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開金沙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滇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197
颗粒名称: 議開金沙江
分类号: Z122.553
页数: 3
页码: 一六八-一七〇
摘要: 金沙江源出吐蕃界, 至共龍川犛牛石下南流, 漸廣, 故名犛水, 後因訛爲麗水云。 東經巨津、寶山二州,三面臨麗江府,又東經鶴慶,受様共江諸水; 又東經北勝,受桑園、龍潭、程海諸水; 又東經姚安, 受蜻蛉、 弄棟、 龍蛟諸水; 又東經楚雄、 定遠, 受龍川江諸水; 又東經武定北,受元謀、西溪、滇池、螳螂川、羅次、富民諸水; 又東經東川、濟慮部,過烏龍山,受尋甸牛欄江、谷壁川、齒化溪諸水。
关键词: 地方丛书 台州 清代

内容

金沙江源出吐蕃界, 至共龍川犛牛石下南流, 漸廣, 故名犛水, 後因訛爲麗水云。 東經巨津、寶山二州,三面臨麗江府,又東經鶴慶,受様共江諸水; 又東經北勝,受桑園、龍潭、程海諸水; 又東經姚安, 受蜻蛉、 弄棟、 龍蛟諸水; 又東經楚雄、 定遠, 受龍川江諸水; 又東經武定北,受元謀、西溪、滇池、螳螂川、羅次、富民諸水; 又東經東川、濟慮部,過烏龍山,受尋甸牛欄江、谷壁川、齒化溪諸水; 又東經烏蒙南,又東經馬湖府,受尼溪、大汶、小汶諸水; 又東至叙州府,始合大江,此南中西北之險,蒙氏僭稱北瀆者也。 正統間,靖遠伯王驥曾議開濬,未果。 至嘉靖初,巡撫都御史黄衷復議開工,役垂具,爲武定土酋鳳朝文所梗,會衷即陞任, 事遂寢。 其後巡撫汪文盛亦委官踏勘, 而朝文妻瞿氏爲女土官, 又從而阻撓之。 巡按毛鳳韶知其事, 分巡洱海時, 復上議云: 「雲南有水路直抵四川馬湖府, 初以遐僻爲土人所據。我國家郡縣其地,同于華夏,然貢獻之物,摃官使之行李,軍民商賈之往來,擔負千里, 筋力已疲。 而土官土舍因見道路阻絶, 每懷異志。 及今國勢强勝, 不行開通, 將來之悔, 不敢謂無也。本道訪據武定府揭稱,本府有迤東水路,自雲南海口至安寧、羅次、富民、只舊、 你革、 達吉、 普渡、 河安、 革法, 于土色出東川大江邊, 至阿納木姑, 共一十三站, 内土色有疊水; 又迤西水路,自雲南陸路至富民、武定、虚仁、環洲凡五站,至金沙江巡檢司下船,至罵剌母、 白馬口、 粲剌則、 五曲、 革直、 勒則、 卓剌、 除魯圭、 寧抄、 答甸、 沙吉、 撒麻村亦至土色、大江阿納木姑凡一十四站,内卓刺、沙吉有疊水。 又據金沙江土巡檢禀,弘治正德間,馬湖府安監生放杉木, 嘉靖十七年, 王萬安亦放杉木, 俱五板大船經過, 中惟虎跳、 天生橋, 亦十分不爲險阻。 又據姜驛驛丞禀,每見販木客人結成簰筏,自本司江流六日即抵馬湖等情, 各到道爲照。 前項水道, 武定、 迤東極爲捷徑, 但訪得河内間有蠻尖石, 兩邊崖石生合成橋,水從石縫流下,未委虚的一 。若迤西金沙江,則水面洪闊,四時横流,客商通販,前後不絶。 中間雖有虎跳二灘,然皆沙石易鑿,此斷然可通而無疑者也。 合無先將東西二道各委能幹官,帶領匠役鄉導,沿河踏勘,直至馬湖,中間要見舟楫無礙者幾處,危石可鑿者幾處, 幾丈幾尺,如有絶險,人力難施者,或作兩截盤運,沿河陸路可通者幾處,不通而應合開闢者幾處,幾里幾十步,及沿江有無人烟稀密,堪立驛逓哨堡等項,各計合用功力人匠若干, 錢糧若干,勘估明白,畫圖造册回報。 然後擬議,奏請開通。 不獨一時一方之利,實國家久安長治之計云。 」適值地方多事, 議竟不行。 隆慶初,鳳酋誅滅,巡撫陳大賓復爲題請,而議者多甲乙之詞,大抵謂金沙之道一通, 則商賈競于舟而憚于陸,筭緡之利告竭於程番之八府二,而九驛之途鞠爲茂草矣。 至天啟中,安酋倡亂,貴陽道阻,頗議開通。 按察使莊祖誥謂: 自巡檢司開,由白馬口歷普隆、紅巖石、剌鮓至廣翅塘,皆禄勸州地,其下有三灘,水溢没石乃可放舟,涸則躋岸纜空舟以行。 又歷直勒村、罵剌、土色皆會禮州地,其下有鷄心石,石如堆者三,纍江中,舟者相水勢緩急可行。 又歷踏照、 亂得、 頭峽、 剌鮓至粉壁灘甚駛, 皆東川地。 又歷驛馬河、 新灘至虎跳灘、 隂溝洞皆巧家地, 虎跳湍瀉, 陡石不可容舟, 隂溝二山頽集, 水行山腹中, 皆從陸過灘, 易舟而下。 又歷大小流灘, 爲蠻彝司地。 又歷黄郎、 木鋪、 貴溪寨、 業灘至南江口爲烏蒙府地, 始安流。自廣翅塘至南江, 木商行之可十日。 又至文溪、 鐵索江邊數灘, 歷麻柳灣、 教化巖爲馬湖府地。 又歷洩灘、蓮花、三灘、會溪、石角灘至叙州府。 其説甚明晰。 然此時明運將終, 救敗不暇,竟莫能開通也。 續禹功所未至,以疏西南朝宗之水道,是所望于全盛之世矣。

附注

【校勘記】 一未委: 「委」字康熙鈔本作「審」。 二 八府: 底本作「入府」,四庫本、 康熙鈔本均作「八府」,是, 蓋手民以形近誤刻, 因據改。

知识出处

滇考

《滇考》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滇考》 上下二卷, 先君子於二十年前得刻本於洪筠軒别駕頤煊宅, 手自抄録, 内闕十餘頁,頗以爲憾。 宰扶風時校刻《叢書》,以是編未獲全璧,姑遲剞劂。 本年槐夏解組歸田, 適郭石齋茂才協寅持所得善本至, 先君一見驚喜, 即命付梓。 未開雕, 倉卒棄養。 畇等謹遵先志,黽勉觀成。 奈末學謏聞,又在苫■中,神思瞀亂,雖屢經勘對,而落葉未能盡掃,惟大方家垂諒焉。 道光辛巳嘉平朢日,棘人宋經畬、曾畇、倫疇仝誌。 甲午五月,廖翼卿雲汀、宋衛木門、宋珣秋子、宋瑱聽石重校。

阅读
0.2081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