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新法接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唯一号:
111634020210000671
专题名称:
新法接生
文件路径:
1116/01/object/PDF/1116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259.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建国前,农村土产婆普遍采用旧法接生,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甚高。群众把分娩比做“过生死关”,喻为“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大批新生儿死于破伤风,民间流传着“生一间,葬一山”的民谣。 据1951年上半年调查,全县共有土产婆206人。8月,在梧埏举办首期接生员培训班,参加对象为土产婆和中年妇女,时间半个月。结业时签订“爱国接生公约”,建立按月汇报制度,赠送接生包(后改发接生箱)1只。此后各区相继举办接生员培训班。至1953年底,共培训接生员342名,89%的乡(镇)有接生员,多数乡有2名以上接生员。1954年后,除补训空白乡接生员外,重点是整顿已培训的接生员队伍,提高接生质量。因土产婆年龄偏高,多数是文盲,接受新事物较难,便将培训对象转到有初小以上文化的已婚中青年妇女,称助产员,学习时间适当延长。至1958年,全县接生员和助产员总数508人。1961年,基本上达到区有助产士,公社有妇幼保健员、助产员,大队有接生员。 为了加强对接生员领导,除部分已参加当地联合诊所外,根据“自愿互利”原则,一村或几村联办接生站。1957年,全县共有接生站98个。1958年,以接生站为中心兴办产室、产院,到年底,全县共有产室105个、产院63个。其中芙蓉、黄村和礁华3个产院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1962年后,产室、产院先后停办。 由于大力推广新法接生,1956年全县新法接生率达66.2%。梧埏、碧莲两区的新法接生率达95%。1958年全县新法接生率达97.5%。此后由于放松对新法接生的领导,致使旧法接生回潮,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上升。1978年后,对全县接生员多次组织复训。1988年后,新法接生率每年均保持在95%以上。1988年,全县领取合格证的接生员共388名。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