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水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唯一号:
111634020210000243
专题名称:
水稻
文件路径:
1116/01/object/PDF/1116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539.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专题描述
旧时育秧方法是采用盲谷落田或将谷种浸水后置于箩筐自然露白后播种。秧田不分畦,大秧板水育秧。这种育秧方式烂秧率高。民国31年(1942)4月底,永嘉县农业推广所成立,曾推广盐水选种、合式秧田、甽田栽培等技术。建国后,提倡合理密植,亩栽秧由过去数千丛逐步增加到连作早晚稻均3万丛左右,单季中晚稻1.5~2万丛。20世纪50~60年代,实行三改,即改大板秧田为合式秧田、改落谷密为落谷稀、改水育秧为湿润育秧,并推广塑料薄膜覆盖,小苗带土移栽,秧苗素质提高,水稻生育期缩短。1977~1978年,推广温室无土育秧,出苗快,秧龄短,成秧率高,有利于早稻早插,比水育秧约增产10%。因这种育秧方法费工费本未能普及。1981年,第二季杂交稻推广“两段育秧”,秧龄弹性加大,既为扩大迟熟高产早稻面积创造条件,又免受晚稻迟栽而减产。单季杂交晚稻则采用稀播水育带蘖大秧。 水稻历来实行水作栽培、养水到老办法。建国后,水稻大田管理围绕三个生态指标进行,即前期促早发争多穗,中期促壮杆长大穗,后期养根保叶增粒重。措施运用上,早追肥、早耘田、浅灌勤灌促早发,开沟排水搁田控疯长,活水灌溉、干干湿湿防早衰,收割前10~15天断水,谷粒90%成熟时收割。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