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說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屏集》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298
颗粒名称: 點校說明
页数: 12

内容

在我國歷代諸多詩派中,南宋時期的江湖詩派歷史較長,影響亦大,涉及的人最多,僅四庫全書本《 江湖小集》和《 江湖後集》就收有一百多人的作品。 江湖派詩人出現於高宗、孝宗時期,盛於光宗、寧宗、理宗時期,直至宋末,與整個南宋相始終。
  江湖詩體,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西崑體」和江西詩派,以在野之身,寫江湖之情景,别具一格,成爲後世處江湖者標榜之旗幟。 江湖詩派中的代表當首推戴復古,他布衣終身,而詩作繁富,在南宋詩壇上「負盛名五十年」。
  同時期的文人學士都稱讚他: 「其詩清苦而不困於瘦,豐融而不豢於俗, 豪健而不役於麄, 閑放而不流於漫, 古澹而不死於枯, 工巧而不露於斲, 聞而爭傳, 讀而亟賞者,何啻數百千篇 」(吳子良《 石屏詩後集序》)一 「天然不費斧鑿處,大似高三十五輩,…… 晚唐諸子,當讓一頭」。(姚鏞跋《 石屏詩集》)二 而他的詞被稱爲「豪情壯采,實不減於軾」。(《 四庫全書提要》)一 這些看來也並非過譽。 一、戴復古的家世與生平戴復古( 一一六七— 一二四七)字式之, 號石屏, 出生在南宋時的南塘( 今浙江省温嶺市新河鎮塘下)。 戴氏世居南塘,始遷祖戴良鎰於唐末五代時爲避戰亂從福建遷來。 六傳至戴敏一代, 已詩書傳家,其堂兄舜欽「宣和中上書言時政,上嘉其忠,授迪功郎,監宣州合同茶場,任滿轉修職郎、南康軍户掾」。(見《 戴忱墓誌銘》)戴復古的父親戴敏(一一〇一— 一一七一),號東皋子,不肯應試,但以作詩自娛,至死不悔。 他曾寫過一首《 小園》詩: 「小園無事日徘徊,頻報家人送酒來。 惜樹不磨修月斧,愛花須築避風臺。 引些渠水添池滿,移個柴門傍竹開。 多謝有情雙白鷺,暫時飛去又飛回。 」 時人稱其「一篇之中,歡適偉麗,清拔閑暇,四體俱備」。(倪祖義《 東皋子詩跋》)二 戴敏詩篇零落, 戴復古多方搜尋僅存十首, 他將父親詩編在自己詩集的卷首, 使之得以流傳下來。
  戴敏還善於書法,有鍾、王筆意, 「書名入御定書譜中」,可惜也已散失無存了。 戴敏「且死, 一子方襁褓中, 語親友曰: 『吾之病革矣, 而子甚幼, 詩遂無傳乎 ﹄爲之太息, 語不及他」。 (樓鑰《 石屏集序》)戴復古家鄉南塘, 背山面海, 風景秀麗, 山名屏山, 山腳一村叫屏上, 屏山南谷口有一塊屏石,拔地而起,高約五米,寬約二米,狀如屏風,石上長滿了藤蔓、苔蘚。 復古因此自號石屏,這屏石至今還聳立着。 稍長,戴復古得知父親慘痛的遺言,就立志學詩,決意「傳父業,顯父名」。 戴復古幼年失學,常爲「胸中無千百字書,强課吟筆,如爲商賈者乏資本,終不能致奇貨也」(趙汝騰《 石屏詩序》)而自艾,雖然這對於形成自己清新流麗不尚用典的詩風大有裨益,但他年輕時爲了學詩,不囿於家學,還是遍訪了名師。 「雪巢林監廟景思,竹隱徐直院淵子(温嶺市温嶠鎮上珙人),皆丹丘名士,俱從之遊,講明句法,又登三山陸放翁之門,而詩益進」。(樓鑰《 石屏集序》)通過向林景思、徐淵子和退休賦閑在家的陸游學詩,繼承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以後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 戴復古在三十歲左右出遊,但其遊歷過程,只散見於詩篇中,較難弄清其來龍去脈。 據戴復古的《 鎮江别總領吳道夫侍郎時愚子琦來迎侍朝夕催歸甚切》: 「落魄江湖四十年, 白頭方辦買山錢。 」則戴在江湖凡四十年,這四十年中共三次出遊。 第一次是「京華作夢十年餘」,當時京城之中,詩人這類謁客者,已是「什百爲群」,他一個無名的青年, 没法出人頭地。 此時宋金邊釁已起, 他再向北行, 來到鄂州和淮河流域靠近前綫的地方,想在從軍入幕一途找找出路。 結果仍是一無所獲而歸,回家後纔知道妻子已死。
  第二次遊歷, 大約是從温州( 今浙江温州)、 處州( 今浙江麗水)一帶西上至豫章( 今江西南昌),一路有詩。 以豫章爲落腳點,他在江西長住了一段時間,並在贛江、袁江、撫河、信江之間走動,後來還到過臨安及福建、湖北、湖南、江蘇、安徽地區。 約二十年後回家。 這時他與趙汝騰、 包恢、 吳子良、 鞏豐、 趙蕃、 曾景建、 高翥、 劉克莊、 趙以夫、 翁卷、 孫季蕃等同期詩人,或結詩社,或互相品評詩稿,在文壇中逐步形成了江湖詩派。 這期間,他作詩最多,詩集之中的作品大半成於這一時期。 大約在紹定二年( 一二二九)春, 他第三次出遊。 先到福建, 再轉江西, 端平元年( 一二三四)再入福建, 然後出梅嶺, 遊廣州、 桂林, 折回衡陽( 今屬湖南), 又經潭州( 今湖南長沙), 復到鄂州(今湖北武昌)。 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往東遊吳門(今江蘇蘇州)、 揚州,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被兒子從鎮江接回家。 這近十年中, 主要是訪友, 並請人爲詩集作序, 安排付梓。
  他二到福建,在邵武結識了嚴羽,並在邵武太守王子文的邀請下,做了一段時間的軍學教授。 戴復古歸家後,年已七十,自此開始了他的老年生活。 回到江南富庶之地,他的心情十分暢快, 兒子新築了小樓以安老者, 他過起了飲酒做詩安樂富足的隱士生活。 這一期間,他的侄孫輩已長大成人,每月與之結社唱和,分韻賦詩,留下了詩詞一百四十餘首。 二、戴復古詩歌的思想内容與創作風格戴復古的一生, 正處於民族矛盾十分尖鋭的時代, 異族入侵中原, 淮河以北大好江山淪入異族統治之下,使人生出「如此江山坐付人」之慨,而逃到南方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置民族危亡於不顧,一味追求享樂,廣大的人民倍受淩辱,痛苦不堪。 國恥民難,激起了多少愛國志士心中的巨瀾。 他們都一致高呼,要用戰鬥來收復中原,實現國家統一。 才華橫溢的戴復古,堅定地站在主戰派一邊,高唱着「直把氣吞殘虜」,鼓動抗金。 他一生未入仕途,奔波於江湖之上,南宋政治的腐敗、官場的虚僞和庸俗、鬱鬱不得志的坎坷經歷,給他的詩詞創作以深刻的影響和豐富的素材。 在他的作品中,有傷時憂國的激憤,對中原陷落的悲痛, 壯志難酬的慨歎和對大好江山的歌詠。 在他那色彩斑斕的詩作裏, 始終貫串着一個愛國主義和關心人民疾苦的重大主題。
  戴復古詩詞的思想内容有傷時憂國、同情人民疾苦、歌詠山河、吟唱友情四大特點: 戴復古一生布衣,半世江湖,他未能忘情山水,却常爲國事擔憂。 宋朝與金、蒙發生的幾次戰事,在他的詩作中都有反映,使人感受到一顆滾燙的愛國之心。 「昨日聞邊報,持杯不忍斟。 壯懷看寶劍, 孤憤裂寒衾。 風雨愁人夜, 草茅憂國心。 因思古豪傑, 韓信在淮陰。 」 (《 聞邊事》)開禧二年(一二〇六)北伐失敗,金兵多路南侵,形勢岌岌可危,他想起了淮陰侯韓信, 因爲國無良將, 而統治者又不思臥薪嚐膽, 「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致使草茅之臣長夜難眠, 有酒也不忍斟。 嘉定十四年( 一二二一), 金破宋蘄州、 黃州, 形勢再度緊張, 詩人作《 遇淮人問蘄黃之變哽噎淚下不能語許俊不解圍乃提兵過武昌》記載了此事,並譴責了許俊擁兵自重的行爲。 紹定六年(一二三三)金乞和於宋被拒,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宋、蒙合圍滅金, 他都有詩作。 他以詩的形式記載了史實, 可補歷史記録的不足。 詩人自幼來自鄉村,遊歷江湖,也長久地生活在社會中下層人們中間,對百姓的疾苦有深切的瞭解,所以他寫百姓生活,寫人民的疾苦就特别真切感人。
  如《 大熱》: 「田水沸如湯, 背汗濕如潑。 農夫方夏耘, 安坐吾敢食 」詩中寫天氣之熱和大熱中農夫耕作之苦, 自己不敢安坐而食, 表達了作者對農夫的樸素的感情。 南宋戰禍不斷, 苛捐雜稅繁多, 負擔沉重,農夫受耕作之苦,却享受不到豐收之樂,作者在《 織婦歎》中運用對比手法,揭示得非常深刻。 石屏詩中憫農之作較多,而《 嘉熙己亥大旱荒六首》和《 庚子薦饑六首》 真實地記録了詩人在家鄉親身經歷的一二三九年和一二四〇年大旱災,堪稱爲這類詩的代表作。 詩人好遊歷登覽, 南半個中國遊歷幾遍。 面對祖國壯麗河山, 他總是熱情謳歌。 但純乎寫景的又不多見,大多寄寓着深沉的家國之思,如《 南嶽》: 「五嶽今惟見南嶽,北望乾坤雙淚落。 」再如《 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雲樓》: 「輪奂半天上, 勝概壓南樓。 籌邊獨坐, 豈欲登覽快雙眸。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 百載一機會,人事恨悠悠。 」由吞雲樓觸發, 直要氣吞殘虜。 登覽不僅是爲了一飽眼福, 更是爲了西北望神州, 但壯志未酬, 令人感慨不已。 詩人浪跡江湖, 交了不少朋友, 有姓名可考的就有三百多人,這些人都有詩唱和, 所以這部分詩特多。 多了就難精,但於中也有不少詩寫出了真摯的感情,至今讀來令人動情。 如《 别邵武諸故人》。 戴復古不但敦於友誼,特别對落難、貶官的朋友,他更見親切,倍加垂青。 他自己不是達官貴人,不能助人一臂之力,但他能相濡以沫,落難之中見真情,從這些小事中可見一個人的品質、情操。 所以在當時江湖之上很有名聲。 宋詩是在唐詩高度成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又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歷來被認爲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中的重要階段。 宋初西崑體繼承了晚唐五代浮靡詩風,片面追求聲律諧協和詞采的華美,至北宋中期,被歐陽修等宣導的詩文革新運動所取代。 後來宋文長於議論的特點也傳染到了詩歌之中,黃庭堅、陳師道等變本加厲,形成了「以文字爲詩,以才學爲詩,以議論爲詩」的江西詩派,風靡一代,成爲時尚。 於是「四靈」詩派、江湖詩人就群起而攻之,他們選擇了晚唐賈島、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詞寫野逸清瘦之趣,别開生面。 戴復古就生活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中。 戴復古的詩作受「四靈」和晚唐詩風的影響較多, 他反對蹈襲古人, 反對好奇尚硬, 主張尊崇李杜,要自出機杼和音韻天成,具有鮮明的特點。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他在邵武與王子文、 嚴羽諸家論詩, 專門寫了《 論詩十絶》 闡明自己的觀點。 綜觀他的詩詞, 有三個特點比較明顯, 那就是: 意境開闊、 風格豪放; 不用典或少用典; 藝術語言多彩多姿。 詩人學陸游,筆觸奔放,氣度恢宏,在古體中表現得特别突出。 古體格律稍弛,能容納其橫放傑出的詩思,所以他喜作、多作。
  如《 毗陵天慶觀畫龍呈王使君》: 「一龍翻身出雲表, 口吞八極滄溟小。 手弄寶珠珠欲飛, 握入掌中拳五爪。 一龍排山山爲開, 頭口與石爭崔嵬。 波濤怒起接雲氣,不向九霄行雨來。 」再如《 題豈潛平遠圖》: 「海天龍上下,秋日鶴翱翔。 」不但句有氣勢,並畫出海天空闊,煙雲變幻景象,非身至其境,不知詩之妙也。 石屏詩詞多用白描手法, 很少使事用典, 通讀全集, 拗口和難懂的幾乎没有。 他還常用口語、 農諺入詩, 清新有趣。
  像《 田園吟》: 「自古田園活計長, 醉敲牛角取宮商。 催耕啼後新秧緑,鍛磨鳴時大麥黃。
  桐樹著花茶户富,梅林無實秫田荒。
  狂夫本是農家子,抛却一犁遊四方。 」果是田園土氣十足, 不像有些市井之人强說田園, 終隔一層。 還有像《 洞仙歌》, 寫出了客裏重陽的景況,生活氣息特濃,又富有表現力,這在石屏詞裏,乃至在整個宋詞裏都是比較新鮮的, 所以常被選家挑入選本中, 同時也是被後人傳誦的全詞不用典故的名作。 四、關於本書的點校工作戴復古一生作詩近二千首, 作詞五十篇左右, 文章未見記載。 他的詩詞版本較多, 宋人選編的有: 一、 嘉定( 一二〇八— 一二二四)間, 趙汝讜任湖南轉運使時, 爲戴復古選出一三〇首詩,編成《 石屏小集》出版。 二、紹定五年(一二三二),戴復古收集散稿,又有了四百多篇,袁甫就中摘取百首,附於《 小集》之後,戴作了自序,這是《 石屏續集》。 三、稍後不久,蕭泰來又選成了《 石屏三稿》。 四、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或次年,李賈選其近作成《 石屏四稿》上卷; 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姚鏞另選得六十首,成《 石屏四稿》下卷。 李賈將上下卷一併入梓。 五、淳祐三年(一二四三),吳子良爲新編的《 石屏後集》作序,此集有詩千首,這是第五稿。 六、書商陳起等收江湖詩人之詩,隨收隨刻,總稱《 江湖集》,内有石屏之詩,惜後散佚。 今存宋抄本《 南宋六十家小集》( 當是《 江湖集》 中之一), 六十家中有《 石屏續集》 四卷, 收詩一一一首。 觀其内容,當是袁甫所編的《 石屏續集》。 陳思所編《 兩宋名賢小集》也有此《 石屏續集》四卷,内容基本相同。 又陳起編的《 南宋群賢小集》中有《 中興群公吟稿》戊集卷一至三,收戴詩一〇三題。 篇目及編排次序與《 南宋六十家小集》中的四卷不同,詩篇略有重複。 元代其七世孫戴子英,汇集家藏舊本重刻,請貢師泰在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作序, 稱《 石屏先生詩》。 這一元刊本今已亡佚,大約收詩較全。 明《 詩淵》據此本録入大量戴詩, 有些爲諸本未見。 明弘治十七年( 一五〇四), 廬州通判馬金以其家所得抄本, 與石屏十世孫六安學正戴鏞家藏版本校對異同,以選家眼光,選出詩九一八篇,重加編次,按體裁分爲七卷,計近古體一卷九十八首, 五言律四卷四百六十八首, 七言律一卷二百一十九首, 絶句一卷一百三十三首。 詞二十五篇, 另立一卷, 戴敏詩十首仍録集首, 又取戴鏞所藏戴東野詩一百三十三首爲一卷,其他戴氏諸孫二十七人詩九十七首另爲一卷,附載於後,合爲十卷,定名爲《 石屏詩集》,成爲定本,通稱明弘治本,是以後明清刻本的祖本。 距弘治本出版之百餘年後, 萬曆年間潘是仁編刻了一部《 宋元詩六十一種》, 其中也有《 石屏詩集》 六卷, 選詩四百五十三首,編排上與弘治本差異不大。 弘治本至今流傳較廣的有四個版本:一、清代乾隆《 四庫全書》本《 石屏詩集》,六卷, 已將戴氏裔孫之作另立單行, 石屏之詞也另立一部, 删除了明代的序跋, 並將七卷並爲六卷, 其中詩篇有少量略漏。
  二、 清吳之振編《 宋詩鈔· 石屏詩鈔》, 計五百〇六首, 編次與弘治本同,而詩已少了許多。
  後《 宋詩鈔補》中《 石屏集補録》又補了十六首并六聯。
  三、嘉慶二十二年( 一八一七)臨海宋世犖以長塘鮑氏寫本重刊的《 台州叢書甲集》本《 石屏集》 十卷。 四、一九三四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 四部叢刊》本《 石屏詩集》十卷。
  其中《 四部叢刊》 本和《 台州叢書甲集》 本較完整地保留了弘治本的原貌。 一九九二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印行金芝山校勘的《 戴復古詩集》,和最近出版北京大學編的《 全宋詩· 戴復古詩》, 所據均爲《 四部叢刊》本。 本次校勘即以《 台州叢書甲集》本爲底本,參校《 四部叢刊》本《 石屏詩集》(簡稱四部本)、 明潘是仁刻本《 石屏詩集》( 簡稱潘本)、《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簡稱四庫本)、《 宋詩鈔》 本(涵芬樓影印本)、《 南宋群賢小集》本(石門顧修讀畫齋刻本,簡稱群賢集本)、《 南宋六十家小集》本( 民國影印本, 簡稱六十家集本)、《 永樂大典》、《 詩淵》、《 全芳備祖》、《 全宋詞》等, 並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戴復古詩集》和近出的《 全宋詩》本有所借鑒。 對底本中未收的少量詩詞,參考前人成果(特别是浙江師範大學張繼定先生和北京大學王嵐先生的研究成果)予以鈔補; 并收入近年發現的佚文三篇,對其中《 宋故淑婦太孺人毛氏墓誌銘》,經與原石刻校對後亦予以補入。 底本計詩詞九四三首。 現新增詩鈔補六十七首,詞鈔補二十一首,佚文鈔補三篇,除去詩詞互見四首,全集詩詞共一〇二七首,文三篇。 本書編排體例按照《 台州叢書甲集》本《 石屏集》排列,戴復古父戴敏之《 東皋子詩》仍置卷首。 原編者對目録中過長的題目作了删改,今還其全貌。 雖底本序跋之次序較亂,不利於後人的研究,本當按其所作日期次序重新排列,但爲保留原貌,未作調整,僅將原無標題之詩評、自序加上題目。 卷一之近古體,底本將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混編,不盡適當,但考慮到其中有些詩是同期所作排在一起的,爲有利於後人研究分析,故不作調整。 原編於序跋中有戴復古自己的題跋三篇,爲原集中戴復古僅有之文章,也不作處理,保留原貌。 新發現的三篇佚文與新增的詩、 詞鈔補同列於卷十之後, 作爲補録一。 新輯的傳記、 序跋、 詩評、酬唱,列爲補録二。 輯於縣誌的戴復古妻所作詞一首,列入酬唱一節。 在校勘中, 底本與各校本有差異的, 如俱可通, 則於校記中注明, 底本有殘缺或錯誤, 則據各本補正。 明顯誤字則徑改。 對一些常見的避諱字, 如「玄」作「元「」、丘」作「邱」等等, 均已徑改回本字。 受父兄之影響,筆者從小喜讀戴復古之詩詞,一九八五年大學作畢業論文,就以戴詩爲研究方向, 寫成《 戴復古家世考》 一文, 發表於《 成都大學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四期, 這是當今期刊中能檢索到的最早之戴學論文。 二十多年來,一直跟蹤此課題,留心積累資料,並開始着手戴復古詩詞的校點工作。 二〇一二年台州市政府將「台州叢書」課題向全社會招標, 其中有《 石屏詩集》 整理一項, 遂積極申報, 後一舉中標, 經努力而成稿。 不揣固陋, 公諸同好, 聊抛引玉之磚。 家兄吳小維審改了全稿,使本書增色不少。
  台州市圖書館毛旭館長爲搜集資料提供了方便, 謹表謝忱。 吳茂雲二〇一三年一月

附注

[1] 宋 戴復古著《 石屏集》,《 台州叢書甲集》 本。 [2] 同右。 [1] 清紀昀等編《 文淵閣四庫全書》一四八八册六一三頁。 [2] 宋戴復古著《 石屏集》,《 台州叢書甲集》本。

知识出处

石屏集

《石屏集》

在我國歷代諸多詩派中,南宋時期的江湖詩派歷史較長,影響亦大,涉及的人最多,僅四庫全書本《 江湖小集》和《 江湖後集》就收有一百多人的作品。 江湖派詩人出現於高宗、孝宗時期,盛於光宗、寧宗、理宗時期,直至宋末,與整個南宋相始終。

阅读

相关人物

吳茂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