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图书馆
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點校説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學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381
颗粒名称:
點校説明
页数:
7
页码:
一-七
内容
《台學源流》 七卷, 明金賁亨撰。 金賁亨(一四八三——— 一五六四),字汝白,台州臨海人。 賁亨「幼端重,異凡兒」,及長, 「力踐精思,不以傾刻自懈」。正德二年(一五○七)中舉,得與仙居應大猷同入南京國子學, 初聞海寧許杞山之學, 「遂毅然以聖人爲可學」。正德九年(一五一四)登進士,授揚州教授, 教諸生以冠婚、喪祭、射禮、釋奠、樂舞,導士以「聖賢」之學。 任滿,補南刑部主事,嘉靖初轉員外郎、郎中,此後歷任江西按察司僉事、貴州提學僉事、福建提學副使、江西提學副使等職。 賁亨早年姓高,蓋因其高祖福德幼年喪父,隨其母改嫁高姓使然,致仕後上疏恢復金姓。賁亨「德性淵凝,襟懷冲淡」,其學陸、朱兼取,調停於兩者之間,不作偏頗之説。 在江西時,選諸郡志行可稱之士數十人入白鹿書院,親自講學, 「諸士多所興起」。在福建時,正秩祀,修禮教,建道南書院, 「慨然以興起斯文爲己任」「,以身爲教,後文先行」,又擇其最優者入養正書院, 「相與推明洛、閩微旨,…… 以至於聖人」。調任時,閩中士人無不欷覷流涕,如失父母,乃至四次至京伏闕請留,朝廷未予批准,遂建生祠以「紀思」。歸里後,雖已年逾五一十,但依然「奉親力學」,不稍中輟, 「年過八十,猶正襟端坐」,每勉子姓以知學,後輩每有請教, 輒諄諄善誘, 造就良多。 其爲人嚴於律己, 一遵於禮, 「言動有紀, 細過必錄, 以心爲師, 以勇自克」,因取周敦頤「一爲要」之義題其齋室曰「一所」,學者尊爲一所先生。 所著書除《台學源流》外, 尚有《 學書記》、《 學庸議》、《 道南錄》、《 象山白沙要語》等。 《台學源流》 七卷, 係對台州理學人物的全面詮敘, 内收班班可考者三十八傳, 疑似無考者一十五人,始自宋之徐中行,迄於明之陳選,傳其生平,述其趣旨,是一部研究台州理學源流的專著。 不過,金氏在收錄上大體限於程朱理學一系,像屬於永嘉學派的南宋學人陳耆卿, 無論其人品、 學問, 在台州歷史上都屈指可數, 但金氏並未收入。 對於宋、 明諸儒, 金氏除了在傳中作系統敘述外,還於各卷之末綴以評語。 全書脈絡分明,覽而即得,對於我們今天瞭解台州宋明理學的紹承關係極爲便益。 《台學源流》 著作之緣起, 乃發端於明初之方孝孺( 一三五七——— 一四○二), 孝孺與邑人許繼( 字士修) 有書云 「僕以爲前人之弗傳, 後死者之責也。 故竊欲有所紀述,…… 勒成一書,藏之學宮,俾人人有所考法,知古先之賢哲,益思修己治人之道,其功用甚大,足下毋辭且讓也。 」然方、 許均爐竃未起。 後來賁亨好友趙淵( 字宏道, 號竹江, 亦臨海人), 欲繼其事,惜亦賫志以殁。嘉靖二十七年(一五四八)三月,金氏宿趙淵墓側小軒「,惕然有感, 不揣荒陋, 遂歸圖之」。於是「咨耆宿, 考傳志, 搜剔遐隱, 凡十有八月而書成」。次年八二 月上旬告竣。 是書《明史· 藝文志》作二卷,《千頃堂書目· 傳記類》作二卷,《儒家類》則作七卷,《 澹生堂書目》 亦作二卷。 明似無刻本, 清乾隆間修《 四庫全書》 時浙江巡撫亦以寫本貢入。《台學源流》後被四庫館臣編入《四庫存目》,其《提要》有云 「賁亨字汝白,臨海人, 初冒高姓, 正德甲戌進士題名碑之高賁亨, 即其人也。 官至江西提學副使。 是書敘述台州先儒,自宋徐中行迄明方孝孺、陳選,凡三十八人,各爲之傳。 其疑而莫考者,又有十五人, 各以時代類附姓名於傳末。 其傳雖多採《 晦庵文集》、《 伊洛淵源錄》 諸書, 然賁亨當明中葉, 正心學盛行之時,故其説調停於朱、陸之間,謂朱子後來頗悔向來太涉支離,又謂朱子與象山先異後同云云,皆姚江晚年定論之説也。 」 宋世犖(一七六五——— 一八二一)曾擬將《台學源流》與金賁亨的另一部著作《道南書院録》一並刻入《台州叢書乙集》,不知是一時未找到好的底本,抑或尚未開刻即身歸道山, 導致《台州叢書乙集》未成全帙,終成莫大憾事。 這從《中國叢書綜録》的著録中可以得到證明。《叢書綜録》在《台州叢書乙集》條目下所列《赤城志》、《赤城集》、《滇考》三種著作均標有刊刻時間,而列於最後的《道南書院録》和《台學源流》兩種則刊刻時間空缺。 一九三七年,浙江省文獻展覽會展出《台州叢書》甲集四種,乙集僅三種,所缺當即《台學源流》與《道南書院録》兩種(詳《文瀾學報· 浙江省文獻展覽會專載》)。 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一是「同治己巳同善會補板」本,二是「光緒壬午陳樹桐補版」本,二者均爲賁亨裔孫文煒所刻。 前者收入《四庫存目叢書》,後者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台學源流》的初刻確切時間尚不得而知, 推斷應在道光元年( 一八二一) 宋氏卒後的一段時間内。 刻成後又似乎並未立即印行, 板藏於家,到了同治年間,書板已有崩壞,於是同善會於同治己巳(八年,一八六九)補板印行。 補刻的底本, 據郭協寅所撰書後跋, 似爲傳抄本。 係郭氏從賁亨裔孫文衡處借抄, 並「細爲勘正」,後適逢文衡弟西園茂才( 即文煒) 欲爲梓刻, 「因出所藏, 以贊其成」。時隔十三年,即光緒壬午(八年,一八八二)陳樹桐又再次予以補板印刷。 比較兩個補版本,有以下不同 一是同治補板本書後有台州知府劉璈識語一百八十餘字,光緒補版本無之 二是卷六末尾「其抱有儒術, 事胡元而力不足以變夷者, 概勿錄, 以竊附遜志先生正統、 變統之義」 数十字,後者亦佚 三是卷七《方遜志孝孺》篇中「謂篡臣女后夷狄雖一天下不可爲正統」 句中之「女后夷狄」四字、卷七末尾「噫今□台猶昔也」之「噫」字,光緒補板本皆成缺字。 除此之外, 均無不同。 此次點校即以同治補板本爲底本。 此本左右雙欄, 上下單欄, 白口, 單魚尾, 魚尾刻於版心上端,下端有「裔孫文煒」四字,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 《續台學源流》不分卷,目錄四卷,清吳觀周撰。僅有稿本傳世,現存臨海市博物館。 吳觀周, 字豳農, 台州太平人。 生平履歷不詳, 據書皮自題, 知其嘗在本邑澗橋一帶做過學館先生。 著述除《續台學源流》外,尚有《家禮從宜》五卷、《太平鄉賢事略》四卷。 民國《台州府志》 卷六十八《 藝文略》 五於《 續台學源流》 條云 「國朝吳觀周撰。 自明謝鐸至國朝陳寬居凡二十七人,人各一傳,傳末注明所據書,一如金賁亨之例,惟金書略分派别,加以案語, 此則以時代爲次, 雖泯門户之見, 未免派别之淆。 今存原稿。 」近代臨海學者項士元先生所編之《台州經籍志》失收,黄巖王舟瑶先生遂在《台州經籍志》(臨海市博物館藏本)卷十書眉上補述云 「《續台學源流》 一卷, 清太平吳觀周撰。 所載明則太平謝鐸、 仙居王純、 黄巖王啟…… 凡廿六人,採擇未精,掛漏亦多,殊暗源流,遠遜金氏之書。 有稿本。 」由此可知, 《續台學源流》存在着明顯的缺陷,究其原因,一是學識所致 其次是資料所限 三則尚屬初稿。 書中所收,《台州府志· 藝文略》稱二十七人,王舟瑶先生謂二十六人。 前者之二十七人是據卷首目錄,王舟瑶先生謂二十六人則是因爲目錄雖標有二十七人,但其中卷一之「章明經文錄」與卷二之「王定庵光」均有目無文,減去二者,則爲二十五人,但卷二的「王明經雲」與之相反,偏偏有文無目,回加一人,應是二十六人。 民國《台州府志》的纂輯者和王舟瑶先生所見的稿本可能時間較早,因爲我們現在看到的稿本又增補了九人(其中應良已見於卷二,係重複),其實際人數爲三十七人(包括有目無文、有文無目,應良算一人)。又, 書中卷四與增補之間有補記云 「己亥冬,得天台張上舍廷琛書,言陳恭愍以前,陳獻肅、 王靜學諸公當爲補編,恭愍以後,如黄巖黄文毅、仙居張圭峰、吳忠恪諸公,俱宜續編。 」己亥五 爲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張廷琛給吳觀周的信札中意謂 陳選以前當增補宋陳良翰(謚獻肅, 臨海人)、 明王叔英( 黄巖人), 陳選之後應增補黄巖的黄孔昭、 仙居的張儉和吳時來(俱明人)。 吳氏雖錄此數語,但終未補編。 不過,張廷琛所稱之「陳獻肅」是宋代人,與吳氏的「續」作本身體例不合。 再則, 陳良翰生平剛直極諫, 然不右理學, 即欲補入金賁亨之《台學源流》, 恐亦未必合乎金氏之本意。 由於此書屬稿本, 故著者除對内容數作改動外, 還對某些事和人有所考證與注釋,俱書於眉頭,大多都有一定的價值,此次均引入校勘記中。 又天台張廷琛亦有校語數條,也於校記中采用。 還有稿本内容與目録之序次也不完全對應, 從目録批改的筆跡可推斷, 著者起初按自撰目録序次撰文, 後來又在目録上依人物時代先後調整,重標序號,正文未及變動。 此次整理時,目録與内容均按其調整目録所標序號重新編排正文。 再者,目録卷二之「應尚書」「、章明經士麟」「、王明經雲」三人,原皆有文無目, 今則依其書中序次補目。 又《 增補》 之九人不見於目録, 原文排序依次爲何紘度、 葉舟、 黄綰、 戴蒙、 應良、 葉良佩、 趙同條、 王宗元、 胡坡, 前六人係吴觀周自補, 後三人乃張廷琛所補。戴蒙、黄綰、應良、葉良佩、趙同條、王宗元、胡坡均爲明人,何紘度、葉舟則生活於清代, 今按時代先後重新排列。 要言之, 此書雖未定稿, 缺點也十分明顯, 但其對於我們瞭解台州理學之流變,得見「台學」之全貌,還是有所裨益的。再則,稿本深藏,人莫之覽,終是憾事, 今整理面世, 亦意義深遠。
《台州叢書》乙集未收《續台學源流》,由於上述緣由,今一併收入,附於《台學源流》 之後。此次點校,文字均以底本爲據,屬明顯錯字者,徑予改正,並出校記。 避諱字如「玄」改作「元」(避康熙諱)、 「弘」改作「宏」(避乾隆諱) 亦恢復原字, 於校勘記中加以説明。 其「己」、 「已「」、巳」及「間」「、閒」等底本概不區别, 今據文意稍加區分, 以便讀者。 概而言之,《 台學源流》、《續台學源流》是台州古代以程朱理學爲主體的儒家學派的專門列傳,儒學乃中華文化之中堅,作爲一部區域性的學派專傳,其史料價值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今點校出版, 獻諸同好,惟祈指正。 徐三見二〇一二年六月於臨海東湖之濱
知识出处
《台學源流》
《台學源流》 七卷, 係對台州理學人物的全面詮敘, 内收班班可考者三十八傳, 疑似無考者一十五人,始自宋之徐中行,迄於明之陳選,傳其生平,述其趣旨,是一部研究台州理學源流的專著。
阅读
相关人物
徐三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