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戏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63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戏剧
分类号: J82
页数: 3
页码: 1124-11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119年到1990年永嘉县文学艺术戏剧的情况。其中包括永嘉昆剧、京剧、越剧、乱弹、木偶戏等。
关键词: 永嘉县 文学艺术 戏剧

内容

永嘉昆剧
  永嘉昆剧源于南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温州一带产生一种民间歌舞小戏,这就是在南宋被称为“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的南戏的萌芽。宋室南渡后,南戏获得了适宜的气候,随之迅速繁荣起来。至元末明初,南戏这种形式已成为当时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被奉为“曲圣”的昆山戏剧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弋阳诸腔,以及江南民间曲调的某些特点,对流行在昆山一带的南曲声腔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一种舒徐婉转、细腻流畅的新腔称“水磨腔”,也即“昆腔”。明末清初,昆腔传到温州。永嘉艺人吸收昆腔的优点,融入本地的音乐和语言,逐渐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永昆”。主要剧目有《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琵琶记》、《绣襦记》、《八义记》等。清文宗咸丰七年(1857),昆剧艺人叶良金(艺名蒲门生)、杨盛桃组建“同福”昆班社,演出剧目有《孽随身》、《醉菩提》、《连环记》、《奈何天》、《摘桂记》等。清穆宗同治至民国初年,为永嘉昆剧鼎盛时期,出现的昆剧班社除“同福”、“品玉”外,尚有锦福、日秀、三星、金玉、新同福、新品玉、品福、锦花春、祝共和、江南春、一品春等,总数不下20余班。抗日战争爆发后,民间戏曲班社陷入绝境,大批昆剧艺人另谋生路。1951年,集合新同福、新品玉、一品香、江南春的零散艺人,组建了“温州巨轮昆剧团”。1954年,正式被政府接受登记。1957年,剧团划归永嘉县,易名“永嘉昆剧团”。一时间,剧团演出阵容强大,角色行当齐备,充满藏龙卧虎之势。1957年8月,《荆钗记》中《见娘》一折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观摩大会演,杨银友、章兴娒获演员一等奖。1976年,永嘉昆剧团吸收原永嘉京剧团部分人员并和永嘉文宣队合并,改称永嘉京昆剧团。1979年,恢复永嘉昆剧团建制,同年招收学员30名,随团培养。1984年,因艺人青黄不接,演出不景气,剧团析置永嘉越剧团,保留永嘉昆剧团名称,但已是名存实亡。
  京剧
  约在清德宗光绪二十年(1894)以后,京剧传入永嘉,当时称“新戏”,大都由外地戏班来永演出。清宣统元年(1909),邑人洪可闻集资在城区(今鹿城区)天妃宫创办“尚武台”(一名翔舞台),民国元年(1912)正式开台演出。30年代,京沪各地京剧演员相继应邀来永献艺,其数不下二三百人,影响颇大。永嘉京剧班社亦活跃一时,较知名的班社有金福连、大三庆、大高升等。抗日战争期间,京沪沦陷,外地京剧演员纷来永嘉县城演出,一时城内三个剧场均演京剧。38年(1949)5月7日,永嘉县城解放。8月,城区划出建立温州市。1951年,剧团整顿,新民剧团划归永嘉县,后改名大众京剧团。1956年,大众京剧团改名永嘉京剧团。“文化大革命”期间,永嘉京剧团并入温州市京剧团。
  越剧
  建国后,伴随着《梁祝》等剧目在永嘉上映上演,越剧渐为城乡群众所喜爱。1984年,从永嘉昆剧团析置永嘉越剧团。建团以来,剧团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民送戏和到邻县各地巡回演出,在全国性“戏曲危机”的不利形势下,努力站稳脚根。其创作剧目《温州知府》、《宁国公主》、《济世奇缘》先后参加1985年、1987年、1989年举办的温州市一、二、三届戏剧节演出,均获创作奖、演出奖。
  乱弹
  乱弹是瓯江流域地方剧种,因此也称“瓯剧”。民国初年,有李存玉、金玉麒、李岩朋和以后的新品玉、胜福连、李凤台、新天星、新胜春等乱弹戏班。建国后,乱弹戏班仍活跃在农村舞台上,但均是自由组合的民间业余剧团。“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遭查禁,艺人受迫害。1979年后,永嘉县乱弹剧团又破土而出,岩头、岩坦、沙头、碧莲、四川等区相继创办乱弹剧团,其中四川区9个乡就有33个剧团。近年,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乱弹渐趋衰落,只有少数艺人凑合班社,苦撑门庭,坚持演出。
  木偶戏
  木偶戏又称“木头戏”,有提线与背式二种。背式木偶仅有短暂的历史,提线木偶却流传至今。1950年,永嘉创办幸福、新新、胜利、同乐4个木偶剧团。1960年,4个木偶剧团合而为一,称永嘉木偶剧团。剧团除上演大量传统剧目外,还将《红灯记》、《杨立贝告状》、《审椅子》、《金沙江畔》、《半夜鸡叫》等现代剧目搬上舞台。“文化大革命”期间,永嘉木偶剧团被迫解散。1979年,原永嘉木偶剧团演员麻岩蒙率先兴办四川区木偶剧团,接着该区的东庄、炉山、岭东、下谢、石染、和平、白岩、墨印、茅山、雷付、坭坑、信岙等村也相继办起木偶剧团,足迹遍及仙居、缙云、丽水、青田、瑞安、平阳、洞头、乐清各地,有的剧团还远赴杭州和安徽、湖北等省演出。近年来,木偶戏逐渐失去观众,在一些庙宇及山村尚偶尔演出还愿戏和迷信戏。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