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初先生雜志 上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廣志繹》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233
颗粒名称: 王太初先生雜志 上卷
分类号: Z122.553
页数: 10
页码: 一四九-一五八
摘要: 地脈 自昔以雍、冀、河,洛爲中國,楚、吳、越爲夷,今聲名文物,反以東南爲盛,大河南北不無少讓,何 客有云一 此天運循環,地脈移動,彼此乘除之理。
关键词: 地方丛书 台州 清代

内容

地脈 自昔以雍、冀、河,洛爲中國,楚、吳、越爲夷,今聲名文物,反以東南爲盛,大河南北不無少讓,何 客有云一 此天運循環,地脈移動,彼此乘除之理。
  余謂是則然矣,要知天地之所以乘除何以故 自昔堪輿家皆云天下山川起崑崙,分三龍入中國,然不言三龍盛衰之故。
  蓋龍神之行,以水爲斷。
  深山大谷二 ,豈足跡能遍三 惟問水則知山。
  崑崙據地之中,四傍山麓,各入大荒外。
  入中國者,一東南支也。
  其支又於塞外分三支 :左支環虜庭陰山、賀蘭,入山西,起太行數千里,出爲毉巫閭,度遼海而止,爲北龍。
  中循西番入趨岷山,沿岷江左右四 。
  出江右者,包叙州而止; 江左者,北去趨關中。
  脈系大散關,左渭右漢,中出爲終南、 太華。
  下秦山起崧高,右轉荆山抱淮水,左落平原千里,起泰山入海。
  爲中龍。
  右支出吐蕃之西,下麗江,趨雲南,遶霑益五 、貴竹關嶺,而東去沅陵。
  分其一由武岡出湘江西至武陵止; 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陽山過九嶷、衡山,出湘江,東趨匡廬止; 又分其一過庾嶺、度草坪去黄山、天目,三吳止; 過庾嶺者,又分仙霞關,至閩止。
  分衢爲大盤山,右下括蒼,左去爲天台、 四明,度海止。
  總爲南龍。
  宋儒乃謂南龍與中龍同出岷山,沿江而分。
  蓋宋畫大渡河爲守,而棄滇雲,當時士夫游轍未至,故不知而臆度之也。
  今金沙江源出吐蕃,向犂牛河入滇下川江,則已先於塞外隔斷岷山矣。
  故南龍不起岷山也。
  古今王氣,中龍最先發,最盛而長,北龍次之,南龍向未發,自宋南渡始發。
  而久者宜其少間歇,其新發者其當坌涌何疑。
  何以見其然也 洪荒方闢,伏羲都陳,少昊都曲阜,顓頊都牧野,周自后稷以來起岐山豐、鎬,生周公、孔子,秦又都關中,漢又都之,唐又都之,宋又都汴,故曰中龍先而久。
  黄帝始起涿鹿,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後盡發於塞外。
  玁狁、 冒頓、 突厥諸國之王六 ,最後遼、 金至元而亦入主中國,故曰北龍次之。
  吳、 越當太伯時,猶然被髮文身七 ,楚入春秋尚爲夷服,孫吳、 司馬晉、 六朝,稍稍王建康,僅偏安一隅,亦無百年之主。
  至宋高南渡,立國百餘年,我明太祖方纔混一八 ,故曰南龍王方始也。
  或謂雲貴、 東西廣皆南龍,而獨盛於東南何曰 :雲貴、兩廣皆行龍之地。
  前不云乎,南龍五支 :一止於武陵、 荆南,一止於匡廬,一止於天目、三吳,一止於越,一止於閩,咸遇江河湖海而止不前,則必於其處涌躍潰出,而不肯遽收,宜今日東南之獨盛也。
  然東南他日盛而久,其勢未有不轉而雲貴、百粵。
  如樹花先開,必於木末,其髓盛而花不盡者九 ,又轉而老幹内,時溢而成萼,薇、 桂等花皆然。
  山川氣寧與花木異 故中龍先陳、 先曲阜,其後轉而關中; 北龍先涿鹿、先晉陽,後亦轉而塞外。
  今南龍先吳、楚、閩、越,安得他日不轉而百粵、鬼方也 或謂齊魯亦中龍之委也,乃周、 孔而後,聖人王者不生,意先輩秀顥所鍾多矣一〇 曰 :固然,亦黄河流斷其地脈故也。
  河行周、秦、漢時,俱河間入海。
  河間者,禹九河之間也,故齊、魯爲中龍。
  自隋煬帝幸江都,引河入汴,河徑委淮,將齊、 魯地脈流隔,尚得泰山塞護海東,王氣不絕,故列侯將相英賢不乏,而聖王不興,意以是乎。
  然則我本朝王氣何如一一 曰 :俱非前代之比。
  前代龍氣王一支,至於我聖朝鳳、 泗祖陵一二 ,既鍾靈於中龍之滙,留都王業又一統於南龍之委,今在長安宫闕陵寢又孕育於北龍之蹕,兼三大龍而有之,安得不萬斯年也。
  此余於《送徐山人序》中已及之,而未詳其說耳一三 。
  形勝 自古郡國分治割裂,茫乎無據,惟我本朝兩都各省會一四,天造地設,險要不易。
  兩都乃我二祖創建一五,神謨廟畫,制盡善弗論。
  如出都門以西則晉中,太行数千里亘其東,洪河抱其西,沙漠限其北,自然一省會也。
  又西則關中,河流與潼關界其東,劍閣、 梁山阻其南,番虜臂其西北,左渭右漢,終南爲宗,亦自然一省會也。
  轉而南則蜀中,層巒疊嶂環以四周,沃野千里蹲其中服,岷江爲經,衆水緯之,咸從三峽一綫而出一六,亦自然一省會也。
  出峽而東則入楚,長江横絡,江南九水滙於洞庭,江北諸流導於漢水,然後入江; 沅、桂、永、吉、袁、 寧諸山包其前,荆山裹其北,亦自然一省會也。
  又東則江右,左黄山,右匡廬,二龍咸自南來,迤逶東、西、南三面環之,衆水皆出於本省,浸於彭蠡,一道以入於江,去水來山,長江負其後,亦自然一省會也。
  五嶺以外爲兩廣,廣右又自爲一局,三江咸交於蒼梧以東,又分梅嶺以東自爲一支,以包乎北,盡東海爲閩,皆大海前遶之,亦皆自然一省會也。
  西南萬里滇中,滇自爲一國,貴竹綫路,初本爲滇之門户,後乃開設爲省者,非得已也。
  牂牁、烏、 柳諸水散流,湖北、 川東轄制非一,蓋有由矣。
  獨中原片土莽蕩,數千里無山,不得不强畫野以經界之,故睢、 陳以東,鳳、 泗而北,兖、 濟以南,人情土俗不甚差殊。
  然兩河河流中貫,淮、 衛爲輔,太行在後,荆山在前,秦山西峙,崧高中起,亦自然一省會也。
  山東以泰岱爲宗,其於各省,雖無高山大川之界,然合齊、魯爲一,原自周公、太公之舊疆也,不入他郡邑矣。
  惟兩浙兼吳、越之分土,山川風物,迥乎不侔。
  浙西澤國無山,俗靡而巧,近蘇、常,以地原自吳也。
  浙東負山枕海一七,其俗朴,自甌越爲一區矣一八 。
  兩都一統之業,自我本朝始。
  南都轉漕爲易,文物爲華,車書所同,似乎宗周。
  北都太行天塹,大海朝宗,扼夷虜之吭,據戎馬之地,似乎成周。
  附龍江客問昔在龍城,客有問余黔中、百粤風氣久不開者。
  余曰 :「江南諸省會,雖咸多山,然遇作省會處,咸開大洋,駐立人烟,凝聚氣脈,各有澤藪停蓄諸水,不徑射流。
  即如川中,山纔離祖,水尚源頭,然猶開成都千里之沃野,水雖無瀦,然全省群流,總歸三峽一綫,故爲西大省。
  獨貴竹、 百粵山,牽群列隊向東而行,粵西水好而山無開洋,貴竹山劣而又無閉水,龍行不住,郡邑皆立於山椒水濆,止爲南龍過路之場,尚無駐蹕之地,故粵西數千年闇曶,雖與吳、 越、閩、廣同入中國,不能同耀光明也。
  黔中概可知已。
  昔蒙恬被收,自嘆曰 :『吾築長城,起臨洮負海,吾不無絕地脈哉。
  』宋徽宗時,有人於汴城中夜步月,偶鑑盆水,駭而歎曰 :『天星不照,地脈已絕,此地不久當爲外虜矣一九 』。此未可以堪輿言少之。」 風土 南北寒暑,以大河爲界,不甚相遠。獨西南隅異。
  如黔中則多陰多雨,滇中則乍雨乍日; 粵中則乍暖乍寒,滇中則不寒不暖。
  黔中之陰雨,以地在萬山之中,山川出雲,故晴霽時少。
  語云「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也。
  粵中之乍暖乍寒,以土薄水淺,陽氣盡洩,故頃時晴雨疊更,裘葛兩用。
  兼之林木薈蔚,虺虵嘘吸,烟霧縱横,中之者謂之瘴瘧宜也。
  獨滇中風氣,思之不得其故。
  夏不甚熱,冬不甚寒,日則單夾,夜則枲絮,四時一也。
  夏日不甚長,冬日亦不甚短,余以刻漏按之,與曆書與中州各差刻餘。
  又鎮日咸西南風,風别不起東北,冬春風刮地揚塵,與江北同。
  即二三百里内,地之寒熱,與穀種之先後懸絕星淵。
  地多海子,似天造地設,以潤極高之地,亘古不潰不堙,猶人之首上脈絡也。李月山謂其地去崑崙伊邇,勢極高而寒; 以近南,故寒燠半之。
  以極高,故日出没常受光先,而入夜遲也。
  未知然否。
  河、 汝在江北,而暑月之熱反過吳、 越,蓋夏至日行天頂嵩高之上,正對河、 汝,而吳、越稍偏也。
  長沙乃衡岳之麓,洞庭、鄂渚上流,而古稱卑濕,蓋其地咸黄土,黏膩不漏,故濕氣凝聚。
  謂卑而濕者,臆解耳。
  附龍江客問客有問余廣右俗,冷熟不以寒暑,而以晴雨。
  即土人亦不得其說,但知此中陽氣大洩,故多熱而已,而不知其所以然,請以土薄水淺之云而申繹之。
  余曰 :「此無他,特以地氣有厚薄疏密之故也。
  廣右地脈疏理,疏則陽氣易於透露發洩,故自昔稱炎方。
  一至天晴日出,則地氣上蒸,如坐甑中,故雖隆冬亦無異於春夏之日。
  然其地居萬山中,山皆拔起,純是岩石,無寸土之附。
  石氣本寒,今走廣右諸洞,深入里餘,雖六月披裘,亦戰慄不自持,氣寒故也。
  一至天欲雨,則石山輸雲,嵐烟岫霧,踵趾相失。
  咸挾石氣而升,幽寒逼人,故雖盛暑,亦無異於隆冬之時。
  及夫雲收雨止,日出氣蒸,乍熱乍寒,無冬無暑,皆以是故。
  或謂南中同此土也。
  廣右居交、 廣之内,暖氣反發洩過於彼土者何 蓋他處山少,而廣右純山。
  山少者地土相兼,脈理本密,兼以地皆種植,尺寸不遺,地氣上升,多宣洩於五穀。
  又糞壅澆溉,地面肥饒,故密而地氣不甚洩。
  廣右地氣盡拔爲石山,則餘土皆虚,業已無石而疏理,又滿眼荒蕪,百里無人烟,十里無稼穡,土面不肥二〇 ,穀氣不分,地氣無所發洩,安得不隨日上升而散,中於人之肌膚也。
  以是知寒暑之故,半出於天,半出於地。
  風光日色之寒暑,出於天者也; 氣候之寒暑,出於地者也。
  地薄而理疏,則氣升而多暑; 地厚而理密,則氣斂而多寒。
  非專爲方隅南北之故也。
  向讀《異域志》,見陰山沙漠之北萬餘里有其地四時皆春、 草木不凋者,嘗疑其無有。
  極北愈寒,安得爲是說也 乃今意誠有之,正爲地各有厚薄疏密,其果不全繫於天,與南北方隅之故與 若謂寒暑盡出於天,則今高山峻嶺之上,漸近於天,漸遠於地,宜其多暑而無寒矣,何故山愈高而愈寒二一 ,豈非土石厚而地氣隔,故寒多。
  亦其一驗。
  夷習 如南倭、北虜、西番類多一俗,惟西南諸夷,種類既繁,俗習各别。
  在廣右者,曰傜、 曰僮、 曰■、 曰侗、 曰水、 曰■、 曰狼。
  ■與侗同,水、 ■稍寡。
  俗惟傜最陋,傜自謂槃瓠所生,男則長髻插梳,兩耳穿孔,富者貫以金銀大環,貧者以雞鵝毛雜綿絮繩貫之。
  衣僅齊腰,袖極短,年十八以上謂之裸漢,用猪糞燒灰洗其髮,尾令紅,垂於髻端,插雉尾以示勇。
  善吹盧笙,聲如鐘,大者二人抬,一人吹。
  田事畢,則十餘人爲群越村,偕其村之幼婦偶歌,謂之「博新雙」,三旬以上則否。
  女則用五彩繒帛裰於兩袖,前襟至腰,後幅垂至膝下,名狗尾衫,示不忘祖也。
  汲水負薪,男以肩,女以藤繩繫於首,垂於背以行。
  謂男首出槃瓠,大頭也; 女肩出於高辛公主,金肩也。
  故以輕重别。
  亦造金銀首飾,如火筯横於髻,謂大莢釵二二 。
  有裙無褲,裙最短露膝。
  婚姻必娶妹姊之女,謂之「還頭」。
  兄死,弟妻其嫂; 弟死,兄亦如之。
  新娶入門不即合,其妻有數鄰女相隨,夫亦凂數男相隨,答歌通宵,至晚而散,返父母家。
  遇正月旦、三月三、八月半,出與人歌,私通及有娠,乃歸夫家,已後再不如作女子時歌唱也。
  葬不用浮屠,宰牲飲酒而已。
  居室不喜平地,惟利高山。
  男女終身不卧牀,亦不知製被,惟於室内造一火爐二三,四圍鋪板,中爲炊爨具,夏夜投蒿草以燎蚊,男婦長幼俱集其上二四,新客對卧亦不避嫌也。食以糯米炊飯,用木盤盛之,長幼相聚,浣手以摶,不用筯、 碗。
  凡待客,以盤盛全牲,主人用大剪剪細,選美者數臠奉客,餘分嘗之。
  病不服藥,惟用雞卜,宰猪、羊、牛、 馬救病,鳴土鼓祀神,酒用香茅和米造之,不愈則傾家焉。
  僮俗男女服色尚青蠟點花斑,式頗華,但領、袖用五色絨綫繡花於上。
  居室無問貧富,俱喜架樓,名之曰欄,上人下畜,不嫌臭穢。
  娶婦回父母家,與傜同,惟耕作收穫,四時節令,方至夫家; 至不與言語,不與同宿,寄宿於鄰家之婦女。
  一二年間,夫治欄成,與人私通有孕,方歸住欄。
  大都夷人首子,皆他人所生,故夷無無子者,其種類不絕以是也。
  葬亦如傜,不治衣衾。
  ■、 侗俗頗同,水、 ■類稍寡。
  僮性稍馴,易制服,緣遥民爲城中人佃丁也二五 。
  傜性最惡難馴。
  狼則土府州縣百姓皆狼民,衣冠、 飲食、 言語頗與華同。
  其在黔中者,自沅陵至普安二千里,總稱曰苗。
  此真槃瓠遺種,如蔡家、仲家,其尤者。
  俗輕生喜鬬,時調爲兵。
  額髻不巾,短衣裹足,言語侏■,然頗有妻子田畜,其在滇者則更夥。
  惟僰人乃六詔遺種,世爲土著民,風俗與漢人不甚差殊。
  羅武形偉,駢脇睅目,然輕迅■趫,可用戰鬬。
  又善牧牛羊,其婦人取牛羊乳作醍醐,爲餅饌貿於市中。
  羅羅形狀、氣味與羅武近,生來齷齪,不事梳洗,男婦赤脚,身穿短裙,緣山崖而廬,畜彘牧羝,惟恃蕎麥,燔山以種。
  白夷性嗜鼠,見則群聚逐之,或馳突掘地穴牆,必獲而後已。
  又善没,取魚爲戲; 在景東者性好潔,四時沐浴。
  密人之族,又異於他種,狼心獸性,不可訓治,惟穴山燒炭,以易衣食二六 ,人亦以禽麋視之。
  黑夷形類羅羅,善弓弩,出入必佩之。
  以扯蘇爲業,婦刈男擔。
  散毛都形體服食稍似僰人,其婦女間有姿容,然跣足,妬而多靨。
  此族善耕牧,於諸夷中獨稱富贍。
  俄尼之種,大率類白夷。
  逐水草而居,水中昆蟲蝝蚳之屬,並取食之。
  ■■好獵,住深山,不畏寒冷。
  蒲蠻黑面毛頭,善能捕捉。
  又蒲人、縹人、哈剌,其色多黑如墨,有被殺者,其骨亦如之,蓋黑骨鷄類。
  此余所知者,其他種類尤多,枚舉不盡。

附注

【校勘記】 一 有云 :楊刻本作「曰」。 二深山大谷楊刻本上有「然」字。 三足跡楊刻本無「跡」字。 四中 :楊刻本作「中支」。 岷江 :楊刻本無「江」字。 五 霑益 :楊刻本無此二字。 六 諸國 :楊刻本作「夷狄」。 七被楊刻本作「披」。 八明 :楊刻本作空格。 九髓 :楊刻本作「體」。 一〇顥楊刻本作「穎」。 一一我本朝 :楊刻本作「我朝」。 一二至於我聖朝 :楊刻本作「惟我朝」。 一三 楊刻本無「耳」字。 一四 我本朝 :楊刻本作「我朝」。 一五 我二祖 :楊刻本無「我」字。 一六咸 :楊刻本作「或」。 一七枕 :楊刻本作「煮」。 一八 甌越 :楊刻本無「越」字。 一九外楊刻本作「胡」。 二〇面 :楊刻本作「氣」。 二一故 :楊刻本作「其」。 二二大楊刻本作「火」。 二三室內 :楊刻本作「內室」。 二四婦 :楊刻本作「女」。 二五遥 :楊刻本作「近」。 二六易 :楊刻本作「爲」。

知识出处

廣志繹

《廣志繹》

余已遍海內五岳與其所轄之名山大川而游,得文與詩若干篇記之矣。 所不盡於記者,則爲《 廣游志》 二卷,以附於說家者流。 玆病而倦游,追憶行蹤,復有不盡於《志》者,則又爲《廣志》 而繹之,前後共六卷。 書成,自爲叙曰 :夫六合無涯,萬期何息,作者以澤,量非一家。 然而言人人殊,故談玄虛者 ,以三車九轉,而六藝之用衰; 綜名實者,尚衡石鑄刑書,而結繩之則遠; 攬風雅者,多花間草堂,而道德之旨溺; 傳幽怪者,喜蛇神牛鬼,而布菽之軌殊。

阅读
0.2034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