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大理國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滇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181
颗粒名称: 段氏大理國始末
分类号: Z122.553
页数: 8
页码: 七七-八四
摘要: 段氏之先爲武威郡人,唐天寶末,段儉魏佐蒙氏有功,賜名忠國,擢清平官,六傳而生思平。 思平生有異兆, 及長, 智量不凡, 仕爲通海節度使。 楊干貞簒立, 思平圖雪國憤, 深自韜晦,干貞忌之。 思平慮不免, 卜於秀山神祠, 往巴甸就其舅爨判自匿。 干貞索捕甚急, 思平與買嗣舊臣高氏暱,高方爲善巨守,亦有志興復,密遣人招思平。 思平與其弟思良、軍師董伽羅走就之。
关键词: 地方丛书 台州 清代

内容

段氏之先爲武威郡人,唐天寶末,段儉魏佐蒙氏有功,賜名忠國,擢清平官,六傳而生思平。 思平生有異兆, 及長, 智量不凡, 仕爲通海節度使。 楊干貞簒立, 思平圖雪國憤, 深自韜晦,干貞忌之。 思平慮不免, 卜於秀山神祠, 往巴甸就其舅爨判自匿。 干貞索捕甚急, 思平與買嗣舊臣高氏暱,高方爲善巨守,亦有志興復,密遣人招思平。 思平與其弟思良、軍師董伽羅走就之。 追者在後,晝夜兼行,至藥師寺,避入,計必死,頃之,追者去,出視則門封蛛網矣。 至品甸波大村得奇戟,又葉鏡湖有妖物,夜出食人,行旅不敢進。 思平持戟,暮至,見水際隱隱有光如疋練,逼視之,一馬伏不動,收得之,乃神驥也,日行數百里,追者莫能逮。 行山谷中,餒甚,摘野桃剖食之,核膚有文曰「青昔」。思平怪之,以語董伽羅,對曰: 「青乃十二月, 昔乃二十一日。 今楊氏政亂, 吾當是日舉義乎 」遂至善巨, 與高氏謀。 高曰: 「東方諸部聚之,可得勝兵數萬人,動以大義,罔不濟矣。 」遂往借兵東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皆助之一 ,會於石城, 衆十餘萬, 鼓行而西, 所向無敵。 師至河尾。 是夕, 思平夢人斬其首, 又夢玉瓶耳缺,又夢鏡破,懼不敢進。 董伽羅曰: 「三夢皆吉,進也。 公爲丈夫,夫去首爲天, 天子兆也。 玉瓶去耳爲王,王者兆也。 鏡中有影,如人有敵,鏡破則無影,無影則無敵也。 三夢皆吉,進也。 」思平乃決。 明旦,引兵欲渡,莫知所從,見江尾一婦被瓔而浣者指曰: 「人從我江尾, 馬從三沙矣。 爾國名大理。 」從之得濟, 遂以後晉天福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入關, 楊干貞戰不勝,率妻子走永昌,欲入緬國,以圖恢復。 思平追至萬箭樹,自縊死,親屬皆俘。 思平自立, 改國號大理, 都陽苴咩城, 改元文德, 盡逐楊氏邪臣, 除苛令, 以董伽羅爲相國; 封高氏爲岳侯, 分治成紀、 巨橋等地; 封爨判爲巴甸侯, 祠秀山神, 加恩三十七部。 於是遠近歸心,諸彝君長各來貢獻。 後晉開運二年卒,在位八年,僞諡太祖。 子思英素不肖,思平在日,常欲廢之,以諸臣諫止。 將死,謂弟思良曰: 「吾子非承大業者,爾其善續吾緒。 」思良泣受命。 及思英立, 改元文經, 淫戲愈甚。 董伽羅諫, 不聽, 乃與思良謀, 以先王命廢爲僧, 而立思良,改元至治,在位六年,以後周廣順元年死,僞諡聖慈。 子思聰嗣,改元明德,明年又改廣德。 時蜀王孟昶不理國事,日務奢縱,委任非人。 大理覘知之,欲乘釁攻蜀,高侯不可,言: 「蒙詔强盛時, 與吐蕃連兵, 尚不能侵奪巴蜀, 卒以黷武釀内變, 宗社不保。 今聞周主英明, 削平僭亂, 孟蜀必爲所併。 吾國第當修葺城堡, 練兵養民, 以觀時變。 何必勞師遠征,啟釁召禍 」思聰從其言,不敢入犯。在位十八年死,傳子素順。時宋太祖已正位中國, 王全斌受命平蜀, 欲因兵威取滇, 以圖進上。 太祖鑒唐之禍基于南詔, 以玉斧畫大渡河曰: 「此外非吾所有也」。由是雲南不通中國。素順在位十七年,改元明政,好黄老恬淡無爲之教, 於是道教始盛, 黄冠徧滿國中。 然恭儉自持, 下人奉令守職, 國中稱爲賢明。 太宗雍熙三年卒,僞諡應道,子素英嗣。 時雲南大旱,素英爲民禱雨。 或言金輪寺有圓石如磨,高僧磨伽陀所遺, 天旱以石浸池, 天即雷雨, 名曰「濟旱石」。遂欲令人舁取, 岳侯曰: 「遠難致也。 」因就都下黑龍潭,以虎頭投之,名曰「攪龍」,以龍虎能致風雲也,果得雨。 淳化五年,李順亂蜀, 招安使雷有終遣辛怡顯使南詔。 時蜀順賊與南蠻結連爲寇, 朝廷覓能使滇者不可得,乃詔募,命官、士庶通邊事者往黎嶲界招撫之,故辛怡顯自薦請行,至道元年始訖事而歸,後作《雲南録》 獻之。 南寧酋長龍漢■遣使率西南牂牁八番諸彝貢方物。 素英在位二十四年,改元五,曰廣明、明應、明聖、明統、明治,真宗祥符二年卒,僞諡昭明。 子素亷嗣,改元啟明。 素亷一子阿統,性頑鈍,不知禮義,飲博好色,宣淫於國中,素亷常以爲憂,乃與國相謀立其姪素隆爲嗣,而廢阿統,幽於别舘,穴地通飲食。 乾興元年,素亷卒,在位十四年,僞諡宣肅。 姪素隆嗣,改元明通。 阿統之廢也,素亷之妻撫統子素真,素真幼警敏,識人意表。 阿統幽死,祖母憐素真不得立,使人讓高相。 高相言於素隆,素隆避位爲僧,傳國素真。 素隆在位五年,亦無失德,後卒,諡秉義。 仁宗天聖四年,素真立,改元正治,在位十五年卒,僞諡聖德。 子早卒,孫素興立,改元聖明。 時仁宗慶曆元年也。 素興年幼,好佚遊,廣營宫室, 於東京築春登、雲津二堤,分種黄白花其上,有遶道金稜、縈城銀稜之目。 每春月,挾妓載酒,自玉案三泉溯爲九曲流觴,男女列坐,鬬草簪花以爲樂。 時有一花,能遇歌則開,遇舞則動,素興愛之,命美人盤髻爲飾,因名素興花,後又訛爲素馨云。 素興立五年,征歛苛急,民不安生。 高國相與諸大臣共廢之,後死,僞諡天明。 思良之後無可立者,乃更立思平之孫思亷。 思亷體貌魁傑, 德量過人, 國中翕然,曰: 「此我祖餘慶也。 」皇祐元年, 廣右儂智高陷邕州,攻梧州,狄青擊敗之,謀入大理。 狄青遣楊文廣等率勁兵追之,至阿迷州合江口,智高已渡江, 不及而返。 智高之遁也, 其母與二弟留。 特磨道余靖乃令邕州守蕭注帥師潛往, 擒送關下, 又募死士使大理, 以求智高。 智高孑身投蠻, 至和泥, 其酋盧豹等皆不及從, 蠻人疑之,且虞其險詐, 鴆而殺之。 大理遂函其首, 以歸於京。 至是, 段氏始與宋通。 時宋兵駐邕,大理震動,因遣高■軍至曲靖,以防不測,而磨彌部酋蒙提居鳥蠻要害地爲梗。 高護軍因兵力取易陬籠城,令人鎮守之。 思亷在位久,改元保安、正安、正德、保德。 高護軍死,思亷於花樓前立高國公輔政碑,命僧子雲撰文,報其推戴之恩也。 在位三十一年,避爲僧,後諡孝德, 號興宗。 禪位於子連義, 改元上德。 時神宗熙寧八年也。 思亷在位, 素慕中國,嘗欲求通。 至是,遣人入貢。 神宗以遠人向化不深,欲拒二,然非舊典,故大理使者不領於鴻臚,别爲禮遣。 連義立六年,爲其臣楊義貞所弑,時元豐三年也。 義貞簒位凡四月,岳侯高智昇遣子昇泰起東方兵討滅之,而立連義之從子壽輝。 壽輝立,改元上明,以靖亂功加智昇太保,封德侯,子昇泰善闡侯。 高氏世執政柄,威令盡出其手。 智昇因權勢太盛, 自求退位, 乃令昇泰代己爲相, 而自領善闡牧, 建宅於五華山下, 鑿井得泉以居, 自號清侯。 又令工官伽宗築城于呈貢之西, 號伽宗城。 又以弟義勝治禄琫, 以高福守易門,以高連慶治羅部,以侄泰運守安寧,於楚雄築外城,號德江城,以封其侄子量成。 而巨橋皆世爲高氏有, 一門之盛, 半於大理矣。 壽輝立二年, 逼於高氏, 不自安, 避位爲僧, 更立思亷之孫正明,改元保定,時神宗元豐五年也。 後又改元建安、天祐,在位十二年,性謹恪, 尚儉素, 哲宗紹聖元年亦避爲僧, 國人奉高昇泰立之, 是爲大中國, 改元上治, 而段氏中絶。高氏聚族威楚,而定遠之外已近北邊,高氏嘗以爲患。 至是,昇泰命雲南些莫酋徙民三百戶於黃蓬穽三 。昇泰立二年,將死,謂其子泰明曰: 「段氏不振,國人推我,我不得已從之。 今其子已長, 可還其故物, 爾後人勿效尤也。 」昇泰死, 泰明遵父遺命, 復立段正明之弟正淳,改元天授,是爲後理國。 以高泰明爲相,高泰運爲栅主,賞罰政令皆出其門,國人稱爲高國主。 波斯、 崑崙諸國來貢大理者, 皆先謁相國焉。 徽宗崇寧二年, 遣高泰運入朝, 求經籍, 得六十九家以歸。 後乾道中, 高詔使者見廣南人言其國有《五經廣注》、《春秋後語》、 《三史家註》、《張孟押韻集》、《聖曆》 諸書, 皆泰運所求得也。 正淳又改元明開、 天政、 文安, 在位十三年, 避爲僧, 後卒, 僞諡中宗。 徽宗大觀二年, 子正嚴嗣, 改元日新、 文治、 永嘉、 保天、 廣運。 正嚴勤於政事, 愛民用賢, 與國主高量成謀遣使入廣南求内附。 觀察使黄璘奏聞,許之。政和六年,遣進奉使天駟爽彦貴李紫琮、副使坦綽李伯祥貢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黄、細氊、碧圩山諸物,又有樂人善幻戲,即大秦犛軒之遺,名五花爨弄。 徽宗愛之,使梨園優人學之,以供歡宴,賞賜不貲。 七年,宋遣使册段和譽爲金紫光禄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 上柱國、 大理國王。 和譽疑即正嚴也。 後因大理通貢, 有上書, 請於大渡河外置城邑,以便互市。 詔問得失,知黎州宇文嘗言: 「太祖觀地圖,畫大渡河爲境,歷百五十年無患。 今於河外置城邑, 邊隙開, 非中國之福也。 」乃止治黎州。 宣和中, 高泰運爲相, 貽木夾於邊將駱魯瞻, 以求入貢。 高宗紹興三年, 廣西奏大理國求入貢及售馬, 皆因中國多故, 不見許,惟於黎、 嶲境内彝民私相貿易, 有司不禁焉。 五年, 廣西邕州置提舉司, 市馬於羅甸等彝。 六年,廣西經略安撫司奏大理貢象、馬,詔護送行在,優禮答之。 正嚴立四十年,避位爲僧,後卒,僞諡憲宗。 紹興十七年,子正興嗣,改元永貞、大寶、龍興、盛明、建德、正興,能守父遺緒。 高量成佐之,亦稱賢相。 未幾量成退居威楚,然國有大事,正興必遣問乃決。 量成在威楚,能恤孤寡老幼, 風俗化之, 稱爲彝中君子。 正興立二十五年, 亦避爲僧, 後卒, 僞諡景宗。 孝宗乾道八年,子智興嗣,改元利貞、嘉會。 孝宗淳熙八年,大理相高護隆封其長子隆政爲姚府、 越嶲、 會川三郡演習四 ,智興使烏蠻阿■爲羅武部長。 其後裔孫法瓦浸盛, 併納洟昵、共籠等地,以其遠祖羅婺爲部名。 淳熙十二年,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國,朝夕梵咒,不理國事。 于是國婦女悉赴僧舍受戒,僧亦置室,名火居僧。 智興在位二十九年卒, 僞諡宣宗。 寧宗慶元六年, 子智亷嗣, 改元鳳曆、 元壽, 在位六年卒, 無子, 僞諡享天。 寧宗開禧元年, 弟智祥立, 改元天開。 智祥喜怒不常, 恃才妄作, 多好奇怪,常東泛螳螂川,于洛陽山上鑿十六羅漢,建法華寺,山下田免租以供僧人,安寧温泉亦盛飾宫殿,男女異室,極爲華麗。 又以段祖起于通海,乃就秀山建啟祥宫,令人守之。 理宗寶慶三年, 智祥改元仁壽, 在位三十四年, 禪位于子祥興, 後卒, 僞諡神宗。 祥興以理宗嘉熙三年立, 改元道隆。初, 元太祖鐵木貞將南征大理五 ,至鐵橋石門關遇角端獸而還, 至是已滅金, 圖宋, 先謀取蜀。 宋余玠守重慶, 元不能入, 乃議由吐蕃出大理。 淳祐元年六 ,黎州守閻師古言: 「大理請道黎、 雅入貢。 」安撫使孟珙却之, 使道邕、廣。 四年, 蒙古兵出靈關, 蜀人震恐。 大理遣將高禾迎戰,敗死。會元主窩闊台卒七 ,兵還。宋遣使祭禾,以其禦元也。 祥興在位十六年卒, 僞諡孝義。 子興智嗣, 改元天定, 時宋淳祐十二年, 即元憲宗元年也。 元復議南征,命太弟忽必烈分三道八,以宋寶祐元年十一月進薄大理。 興智及其相高泰祥迎戰,大敗,興智奔善闡,泰祥奔姚州,被執,諭之降,不屈,命斬于五華樓。 泰祥臨刑嘆曰: 「段運不回,天使其然。 爲臣隕首,吾事畢矣。 」時白日當午,忽雲起雷震,太弟異之, 曰: 「忠臣也 」禮葬之。 其妻段氏抱少子瓊泣訴, 太弟指謂侍臣曰: 「此忠臣之後, 善視之。 」乃命世其官。 長子長壽在威楚内附, 即以爲威楚萬戶。 寶祐二年, 太弟班師, 留大將兀良合經畧雲南九 ,攻善闡, 克之, 興智被執入朝, 赦以爲摩訶羅嵯一〇 ,領諸蠻從征交阯。 後又入朝, 未至卒。 元遣使諭祭, 追贈大理向義王, 賜物歸葬。 以其弟段實爲總管, 卒與元相終始焉。段氏自段思平至興智,共二十二世,皆僭稱皇帝,有廟諡、年號,凡三百五十年而國亡。 《宋史》 成于元脱脱一一,《大理國傳》 寥寥無可表見, 豈爲其遠保一方, 征伐聘問之所不及而略之歟按自後唐以迄南宋, 中國相尋於干戈, 獨雲南一隅享太平者三百餘載, 其恩澤及人亦遠矣,匪獨其主賢也。 即高氏之爲相,如岳侯之保境養民,智昇之討滅簒逆,泰明之復子明辟,泰祥之殺身成仁,咸不愧爲世臣焉。 故詳紀其始末,以補正史所未備。

附注

【校勘記】 一松爨: 四庫本無此二字。 二 四庫本作「神宗以遠人向化, 不欲深拒」,於理爲長, 且與下文相接通順, 可從。 三黃: 四庫本作「廣」。 四郡: 底本作「群」,據四庫本改。 五 鐵木貞: 四庫本作「特穆津」。 六淳祐: 底本作「淳佑」,據四庫本改。 七窩闊台:四庫本作「諤格德依」。 八 忽必烈: 四庫本作「呼必賚」,下同。九 兀良合: 四庫本作「烏蘭哈達」,下卷又作「兀良合台」,似於翻譯字音爲長。 此處底本疑或有脱文,蓋以「合台」兩字相連,字形相近而脱「台」字。謹志以備考。 一〇摩訶羅嵯: 四庫本作「瑪哈羅嵯」。 一一 脱脱: 四庫本作「托克托」。

知识出处

滇考

《滇考》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滇考》 上下二卷, 先君子於二十年前得刻本於洪筠軒别駕頤煊宅, 手自抄録, 内闕十餘頁,頗以爲憾。 宰扶風時校刻《叢書》,以是編未獲全璧,姑遲剞劂。 本年槐夏解組歸田, 適郭石齋茂才協寅持所得善本至, 先君一見驚喜, 即命付梓。 未開雕, 倉卒棄養。 畇等謹遵先志,黽勉觀成。 奈末學謏聞,又在苫■中,神思瞀亂,雖屢經勘對,而落葉未能盡掃,惟大方家垂諒焉。 道光辛巳嘉平朢日,棘人宋經畬、曾畇、倫疇仝誌。 甲午五月,廖翼卿雲汀、宋衛木門、宋珣秋子、宋瑱聽石重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