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始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滇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173
颗粒名称: 南詔始興
分类号: Z122.553
页数: 3
页码: 三九-四一
摘要: 南詔蒙氏細奴邏者, 九隆五族牟苴篤之三十六世孫也。 其父龍迦獨世居哀牢山, 因避難與子自哀牢同至蒙認,耕于巍山之麓。 細奴邏數有神異,孳牧繁息,部衆日盛。 時張樂進求爲雲南大首領,因祭鐵柱。 鐵柱者,諸葛武侯所立也。 歲久剝泐,進求重鑄之,既成,合酋長九人祭天于柱,細奴邏與焉,有鳥五色,集於柱上,久之,飛憇細奴邏左肩,衆以爲異,戒勿驚,寢食惟謹,十八日,鳥乃去。 於是衆心歸細奴邏,進求遜位焉。
关键词: 地方丛书 台州 清代

内容

南詔蒙氏細奴邏者, 九隆五族牟苴篤之三十六世孫也。 其父龍迦獨世居哀牢山, 因避難與子自哀牢同至蒙認,耕于巍山之麓。 細奴邏數有神異,孳牧繁息,部衆日盛。 時張樂進求爲雲南大首領,因祭鐵柱。 鐵柱者,諸葛武侯所立也。 歲久剝泐,進求重鑄之,既成,合酋長九人祭天于柱,細奴邏與焉,有鳥五色,集於柱上,久之,飛憇細奴邏左肩,衆以爲異,戒勿驚,寢食惟謹,十八日,鳥乃去。 於是衆心歸細奴邏,進求遜位焉。 細奴邏不敢當,相讓至再,因拔刀砍石,曰: 「我當爲主,劍入此石。 」遂入石三寸,乃受,衆推立爲主。 今蒙化府北二十五里有盟石是也。 始築城隴圩圖山上,周圍四百餘丈,稱蒙社詔。 時滇西稱詔者非一, 而蒙社在諸詔之南, 故又曰南詔。 其時有郭郡矣者爲武臣, 波羅旁者爲文臣, 又有楊波遠者號神明大士,騎青牛,能知鹽泉,開諸鹽井,國以富實。 細奴邏立二年,遣子羅晟炎入朝, 高宗納之,封爲巍州刺史,賜錦袍。 明年,復遣羅晟炎入朝謝錫命。 至上元元年,細奴邏死, 子羅晟炎嗣,恭儉能治國。 武后垂拱五年,朝京師,賜金帶錦袍歸國。 睿宗景雲元年,節度使李知古擊姚、嶲蠻,既降,又請築城,列置州縣,加賦一倍,因誅其豪雋,掠子女爲奴婢。 羅晟炎因衆亂,引吐蕃攻知古殺之。 大極元年,羅晟炎死,子炎閤嗣,未幾死。 弟晟邏皮嗣,始立孔子廟于國中,立差法收商税,築拓東龜城。 元宗初一,姚、嶲諸蠻屢叛殺都督,而晟羅皮猶奉正朔, 遣張建成入覲, 受浮圖像并佛書以歸, 請大唐匠恭韜、 徽義等至國, 建崇聖、 宏聖等寺并浮圖以鎮水患。 開元十五年死,子皮羅閣嗣,使清平官張羅皮從嶲州都督張審素擊諸蠻破之, 拔昆明及鹽城, 以功封羅皮爲永昌郡都督。 兵威既振, 思并吞諸夷, 因謀於張建成, 賂劍南節度使王昱, 請合六詔爲一, 許之, 遂并有五詔。 更連陷遼川、 永昌、 石鼓、 沙追、 賧龍、 佉賧等處之地。 二十五年, 與御史嚴正誨謀擊吐蕃, 自統軍打石橋城, 令子閣羅鳳攻石和子,既而又與中使王承訓同破劍川蠻、 瀰河蠻。 明年入朝, 封越國公, 特進開府儀同三司,賜名歸義; 子閣羅鳳亦爲左金吾衛大將軍,尋拜特進都知兵馬大將。 前後兩賜璽書, 馳遣中人册爲雲南王, 賜錦袍金鈿帶, 乃以蒙社都會未勝, 築太和城於蒼山洱水之間, 徙居之,立上下二關,曰龍首、龍尾。 天寶初,越嶲都督竹靈倩置府東爨,通安南,因開步頭, 築安寧城,賦役繁重,群蠻震騷。 於是南寧州都督爨歸王、昆明刺史爨祺求、州爨守懿、■ 山大鬼主爨彦昌、 南寧大鬼主爨崇道等攻殺竹靈倩并築城使者, 破安寧。 事聞, 唐遣中使孫希莊、御史韓洽、都督李宓等委蒙歸義討之。 歸義遣大將段儉魏與李宓等赴安寧,爨歸王及崇道等懼,率兄弟千餘人泥首謝罪,赦之。 李宓欲乘此以威東爨,激崇道殺日進及歸王。 東爨諸蠻並起驚怨,曰: 「歸王,崇道叔也。日進,崇道弟也。信讒殺親,天地不容」。各欲興師問罪。 歸王妻阿姹, 烏蠻女也, 走父部乞兵, 遣使請歸義求殺夫者。 歸義爲請於朝, 仍以歸王子守隅爲南寧州都督,歸義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子輔朝,以和解。 而崇道、守隅仍相攻討不置。 阿姹請歸義爲興師,乃協同諸爨逐崇道走黎州,遂擄其族并輔朝,收還其女, 崇道尋被殺。 於是諸爨日弱, 南詔益强。 其西緬、 暹邏、 大秦, 其南交阯、 八百真臘、 占城、老撾諸國,皆歲進奇珍。 天寶四載,遣孫鳳迦異入宿衛,授鴻臚少卿,賜樂一部。 七年, 蒙歸義死, 子閣羅鳳嗣。 八年, 詔特進何履光率十道兵定南詔境, 取安寧城及鹽井。 遣中使黎敬義持册封閣羅鳳爲雲南王,以其子鳳迦異爲鴻臚上卿兼陽瓜州刺史, 都知兵馬大將軍。 自細奴邏至此凡五世,俱奉唐正朔。 閣羅鳳立三年,始改元,立國號曰大蒙。 又五世, 世隆始僭稱皇帝。 細奴邏僞稱奇嘉王,號高祖; 羅晟炎號興宗; 晟羅皮稱威成王,號太宗; 惟皮羅閣失號諡,《南詔野史》即稱歸義王云。

附注

【校勘記】 一元:當作「玄」,係清人避聖祖玄燁諱而改。

知识出处

滇考

《滇考》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滇考》 上下二卷, 先君子於二十年前得刻本於洪筠軒别駕頤煊宅, 手自抄録, 内闕十餘頁,頗以爲憾。 宰扶風時校刻《叢書》,以是編未獲全璧,姑遲剞劂。 本年槐夏解組歸田, 適郭石齋茂才協寅持所得善本至, 先君一見驚喜, 即命付梓。 未開雕, 倉卒棄養。 畇等謹遵先志,黽勉觀成。 奈末學謏聞,又在苫■中,神思瞀亂,雖屢經勘對,而落葉未能盡掃,惟大方家垂諒焉。 道光辛巳嘉平朢日,棘人宋經畬、曾畇、倫疇仝誌。 甲午五月,廖翼卿雲汀、宋衛木門、宋珣秋子、宋瑱聽石重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