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图书馆
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历史真实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谢铎及茶陵诗派》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607
颗粒名称:
二、历史真实观
分类号:
K09
页数:
2
页码:
124-125
摘要:
谢铎的顺变观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他认为:“人臣建策效计,当原其心,诚为国邪, 笨虽不就,君子予之;心不在国,假善以济其私,功虽幸成,君子不与也。
关键词:
谢铎
历史真实观
内容
上述历史顺变并不意味着评史标准流宕无依,应当指出的是,谢铎的顺变观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他认为:“人臣建策效计,当原其心,诚为国邪, 笨虽不就,君子予之;心不在国,假善以济其私,功虽幸成,君子不与也。”③从历史人物的初始动机来展开评价,而不是仅从其自身的口头表白和客观效果断定, 这亦是谢铎历史是非观的体现。谢铎“曹操、刘备”条举出曹操来佐证观点说: 刘豫州能以长坂之败,合江东而为赤壁之胜,则其于新附之蜀,唇齿汉中,必非苟苟轻出,以坐待自敝者也。操自称多智,则其计岂尽出懿、晔之下者哉?盖幸而得,未若不幸而不得,以养吾全胜之威,正有惩于前日赤壁之轻用,而重发于此。不然,操岂知足者,而能为是得陇望蜀之戒邪? 一日十惊之说,夫宁知非《晋史》故欲神懿之策,乃援晔以卑操乎?④ 魏军攻占汉中后,司马懿、刘晔劝说曹操乘势西指,攻取益州,曹操回答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邪!”七天后得蜀地降兵称:“蜀一日数十惊, 守将虽斩之,不能安。”曹操再问刘晔,后者说:“今已小定,未可击也。”从这条史料我们似乎可以得出曹操谨小慎微,以致坐失战机的结论,谢铎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晋史》故欲神懿之策,乃援晔以卑操”。他进而分析说:“操岂知足者,而能为是得陇望蜀之戒邪?”一方面刘备能够由襄阳兵败,转而联合东吴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已经表明其有卓越的领导才华和军事能力。他占领益州后,虽立足未稳但肯定已部署好兵力,准备打一场政权保卫战。另一方面, 赤壁之败的教训实在过于惨重,曹操理应慎重,“幸而得,未若不幸而不得,以养吾全胜之威,正有惩于前日赤壁之轻用,而重发于此”。由此我们看出谢铎对史料真伪的甄别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正如上面提到的,在确认史料可信的前提下谢铎又展开对传主“略迹原情”式的是非评价和价值判断。“人臣建策效计,当原其心”的主张,其实与谢铎一贯的“正心诚意”的理学思想相通。谢铎认为“诚”为真实无妄之谓,进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也,都是真实无妄,所以亘古亘今千万人,一个个都是如此,这便是天理之本然”①。谢铎将他的理学精神引入历史领域,这使其剖判人物过程中更为犀利、深刻。他不同意苏颖滨所称“陈平、狄仁杰待其(吕后、武则天)已衰而除正之,故身与国俱全”的观点,反而认为陈平以一己私利为中心,望风觇气、与世偃仰、假善济私,不能与狄仁杰相提并论。陈平固然帮助周勃翦除诸吕势力,迎立代王,但当初附合“诸吕分王”的也是他,所以“平之心不过贪生畏死,以保富贵而已”。因此,历史人物的真实动机决定了后世的评价,至于“其事之成不成,幸不幸,则君子不暇论也”。这说明在对历史事实的评判当中,谢铎挟进了大量的道德评价的因素。
知识出处
《谢铎及茶陵诗派》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重点考察谢铎的诗文主张及创作特色,并将谢铎和其他茶陵诗派成员结合起来一同考察,以概括“茶陵诗派”的全貌,评价“茶陵诗派”和谢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