西桂平)副将。 道光十四年(1834),阎秉义擢升山东济南参将,以疏浚护城河有功,兵部议加一级。十八年(1848),受道光皇帝召见记名,升为副将(从二品)。第二年,以母亲年老请求辞官回乡,从此不出,75岁时去世。其母两月后卒,已经98岁了。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莲都歷史人物》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为《莲都历史文化丛书》之三,《莲都历史人物》虽类似地方人物志,但它更倾注于历史文化。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可读性,要让读者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受到文化精神的熏陶。因此,本书不拘泥于人物志的体例和文字风格,要从简历式的框架中跳出,尽可能使人物丰满一些。这种尝试能否成功、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因受史料缺失的限制,对不少人物的叙写也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

阅读

相关专题

都司
职位
守备
职位
都司
职位
参将
职位
副将
职位
参将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