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赤城志》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856
颗粒名称: 臨海縣
分类号: D691.4
页数: 2
页码: 二三六
摘要: 大觀四年,令兩浙路相度不係繁難,縣丞並罷。紹興初,縣及萬戶並注丞。有《久客臨海有懷》詩,見《天台集》。其後縣滿萬戶置丞,而簿猶闕。葉翥,栝蒼人,紹興中至,慶元中同知樞密院事。建隆三年詔每縣置尉一員,因以戶口數定弓手額二。建炎元年詔兩浙路依河北例,招致弓手。樞密院乞各添差武人縣尉一員,指使一員,招致弓手以五百人爲額,知縣兼領,仍置將領部將,紹興四年罷。官至御史中丞,有詩見一鋒亭。王淮,東陽人,紹興中至,淳熙中拜左丞相,諡文定。王之望,襄陽人,紹興初至,終參知政事,有文集。今其寨改名亭場。遂於其地立寨,紹興十二年三月改就地名法安院駐劄,今名吳都。
关键词: 台州 宋代 官员 人事制度

内容

丞一員。熙寧四年,中書劄子:「諸縣主戶二萬以上,難治,乞置丞一員。」於是諸縣始有丞。崇寧中,或改主簿充丞。大觀四年,令兩浙路相度不係繁難,縣丞並罷。政和二年,復置。建炎元年,詔如係嘉祐以前員闕及萬戶縣方許置丞,餘並罷。紹興初,縣及萬戶並注丞。唐駱賓王,義烏人,武后時以言事下遷於此,後耿耿不得志,棄官去。見《唐史》本傳。有《久客臨海有懷》詩,見《天台集》。主簿一員。開寶元年,詔諸縣千戶以上依舊置令、簿、尉三員。紹興十六年,臣僚奏:創業初,人物稀少,乞將東南縣小而事簡者,簿常闕員而尉兼之。其後縣滿萬戶置丞,而簿猶闕。朱異劄子:「萬戶以下縣分已不差丞,卻多有主簿兼尉者,乞應如此去處,並特專置主簿一員」。從之。葉翥,栝蒼人,紹興中至,慶元中同知樞密院事。尉一員。建隆三年詔每縣置尉一員,因以戶口數定弓手額二。建炎元年詔兩浙路依河北例,招致弓手。樞密院乞各添差武人縣尉一員,指使一員,招致弓手以五百人爲額,知縣兼領,仍置將領部將,紹興四年罷。今尉銜內帶巡捉私茶鹽礬兼催綱。舒亶,四明人,民有使酒逐其從母者,亶命執之,不服,即斬之,投劾去。官至御史中丞,有詩見一鋒亭。王淮,東陽人,紹興中至,淳熙中拜左丞相,諡文定。監杜瀆鹽場?員。文臣。王之望,襄陽人,紹興初至,終參知政事,有文集。姚寬,會稽人,紹興中至,終尚書兵部郎中,有《西溪叢稿》,注《五代史》,葉侍郎適作集序。催煎一員。武臣。監章安稅場一員,今廢。管界巡檢一員。武臣。熙寧三年,準鈐轄牒:「備準樞密院劄子,兩浙路鈐轄、發運、提刑司奏請相度巡檢地分,除合改置減罷外,餘係控扼要害,各難裁省。」有旨依。數內台州三員:管界、臨門、松門。亭場巡檢一員。武臣。熙寧七年,準轉運司牒備準樞密院劄子,兩浙路提舉鹽事司奏:「宜於石窟頭添置巡檢一員,差兵級一百人。」有旨依□□□九年,兩浙路轉運司、東西路鈐轄司奏:「備准樞密院劄子,巡尉職皆捕盜,而所獲多少不侔,蓋以尉所用弓兵皆諳熟土人三,巡檢則用雜攢客軍,不許差出緝捉,所以常劣於尉,欲乞行下,應巡檢下兵級依舊額,於本處招置,就廨宇左右住營,諸處不得抽差。尋差著作佐郎熊皋等相度,咸以爲便」。有旨依。內台州係在温州七處巡檢數內,每處置都頭、副都頭各一人,十將、將、虞候、承局各一人,押官二人四,長行九十三人,料錢照熙寧三年指揮依教閱雄節條,全支見錢。今其寨改名亭場。吳都巡檢一員。武臣。靖康元年,準提刑司牒:「備準樞密院劄子,兩浙路提刑司奏相度到台州,黃巖縣地名盤山繡嶺、仙居縣白塔,皆取巡尉,相度處遙望,欲添置一員,招置土軍八十人。」有旨依。遂於其地立寨,紹興十二年三月改就地名法安院駐劄,今名吳都。

知识出处

赤城志

《赤城志》

本书是南宋时期陈耆卿纂修的一部台州总志。全志分地理、公廨、秩官、版籍、财赋、吏役、军防、山水、寺观、祠庙、人物、风土、冢墓、纪遗、辨误十五门,计四十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