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罗浮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罗浮区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5
页码:
90-94
摘要:
本章记述永嘉县罗浮区辖黄田、东岸、罗溪、三江、仁溪、七都6乡和乌牛镇农村经济收入、工业产值、上产经济发展等。
关键词:
永嘉县
城镇
罗浮区
内容
罗浮区位于县境南部,东与乐清县接壤,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邻永临区,北界沙头区、上塘镇、中塘乡。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1990年,辖黄田、东岸、罗溪、三江、仁溪、七都6乡和乌牛镇,计96个行政村,199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5503户,106328人。有耕地63658亩,其中水田51086亩;宜林地139534亩。是永嘉县主要产粮区,粮食总产量3089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7300万元;工业总产值9392万元,农业总产值3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元,是永嘉县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区。区公所驻地瓯北镇罗浮村。
黄田乡
位于县境南部,楠溪江下游西岸。东与东岸、罗溪、三江乡隔江相望,南连瓯北镇,西接梅岙乡,北界上塘镇、中塘乡。清属贤宰乡三十四都,民国后期称黄田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黄田乡。总面积32.5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于乡境西部,山峰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东部系楠溪江冲积平原。1990年,辖19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有27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5603户,22384人。耕地面积12968亩,其中水田10407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黄麻,宜林地16037亩,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粮食总产量607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380万元,工业总产值1767万元,农业总产值11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元。工业比较发达,有乡办企业129家,村办企业4家,家庭加工业基本遍及家家户户。交通便利,楠溪江可航江轮,仙清公路纵贯乡境,村与村之间水泥路连网。1984年7月24日,县设在乡境的110千伏黄田变电所投产。黄田西街,自发形成一个劳务市场,汇集于此的寻工者平均日达100人左右。乡人民政府驻地池头村,公路达县城10公里。
东岸乡
位于县境南部,楠溪江下游。东邻仁溪乡,南连罗溪乡,西接黄田乡,北界上塘镇、峙口乡。清属贤宰乡三十五都,民国时称东岸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东岸乡。总面积29平方公里。楠溪江穿乡境而过,分该乡成东西两片,东片为半山区,山岭连绵,地势东高西低,西片为沿江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土地平整,河流交错。1990年,辖11个行政村,有24个自然村、20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912户,15561人。耕地面积7927亩,其中水田6226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黄麻、白萝卜,宜林地21248亩,粮食总产量360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835万元,工业总产值1030万元,农业总产值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6元。历来以生产蛎灰、陶瓷、鞋楦而著称。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岸村,公路达县城6.2公里。
罗溪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楠溪江下游东岸。东邻仁溪乡、乌牛镇、南连三江乡,西濒楠溪江与黄田乡相望,北接东岸乡。清属贤宰乡三十五都,民国时称罗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罗溪乡。总面积25.6平方公里。雁荡山脉延伸于全乡,属半山区,罗溪源出胜美尖北坡,向北折西流入楠溪江。1990年,辖16个行政村,有22个自然村,21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52户,13024人。耕地面积7278亩,其中水田5402亩,主要种植水稻、麦类、油菜、黄麻和番薯,宜林地17764亩。粮食总产量334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315万元,工业总产值800万元,农业总产值431万元,农民人均纯入566元。特产有“永嘉乌牛早”茶叶,1989年获省优秀名茶称号并获全国科技成果银质奖。皮革制造业很发达。乡人民政府驻地罗溪村,公路达县城12公里。
三江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楠溪江口东岸,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乌牛镇,南与鹿城区隔江相望,西与瓯北镇、黄田乡隔楠溪江相望,北界罗溪乡。清属贤宰乡三十五都,民国时先后称镇江乡、镇美乡、胜美乡,建国后乡名数易,1984年称三江乡。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主要有胜美(米)尖、仙人洞山等;西南部系瓯江和楠溪江冲积小平原。104国道线宁温段由西向东横贯全乡,三李公路在江头与宁温公路成“丁”字型向北延伸,楠溪江、瓯江成“L”型包围乡境西南,地处水陆交通要冲,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黄金地带。1990年,辖8个行政村,有16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922户、8101人。耕地面积4280亩,其中水田3792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络麻,宜林地10721亩。粮食总产量233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190万元,有乡办企业70家,生产电器、小五金、地毯、草编,个体商业35户。工业总产值866万元,农业总产值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元。乡人民政府驻地江头村,公路达县城14公里。
乌牛镇
位于县境东南部,乌牛溪下游。东邻乐清县,南隔瓯江与七都乡相望,西连三江乡、罗溪乡,北接仁溪乡。清属贤宰乡三十都,民国时称象浦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乌牛乡,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乌牛建制镇。总面积27.6平方公里。境内雁荡山脉延伸,形成西北高东南低地势。104国道线横贯镇境南缘,乌牛至仁溪公路纵贯东部,各村可通汽车,内河航行有机动船,水陆交通便利,是永嘉县商品经济发达乡镇之一。1990年,辖16个行政村,有36个自然村,24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38户,17861人。耕地面积10693亩,其中水田9468亩,主产水稻,宜林地18584亩。粮食总产量5883吨,有乡镇企业132家,农村经济总收入2517万元,工业总产值1526万元,农业总产值5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元。特产乌牛猪、乌牛米、乌牛茶、乌牛酒。镇人民政府驻地王宅村,公路达县城26公里。
仁溪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乌牛溪(永乐河)上游。东界乐清县万家乡、白石镇,南连乌牛镇,西邻罗溪乡、东岸乡,北靠峙口乡、陡门乡。清属贤宰乡三十六都,民国时称仁溪乡,解放前夕称仁浦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仁溪乡。总面积49平方公里。地属半山区。乌牛溪(又名仁溪)自北向南贯穿乡境,水力资源丰富,有小型电站6座,装机容量860千瓦。1990年,辖20个行政村,有47个自然村,26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539户,16284人。耕地面积9706亩,其中水田700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和麦类,宜林地54180亩。粮食总产量342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184万元,工业总产值657万元,农业总产值319万元,农民人均纯入332元。特产有“永嘉乌牛早”茶叶,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七五计划”7个名茶基地之一。乡人民政府驻地横屿村,公路达县城34公里。
七都乡
位于县境南面瓯江中,是一个椭圆形冲积小岛,分瓯江为南、北两水道,东对乐清县琯头乡、盘石镇,南望龙湾区状元、蒲州两镇,西眺鹿城区杨府山涂,北见乌牛镇、瓯北镇。清属膺符乡七都,民国时称七都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七都乡。总面积23.9平方公里。乡境地势平坦,海拔平均约3米,系瓯江口泥沙淤积而成的沙洲,江岸线长18.4公里,河渠密布,有主干河渠21条。1990年,辖6个行政村,有17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37户,13113人。耕地面积10806亩,其中水田8788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大豆,宜林地1000亩。粮食总产量622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879万元,工业总产值2686万元,农业总产值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元。七都乡为重点侨乡,有侨胞6280人,侨居美、法、意、荷、德、新加坡、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乡人民政府驻地老涂村。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