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赤城志》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047
颗粒名称: 天台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三七九-三八二
摘要: 大溪,在縣西南五十步。源出婺州東陽縣,以其受始豐、天台、桐柏之水,故名。靈溪,在縣西北一十五里福聖觀前。今縣東二十里亦有靈溪,蓋其名適類云。舊傳僧曇猷訪赤城,有一媼與之語,神怒,投媼於淵,猷飛錫救之,其溪立涸,故以爲名。神跡溪,在縣東北五里。與國清溪共流至神跡廟分支,一入臨川橋,一入孝義橋。左溪,在縣西三十里壽昌路上,與關嶺接,委蛇曲折,凡七十里至大溪。玉女溪,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桐柏觀前。界溪,在縣東四十里,一名介溪。幽溪,在縣東北二十里淨明院前。瀑布潭,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無相院側,一名戲龍。始豐湖,在縣南四十步。今爲大溪水衝壞,併爲一矣。每春夏時雨則眾流灌注,激涌雷吼,或云通海,又云海眼。
关键词: 台州 名胜古迹 人文地理

内容

大溪,在縣西南五十步。源出婺州東陽縣,以其受始豐、天台、桐柏之水,故名。順流而下,凡一百一十七里至州。始豐溪,在縣西南百步。源出大盆山,東流一百八十里與天台、桐柏二水合,始入大溪。青溪,在縣西五里。源出天台山,南流至桐柏,又南流三里經三井下,流爲瀑布,方南入大溪。按謝靈運《登臨海嶠》詩云:「旦發青溪陰」,唐玄宗送司馬承禎詩云:「青溪祖逸人」,皆作「青」字,俗呼爲「清」者誤。楢溪,在縣東二十里。孫綽賦所謂「濟楢溪而直進」是也。杜甫詩亦云:「饑拾楢溪橡」,徐靈府記注云:「楢溪,源出華頂,從鳳凰山東南流入溪。」則得名舊矣。或又名歡溪,齊顧歡嘗居焉。靈溪,在縣西北一十五里福聖觀前。孫綽賦所謂「瀑布飛流以界道,過靈溪而一濯」是也。今縣東二十里亦有靈溪,蓋其名適類云。乾溪,在縣南一十五里。舊傳僧曇猷訪赤城,有一媼與之語,神怒,投媼於淵,猷飛錫救之,其溪立涸,故以爲名。神跡溪,在縣東北五里。與國清溪共流至神跡廟分支,一入臨川橋,一入孝義橋。左溪,在縣西三十里壽昌路上,與關嶺接,委蛇曲折,凡七十里至大溪。福溪,在縣北四十里,按晉束皙《啟蒙記》注:「天台山去人不遠,路徑福溪,水險而清。」蓋是時已有此名矣。折溪,在縣東北五里,舊經作「浙溪」。國清溪,在縣西北一十里。流九里入大溪。玉女溪,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桐柏觀前。界溪,在縣東四十里,一名介溪。羅木溪,在縣北六十里羅公嶺東南。水母溪,在縣北一百里摘星嶺南。赤城溪,在縣西北五里,入大溪。南嶴溪,在縣西北七里。響山溪,在縣東一十五里。幽溪,在縣東北二十里淨明院前。關嶺溪,在縣西四十里。惠濟潭,在石梁下。嘉泰初禱雨,現異黿。四年夏雷雨,涌出金銀藏錢,圓徑六寸餘,文曰「太平通寶」,實太宗朝賜以鎮潭者。側有佇真亭。百丈潭,在瓊臺雙闕間,翠蔓蒙絡,水聲淙然,盤澗繞麓,入爲雲溪云。靈澤潭,在縣東四十里。舊名蒼山,三潭列其下,深廣瑩澈,其龍最靈,嘉泰元年禱雨,現異蛇。石蟬潭,在縣東五十里小溪亂石中。水深無底,其靈視靈澤。金橋潭,在縣西北一十五里。水清澈可鑒,旱澇不損益。深坑潭,在縣南二十五里觔竹嶺側。瀑布潭,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無相院側,一名戲龍。河胤潭,在縣西七十里,下上雲雨,土人敬事之。雷馬潭,在縣西九十里雷馬山上。鼻山潭,在縣西一十五里。莫婆潭,在縣北一十五里。丹霞潭,在縣西北二十里。翠屏潭,在縣南三十里。泉湖,在縣西五十里。《茅君傳》云:霍林司命治赤城玉洞之府,齊永明中忽有群鵠從西北來,下集霍門,溪谷填塞,瀰漫數里,多所蹹藉,狀如爲物所驚,一夕退飛,向西北去,殆是赤城上都泉湖中物也。始豐湖,在縣南四十步。今爲大溪水衝壞,併爲一矣。降真塘,在縣北二十里。徐靈府記云:「桐柏觀前一里石壇前,有塘名降真,中植荷荇」。今自塘一里出洞門西峰,即王真君壇也。三井,在縣北二十里昭慶院東。唐時嘗遣使投金龍白璧。舊傳爲尼所觸,一井自塞,其二深不可測。每春夏時雨則眾流灌注,激涌雷吼,或云通海,又云海眼。李郢詩所謂「三井應潮通海眼」是也六。咸平中醮祭,投龍。夏英公竦銘云:「石罅山半,三井如鑿。員不可規,深不可度。亂澗四入,飛流外落。墜石不盈,驕陽不涸。冷激松檜,碧混崖崿。山靈所衛,神物攸托。簫鼓一鳴,雷雨偕作」。涌泉,在縣西一十五里。巖泉,在縣北六十里。龍鬚泉,在縣西七十里龍鬚洞口。以其噴薄如龍鬚之布,故名。

知识出处

赤城志

《赤城志》

本书是南宋时期陈耆卿纂修的一部台州总志。全志分地理、公廨、秩官、版籍、财赋、吏役、军防、山水、寺观、祠庙、人物、风土、冢墓、纪遗、辨误十五门,计四十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