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择师儒以重教化之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谢铎及茶陵诗派》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618
颗粒名称: 一、择师儒以重教化之职
分类号: K09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谢铎一生三次出仕,三次离职返乡。他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措施和主张,留下了一些奏章和文书,成为我们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谢铎 择师儒

内容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天下治,是师儒之职诚不可以不重。如臣等两京国子监官以至十三布政使司、南北直隶提学等官皆所谓师儒也。
  有如臣者至愚极陋,既病且衰,力不逮志,已甚愧负于初心,任匪其人,曷克更图于后效,愿乞早赐罢黜之恩,以为师儒不职之戒。然后力求道德之士,以为太学之师,若唐之韩愈、宋之杨时,庶几教化有赖,人材有作,而朝廷之委任,天下之仰望,不为虚也。至于提学等官,虽一方教化之司,实天下人材之责,拳足以黜陟其间,非如国学之徒守绳墨而不敢越;功足以培养其始,非如国学之坐视扞格而不可为。盖其官之所历,视国学虽为稍卑,而其职之所关,视国学则为最切。故必得廉静恬退之士而有严重刚方之操,风采纲纪之中而有涵养作兴之道者,庶足以称其任而不愧其职也。
  不然,或矫激以卖公道,或假托以盖私恩。在我者不能以不奔竞,何以禁人之不于我乎奔竞?在我者不能以不贪得,何以禁人之不于我乎贪得? 科贡由之而弊,人材以之而衰,其府州县学等官,固亦视其好恶以为向背, 因其劝惩以为贤否,盖又在所不必论也。凡若此者,臣岂敢推过于人而不归咎于己,其实天下之士,十数年养成于彼,而欲一旦责成于此,虽有智者,殆亦无如之何。① 谢铎提出选择两京国子监、十三布政使司、南北直隶提学等官员,应力求像韩愈、杨时等人那样学问道德皆彰明较著的人充当。只有这样,才能“教化有赖,人材有作,而朝廷之委任,天下之仰望,不为虚也”。由上可以看出,慎择师是谢铎一个重要的教育观点,而追根溯源的话,《礼记·学记》中的相关论述无疑是其继承的理论原点。慎择师的预设前提是教师自身的价值与作用非同小可,正如《学记》中指出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②教育的重要毋庸多讲,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因素,自身自然也具有了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甚至战略意义。一定程度上讲,教师乃是其传授道业形而下的化身,尊重教师也即尊重知识,故《学记》中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③当然这种崇高的价值定位亦对应地追加了胜任教师职业的难度。“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①《学记》这一段描述又将教师能力及修养加以普泛化地推广成跻身官僚阶层,进行管理统治的必备素质;对于受教者或者教育制度订立者而言,慎重择师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谢铎基本祖述《学记》的教育主张,只是更加强调教师的儒范素养,“廉静恬退之士而有严重刚方之操,风采纲纪之中而有涵养作兴之道者”,正是他理想中的人师范型。谢铎有“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天下治”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所以才特别强调师资建设。除了监官以外,地方提学的选拔任用亦不容小觑,因为其“功足以培养其始”,因此“其职之所关,视国学则为最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谢铎的人材培养观是层级性的、系统化的。虽然这种人材培养观是与当下教育制度相适应的产物,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育教学中的必然规律。

知识出处

谢铎及茶陵诗派

《谢铎及茶陵诗派》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重点考察谢铎的诗文主张及创作特色,并将谢铎和其他茶陵诗派成员结合起来一同考察,以概括“茶陵诗派”的全貌,评价“茶陵诗派”和谢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