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方介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唯一号:
111630020210000603
人物姓名:
方介堪
人物异名:
原名:文渠;字:溥如;号:介庵;又改名:岩;字:介堪;别号: 玉篆楼主;晚年自称:蝉园老人
文件路径:
1116/01/object/PDF/1116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460.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1年
卒年:
1987年8月25日
籍贯:
城区(今鹿城区)
亲属:
方冠英
传略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号介庵;民国16年(1927)以后,又改名岩,字介堪,别号玉篆楼主,以字行,晚年自称蝉园老人,城区(今鹿城区)人。父冠英,精书法,有名于时。因经商失利,家道中落。介堪幼进蒙塾,15岁为鼎源钱庄学徒。二年后依父设摊刻字,心灵手巧,术艺非常。民国9年(1920),从金石家谢磊明治印,协助选刻整篇古文辞印章。谢氏家富收藏,五年中得以广览印谱。勤学苦练,识艺大进。15年(1926),随吕文起到上海,师事鄞县赵叔孺,篆刻文艺益加精进。继而在上海西泠印社见丁鹤庐、王福庵、叶叶舟、唐醉石;并于金神父路(复兴路)“寒之友居”谒见经亨颐、柳亚子、何香凝等诗人、书画家,并参与各种爱国主义义卖活动。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闻其名,聘为教授,主讲书法篆刻。后与郑曼青、黄宾虹、张大千、马孟容等在上海美专共事,广结翰墨之缘。当时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在南市文庙举行,与郑曼青等被聘为评审委员。此后,上海收藏家请鉴定古印书画者接踵而至,遇有珍异印章,经方钩摹保存。积十余年,摹得古玉印300多方,成《古玉印汇》一册;摹古官印700多方,成《汉晋官印考存》若干卷;又钩摹秦汉古印文字成《玺印文综》14篇;协助张稆园作《印谱存佚考》若干卷。24年(1935),至南京,寓居刻印一年。25年(1936),离上海到河南省审计处栖身。次年为张大千所知,召赴北平,得于右任支持,在北平中山公园参加金石书画联展。任故宫博物院博物科试用科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仓惶南归,温州三度沦陷,父丧妻亡,困苦颠沛,无奈在当地贸易服务筹备处打杂。抗日战争胜利后,35年(1946)上学期在瑞安中学任教,此后复应张大千邀请去上海。次年以所刻“中兴元首”石章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获一等奖。被接纳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后以母老归乡,在温州举行个人画展,作品以篆隶之笔法,舒胸臆之寄托,传诵于一时。 建国后,被任命为温州地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多次到各地动员捐献文物,使平阳陈筱庄、瑞安沈桐轩、乐清朱铎民、永嘉戴轶尘的旧藏,均被征集过来。并去龙泉山城搜求龙泉古塔毁圮散失文物及龙泉窑故址采集青花瓷碗等珍物。妥善收存白象塔及西山自来水厂出土文物。考释“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券”。还策划展览陈列,筹设温州博物馆,成绩卓著,至今使温州馆藏文物名列全省前茅。 “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被抄家七次,印稿书籍大半毁灭。拨乱反正后,被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温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温州市书法协会、美术协会名誉主席。是温州市人民代表,浙江省政协委员。一生从事艺术创作、研究,精通古文字学、古诗文、考古学,尤擅长书法和金石,先后治印二万余方。出版《方介堪篆刻》、《介堪手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等著作多种。1987年8月25日逝世。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专题
试用科员
职位
教师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名誉理事
职位
副社长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名誉主席
职位
名誉主席
职位
代表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