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綱目 卷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萬山綱目》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430
颗粒名称: 萬山綱目 卷十一
分类号: K295.53
页数: 27
页码: 二七三-三九九
摘要: 北條大榦自長嶺南走佟隹江西、巨流河東南,至旅順渡海起,爲山東登萊大姑河以東諸山北條大榦自長嶺納綠窩集南行,伊穆遜河岀其南麓,數源合南流百餘里,會王清河東南流入佟佳江。又西南王清河岀其東麓,東南流會伊穆遜河,東南入佟佳江。又西南爲湖淪嶺。
关键词: 台州 地方志

内容

北條大榦自長嶺南走佟隹江西、巨流河東南,至旅順渡海起,爲山東登萊大姑河以東諸山北條大榦自長嶺納綠窩集南行,伊穆遜河岀其南麓,數源合南流百餘里,會王清河東南流入佟佳江。又西南王清河岀其東麓,東南流會伊穆遜河,東南入佟佳江。又西南爲湖淪嶺。
  湖淪嶺在王清門之東。蘇子河出其西麓,西流會張陰河,泥馬蘭河、加里庫河亭西北會渾河。
  又西南米爾沽河出其東麓,東流會王清河。又西南爲瓦爾喀什山。
  瓦爾喀什山在興京南柳邊外。瓦爾喀什河岀其東麓,東南流會理哈達河,東南入佟佳河。
  分一支折西稍南行,走蘇子河南,哈爾薩台河岀其北麓,兩源合北流入蘇子河。又西又分一支北行,爲虎狼哈達,北抵蘇子河而止。
  虎狼哈達在興京西南。
  分支正支又西爲撒木禪山,爲陀和羅嶺。
  撒木禪山在興京邊外。
  陀和羅嶺在興京西南五十六里葦子谷東。陀和羅河出其西麓,西南流爲太子河,西會渾河。
  又西爲小高臺嶺,又西爲大高臺嶺。
  小高臺嶺在承德縣東南百四十里。義爾得河出其北麓,西北流合西源,西北入蘇子河。哈達同河出其南麓,西南流入太子河。
  大高臺嶺在承德縣東南百三十五里。義爾得河西源出其北麓,西北流合東源,西北流入蘇子河。牛淵央河出其南麓,東南流入太子河。
  又西南爲小孩兒嶺,又西南爲高素屯山。
  小孩兒嶺在承德縣東南八十里。蝌蛄谷河出其北麓,西北流入渾河。 高素屯山在承德縣東南六十五里。高素屯河出其北麓,兩源合西北流入渾河。 又西南爲老堂峪,又西南爲廟兒嶺,西抵遼陽州,北至太子河會渾河處而止。老堂峪在承德縣東南六十五里。白塔舗河出其北麓,西北流入渾河。 廟兒嶺在遼陽州東北六十里。十里河出其北麓、西北流入渾河。 北條大榦自瓦爾喀什南行,理雅達河岀其東麓,東南流會瓦爾喀什河,東南入佟佳江。 又南小雅爾滸河出其東,東流入佟佳江。
  分一支又南正榦西南走,寰河出其西麓,西南流合三源,折東南入鴨綠江。大雅爾滸河出其東麓,兩源合東南流,入佟佳江。又南小鼓河出其東,又南大鼓河亦出其東,兩源合並東南流入佟佳江。又南分一支東行,走大鼓河南,當石河北。東抵佟佳江而止。分支正支又西南走義河,東至大甸西,»西河出其東麓,東南流入鴨綠江。分支正支折東南走鋪西河西,東南至靈河入鴨綠江處而止。北條大榦自小雅爾滸河源西南行,霎河西二源出其南麓並南流—折東流而合,東會S河。東源又西南,賺廠河出其北麓,西北流會諸河,西北會太子河。又西佳河出其北麓,北流會e廠河入太子河。又西哈央馬河出其北麓,北流會嫌廠河。又西爲分水嶺,又分一支,西爲小黑山,又西南爲大黑山。西北抵拉門河、湯河,入太子河處而止。
  分水嶺在鳳皇城西北一百三十五里。響水河出其北麓,西北流會細河。湯河出其西麓,西北流合答喇河,西北入太子河。
  小黑山在鳳皇城西北一百九十里。細河出其北麓,西北流會響水河,入太子河。
  萬山綱目卷十一二七五萬山綱目二七六大黑山在鳳皇城西北二百七十里。拉門河出其北麓,西北流入太子河。 大榦又西南爲浪子山,又南爲黑山,又西南爲摩天嶺。
  浪子山在遼陽州東南六十里。
  黑山在海城縣東南九十里。答喇河岀其北麓,西北流入湯河。
  摩天嶺在鳳皇城西北一百七十里。東南有水,東南流入S河。
  分一支西北走沙河北“太子河南,西北至遼陽州城西,抵沙河會太子河處而止。 又分一支西北走沙河北、太子河南,西北至遼陽州城西,抵沙河會太子河處而止。 又分一支南行,走大羊河東,爲大谷山。其東南爲黃波羅谷,又東南爲奈磨嶺,又東南爲桃樹谷。
  -舟A-w,大谷山在鳳皇城西北,大山總名。三名河出其東麓,東南入讓河。 黃波羅谷又名分水嶺,大谷山東南支,在鳳皇城北一百八十里。薩瑪吉河出其東南麓,東南流入«河。
  奈磨嶺大谷山東南支,在鳳皇城北一百六十九里。三汉子河出其東南麓,東南流入河桃樹谷大谷山東南支? 一名草河哈達,在鳳皇城西北一百五十里。草河出其東南麓, 東南流入裏河。又南爲帽盛山,折東南行,湯山河出其東麓,兩源合東流入靉河。
  帽盛山在鳳皇城西南五十里。六道河出其東麓,東北流入草河。 又分一支東北走草河南、湯山河北,爲鳳皇山,東抵草河會靉河處而止。 鳳皇山在鳳皇城東南五里。
  分支正支又東南,爲惡林山。又南爲窟窿山,南抵海而盡。
  惡林山在鳳皇城南一百三十五里。龍頭河出其南麓,南流經窟窿山西入海。五道河出其西麓,西南流入大羊河。
  窟窿山在鳳皇城南一百九十里。阿布河、永安河、戴家木廠河並出其東麓,東流入鴨綠江。
  大榦折西行,湯城河出其北麓,西北流會沙河。大羊河出其南麓,南流會楊子河、五童河南入海。
  分一支西行爲千山,又西爲豬窩嶺。分一支西南行,走土河南爲木查嶺,西南至牛莊抵海而盡。
  千山在遼陽州南六十里。沙河出其北麓,西北流入太子河。
  豬窩嶺在海城縣東北四十五里。土河出其西麓,西北流入三汉河,即遼河。 木查嶺在海城縣東三十里。木查河出其西南麓,西南流入楊柳河。又自豬窩嶺分一支北行,爲雙塔嶺,西北抵太子河而止。
  雙塔嶺在海城縣東北七十里。鞍山河出其西麓,西北流入太子河。
  大榦又西南爲東分水嶺,又南爲南分水嶺。
  東分水嶺在海城縣東南七十里,綿亙斷續,東南入葢平境。楊子河出其東麓、東南流入大羊河、其西麓水西北流整入海州河卽楊柳河。
  南分水嶺在海城縣東南八十四里。楊柳河出其西麓,西流會木査河,爲海州河,西入三岔河卽遼河。五童河出其東麓,東流會楊子河,爲大羊河。
  分一支東南行爲貓兒嶺,又東南走岫巌城,爲岫巌城南山。
  兒嶺在奉天葢平縣東一百六十里。畢里河東流出其南麓、南流會西源南入海。 岫巖城南山在奉天岫巖城南,綿亙百里。沙河岀其南麓,四源合南流東南入海。墨河出其東南麓,南流入海。小羊河出其東南麓,合三源東南流入海。
  一支走小羊河東、大羊河西,東南行近海而止。一支走小羊河西、墨河東,南行爲大孤山,抵海而止。
  大孤山在奉天鳳皇城西南海岸。
  又一支走墨河西、沙河東、南行近海而止。沙河口南隔海有王家島,又南有八岔島,又南爲海洋島,又南爲小鶴子島。王家島在奉天金州城東一百九十里,西南去石城島十里。
  八岔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七十里。
  海洋島在金州城東二百里。
  小鶴子島在金州城東一百八十里。
  岫巖城西南分一支東南行,走鉤兒河東、沙河西東南近海而止。岫巖城西一支西行, 銅兒河出其南麓,東南流入海。又西南大莊河、西沙河並出其南麓,南流合南入海。大莊河海口東南隔海有石城島。
  石城島在奉天金州城東一百八十里,東南去八岔島十里。
  分支正支西南走西沙河西,折南行爲官家山,南抵海而盡。
  官家山在鳳皇城西南三百五里、大莊河海口西三十里,南瀕海。
  大榦又西南西爲聖水山,東南爲布霧山。
  聖水山在海城縣西南七十里。淤泥河出其西麓,西南流入海。
  布霧山在葢平縣東南一百四十里,俗呼步步山。畢里河西源出其南麓,東南流會東源,折南流入海。
  又西南爲哈達山,清河口西隔海有連雲島。
  哈達山在葢平縣東一百里。清河出其西麓,西流至葢平縣南西入海。
  連雲島在葢平縣西十五里,當清河口西北。
  大榦又西南爲滾馬嶺。分一支西行,走沙河北、清河南,爲望海山,西抵海而盡。大榦又西南爲蘇子谷,熊岳河口隔海有兔兒島。
  滚馬嶺在葢平縣東南五十里。沙河岀其西麓,西流入海。
  望海山在葢平縣西南三十里。
  蘇子谷在葢平縣南九十里。熊岳河出其西麓,西流入海。
  兔兒島在葢平縣西南七十五里。熊岳河至此入海。
  大榦又西南分一支西行,走熊岳河南、李官屯河北,西爲空同山,抵海而止。
  空同山在葢平縣西南海岸。
  大榦又西南爲萬家嶺,又南爲老虎谷,又南分一支西行,走復州河北爲鉛礦山,西抵海而止。
  萬家嶺在葢平縣南一百二十里。浮渡河出其西麓,西南流合老虎谷水,西流爲鐵場河,西入海。
  老虎谷在葢平縣南一百二十五里。浮渡河出其西麓,西流合萬家嶺水,西會新安河, 西入海。
  鉛礦山在葢平縣西南九十里。浮渡河由其北入海。大榦又西南爲駱駝山,分一支東南行爲大北山。
  駱駝山在葢平縣西南一百八十里。窰河出其西南麓,西南流會復州河。
  大北山在奉天金州城東北一百三十里。清水河出其南麓,望簪河亦出其南麓,並南流入於海。
  又東南弔橋河出其南麓,南入海。又東南抵畢里河而止。畢里河口隔海有大長山島, 其東南有海仙島,其東北有搭連島,又東有無名島,其東南有大鶴子島。
  大長山島在奉天金州城東一百六十里,與畢里河口正對。
  海仙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五十里。
  搭連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七十里。
  無名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七十里,東對八岔島。
  大鶴子島在金州城東一百八十里,東與小鶴子島相似。
  無名島西南有小長山島,有舍利島,有長子島。又西有葛藤島,有光禄島,有光頭島。 小長山島在金州城東一百六十里。
  舍利島在金州城東一百六十里。
  長子島一名獐子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七十里。
  葛藤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三十里。
  光禄島一名廣鹿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二十里。
  光頭島一名廣頭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二十里。
  大長山島之西南有瓜皮島,有馬鞍島,有古婁島,餘洲嶼無數。
  瓜皮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三十里。
  馬鞍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一十里。
  古婁島在金州城東一百一十里。
  大榦又西南爲安孛羅山,又西南爲耙犁山。復州河口隔海有長興島。
  安享羅山在葢平縣南二百三十里。復州河出其西麓,西流北會窰河,南會漿古河西入海。
  耙犁山在葢平縣南二百四十里。欒古河岀其西麓,西北流會復州河。
  長興島在葢平縣西南二百二十里,上有塔,廣長踰數十里,南可望旅順北山。
  大榦又西南爲鶴山,又西南走孛蘭鋪海口,西有孛蘭島。
  鶴山在金州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沙河出其南麓、南流入海。
  車蘭島在金州城北八十五里。
  大榦又西南爲小黑山,又南爲大黑山,又西南爲蕭家山。金州城隔海有兔兒島,有蕎麥島,有鹿島,有麻洋島。小黑山在金州城北六十里。澄沙河岀其南麓,南流入海。
  大黑山在金州城東十里。小沙河出其西麓,西流經城北西入海。 蕭家山在金州城東四里。泉水河出其西麓,西流經城南西入海。 兔兒島在金州城西北五十里。
  蕎麥島在金州城西北三十五里。
  鹿島在金州城西北三十里。
  麻洋島在金州城西四十里。
  金州城西南有扇子島,有南關島,有和尚島,有羅家島,有燕島。
  扇子島在金州城西南五里。
  南關島在金州城西南二十里,卽南關嶺。
  和尚島在金州城西南二十里。
  羅家島在金州城西南二十三里。
  燕島在金州城西南三十五里。
  大榦又南爲大和尚山。金州城南隔海有三山島,有小三山島。
  大和尚島在金州城東南瀕海。
  三山島小三山島並在金州城南七十里。
  大榦又西南爲葛鍼鋪山,又西南爲鞍子山,又西南爲圍屏山,西隔海有沙河島。 葛鍼鋪山在金州城西南四十里。
  鞍子山在金州城西南四十五里。夏家河岀其東麓,東流入海。
  圍屏山在金州城西南六十里。沙河口水岀其西麓,西流入海。
  沙河島在金州城西南六十里沙河口。
  又西南有金龍山。隔海有捧槌島,有小平島,又西南有過島。
  金龍山在金州城西南七十里。泥河出其西麓,西南流至架子山,西南入海。
  捧槌島小平島並在金州城西南八十里。
  過島在金州城西南九十里。
  又西南有夾河山,隔海有豬島。又西南爲黃金山,又西南爲新旅順山。
  夾河山在金州城西南一百里。
  豬島在金州城西南一百里。
  黃金山在金州城西南一百二十七里。唐薛仁貴破高麗於金山,卽此。
  新旅順山在金州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旅順城南。自金州城西南至此三面懸海,南望蓬萊相去二百五十里。
  其西爲鐵山,隔海爲雙島。鐵山在金州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旅順城西海島。
  雙島在金州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鐵山西。
  大榦自旅順渡海爲北黃城島,又南爲南黃城島,又西南爲小欽島,又西南爲大欽島。
  北黃城島在旅順城南百餘里。
  南黃城島在北黃城島南。
  小欽島大欽島並在黃城島南,聯翩而西南。
  又西南爲龜磯島,又南爲高山島,又西南爲候雞島。
  龜磯島在大欽島西南,其石可作硯。
  高山島在廟島北百里許。
  候雞島在廟島北七十里。
  候雞島南爲小黑山島,西南爲大黑山島,東南爲廟島。
  小黑山島一名小蛆島,西連大黑山島。
  大黑山島在廟島西。
  廟島在山東登州府蓬萊縣西北六十里海中。
  其東南爲長山島,相近有蛆島,有虎島,有半洋島,長山島東北爲沙磨島。又東北爲小竹島,又東北為大竹島。
  長山島在蓬萊縣北三十里,東西長三十餘里,若馬鬃然。山多產鹿。 岨島虎島半洋島並近蓬萊界。
  沙款門島,在蓬萊縣北六十里、長山島東北。宋配軍於此,元置戍,明徙空其島。 小竹島在長山島東北。
  大竹島在小竹島東,產竹。
  自長山島南至蓬萊縣,起爲田橫山,爲丹崖山。
  田橫山在蓬萊縣北三里海上。漢韓信破齊,田橫與其徒五百人棲此。
  丹崖山在蓬萊縣北三里。東西二面石壁,巉巌上有蓬萊閣及半仙、獅子等十三洞, 下有珠璣巌。
  西南行爲荆山,折西行爲西山,其南爲登高山。正支又西爲赤山,又西爲石門山,又西爲黑石山,荆山在蓬萊縣西半里,山產荆。與田橫、丹崖二山相連環抱,其東南有贓脂岡。
  西山在蓬萊縣西五里。
  登高山在西山迤南二里。
  赤山在西山西二里。
  石門山在蓬萊縣西十里。黑石山在石門山之西。黑水岀其東南麓,東流折北流,會密水東北流,入府城南水門,出西水門,北流入海。
  分一支折東北行,走黑水南爲密神山。其南爲虎山,其東爲魁山而止。
  密神山在蓬萊縣南,盤薄十數里,密水出其東麓,北流會黑水。
  虎山在蓬來縣南十五里。
  魁山在密神山東北側起一峯,故名。
  分支又自密神山東南行,爲芝山。又東南安香河出其東麓,東北流至灣子口入海。分一支東北走安香河東,爲朱高山,抵海而止。
  芝山在蓬萊縣東南十五里。
  朱高山在蓬萊縣東八十里臨海,產滑石。明淇武二十七年,移沙門島巡檢司於此。分支又東南爲羽山,又東南爲巨山,又東南爲九目山。
  羽山在蓬萊縣東南三十里。
  巨山在蓬萊縣東南四十里。
  九目山在蓬萊縣東南七十里,山有九竅,故名。
  又東南爲磁山,又東南爲側立山,又東南爲福山。
  磁山在福山縣西北五十里。東南有洞深三丈,下有玉泉,澄澈可鑑。
  側立山在福山縣西北三十五里,西向側立。
  福山在福山縣北五里。
  折西南行爲積金山,又西南爲黑石嶺,又西南爲龍山,又西南爲岖嵋山,又西南爲松山,西南爲公山,西連大榦。
  積金山在福山縣西一里,上有通仙宮。
  黑石嶺在福山縣西南十五里。
  龍山在棲霞縣東北四十里。
  岖嵎山在棲霞縣東北二十里,亦名金山,以產金得名。
  松山在棲霞縣北三十里。
  公山在棲霞»北十五里。
  大榦又東南爲平山,又南爲龍山、又南爲嵋山、又南爲白辰山,爲三山,又南爲交毛山, 又南爲艾山。
  平山在蓬萊縣南二十里,周圍八里,若平地然。
  龍山在蓬萊縣南四十里,上有龍池龍岡。
  白辰山在蓬萊縣南九十里,西連三山,迤北三里有龍門三孔,隔山見海。
  三山在蓬萊縣南九十里,一名筆架山。交毛山在棲霞縣西北二十五里。
  艾山在棲霞縣西三十里,山產艾,有温泉。野老云一每午日平明,山上之艾皆無心, 相傳爲神仙采去」。黃水出其北麓,北流折西北,經黃縣東北入海。萊陽縣西大河出其南麓, 南流折東南合五河爲五龍河,南流入海,分一支東南行,走西大河東,爲北班山,爲南班山。又東南爲北曲山,又東南爲小方山, 爲大方山。
  北班山在南班山之北。
  南班山在棲霞縣西十五里,班文可觀。
  北曲山在棲霞縣西十里,產鐵。
  小方山在大方迤西。
  大方山在棲霞縣西南二十里,其上方而平。縣河岀其南麓,南流經萊陽縣東,又南與陶章河合,西流與四河合爲五龍河,南入海。
  又分一支西南折東南行、走縣河西、西大河東,爲亭子山,東南至萊陽縣南兩河會處而止。 亭子山在萊陽縣西北二里許。
  分支正支自方山東行爲靈山,又東又分支東北行。又分一支折西行,走白洋河北,爲翠屏山而盡。
  靈山在棲霞縣東七里,土人禱雨有應。白洋河岀其西麓,西流繞翠屏山,經城南折北流會清洋河,經城西折東北流,至福山縣東入海。
  翠屏山在棲霞縣南半里許,蒼翠如屏。清洋河岀其西麓,西流會白洋河,繞城北流入海。
  其東北支又東北行,爲獅子山,又東北爲馬山。東北至福山縣南清洋河會大姑河入海處而止。
  獅子山在福山縣南四十里。
  馬山在福山縣南二十里。
  分支正支自靈山東南行,爲唐山,又東南爲鉅齒山,爲院山。
  唐山在棲霞縣東南十里。陶章河出西南麓,西南流會昌水河、縣河、西大河、九里河, 爲五龍河、東南至羊圍口入海。
  鉅齒山在棲霞縣東南七十里。大姑河出其北麓,北流合三源,北經福山縣東入海。 院山在棲霞縣東南七十里,盤踞數十里。北有壽昌院,東有天宮院,西有子推院,皆在山麓,故名。
  又分一支南行爲昌山, 一支西南行,走行村寨抵海而止。行村口有香島,隔海有馬口島。
  昌山在萊陽縣東五十里、文登縣西南一百四十里。昌水出其西,南會黑水,北合昌陽湯,西流會五龍河。
  香島在萊陽縣東南行村口。海渚曲入,形如銀錠。
  馬口島在香島西南海外。
  一支南行至海陽縣西南抵海而止。隔海有古蘆島,其西南有土埠島,其東南有千里島。 古蘆島在海陽縣西南、朝裏口西、丁字觜口東,南隔海。
  土埠島在丁字辯口南,隔海。
  千里島在海陽縣西南、羊角盤口南,隔海。
  一支東南行爲福阜山,又東南爲林寺山,又東南爲七子山,又東南爲小龍山,又東南爲招虎山。
  福阜山在萊陽縣東七十里海陽縣西北。宋元時置金場於此。
  林寺山在萊陽縣東八十里海陽縣北。元時置金場。
  七子山在萊陽縣東南九十里海陽縣東。有八峯,大峯居中,七峯旁列。
  小龍山在萊陽縣東南一百里海陽縣東。下有穴長丈餘,深不可測,有物狀如蛇有鱗居之,呼爲小龍,故名。
  招虎山在萊陽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海陽縣東。
  乳山口海中有乳山,其南有棉花島,其西南有青島,其東南有大竹島、有小竹島。
  乳山在萊陽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海陽縣東、寧海州南、乳山口南,隔海。
  棉花島在萊陽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寧海州南、海陽縣東。
  大竹島小竹島並在萊陽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海陽縣東南、寧海州南、南泓瞳南。隔海多產竹。
  分支正支折東北行,走大姑河東。又分一支折北行,走奇山所爲碁山,又東北爲之果山,懸海中而盡。
  碁山在福山縣東北二十五里。有仙奕遺迹。
  之罘山在福山縣東北三十五里。三面距海,高九里,周五十里,長三十里。秦始皇刻石射巨魚處。迤西有遷喬谷。
  分支正支折東行,爲分水嶺。
  分水嶺在寧海州西南。辛安河出其北麓,北流至龍門港口入於海。大河出其南麓, 南流會東北水南百二十里,至乳山口南入於海。
  又分一支東走辛安河東,爲侯至山。折北行爲盧山,又北爲牟山,北抵海而止。隔海有養馬島。又北有大崆桐島,又北有小崆島,崆峒島東有莒島,西有栲楮島,莒島東有栊子島,餘島嶼無數,若斷若連。
  侯至山在寧海州東南二十里。舊傳漢東牟侯興居至此。盧山在寧海州東二十里。
  牟山在寧海州北七里。山之陽地勢平廣,舊牟平縣名本此。
  養馬島大燧桐島小崆桐島莒島樗峔島欖子島並在寧海州北龍門港口北。 又自分水嶺分一支南行爲鷹觜山,又南爲大孤山。又分爲二支:一支走南薰河西,東南行,走海陽所東浪煖口,西南抵海而止;一支走南薰河東,東南至它頭集近海而止。 鷹觜山在寧海州南三十里,高百餘丈。
  大孤山在寧海州南、文登縣西南。南薰河出其東,東流折南流,至浪煖口入海。 浪煖口西隔海有黃島,有腰島。浪煖口東五里島口西隔海,有五里島,有耳島,有琵琶島。
  黃島腰島並在海陽所東,隔海。
  五里島耳島琵琶島並在文登縣西南海外。
  分支正支又東南爲崑崙山。
  崑崙山在寧海州東南四十里。母豬河出其南麓,東南流會郭家河,東南至五里島口入海,上有煙霞洞。
  又分一支東北走爲繫馬山,又東北走威海衛爲奈古山,爲古陌山,北抵海而止。隔海有雙島,有衣島,有劉公島。
  繫馬山在寧海州東四十里。相傳秦始皇於此繫馬,草生猶繫結之狀,名繫馬紲。 崇古山在舊威海衛東,觀大海一望無際。
  古陌山在舊威海衛,端方如屏。
  雙島衣島並在文登縣北、長峯口北,隔海。
  劉公島在文登縣北九十里,海中多林木。
  分支正支東南行,爲牛仙山,又東南爲幞頭山,又東南爲白鹿山。其南爲燒車嶺,又東南爲著碁山,折南行爲半山。
  牛仙山在文登縣北六十里。
  幞頭山在文登縣北五十里,以形名。
  白鹿山在文登縣北四十里,唐刺史畢元境於此獲白鹿。
  燒車嶺在文登縣北三十里。
  著碁山在文登縣東北二十里。送駕河出其西麓,西流經城北,東南會東河爲郭家河, 東南會母豬河入海。
  半山在文登縣東北二里。東河出其南麓,西南流經城南,西入送駕河。
  分一支南行,走高村河西、郭家河東,南抵海而止。隔海有姑嫂島。
  姑嫂島在文登縣東南舊靖海衛南。相傳有姑嫂投海化石,春夏海市多出其上。分支正支又東,高村河岀其南麓,南流至長會口入海。又分一支東南行,走高村河東, 爲鐵槎山。折東北沿海走爲斥山,又東北走寧津所東海曲處,東抵海而止。 鐵槎山在文登縣南一百二十里。山有九頂,南瞰大海。
  斥山在文登縣東南六十里。《爾雅》「東北之美,有斥山之文皮焉七長會口東有蘇門島,斥山南有王家島。又東北有石島,又東有鏌鎁島。
  蘇門島在文登縣東南靖海衛南,隔海。
  王家島在文登縣東南靖海衛東,隔海。
  石島在文登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斥山寨東,隔海。
  鏡鎁島在文登縣東南百數十里斥山寨東,隔海。
  分支正支東北行爲成山,其東爲召石山,抵海而盡。
  成山在文登縣東一百五十里古不夜城側。地一綫插入海中,三面懸海,縱二十里, 橫八十里。秦始皇窮成山,山嶺有李斯篆,今亡。
  召石山在成山東。始皇造石橋渡海觀日,神人召石鞭之成橋。
  北大榦自艾山西行,又分一支折南行,走西大河西、大沽河東南,爲迎駕山。折東南行, 西麓有水西流入大沽河。又東南九里河出其東麓?東流會五龍河山。又東南爲五龍山,又南爲韭山,又東南爲浮山。
  迎駕山在萊陽縣西五十里。
  五龍山在萊陽縣南二十里。五龍河五水至其山前合流。
  韭山在萊陽縣三十里浮山在萊陽縣南七十里,北臨龍河。
  西折沿海西行,走金家口北。又西南折沿海南行,走齊口西。又分一支東行爲青山。 青山在萊州府卽墨縣東北五十里齊口海岸,北臨海。卽墨南大河出其南麓,西南流會墨河二水,西南至女姑口入海。
  又分一支東行爲老匙山,折南行走臧村口東爲巉山,東南抵海而止。
  老匙山在卽墨縣東北九十里。相傳高柴女葬父於此。
  巉山在卽墨縣東南百餘里,三面懸海。
  巉山東隔海有水島,又東有青島。水島南有田橫島,有長牙島。西南有蘆島,有牛島。 巉山南隔海有馬龍島,有石島。臧村口南隔海有女島,有巉島。
  水島青島並在卽墨縣東海坡子口東。
  田横島在卽墨縣東一百里,去岸二十五里。其中可居千餘人,橫眾五百人死於此。
  長牙島蘆島牛島並在坡子口東。
  馬龍島石島在臧村口東南。女島峻島在巉山西南。
  又分支正支折西南行,爲天柱山,又西南爲天井山,爲馬欄嶺。
  天柱山在卽墨縣東三十里。
  天井山在卽墨縣東十餘里。上有井號天井,井北二十餘里有湯泉。
  馬欄嶺在卽墨縣東北。墨水出其西麓,西南流會淮涉水,西南入南大河。
  折東南行爲石城山,又東南爲不其山。折西南而南行爲勞山,又南爲浮峯山,南抵海而盡。
  石城山在卽墨縣東南三十里,狀如城。淮涉水岀其西麓,西流會墨水,西入南大河。 不其山在卽墨縣東南四十里。鄭康成教授於此山,有書帶草。一名馴虎山,後漢童恢爲不其令,殺虎於此山。漢逢萌隱於此。
  勞山在卽墨縣南六十里濱海。二山相連,高二十五里,周八十里,大者曰大勞山,小者曰小勞山。一名牢盛山,秦始皇登此以望蓬萊,有迎仙靦諸勝。三面懸海,南北八十里, 東西五十里。
  浮峯山在卽墨縣南九十里。
  勞山東隔海有大管島、有小管島、有獅子島、有小女島。
  大管島小管島獅子島小女島並在舊竈山衛南。
  勞山南隔海有車公島、有勞公島、有福島、有石島、有梅島。其東南隔海有石門島。 車公島勞公島並在卽墨縣南勞山東南。
  福島在卽墨縣南五十里。又有香島、塔沙島、積穀島、牛車島,俱在縣南海中。
  石島梅島並在浮山所南隔岸。
  石門島在勞山東南海中。
  分支正支自齊口西南行,折西行爲靈山,又西南爲馬山,西南至會海口抵海而止。
  靈山在卽墨縣北四十里。
  馬山在靈山西南。
  會海口南有陰島、有黃島,有石臼島,有陳家島,有竹岔島。靈山衛東隔海有薛家島有劉家島,有顧家島,有唐島。
  陰島在卽墨縣西南九十里海中。
  黃島在膠州東南六十里海中。
  石臼島在膠州南一百里海中。宋李寶敗金主亮於此。
  陳家島與石臼島相連。
  竹岔島在陰島東南。
  薛家島在膠州東南九十里海中。有陽武侯故居。
  劉家島顧家島並在薛家島南。
  唐島在膠州南九十里東海中。唐太宗征高麗駐躁於此,有飲馬池G臨海陶祝華刊,黃巖楊晨、黃方慶、王舟瑤原校,寧海章梫、章孚覆校

知识出处

萬山綱目

《萬山綱目》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本书是《万山纲目》的点校本。《万山纲目》原有六十卷稿本,经清末台州学界名士校核后,名《万山纲目剩稿》共二十一卷。其中亦有部分残缺,并存二篇序文以及校核者三篇跋文。《万山纲目》是清末台州先贤对文化事业的贡献,是继承台州先贤、传承台州地方文化的一项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