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綱目 卷十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萬山綱目》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437
颗粒名称: 萬山綱目 卷十八
分类号: K295.53
页数: 26
页码: 四三二-四五七
摘要: 大榦自五福山分走瀾滄江以東、禮社江以西諸山自五福山大榦分一支南行,東爲九鼎山,西爲五佛山,又西爲龍伯山,又西爲九龍山。 九鼎山在雲南縣西北二十里。自五福分支東南出,五福山水繞其北麓,東流會梁王山水,南流繞其東麓,至東南團山壩分流:一東北爲一泡江,入金沙江;一西南爲禮社江, 至越南國入沸江爲富良江。山九峰並峙,上有妙勝閣、華嚴閣、三教閣、彌陀閣、碧霞菴、古佛洞、毘盧閣、玉峰閣、千花臺諸勝。
关键词: 台州 地方志

内容

大榦自五福山分走瀾滄江以東、禮社江以西諸山自五福山大榦分一支南行,東爲九鼎山,西爲五佛山,又西爲龍伯山,又西爲九龍山。 九鼎山在雲南縣西北二十里。自五福分支東南出,五福山水繞其北麓,東流會梁王山水,南流繞其東麓,至東南團山壩分流:一東北爲一泡江,入金沙江;一西南爲禮社江, 至越南國入沸江爲富良江。山九峰並峙,上有妙勝閣、華嚴閣、三教閣、彌陀閣、碧霞菴、古佛洞、毘盧閣、玉峰閣、千花臺諸勝。 五佛山在趙州東十五里。嵯峩綿亙,下有聖泉,四時不竭。 龍伯山在趙州東十里。與鳳儀對峙,巔有龍泉。 九龍山在趙州東五里。九峰聯絡,勢若游龍,一名九龍頂山。 以上三山並在波羅江東,與分榦九鼎諸山同根異枝。分榦又南爲龍興和山。
  龍興和山在雲南縣西二十五里。
  又西南爲定西嶺。
  定西嶺舊名昆彌山,在趙州南四十里,明西平侯沐英改今名。山勢峻險,西南要害, 波羅江出其北麓,東北流經城東北入洱海。河底江以西諸山,盡從此發脈。赤水江出其東南七盤坪,東南流入白崖江。
  分一支折北又東北行,走波羅江以西爲獅子山。又北爲赤佛山,又北爲臥麟山。 獅子山在趙州南八里,形如獅子。相傳諸葛武侯曾鑿其巔。 赤佛山在趙州南三里,山有赤石,望之如佛。
  臥麟山在趙州南二里,狀若臥麟。
  又西北爲鳳儀山,又北爲浴龍山。
  鳳儀山在趙州西一里。橫舒兩翼,環抱州城,亦名三耳山。
  浴龍山在趙州西北一里。爲鳳儀左翼,勢趨洱水,如龍就浴,一名宿龍山。
  乃循洱海西南行,過下關天生橋,又西南至合江鋪洱河會漾備江處而止。
  分榦自定西嶺走蒙化境西南行,爲旭照山。
  旭照山一名三臺巔,在蒙化直隸廳北八十里甸頭。高出雲表層疊而下,望若列嶂。巔南爲蒙化,風氣和暖。北爲大理,風氣寒冽。
  分一支東爲者摩山。
  者摩山在蒙化廳北八十里。爲大理蒙化孔道。
  又東南行走陽江以東,爲覆釜山。
  覆釜山在趙州南六十里、白崖北五里。平甸突起,狀若覆釜,白崖於此發脈。
  又南爲白崖。其西爲畢鉢羅窟。
  白崖在趙州南六十里。山勢綿亙,爲迤西要道。
  畢鉢羅窟在白崖西。懸崖峭壁,林麓蓊蘙。上有獨木橋十餘,長或三尺或五尺,每月十五夜必易,十六日無復舊木,謂之仙人橋。寺僧偶畜犬,橋卽絕屏,犬仍如故。 又自畢鉢羅窟南行,爲蟲蝗山。
  蟲蝗山在蒙化廳北三十里。境內蟲蝗多害禾稼,昔人於此山建塔寺以鎮之。後塔頹寺圮,蟲害復作,今更修治。
  又南爲蒙舍山。
  蒙舍山在蒙化廳北二十里。下有蒙舍廟,歲旱禱雨立應。山有盟石,爲細奴邏祝天試劍處。盟石河出其下,西流入陽江,又東南爲伏虎山。西爲琉扆山。伏虎山在蒙化廳東北十五里。孤峭插天,又名佛母山。
  琉扆山在蒙化廳北十五里。體勢磅礴,派衍支分,爲南莊一帶村落之鎮。
  正支自伏虎山又東南,爲武衛山,又南爲文華山,又南爲搗衣山。
  武衛山在蒙化廳東北十二里文華之右。山勢雄偉,下則鋪衍寬平,爲天策堡諸村之鎮。其巔則爲隆慶關,西有沙灘哨,關東爲石佛哨,兩山如峽,入郡咽喉。毘雌江出其東, 東北至迷渡人白崖江。
  文華山在蒙化廳東十里。高出雲表,爲蒙化之鎮山。左爲葫蘆山,右爲繡墩山。 搗衣山在文華之左。山坳一窟,甘泉漬涌,神物憑焉,爲錦溪之源。下流西北入陽江,歲旱禱雨多應。
  分一支西行爲棋盤山。其南爲懸珠山,爲靈應山。
  棋盤山在蒙化廳東北五里。相傳昔有仙人對奕於此,今有臺,狀如碁盤布列黑白石子,牧童亂之,明日如故。亦名石斛山,又名覆屋山。
  懸珠山在蒙化廳東五里。山若翠屏,境幽林密。
  靈應山在蒙化廳東五里。與懸珠山相峙。
  又自靈應山西行爲石龍山,又西爲翠虯山,至錦溪入陽江處而止。
  石龍山支分靈應,勢若游龍,俯視田疇,凭觀雉堞,煙雲濃淡有若畫圖。山之南爲錦溪,所經山之北爲教場河所經。
  翠虯山在蒙化廳東三里許。蜿蜒上下,勢若虯龍,凝翠紆青,亙數十餘里,山麓爲龍王廟。
  正支自搗衣山又東南,爲巍寶山,其旁支爲掛榜山。
  巍寶山在蒙化廳東南十五里。峰巒高峻,林木鬱葱,昔細奴邏耕牧之地。下有水西北流爲五道河。
  掛榜山巍寶之支峰,平山一派,列於甸尾之東,儼如掛榜。其北面則爲拱城山,凭觀雉堞,煙火鬱葱。
  正支自巍寶山又南,爲玉屏山,其左爲御筆峰。
  玉屏山在蒙化廳東南二十里。峰列如屏,上有龍湫,西北流爲五道河,入陽江。 御筆峰在蒙化廳東南二十里玉屏山左。孤峭插天,廳之文筆也。 自玉屏山分一支折西行,爲雞鳴山,又西爲封川山,又西南爲近光山,西抵陽江而止。 雞鳴山在蒙化廳東南十八里五道河內。名擬莆山,又名十八盤,以其有十八折也。 下爲含春洞,爲五道河所經,今圮。御史雷應龍有記。
  封川山在蒙化廳南十五里。山形尖銳,下出温泉,鎮鎖川原,屹然底柱。 近光山舊名五方坡,在封川山後。逶迤南來,長數十里,暗拱廳城。其正支自巍寶、玉屏東南行,爲天馬峰。
  天馬峰在蒙化廳東南三十五里。峰巒特立,翠擁雲端,儼如天馬行空。
  又南爲螺盤山。
  螺盤山在南澗巡檢司北十五里。南澗,舊定邊縣也。山頂盤紆形如螺髻。明沐西平與刀斯郎戰於此。
  又南爲擁翠山。
  擁翠山在南澗北真武山後。去山十里有刀斯郎營寨遺址。
  又東南爲陶羅山。
  陶羅山在南澗北五里,高可千仞。
  又東南爲馬鞍山。
  馬鞍山在南澗東。高聳凌雲形如馬鞍。
  又東爲蒼山,又東至陽江會白崖江處而止。
  蒼山在南澗東十五里。《滇繋》云「高大爲五縣之鎮」。《志》以縣治後真武山爲鎮云。
  按縣治廢定邊縣治,卽今南澗巡檢司署也。
  分榦自三臺巔西走,爲花判山。
  花判山在蒙化廳西北八十里甸頭。陽江出其南麓,東南流合白崖江,爲禮社江。又西爲石母山。
  石母山在蒙化廳西北八十里。爵然直出羣山之表,上產石磺。
  折南行走陽江西,爲天耳山。
  天耳山在蒙化廳北七十里。山有赤石如臼,類人之耳。相傳郡人密語,山中卽聞。
  分一支西南行,走諸始河以西,過瓦葫蘆西南,走桫松哨,又西南爲猛噗者石山。
  猛蝶者石山在順寧縣東北二百三十里。上舊有聚落名猛噗者。
  又西南爲赤龜山。
  赤龜山在順寧縣東北二百二十五里,形如赤龜。黑惠江至此北盤南轉,如長蛇繞其下。山阿有聚落名阿城,爲行旅止宿之所。
  又南抵諸始河入黑惠江處而止。
  分榦自天耳山南行,走陽江以西、諸始河以東,爲寵屽圖山。
  巃〓圖山[一]在蒙化廳西北三十五里。昔蒙氏龍伽獨自哀牢攜子細奴邏徙居於此,築巃〓圖城,號蒙舍詔。今上有浮圖及雲隱寺。
  又南爲金牛山。
  金牛山在蒙化廳西二十里,又名寨子山。□□□□立寨於此。
  自金牛山一支東下爲誥軸山,又東爲屯庫山,東抵陽江而盡。誥軸山在蒙化廳西金牛、屯庫兩山間,南北峰形如展誥。
  屯庫山在蒙化廳西二里。山巒突兀,高下堆壘如倉庫然。
  又自金牛山分支東南行,爲凹蘭山,爲交椅山。
  凹蘭山在交椅山之北。中有田疇盤曲可居。
  交椅山在蒙化廳西十里,形如交椅。西山之麓自此平分,各朝南北。
  交椅山之東有團山,又東有六纛山,又東有降龍山,東抵陽江而盡。
  團山在蒙化廳西八里。突起平疇,旁無支派,高可三十餘丈。
  六蠢山在蒙化廳西六里。
  降龍山在蒙化廳西三里。昔蒙詔建城於此,舊有城,今圮。
  分榦自金牛山南行,爲獅子山。
  獅子山在蒙化廳西南十里,舊名日遊山。形勢雄偉,儼若奔獅。
  又南爲五印山。
  五印山在蒙化廳西南五十里。脈自金牛,攢峰壘岫,蜿蜒而下,直奔四十餘里,橫開大局,廣袤寬衍,古木陰森,甘泉潠湧。千峰萬壑,周匝環拱,有若列屏,其幽勝未易窮也。 又南爲太極山。
  太極山在蒙化廳西南六十里舊定邊縣,今南澗巡司西北六十里,一名掃竹山,高出羣山之表。
  分一支走定邊河以北、陽江以南,至舊定邊縣、今南澗巡司北,爲真武坐臺山。
  真武坐,山在蒙化廳東南一百里。南澗巡檢司署卽在其南麓。
  其南爲螺嶼山,東抵定邊河會陽江處而止。
  螺嶼山在南澗南二里,高五丈許。下爲羊角警。
  又自太極山分一支西南行,走公郎河以西,南走公郎舊巡檢司,西南抵瀾滄江而止。
  分榦自太極山南行,爲鳳凰山。
  鳳凰山在南澗西三十里。鳳凰河出其東南麓,東南合虎街河,又東南合牛街河,又東南合安定河,南流爲景東河,其下流爲把邊江。
  又分一支南行,爲無量山。
  無覺山一名蒙樂山,在蒙化廳南百五十里,景東廳西九十里。高不可攀,狀若雌峒, 自北而南綿亙三百餘里,景東山皆其分支東出者。蒙氏僭封爲南嶽,石坪猶存。上有毒泉, 經冬積雪,春融瀉流,有瀑布千尋之致。
  無量山南行,走景東境,分一支東爲文筆山,抵中川河而止。
  文筆山在景東直隸廳北三十里。青峰秀麗,如筆插天。
  無量山又南行,分一支東行,爲景董山。景董山在景東廳西北三里。舊衛城在其麓,今爲景蒙營遊撃城。相傳明太祖閱地圖, 以硃筆點之,因名御筆山,後譌爲玉筆山。
  又東南爲玉屏山。
  玉屏山在景東廳治後。左右兩山夾輔如人端坐,頂勢平坦可容百人。
  又東南爲绵屏山,東抵中川河而止。
  錦屏山在景東廳南三里,迴環廳城。山麓有龍泉寺。
  無量山又南分支,東爲孔雀山。
  孔雀山在景東廳南二十里。下有孔雀寺,上有浚雲塔。
  無量山又南,猛統河出其南麓,南流爲杉木江山。又分一支走猛統河以西,爲金鼎山。 金鼎山在景東廳西一百九十里。突兀高峻,頂寬而平,三面懸崖千仞,周十餘里,上有清泉,旁森古木。有寺,土人每於二月花朝,競來朝禮。
  又南走鎮沅直隸州境,爲正統河源山。
  正統河源山在鎮沅州西景東威運界上。正統河出其下,東南流入杉木江。
  又南又分一支走正統河以南、景谷河以北,東南行抵猛統河而止。
  又分支正支自正統河源南行,爲景谷河源山景谷河源山在景東廳西南界、鎮沅州西南。景谷河出其下,東南入杉木江。又南行走景谷河,西南至猛戛北,爲寶谷江源山。
  寶谷江源山在普洱府威遠廳西南。寶谷江出其下,東南流入杉木江。 分一支東南行,走寶谷江以東,南走猛戛東,爲仙人腳山。
  仙人腳山在威遠廳西南一百一十里。相傳有仙履石,上遺迹猶存。
  又南爲筆架山,爲磊鍾山。
  筆架山在威遠廳西南一百二十里。
  磊鍾山在威遠廳西南一百二十五里,俗名弔鍾坡。
  又南爲天馬山,南抵寶谷江會杉木江處而止。
  天馬山在威遠廳西南一百五十里。相傳有白馬見於山上,土人追之不見,故名。 又分支正支西南行,走寶谷江以西,西南抵杉木江,入瀾滄江處而止。 分支正支自無量山南行,走猛統河以東、中川河以西,爲雀山。 雀山在景東廳南一百五十里。有雀山哨,爲廳城往猛統孔道。
  又南爲赤佛巌。
  赤佛巖在景東廳南二百里,石色俱赭,因名。
  又南走鎮沅直隸州界,爲阿薩河源山。
  阿,河源山在鎮沅州北六十里。阿薩河出其東麓,東流入景來河,卽中川河,下流把邊江上源。
  又東南爲樂板山。
  樂板山在鎮沅州東北嵩恩里,今名分水嶺。蠻況河出其南麓,南流合樹根河爲杉木江。其北麓水歸景來河爲把邊江。
  分一支西南走蠻況、茂慶二河西折南行,爲按板山,爲馬容山。
  按板山在鎮沅州西三里。按板鹽井在其下。
  馬容山一名馬鞍山,在鎮沅州治後,州署卽建其麓。
  又南爲秉鍾山,其西爲天馬山,南至蠻況河會猛統河處而止。
  秉鍾山在鎮沅州南里許,形如翠障。
  天馬山在鎮沅州西十五里,形類跪象,故又名跪象山。
  分支正支自樂板山又東南,爲烏連山,又東南爲桃樹坡。
  烏連山在鎮沅州東北二十五里嵩恩里,今名石花山。古木參差,羣烏巢集。
  桃樹坡在鎮沅州東五十里。桃樹河出其西麓,西流會蠻貴、由里二河,至州東北合蠻況河爲杉木江。其東麓之水皆入把邊江。
  又東南爲雲龍山,又東南爲波弄山。
  雲龍山在鎮沅州東六十里。諸山環拱。波譯山在鎮沅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新撫里。
  自波弄山分一支西南行,走桃樹河以南、恩更河以北。西南至抱母井,東爲鳳凰山,西南抵杉木江而止。
  鳳凰山在威遠廳東二里。上有元龍寺,寺內有古鐘。
  正支自波弄山南行,過恩更河源,又分一支走恩更河以南,爲猛賴河源山。 猛賴河源山在鎮沅州南八十里。猛賴河出其南麓,南流至普洱入瀾滄江。 分一支走猛賴河西,西南行,走暖裹村西北。暖裹河出焉,東南流入猛賴河。又西南走暖裹河西,西南走百餘里,至小江會瀾滄江處而止。
  正支自恩更河源折東南行,過攔馬河源,分一支西走,爲鐵廠河源山。又西走鐵廠河, 北抵鐵廠河會暖裹河處而止。
  鐵廠河源山在威遠廳南百數十里。鐵廠河岀其南麓,南流會西薩河,入暖裹河爲小江。 正支又南行走西薩村東,過西薩河源,又南分一支西南行,走小江以南,爲白龍山。 白龍山在寧洱縣北三十里。兩山相向,一峽中分。
  又南爲玉屏山,又南爲觀音山。
  玉屏山在寧洱縣北二十五里。
  觀音山在寧洱縣北十五里。又南爲誥軸山。
  誥軸山在寧洱縣北六里。
  又南爲鳳凰山,其左爲錦袍山,右爲天筆山。
  鳳凰山在普洱府治北一里。形勢開張,如鳳舒翼。
  錦袍山在寧洱縣東二里,一名光山。上有壘址,相傳諸葛武侯南征結營於此。 天筆山在寧洱縣西二里。形勢如筆。三岔河出其下龍潭,金龍河出龍洞並匯流,南會追栗河爲普洱河。
  折西南行,走三岔河以北、小江以南,爲天乙山。又西至普洱河會小江處而止。
  天乙山在寧洱縣西十里,一名老翁山,亠局出雲表。
  正支自西薩村東南行,走磨黑塘西。又南走南蘊警,南蘊河出焉,西南流會三岔河。又南分一支折西行,爲貴人峰。
  貴人峰在寧洱縣東南五里。
  又西南爲雙星山,爲仁壽山。
  雙星山在寧洱縣南五里,又名鎖水山,雙峰突起。
  仁壽山在寧洱縣南五里。今爲祝釐之所。
  又西南爲迴龍山,西南抵追栗河會三岔河處而止。廻龍山在寧洱縣南十里。
  正支自磨黑塘南,南行分一支折東行,過磨黑河源折北行,走磨黑塘東、把邊江西,北抵磨黑河入把邊江處而止。
  正支自磨黑河源西南行,過追栗河源,南走那庫里東、猛先西,又南爲斑鳩坡。 班鳩坡在思茅廳東北二十里。高出眾峰,卽天氣晴明,常有雲霧,路行絕頂,雲截山腰,經過者如置身霄漢之上。
  分一支折西行,走思茅北,又西爲玉屏山。
  玉屏山在思茅廳西八里。
  又西過清水河源,南流爲玀梭江。又西折西南走追栗河南,爲香鑪山,又西南爲大川原,爲孔明山。
  香鑪山在思茅廳西六十里。
  大川原在寧洱縣南七百里車里宣慰司界。廣袤千里、蠻人養象於此。
  孔明山在舊攸樂北三百里大川原。旁爲孔明寄箭處,有石碑,傳爲孔明碑。
  大川原東南,由普籐南官鋪北分一支東行,走大開河以南、官鋪河以北,東至大開河南折西轉處而止。
  其大支自孔明山南行,爲尖峰山。尖峰山在舊攸樂城北六十里。
  又隨九龍江東南,折走孟養、絲通、橄欖爛等處,爲攸樂茶山。
  攸樂茶山思茅廳有六茶山,攸樂其一山,產茶。
  茶山之東,沿官鋪河東南行者,爲雙象山。
  雙象山在舊攸樂東一百里。
  又東南走猛淪東南,抵猡梭江會九龍江處而止。
  正支自那庫里東東南行,又南行走思茅東,分一支西行,爲金精山。
  金精山在思茅廳西南三里,形如覆釜。
  又南走龍谷河西、小猛罕東,東南至龍谷河會大開河處而止。
  其正支自龍谷河源東南行,走十二板納。又東南分一支折西南行,走十二板納東、猛臘西,西南至猛臘河會龍谷河處而止。
  其正支又循把邊江東南行,走猛臘北。又東南過猛臘河源,一支循李仙江東南行,走三猛境內;一支折西南走大開河南,爲六茶山。
  六茶山一曰攸樂巳見前,二曰莽支,一一百革登,四曰蠻磚,五曰倚邦,六曰漫撒,並在九龍江以北、獵梭江以南。山勢連屬數百里,上多茶樹。革登有茶王樹。 循九龍江折東南行與東支會,走籐條江卽李仙其上流爲把邊江以南、黑江卽九龍其上流爲瀾滄江以北,經猛賓、整董、猛烏諸處。又東南走茨通壩、者米等掌寨,又東南走猛丁掌寨,又東南走猛喇、猛蚌等掌寨。分一支走金水河北,東北至金水河入籐條江處而止。其正支走金水河南,東南至猛賴掌寨籐條江會黑江處而止黑江以南爲老摄境。
  分榦自蒙化鳳凰山東行,走定邊河南、虎街北,又東走牛街北。又東分一支西南走安定河北、牛街河南,至兩河會處而止。
  分榦又東走安定河源,又東爲鎮南州歪革塘諸處山。
  自歪革塘西分一支折南行,走景東境過沙羅河源,又東南爲鶴籠山。
  鶴籠山在景東廳北三十五里。一峰舉嵂,頂圓如盤,葱鬱之氣靄於雲間。
  又東南走新塘、排沙等處,東南爲邦泰山。
  邦泰山在景東廳東四里,一名鳳山。高峻延長,迂迴秀美,若鳳之翔。土官陶氏世居其麓。
  又東南過蠻謝河源,又南走中所河源,又東南爲瑞霞山。
  瑞霞山在景東廳東南五十里,又名天花山。石筍嶙峋,高聳百丈,二水下流,傾瀉數里。有小池旁通石竅,舊傳有老僧於石室內入定,雲梯尚存。
  又南走品秀河源,又南走蠻罵河源,又南折西南爲南鯨山。
  南鯨山在景東廳南八十里。河流至此折而西南流,爲一郡鎖鑰,建塔於其上。又名蘭津覺折南行,走者干河西爲鳳嶺。
  鳳嶺一名尖寨,在者干上游。上建文昌宮、土主廟。秀拔蒼翠,竹木迴環,時號丹鳳流霞,爲麟川名勝之一。
  又南爲孝衛山。
  孝衛山在者干中權。氣象雄渾,四面居盧亭閣,如辋川圖畫。
  又南爲獅子山。
  獅子山踞者干下流。雄峙一方,爲麟川鎖鑰,與象山犬牙相對,人謂獅象守水口云。 又南走恩樂境,爲蒙樂山。
  蒙樂山在恩樂縣西北四十里。按志書以此山爲脈,自無量來,卽蒙氏所封爲南嶽者。 考蒙樂本無量之别名,蒙氏所封南嶽係無量,非此山。無量在景東河西,此山脈自鳳凰山分支東來,尚在無量山北數十里,不能牵合,存其名可也。[二]怕莫河出其西麓,西流入景來河。 又東南爲者島山。
  者島山一名屏扆山,在恩樂縣西北二里。列嶂如屏,迴嵐若扆。
  又東南爲碧松山,又東南爲鳳山。
  碧松山在恩樂縣東南一里。邑主山也。鳳山在恩樂縣東南二里。
  又南爲谷麻山。
  谷麻山在新平縣西五百里新平。地與恩樂犬牙相錯,有上下谷麻等村。者干河至此爲谷麻江,至他郎爲阿墨江,又南爲布固江,南入李仙江。
  又南爲石羅山,其西爲南浪山,其東爲石花山。
  石羅山在鎮沅州東一百七十里。
  南浪山在鎮沅州東一百二十里。
  石花山在鎮沅州東一百八十里。蒼崖密樹,下有溪流。
  又南走他郎通判境內,過漫岡河源,東南走通關哨。又南走把邊、布固兩江間,東南至三江口兩江會處而止。
  分榦自鎮南州歪革塘等處山南行,爲火石哨山。
  火石哨山在景東廳東八十里、南安州西八十里。魯馬河出其下,南流爲者干河。又南爲谷麻江,又南爲阿墨江,南至元江爲布固江,會把邊江爲李仙江。
  又南行走魯馬河。東爲表羅山。
  表羅山在南安州西八十里。舊有銀廠,今山空洞廢。
  又南分一支東南行,走界牌河北、大廠河南,爲卜門山。卜門山在南安州、嘉州判東北三里。形勢險峻,三十六折而止。
  又南爲黑初山,爲臥象山。
  黑初山在嘉州判西一里。高千仞,五峯聳立,連亙百里,一名虛初山。
  臥象山在嘉州判東,形如臥象,故名。元設千戶所於此。
  又東南爲石羊山。東南至界牌河會大廠河爲禮社江處而止。
  石羊山在南安州西南二百四十里。山有銀廠。
  分榦南行爲哀牢大山。
  哀牢大山在景東廳東八十里、新平縣西一百三十里、恩樂縣東七十里。北起景東, 南盡他郎,東據新平,西距恩樂,高百數十里,廣八百餘里。西北屬恩樂,東南屬新平。谷麻江環其西,禮社江繞其東。上下村寨夷民數十萬戶-在新平境内者立五土弁分管其眾, 曰瓦白果土千總,曰喇博、他旦、巌旺、老是、達土把總。其山隨地分支異名,曰孟弄,曰舍基,曰漫掌,曰猛乃等名,不可勝紀。山東北爲戛賽壩,東南爲磨沙壩。
  哀牢山東南支阜曰馬龍山,曰陀崆山。
  馬龍山在新平縣東南一百五十里磨沙壩。明有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山,卽其所居處, 普照號馬龍山人卽此。
  陀崆山《志》載在馬龍北。哀牢山西面支阜,曰蠻崙山。
  蠻崙山在新平縣西四百里。
  哀牢山東面支阜,爲紗帽山。
  紗帽山在新平縣西一百五十里。
  哀牢山西南支阜,爲挖窖山。
  挖窖山在新平縣西南三百五十里。上有挖窖塘,西通鎮沅,南通他郎元江。 其正支自挖窖山東南行,爲彌陀山。
  彌陀山在元江州西北百三十里。漫綫河出其麓,東北流入禮社江。
  又東南爲老武山。
  老武山在元江州西北七十里。繁富產米。
  又東南爲無量山。
  無量山在元江州西北二十里。南淇河出其麓,東流入元江。
  分一支東南行,走南淇河南、清水河北,爲自樂山。
  自樂山在元江州西北十里,爲州城之來脈。
  又東走州城北,東抵元江而止。
  其正支又南行,走清水河西,爲瓦納山。瓦納山在元江州西二十里。
  又西南爲遮蔽靈山。
  遮蔽靈山在他郎通判北四十五里。中有石洞,常見奇雲護繞。
  分一支西行,走他郎中寨警,過小河源折東行,過慢會河源,南行抵甸索河會阿墨江處而止。
  又分一支南行走小河以東,爲紅巖山,南抵兩河會處而止。
  紅巖山在他郎通判西三十里。峭壁凌空,人莫能上,日夕返照、色赤如霞。 正支東南行,走他郎廳東北。分一支西南行,走甸索河北、他郎河南,爲筆架鐵山。南抵兩河會處而止。
  筆架鐵山在他郎廳南十五里。
  正支折南行,走他郎、甸索兩河間。過大歇廠分一支西南行,爲因遠山。 因遠山在元江州西一百里。舊爲因遠驛,今設有巡檢司。
  又西南行爲九龍山。
  九龍山在元江州西二百里。奇峯聳拔,連綿不絕。
  又南行走薩普河西,至薩普河入李仙江處而止。
  其正支折東行,爲列播山。萬山綱目四五四列播山在元江州南八十里。上有泉分流,西北流者爲清水河,北流至元江城南,東折入元江;東北流者爲南院河,東北至壩罕入元江。
  分一支東南行,走薩普河以東、腊密河以西爲紀特山,南抵李仙江而止。
  紀特山在元江州南三百里。鳥道深密,昔有人跨鹿戴笠往來山巔,迹之不見。
  又自列播山分一支北度,走小羊街爲觀音山。
  觀音山在元江州南七十里,一名住雲峯。登之可望石屏、異龍湖。
  又分一支沿清水河西北行,爲峩豈山,北抵清水河曲處而止。
  峩崀山在元江州西南三十里。有峩崀坡,爲元普通衢。
  正支自觀音山北走,爲嵳峩山。
  峩崀山在元江州南三十里。中峯嵳峩,狀若飛舞。
  又北爲天馬山天馬山在元江州南十五里,又名捷報山。與嵳峩山相對。
  又北爲筆架山。
  筆架山在元江州南十二里。
  又北爲銀礦山,又北至州南,北抵清水河入元江處而止。
  鐵礦山一名寶山,在元江州南十里。其正支自列播山東南行,走南俒河以南臨安土司境,爲猛屏山。
  猛屏山在臨安府南二百八十里思陀司境。司寨卽近在山麓,北有屏山溪,北流入禮社江。
  分一支東走屏山溪東、清水河西,東北走落恐司境抵禮社江而止。
  其正支東南行為老尖山,爲左能山。
  老尖山在臨安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左能司北。
  左能山在臨安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左能司。他嘴河出其西南,西南流入腊密河。
  分一支折東北行,走清水河東、兔街河西,爲左龍山。東北抵禮社江而止。
  左龍山在落恐司東南。
  正支自左能山東南行,爲苴撒山。
  苴撒山在臨安府西南二百四十里瓦渣司境。南昆河出其下,東流折東北入禮社江。 又東南分一支折東北行,爲鵲山,爲獅山,爲馬鞍山。又東北爲三尖山,東北抵禮社江而止。
  鵲山獅山馬鞍山三山並在瓦渣司境內。三尖山在虧容司南。
  其正支又東南爲喇博山,其西爲龍孟山。
  喇博山在瓦渣司境內。龍孟河出其下,東流東北入禮社江。 龍孟山在瓦渣司境內。貢者河岀其下,南流會腊密河入籐條江。 正支自喇博山又東南爲溪處山,爲蜂擁山。
  溪處山在臨安府西南三百十五里溪處司。奇峭延長,中溪澗、白那河出其下,一名腊密河,南流入籐條江。
  峯擁山在溪處司境。怪石巉巖,高出眾峰之表。
  又東南走慢車鄉境內,又東南走納樓司境內。分一支北行爲納樓山,北抵河底江而止。 納樓山在納樓司南六十里。
  又分一支南行爲觀音山,南抵藤條江而止。 觀音山在臨安府西南二百里納樓司南百里。
  又東南分一支南行,走宗哈瓦遮等掌寨境內,南抵金廠河入籘江處而止。 其正支又東南過金廠河源,又分一支南行,至猛梭掌寨賽江河入藤條江處而止。 其正支又東南走稿吾卡,經賽江河源。分一支東南行,走納更司境內,又東南走稿吾卡,又東南走蒙自縣阿泥里,又東南至蠻耗,入越南國界。南抵清水河入梨花江處而止。又自納更司境內分一支南行,沿清水河入越南國界,爲禄木山,南抵清水河而止。
  禄木山在納更司南百里。
  其正支自賽江河源折南行,爲芭蕉嶺。
  芭蕉嶺在臨安府南二百里、納樓司南百餘里,壤接交趾。
  又南爲交岡。
  交岡在越南國接壤處。山之北爲中國,山之南爲越南,綿亙數百里。越南武氏世居其地。
  又南分爲二支:一支走若渡河以西、龍門江卽清水江其上流爲梨花江,又上流爲河底江,又上流爲元江,又上流爲禮社江以東,至若渡河會龍門江處而止。一支走若渡河以西、洮江卽洪水江其上流爲黑江,又上流爲九龍江,又上流爲瀾滄江以東,至越南嘉興州蒙縣龍門江會洗江處而止。
  臨海陶祝華刊,黃巖楊晨、黃方慶、王舟埃原校,寧海章擾、章孚覆校

附注

【校勘記】[一]巃〓圖山:《徐霞客游記》「其山實籠好圖也」。 [二]《地名大辭典》「蒙樂山,一名無量山,蒙氏封爲南嶽,今名棲霞山」。

知识出处

萬山綱目

《萬山綱目》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本书是《万山纲目》的点校本。《万山纲目》原有六十卷稿本,经清末台州学界名士校核后,名《万山纲目剩稿》共二十一卷。其中亦有部分残缺,并存二篇序文以及校核者三篇跋文。《万山纲目》是清末台州先贤对文化事业的贡献,是继承台州先贤、传承台州地方文化的一项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