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图书馆
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仙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赤城志》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038
颗粒名称:
仙居
分类号:
K927
页数:
8
页码:
三四六-三五三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台州市赤城山的记事。
关键词:
区域地理
地理志
台州
内容
栝蒼山,在縣東南五十里。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三百里,群山中最號巉絕。有八向焉:一向凝真宮,其七則臨海、黃巖、仙居、永嘉、樂清、雲、東陽七縣界,皆山脊綿接,今縣西蒼嶺亦其所通也。按《寰宇記》云:「栝蒼山,在州西四十里,今臨海真隱山,本號栝蒼,而天台之東亦有蒼山,蓋一山而綿亙三邑云。」韋羌山,在縣西四十里。絕險不可升。按《臨海記》云:「此眾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晉義熙中周廷尉爲郡,造飛梯以蠟摹之,然莫識其義。俗傳夏帝踐歷,故刻此石。其後守阮録攜吏民往觀,雲雨晦冥,累日不見而旋。」舊有綠筠庵。按舊志載:「韋羌山,亦名天姥,或又曰緯鄉,俗語譌也。」然《高僧傳》載曇蘭憩赤城事則曰:「韋鄉山,在樂安縣。」陶弘景《玉匱》則曰:「栝蒼西南一百餘里有偉美山。」《登真隱訣》則又曰:「偉羌山,多神異之事。」然則韋鄉一山而六者之名不同,未詳孰是。陳襄題云:「去年曾覽偉羌圖,云有仙人古篆書。千尺石巖無路到,不知科斗字何如?」「盤盤映氣四紆餘一,定有神仙此地居。天子正求伊與呂,如何不見起耕漁。天鞠精靈久貯儲,中間豪傑出無虛。鄉民世世家居此,爭使兒孫不讀書?」「峭壁回環幾百區,其間巖石可耕鋤。如何得片山如此,白首相將老母居。」「古意岏巑與世疏二,一官羈絆可歸歟?此山未及西山好,下有仙人結草廬。」「四友之賢世莫如,白頭終作一鄉居。此山不惜將錢買,歎息無因共結廬。」郭三益《題綠筠庵》詩云:「道人棲碧山,雲居在空曲。千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築。古木插空青,寒筠抱巖綠。時攜貝葉書,步入深林讀。雲衣冷蕭條三,靜對含煙玉。客來境非喧,客去境自足。宵眠護禪虎,晝引銜花鹿。庵中三昧語,藥我貪嗔毒。何當脫雙鳧,藜杖追高躅?」福應山,在縣東二里。陰陽家謂其居邑龍首,得地之勝,居人建浮圖其上,自是取青紫不乏焉。上有盡美亭,其下枕溪,巖壑俱秀。張修記云:仙居,邑之美者也,而一山盡焉。福應,山之美者也,而一亭盡焉。盡美亭者,非盡一山之謂,盡一邑之謂也。朝奉大夫龐公倅台之二年季,按屬邑,轍環七百餘里,可謂勞矣,然至於仙居福應,則徘徊四覽,嘯詠終日,欣然忘其歸,信乎美哉一日謂景修曰:「昔朱超石云:『登北邙遠眺,則眾美都盡『。予於此山見之矣。山距城二里,崢嶸獨秀,浮圖居其上,而亭居浮圖之南,予名之曰盡美矣,子爲予記之」。景修曰:「唯唯。」雖然,公之意豈有窮耶,不遺一景一物,兼收而並采,猶東西之不可相無也。邑之栝蒼、章甫、紫蘀、韋羌,皆峰巒險絕,巖洞瓌怪,而溪流淼然,煙雲晦冥,鷗鷺出沒,平波漁唱,斷隴樵歸,有騷人畫史不能工者,夫豈易名哉邑令劉君襲明,雅爲公知,圖序以告,於是又知福應山者,皇祐間令、樞密直學士陳公述古名之也。陳公賢先正,《勸學文》垂於世逾四十年。公實作是亭,公賢宰相子,人門冠代,不驕富貴,而意乃在乎山水之間,愚將見其美不專於竹石花木、風晴雨雪之際,而在乎學者之材也。噫,美於是盡矣又題云:「南亭不減北邙高,美景因公見一朝。已看溪山如在畫,更傳風雅似聞韶。栽桃定有仙家住,種竹寧無隱者招。秀氣當爲多士福,未應都放與漁樵」。楊崇題云:「清風送月上闌干,雲雨溪流破玉寒。我有三峰高興在,漫堂聊作畫屏看。」「醉後愁生任數奇,僧窗借夢入新詩。覺來著意尋桃李,除了春風總不知。」安洲山,在縣東南五里。舊名管山,又名九旬,上有潭。按舊志:「唐武德中僧灌頂講經於此,時漁者甚眾,頂勸止之。忽一夕風雨,旦視之,則爲洲矣。故更今名。」又按羅提刑適《灌頂行業記》云:師卜居安洲,以波瀾四絕,人跡不通,乃誓曰:「若使此地坦夷,來此講經。」未浹旬白沙涌出,地平如砥,乃講《金光》、《法華》二經,以答嘉貺,此與舊志語微異,今兩存之。放光墖山,一名綵仞山。在縣北二里。峰巒綺錯,秀迤可愛,上有浮圖,蓋周顯德六年僧德韶所創,與福應山、興道院塔列爲三。二溪駛其下,陰陽家曰浮牌形云。孟大武詩云:「綵仞氣浮三塔聳,浮牌聲振兩溪寒」。人以爲能狀一邑之佳致。紫蘀山,在縣北三十里。舊名竹山,與天台接。唐天寶中,明皇夢一人紫服而朝,自稱竹山神來呈瑞鳳,翌日果有鳳翔焉,遂改今名。今其側有瑞峰,又上有棲鳳亭。王戩詩云:「竹山絕頂古招提,景異相將竺齊。靈鷲雄吞台嶽小,瑞峰高壓斗牛低。雲深石怪宜僧隱,水靜山幽樂鳥啼。記得當年封紫蘀,只因丹鳳此中棲。」錢竽詩云:「雲鎖藤蘿石路深,旃檀林裏有叢林。萬山重疊雨添翠,一水灣環風漾金。午飯欲陪龍象住,夜眠要聽鳳凰吟。更求竹罅安禪處,老卻平生名利心」。峽山,在縣東南一十五里。下即純熙觀,按呂寶琛記云:「眾峰拱揖,列岫迂迴,遼展畫屏,高褰翠幄,溪澗隱映,致侔川峽,故名峽山。」觀此,秀概可想也。餘見純熙觀。張阜山舊經作「張父」,在縣西二十五里。自州而西,至常風望之,山巋然。東瞰縣治,譙樓南環以溪,北則有嶼及柘溪源等處,其泉谷深秀,舊傳逸民張阜居焉。水簾山,在縣西南四十里,與永嘉接。其中崖壁橫峙,有瀑自巔瀉,宛若簾垂,四時不竭。昔人留題有「今古長垂地,晨昏不上鉤」之句。巖下有石室殊廣,可容三十人。萬竹山,在縣西南四十五里。絕頂曰新羅,九峰回環,道極險隘,嶺上見叢薄敷秀,平曠幽窈,自成一村,薛左丞昂詩所謂「萬竹源中數百家,重重流水繞桑麻」是也。薛又有記。浮石山,在縣南三里南峰山南。下有巨石屹溪中,視之若浮動,故名。漁潭山,在縣東南七里。下瞰溪潭,居人嘗漁於此,故名。盂溪山,在縣北一十里。與彭溪等山接,東北界天台,西北連婺女,其中丘谷深窈,且多茂林,樵採者日往焉。青尖山,在縣北一十里。雄踞邑後,若擁障然。其中一峰極峻而尖,又以遠而長青,故名。石龕山,在縣東一十五里。上有石室,深三丈,廣逾一丈,俗傳神靈棲焉。石瓏崆山,在縣西南一十五里。上多巨石,瓏可愛,似仙都諸山。靈山,在縣西二十里淨梵院上。按舊志:「以禽鳥不棲,故名。」項羽山,在玉几山東三十五里。相傳項羽少時駐馬於此,有石馬跡尚存。彭溪山,在縣西北四十里。與盂溪及天台界接,其間林木可十頃,五穀雜貨略具,民樂居之。馮師山,在縣西二百一十里。與栝蒼嶺接,舊傳馮氏女學道於此,故名。枕溪山,在縣東南九里。以其瀕大溪,故名。白巖山,在縣西南一十五里。以其有白巖,故名。三井山,在縣北三十里。以有三龍湫,故名。桐林山,在縣南五十里,居人以造楮爲業焉。枕海山,在縣西六十五里。以其趾插海,故名。赤城山,在縣西七十里。以其山土石皆赤色,故名。曹官山,在縣西八十里,一名曹潭。石疊山,在縣南三十里。玉几山,在縣西五十里。南峰,在縣南三里。俗以一峰南立,故名。其巔四面軒舒,山水環擁,爲邑人游覽之最,有題詠甚盛。令劉光詩云:「百尺擎空窣堵波,群峰奈此獨高何鼓鐘鳴處是非外,天地望中蒼翠多。閒看野雲披玉柱,醉眠秋浪卷銀河。問師乞取窗前月,一榻清風許我麼」。雲峰,在縣西二十五里。以雲出小洞,故名。瑞峰,在縣北三十里。麻姑巖,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一名仙姑。巨石谽谺,矯如人立,昔麻姑訪王方平、蔡經,嘗隱於此,故以名巖。其上有洞,旁兩石相峙,高深各逾丈,俗呼風門。有麻姑像存焉。葉發詩云:「怪石任空碧,傳有神仙跡。元放古來游,孝先應曾歷。山前無斷碑,往事杳難覓。麻姑去不來,青鳥無消息」。太翁巖,在縣東四十里玉几山東。太翁者,不知何許人,相傳國初居此,山高無水,卓錫得甘泉,遇旱不枯。宣和中多避寇於此。景星巖,在縣西五十里。萬仞壁立,高處見井邑如錯綺繡,僧行機嘗縛茅以居,今爲尼庵。上有鹿頭巖,以其形似之而名。長數丈,坦曠可步,左右崖壁更峻絕云。漴水巖,在縣西南十五里。水自層崖飛瀉,薄如水簾狀。陽公巖,在縣西北三里。北有洞,高廣如屋三楹。珠頭巖,在縣南七里。赤城巖,在縣西六十里。護民巖,在縣南六十里。蒼嶺,在縣西北九十里。高五千丈,周回八十里,與雲界接,重岡複徑,隨勢高下,其險峭峻絕爲東浙之最,行者病焉。唐劉昭禹詩云:「盡日行方半,諸山直下看。白雲隨步起,危徑極天盤。瀑頂橋形小,溪邊店影寒。往來空太息,玄髪改非難」。東嶺,在縣東一里。與臨海界接,上有旋憩亭,令趙幻聞以山坳多晚風,故爲此以障之。馬蹤嶺,在縣北一十里。與永康、東陽界接,多草徑崎嶇云。界嶺,在縣東三十里。以與臨海界接,故名。十丈嶺,一名小峽嶺,在縣南五里。後嶺,在縣東北五里。江家嶺,在縣南七里。界嶺,在縣南一十里。北嶴嶺,在縣西北一十里。關嶺,在縣南二十里。石姥嶺,在縣東二十五里。栝蒼洞,在縣東南三十里栝蒼山之間。按《塵外記》:「栝蒼,成德隱玄之天,蓋第十洞天,列仙所居,在台之樂安,即仙居舊邑也。」又《寶藏名山記》云:「栝蒼洞,周回三百里,徐真人所治。真人名來勒,嘗得道上昇。至東漢,爲太極法師蒞職洞天,總司水旱罪福之籍。唐天寶七年,有慶雲覆洞,太史奏:『有真氣見於台宿。『詔建洞宮,榜曰『成德隱玄『」。舊傳此洞與處之玉虛宮通,自栝蒼嶺而言,東則屬台,西則屬處,是謂天門地戶,故不特處名栝蒼,而台之栝蒼門與此邑之栝蒼驛亦皆以是得名焉。寶曆中,道士葉藏質重修之。國朝天禧二年,投金龍白璧,賜額「凝真宮」。崇寧二年,令蘇敖奏聞,封靈應真人。光宗在儲宮,書「瓊章寶藏」四字鎮之。今上龍潛,亦賜奎畫及金鑄星官像。由是洞宮增重矣。洞口有石雲,其山曰福星山,道士馬自善所手培云。《雲笈七籤》云:「羊愔以夾江尉罷居,隱栝蒼山,一日與道士飲,忽仆而寤,云:有一人自稱靈英,邀入洞中,須臾石間迸出一物,指曰:『此青靈芝也,食之仙。『愔所食甚美。自是惟飲水,覺身輕骨鳴,時兄忻任樂安令,每往省之,朝去暮還,後入委羽山,人莫之見」。令劉光詩云:「古洞藏真不記年,翠崖蒼壁故依然。怪來一夜清無夢,身在仙家第十天」。
知识出处
《赤城志》
本书是南宋时期陈耆卿纂修的一部台州总志。全志分地理、公廨、秩官、版籍、财赋、吏役、军防、山水、寺观、祠庙、人物、风土、冢墓、纪遗、辨误十五门,计四十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