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源流卷之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學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387
颗粒名称: 台學源流卷之四
并列题名: 王石潭 胡思齋 戴泉溪
分类号: K820.55
页数: 4
页码: 二五-二八
摘要: 本文介紹了台州理學人物林筠州、林草廬、趙訥齋、趙判府、趙遠庵、杜南湖杜方山、潘典教、林叔恭、郭正肅、杜貫道、池進士吳謙齋、趙然道、趙詠道、杜清獻。
关键词: 台州 理学 人物

内容

王石潭,名賁,字藴文,天台人。介特有守,鄉俗化之,不敢爲非。時趙守景緯延金華王魯齋主上蔡書院教事,先生具古冠服來謁。魯齋歸,王守華甫請先生代其事。嘗撰《心圖》爲説以傳學者,蓋借一字以立義,足爲心學之助云。其説曰:「邵子有言:『天向一中分造化,人從心上起經綸。』夫善惡之分,霄壤殊絶,未有不由於一心之所起者,三聖巍巍,繼天立極,相與傳授,獨辨此心,欲學聖賢,舍此心將何所用力哉蓋人有情有性,而心則統性情者也。心得其養,則以性御情,而五常百行由此而正心失其養,則以情蕩性,而五常百行由此而隳。此心所主,不亦重乎愚平居玩『心』之一字,有以識夫心學之方,一點在中,心之主也。有所主于中,則可以應於外,兩旁兩點,心之衛也。立爲防限,使之不至于放蕩制於外,所以養其中,懸其兩旁,不遠不近者,亭亭在中,不可有所偏倚也。下一兜者,以中間一點流而下之,則陷溺而爲愚不肖,故以此盛之示其不可陷而溺也。上虚空者,其中一點五二原無障蓋,無蔽塞,充而上之則浸高浸明,極而可以通神明、參天地,故虚之以示其向上,無往而不可到也。昔人制字,三面設範圍,使物之在外者不能引,而其中一點既不倚東,又不倚西,又不墮下,凝然中正,以開一方,使作向上工夫,其意深矣。故《易》言『敬以直内』,程子言『心有主則實』,心要在腔子裏,正欲其操存于中也。其中一點,是此意也。《易》言『閑邪存其誠』,夫子教顔子非禮勿視、聽、言、動,正欲防閑于外也。外兩點是此意也。《中庸》欲養之於喜、怒、哀、樂未發之時,正不欲有所偏倚也。懸其兩旁,是此意也。孟子戒人『陷溺其良心以牿之反覆,則爲禽獸不遠』,正恐失于下流而陷溺之也。下一兜是此意也。孟子言:『盡心知性而知天,存心養性以事天』,皆言等而上之,與天相通,虚其上是此意也。聖賢言心反覆詳備,其與字義悉相吻合,人能體其言,思其義,日夜用心於存養之間,則心足以統攝性情,庶不失人之所以爲人矣。余將求心於既放之餘,故别其養之放之之異,畫爲圖以自警。」及卒,無以斂,門人爲治其喪。將葬,道有小而捷者,衆請於其婦,婦云:「先夫平日未嘗由徑,不可違其志。」聞者歎曰:「有是婦哉,先生之德益彰矣」(見《郡邑志》、句曲王映石刻、歸安嚴鳳板本、《尊鄉錄詳節》)胡思齋,名常,字立方,黄巖人。恬靜好修,不慕榮利,親掃庭户,一唾不委于地,几案光潔如洗,書籍圖畫端正完整,若手未觸。觀書必端坐,未嘗行動挾攜,雖在市廛,跬步不出户外。嘗彚編《朱子語錄》十卷,曰:「窮年矻矻,庶於此歸宿乎」又著《戛釜吟》三卷,有云:「十載苦心,常自覺一毫私意便非仁。」與車玉峰相友善,長八年。玉峰以兄事之,嘗自謂:「反躬篤行,未如胡立方。」又稱「其家雍雍秩秩,其氣恬以閑,不獵交以幸譽,不矯高以孤衆。其學謹靜愿實,必謀必訪,不畜疑以養暗也」。王實翁華甫令黄巖,親訪其廬。洪石■穮繼之,禮待尤厚。趙星渚景緯與實翁相繼守台,皆加敬禮,諸公問政,陰及物者甚衆。天子錫恩,台士令盡赴春官,皆由郡貢。徐守宗臣曰:「若思齋不可凂之。」其見重如此。一日,疾革,以書别諸友,玉峰往省,神色如常,時猶奮語及《大學》疑義。既别去,復以書抵玉峰,已而屬纊,玉峰誌其墓。(見《郡志》、《尊鄉錄詳節》、《赤城後集》、車玉峰《冗稿》)戴泉溪,名良齊一,字彦肅,居黄巖之泉溪,因以爲號,今屬太平縣。先生初以古文鳴,後乃潛心性理之學,登嘉熙二年進士,累官秘書少監。時韃虜强盛,先生深以爲憂,上疏言「崇德修慝以爲祈天永命之本」,又陳四事,曰懲奸,曰歡賢,曰保民,曰理財。又進君臣交修之説,詞甚剴切,帝嘉納之。所著有《中説辯妄》、《通鑑前紀》、《曾子遺書》、《論語外書》、《孔子年譜》、《世譜》、《七十子説》。林公輔嘗云:「當今經書雖皆完具,而《禮經》獨爲殘缺,加以漢儒之記有不純者,鄉前哲戴少監嘗力爲之辯,草廬吳文正公師之而得其説,於今未行也」。又以其文與陳篔■耆卿、吳荆溪子良並論,謂其「光芒四達,蟠際霄漢,可謂雄偉不拔者矣」。既卒,鄉人祠于學。謝文肅公鐸爲之贊云:「唯公之學,最深者《禮》。遠淑諸人,曰吳澄氏。峨峨孔廟,俎豆以陳。公心不愧,夷夏君臣。」(見《郡邑志》、《林公輔集》、《尊鄉錄詳節》、《桃溪淨稿》)右三先生,當紫陽既往,魯齋未至,台學中微之際,而能津問徑趨,毅然自力,石潭有見于心,思齋有見于仁,泉溪有見于禮,雖未叩鐘考亭,亦可謂有聞其緒餘者矣。

知识出处

台學源流

《台學源流》

《台學源流》 七卷, 係對台州理學人物的全面詮敘, 内收班班可考者三十八傳, 疑似無考者一十五人,始自宋之徐中行,迄於明之陳選,傳其生平,述其趣旨,是一部研究台州理學源流的專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