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廣志繹》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257
颗粒名称: 附録
页数: 11

内容

明史王士性傳士性,字恒叔,由確山知縣徵授禮科給事中。
  首陳天下大計,言朝廷要務二 :曰親章奏,節財用。
  官司要務三 :曰有司文罔,督學科條,王官考覈。
  兵戎要務四 :曰中州武備,晉地要害,北寇機宜,遼左戰功。
  疏凡數千言,深切時弊,多議行。
  詔制鼇山燈,未幾慈寧宫火,士性請停前詔,帝納之。
  楊巍議斥丁此吕,士性初劾巍阿輔臣申時行,時行納巍邪媚,皆失大臣誼。
  寢不行。
  時行,士性座主也。
  久之,疏言 :朝廷用人,不宜專取容身緘默、緩急不足恃者。
  請召還沈思孝、 吴中行、 艾穆、 鄒元標、 黄道瞻、 蔡時鼎、 聞道立、 顧憲成、 孫如法、 姜應麟、 馬應圖、 王德新、盧洪春、彭遵古、諸壽賢、顧允成等。
  忤旨不報,遷吏科給事中,出爲四川參議,歷太僕少卿。
  河南缺巡撫,廷推首王國,士性次之。
  帝特用士性。
  士性疏辞,言資望不及國。
  帝疑其矯,且謂國實使之,遂出國於外,調士性南京。
  久之,就遷鴻臚卿,卒。
  《明史·王宗沐傳》附康熙台州府志王士性傳王士性,字恒叔,號太初,刑部侍郎襄裕公宗沐從子也。
  幼貧而好學,襄裕愛之如己子。
  萬曆癸酉登賢書,丁丑成進士。
  初授朗陵令,有異績。
  考選禮科給事中,伉直有聲。
  乙酉丁内艱歸。
  戊子復補。
  是年典試四川,以觸時忌,外轉參粤藩,副滇憲,衡文兩河,所至聞望翕然。
  既而内詔,歷授巡撫河南都御史,例不當辭,而士性辭,嫌於沽名,改南鴻臚寺卿,未展所藴而卒,人咸惜之。
  士性素以詩文名天下,且性好游,足跡遂遍五岳,旁及於峨眉、太和、 白岳、點蒼、雞足諸名山。
  所著有《五岳游草》、《廣游記》、《廣志繹》諸書。
  濟北邢子願稱其邈然高厲,數器備躬,少慧如垢橐,淹博如剡子,辨異如茂先,察音如伯翳,賦如相如,文如班固,詩如甄城、 平原、 李白、 王維。
  至其抗疏,又絕類汲長孺、 陸敬輿。
  卒之用言取忌,示播外方,而乃周迴萬里,獲與中州之勝緣,則夫人情之巧於齕恒叔者,乃所以拙於謀恒叔也。
  屠緯真、 張九一、 馮開之諸公皆極相推許。
  祀鄉賢。
  康熙臨海縣志王士性傳王士性,字恒叔,號太初。
  爲諸生,讀書過目成誦。
  性磊落不群,不治生産,家甚貧。
  隆慶己巳,學使林按台,首拔異等,以天下士目之。既而游學武林,嘗以天地之英華不能鬱閼而不宣之物,而爲山川之人,而爲文章。
  由是慕尚子平爲人,有「小天下、 狹九州」之概。
  作爲詩文,幽深峻削,孤情獨往。
  萬曆癸酉,雋賢書上,春官不第,遂入金華山,東南行二百里至仙都,經年而返。
  丁丑成進士,戊寅赴確山任,過臨安,曰 :「余居恒數心泉石,幾欲考卜湖畔,良緣未偶。
  今捧檄朗陵,念走風塵,未卜再游何日。
  」遂遍游武林,作《湖山六記》。
  既蒞政,持大體,不屑屑細務。
  夙駕星分,著心人外。
  辛巳秩滿,例得代篆上閥閱,遂由宛入洛,取道登封,游嵩高,旋歷中州,行二千三百里,盡得其勝。
  内陞禮科給事中,建言漕河水利諸疏,極切時弊。
  乙酉丁母憂。
  丙戌苫塊中,慨然曰 :「南海之墟有二越焉,於越當其北,甌越當其南,生長台、蕩,席其山川,而山川不知,可乎 」 於是入四明,渡海登補陀,轉姚江,出曹娥,走鑑湖,上禹穴。
  既而渡錢塘,下桐廬,過嚴陵,入蘭溪,復東南至永嘉,由樂清游雁蕩而歸。
  仍入天台山,結廬於華頂桃源之麓。
  明年以爲三吳南龍之委也,其奇秀甲天下,與二越稱,不可不以次舉。
  復發天台,過胥江,登虎丘,入太湖,眺金、焦、 北固三山,至金陵、 九華山,自白岳而返。
  戊子服闋,北上駐帆濟寧,趨曲阜,觀孔子廟庭,遂由泰安登岱宗,凡齊魯之名山川,無不覽焉。
  入都給事禮垣,以爲漢、唐、 宋五陵、 曲江、 艮岳、 鷄鳴、 牛首,非百官賜湯沐之地耶 今乃束於功令,未敢越宿出都門,徒拄笏而望西山爽氣; 人生幾何,其爲消阻精神也何限矣乃乘間而游西山。
  是年秋,奉命典試四川,所經燕、趙、韓、魏、宋、衛、 中山之墟,無不窮覽其名勝。
  取道華陰,遂登華岳。
  出寶雞,渡渭水,入益門關。
  試事畢,登峨眉,題名於天門石,間道而西,復游恒岳。
  聞命轉廣西參議,遂自蜀入粤,道經衡陽,復游衡岳。
  於是五岳遍歷矣,皆天之假公時與地與官,以畢公志。
  自是由粵藩轉滇臬副使。
  己丑赴粤,則有太和山、廬山、楚江諸記。
  己丑蒞粵,則有《桂海志》、七星巖、獨秀山、訾家洲諸記。
  辛卯入滇,則有《泛舟昆明池》、《歷太華諸峰》、《游九鼎山》諸記。
  庚寅行部,則有點蒼山、鷄足山諸記。
  公蓋無時不游,無地不游,無官不游,而文章即於是燦焉耳。
  癸巳陞大理寺少卿,乙未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例不當辭,而公力辭,遂改南鴻臚寺正卿。
  公意氣凌霄,一官爲寄,天下九州履其八,所未到者閩耳。
  諸名山自五岳而外,窮幽極險,凡一巖一洞,一草一木之微,無不精訂。
  他若堪輿所述、象胥所隸,千名百種,無不羅而致之筆札之間。
  有《五岳游記》十二卷,《廣游志》二卷行世。
  析津楊體元又刻其佚稿《 廣志繹》 六卷於武林。
  公卒於萬曆戊戌,年五十有二,今祀鄉賢。
  子立轂,字紫芝,中萬曆丙午鄉試,授新淦令,見對簿冤號,遂解組歸。
  終太夫人養,即祝髮於西湖禪林。
  忽一日焚沐作偈,召徒衆示以去來,趺坐而逝。
  喬梓蓋皆煙霞中人歟 贊曰 :昔人謂臺閣之文氣雄以麗,有異於仰屋梁而攢眉者,南衡璠璵重價,揚聲鳳闕,昂霄之姿,短翮時相璞而愈光,何傷焉。
  以恒叔之才,黼黻廊廟,璇玉綴而韶鈞懸,其爲國華也大矣。
  乃满腹瑯玕,徜徉謝屐,雕肝琢腎於煙雲巖壑之際,然文章與五岳同垂。
  天之報之者,已不薄耳。
  光緒台州府志王士性傳士性字恒叔,《明史·王宗沐傳》。
  號太初。
  《康熙志》。
  祖誾,字子樂,諸生。
  爲文似蘇轍,抱負不凡。
  嘗题書册云 :「草野雕鏤慚孔孟,廟堂温飽辱伊周。
  伊周孔孟本吾分,肯作人間第二流 」早卒。
  子宗果,生士性。
  《秋籟閣筆談》。
  士性幼貧而好學,宗沐愛如己子。
  萬曆五年成進士,授確山知縣。
  《康熙志》。
  按奸豪夙盜,悉寘諸法。
  議四禮,以易鄙俗。
  刑部郎艾穆以論張居正謫戍過縣,士性留署中爲治装。
  或諷以禍,勿顧。
  居五年,《續台考》。
  徵授禮科給事中。
  首陳天下大計,言朝廷要務二 :曰親章奏、 節財用; 官司要務三 :曰有司文網、 督學科條、王官考覈; 兵戎要務四 :曰中州武備、晉地要害、北寇機宜、遼左戰功。
  疏凡數千言,深切時弊,多議行。
  詔製鼇山燈,未幾慈寧宫火,士性請停前詔,帝納之。
  尚書楊巍議出丁此吕,士性劾巍阿輔臣申時行,時行納巍邪媚,皆失大臣誼,寢不行。
  時行,士性座主也。
  久之,疏言朝廷用人,不宜專取寄身緘默、 緩急不足恃者。
  請召沈思孝、 吳中行、 艾穆、 鄒元標、 黄道瞻、蔡時鼎、聞道立、顧憲成、孫如法、姜應麟、馬應圖、王德新、盧洪春、彭遵古、諸壽賢、 顧允成等,忤旨不報。
  《史傳》。
  又嘗言河南北當設官募兵,隨地練習,以防意外。
  人皆笑爲迂,未幾果有陳金、王自簡之變。
  内艱服闋,值遣官視黄河。
  士性言,自徐而下,河身高而束以隄,隄與城平,委全力於淮,而淮不任,黄水乘運河如建瓴,高、寶、興、鹽諸生民咸託之一丸泥,不如復故道。
  考故道由桃源三義廟達華家衝,與淮合在清河縣北,别有濟運一河在縣南,蓋支河耳。
  河强奪支河而南,而自棄北流之道。
  然河形固在,自桃源至瓦子灘九十里,地不耕,無廬墓之礙,而開河費稍倍,然一勞永逸,祖陵、淮城俱無患也。
  至濬海口之說亦非,是海低於河,河淤非海之罪。
  章上,卒不行。
  《續台考》。
  遷吏科給事中。
  《史傳》。
  十六年典試四川,即遷四川參議,未任。
  移廣西,建懷遠、荔波二縣城。
  晉雲南瀾滄兵備副使。
  鹽州賈險健爲土人患,士性立刷其弊。
  麗江産金,其土府黠悍,祖、父皆相弒襲,以助餉加參政,命已下,士性爲駁罷之。
  改河南提學,晉山東參政。
  二十三年召爲太僕少卿,提督京營。
  《續台考》。
  河南缺巡撫,廷推首王國,士性次之。
  帝特用士性,士性疏辭,言資望不及國。
  帝疑其矯,且謂國實使之,遂出國於外,調士性南京。
  久之,遷鴻臚卿,卒。
  《史傳》。
  年五十二。
  《續台考》。
  士性素以詩文名天下,且性好游,足迹遍五岳,旁及峨眉、 太和、 白岳、 點蒼、 鷄足諸名山。
  著有《 五岳游草》、《 廣游記》、《 廣志繹》、《康熙志》。
  《玉峴集》。
  《千頃堂書目》。
  祀鄉賢祠。
  《康熙志》。
  子立轂,字紫芝,萬曆三十四年舉人。
  《康熙縣志》。
  任樂清教諭,推一時師表。
  《温州府志》。
  陞新淦知縣,見對簿寃號,遂解組歸。
  终母養,即祝髮西湖禪林。
  《康熙縣志》。
  民國臨海縣志王士性傳王士性,字恒叔,號太初,宗沐族子。
  貧而好學,過目不忘,有巨卿厚其匳將壻之,却弗顧。
  萬曆丁丑進士,授確山知縣。
  按奸豪夙盜悉寘諸法,議四禮以易鄙俗。
  刑部郎艾穆以論張居正謫戍過縣,士性留署中爲治装。
  或諷以禍,仍勿顧。
  居五年,徵授禮科給事中。
  首陳天下大計,言朝廷要務二 :曰親章奏、 節財用; 官司要務三 :曰有司文網、 督學科條、 王官考覈;兵戎要務四曰中州武備、晉地要害、北寇機宜、遼左戰功。
  疏凡數千言,深切時弊,多議行。
  詔製鼇山燈,未幾慈寧宫火,士性請停前詔,帝納之。
  尚以丁此吕改官,劾杨巍阿輔臣申時行,時行納巍邪媚,皆失大臣誼。
  時行,士性座主也。
  又疏言朝廷用人,不宜專取容身緘默、 緩急不足恃者。
  請召還沈思孝、 吳中行、 艾穆、 鄒元標、 黄道瞻、 蔡時鼎、 聞道立、顧憲成、孫如法、姜應麟、馬應圖、王德新、盧洪春、彭遵古、諸壽賢、顧允成等。
  忤旨不報。
  又嘗言河南北當設官募兵,隨地練習,以防意外。
  人皆笑爲迂,未幾果有陳金、 王自簡之變。
  内艱服闋,值遣官視黄河。
  士性言,自徐而下,河身高而束以隄,隄與城平,委全力於淮,而淮不任,黄水乘運河如建瓴,高、寶、興、 鹽諸生民咸託之一丸泥,不如復故道。
  考故道由桃源三義廟達華家衝,與淮合在清河縣北,别有濟運一河在縣南,蓋支河耳。
  河强奪支河而南,而自棄北流之道。
  然河形固在,自桃源至瓦子灘九十里,地不耕,無廬墓之礙,而開河費稍倍,然一勞永逸,祖陵、淮城俱無患也。
  至清海口之說亦非是,海低於河,河淤非海之罪。
  章上,卒不行。
  遷吏科給事中。
  戊子典試四川,即遷四川參議,未任,移廣西,建懷遠、 荔波二縣城。
  晉雲南瀾滄兵備副使。
  撫州賈險健爲土人患,士性力刷其弊。
  麗江産金,其土府黠悍,祖、父皆弒襲,以助餉加參政,命已下,爲駁罷之。
  改河南提學,晉山東參政。
  乙未召爲太僕少卿,提督京營。
  河南缺巡撫,廷推首王國,士性次之。
  帝特用士性,士性疏辭,言資望不及國。
  帝疑其矯,且謂國實使之,遂出國於外,調士性南京。
  久之,遷鴻臚卿,卒。
  年五十二。
  士性素以詩文名天下,且性好游,足迹遍五岳,旁及峨眉、太和、白岳、點蒼、鷄足諸名山。
  著有《五岳游草》、《廣游記》、《廣志繹》、《玉峴集》。
  祀鄉賢祠。
  《明史》,参《 續台考》、《 府志》。
  子立轂,字伯無,号紫芝,萬曆三十四年舉人。
  《府志》。
  任樂清教諭,推一時師表。
  《温州府志》。
  陞新淦知縣,見對簿寃號,遂解組歸。
  终母養,即祝髮西湖禪林。
  《洪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廣志繹》五卷,《 雜志》一卷。
  編修汪如藻家藏本明王士性撰。
  此書又於《五岳游草》、《廣游記》以外,追繹舊聞,以補未及者也。
  首爲方輿崖略,次兩都,次諸省,附以《雜志》。
  其《四夷輯》一種,列目於雜志之前,然有録無書,注曰「考訂嗣出」,蓋未刊也。
  凡山川險易、民風物産之類,巨細兼載,亦間附以論斷。
  蓋隨手記録,以資談助,故其體全類說部,未可盡據爲考證也。
  《黔志》一卷。
  編修程晉芳家藏本明王士性撰。
  曹溶收入《學海類編》中。
  覈其所載,即士性《游記》中之一篇一 。
  書賈摘出,别立此名以售欺者也。
  《豫志》一卷。
  編修程晉芳家藏本明王士性撰。
  亦其《五岳游草》之一篇二 ,曹溶摘入《學海類編》者也。
  《四庫全書總目》 卷七八存目台州外書廣志繹書録《廣志繹》五卷,王士性撰。《游草》記山水勝境,此書則兼志山川形勝、要害、河海運道及五方人情土物,尤爲有益經世之學,非但緒餘足供多識而已。
  乃恒叔晚年之作。
  其稿先流落四明,楊莊持得之三 ,屬署奉化令楊體元付梓,因兵燹失去,繼重得録本於李氏。
  以《游草》內《 雜志》 二篇有《 廣志繹》 所未備者,並附梓之。體元自序其刻書顛末如此。
  《台州外書》 卷七《 藝文》 清楊刻本廣志繹跋《廣志繹》 六卷,明天台王士性撰,康熙丙辰( 一六七六 ) 刊本。
  據楊序,是書雖有萬曆馮夢禎序及王自序,但在明代實未鎸板。
  書共六卷,第六卷《 四夷輯》,刊書時已有所顧忌,故抽出未刻,僅於卷末下注「考訂嗣出」,諒亦未嘗「嗣出」,蓋可必也。
  因少此一輯,致不足六卷之數,楊氏乃從王著《五岳游草》中抄附《雜志》,以強湊成卷數耳。
  第三卷中匈奴之「奴」 字及「虜」字,皆作墨釘,正避清人忌諱之故。
  其卷末「山西互市」一節,亦有目無文,是與不刊《四夷輯》同一意也。
  書末有缺頁,致佚「奇石「」、温泉」「、聲音」三節。
  是書對地志及明代掌故多所補拾,然亦有淺陋之處,則又明人著作之通病,無足怪者。
  王撰《五岳游草》,予藏一清鈔本,一後印本,並志於此。
  成都李一氓記,五九年夏日於都門寓樓。
  齊魯書社《 四庫存目叢書》 史部第二五一冊

附注

【校勘記】 一二《黔志》、《豫志》皆《廣志繹》中之一篇,四庫館臣所云,誤。 三 楊莊持 :爲「楊齊莊」之誤。 蓋康熙《 台州府志》 所録楊體元序先誤爲「持莊」,戚氏再倒誤爲「莊持」也。

知识出处

廣志繹

《廣志繹》

余已遍海內五岳與其所轄之名山大川而游,得文與詩若干篇記之矣。 所不盡於記者,則爲《 廣游志》 二卷,以附於說家者流。 玆病而倦游,追憶行蹤,復有不盡於《志》者,則又爲《廣志》 而繹之,前後共六卷。 書成,自爲叙曰 :夫六合無涯,萬期何息,作者以澤,量非一家。 然而言人人殊,故談玄虛者 ,以三車九轉,而六藝之用衰; 綜名實者,尚衡石鑄刑書,而結繩之則遠; 攬風雅者,多花間草堂,而道德之旨溺; 傳幽怪者,喜蛇神牛鬼,而布菽之軌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