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水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唯一号:
111634020210000248
专题名称:
水稻
文件路径:
1116/01/object/PDF/1116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540.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专题描述
民国时期,水稻生产一直沿用世代相传变异小的农家品种,种子严重混杂退化。建国后,水稻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大致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初期,着重抓地方品种鉴定、评选和利用。1950年,评选早稻505(乐清白)、503和中晚稻细叶青为农家良种。尔后又选用早稻陆财号、江南1224;中稻溪白、细叶青;晚稻白晚京、龙山京、茄园京、三日齐、西瓜红为当家品种。随着栽培技术改进和施肥水平提高,高杆稻不耐肥、易倒伏,增产潜力小弱点逐步显露。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全面实行高杆改矮杆。早稻早中熟品种有小金早、南特号;迟熟品种有矮脚南特、广场矮;连作晚稻有三株京、硬头京、茶山京、农垦58、广场矮、二九矮、爱武、二九多等,以爱武、二九多为当家品种。这一时期,为克服三熟面积扩大带来季节紧、肥料缺等矛盾,采取过“早翻早”、“倒种春”栽培方法。70年代,选用抗病高产品种,早稻有珍汕97号、珍龙13号、广陆矮8号、广陆矮4号、二九青、军协、温选青、青杆黄、竹科2号、红梅早、绍糯以及优质米品种辐8-1、农大8010等。晚稻推广早金凤5号、甲农糯。其中矮脚南特、珍汕97号、珍龙13号、军协、温选青、青杆黄、竹科2号为各个时期早稻当家品种。1977年调查有两季稻品种63个,矮杆水稻面积占61.13%;单季晚稻品种32个,矮杆稻占21.3%0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推广普及杂交稻。1976年,引种汕优6号,至1979年种植7.82万亩,占晚稻总面积35%,单产比常规稻增160公斤。1980年,杂交稻面积上升为70%。1980~1982年,3年累计栽培杂交稻543245亩,比186747亩常规稻单产增加69%。1985年开始,单季晚稻引种抗病、高产、优质杂交新组合汕优63号,取代抗性减弱的汕优6号,亩产提高11%,很快成为当家组合。1985年以后,连作晚稻选用米质较优汕优85号、协优46号、汕优圭33、汕优10号,逐步更换汕优6号。为使杂交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县农业部门将主要杂交组合绘制成高产栽培模式图供农户仿照。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