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图书馆
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丁忧回乡的时间及服满谢病不起的原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谢铎及茶陵诗派》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569
颗粒名称:
二、丁忧回乡的时间及服满谢病不起的原因
分类号:
K81
页数:
4
页码:
21-24
摘要:
关于谢铎因父母亡故丁忧回家之事,《明史》本传不书年月,仅曰:“遭两丧,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黄绾《行状》稍详:“庚子,丁外艰,再罹内艰,守礼如古。”“丁艰”,犹“丁忧”,旧称遭父母之丧。“内艰”,旧称母丧。“外艰”,旧称父丧。李东阳《神道碑》则曰:“戊戌,以家艰去。”王廷相《墓志铭》不书年月。 《嘉靖太平县志·谢铎传》在时间上与李东阳的《神道碑》相同。
关键词:
谢铎
回乡
内容
关于谢铎因父母亡故丁忧回家之事,《明史》本传不书年月,仅曰:“遭两丧,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黄绾《行状》稍详:“庚子,丁外艰,再罹内艰,守礼如古。”“丁艰”,犹“丁忧”,旧称遭父母之丧。“内艰”,旧称母丧。“外艰”,旧称父丧。李东阳《神道碑》则曰:“戊戌,以家艰去。”王廷相《墓志铭》不书年月。
《嘉靖太平县志·谢铎传》在时间上与李东阳的《神道碑》相同。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谢铎第一次离职返乡的时间,有黄绾的“庚子” 即成化十六年(1480)和李东阳的“戊戌”即成化十四年(1478)二说。那么,哪种说法为确呢?《谢铎集》卷六九《谢病疏》曰:“臣原籍浙江台州府太平县人, 由进士历升今职。成化十六年四月十六日,丁父谢某忧,钦蒙照例还家守制。
本年六月二十二日奔丧至杭州府地面,又闻母高氏病故,照给勘合内事理具告本县。至成化十八年闰八月初一日,例该服满起复。”又《谢铎集》卷七十《乞致仕疏》:“成化十六年四月内,闻父丧回还原籍守制……”同卷《再乞致仕疏》: “成化十六年五月内,以丁忧还家……”以上三文当可证明谢铎丁忧离职时间为成化十六年五月。李东阳《神道碑》与《嘉靖太平县志·谢铎传》所记有误。
按当时制度,谢铎守制至成化十八年八月底,闰八月初一即可起复。谢铎《谢病疏》曰:“至成化十八年闰八月初一日,例该服满起复。”《谢铎集》卷十四有《伤感四首(成化十八年闰八月)》,其一曰:“泣血归来泪尽吞,枕苫空复念晨昏。三年竟掣《中庸》制,百岁谁酬罔极恩。忠孝力惭吾道久,乾坤心苦此生存。不才也识非先志,盛德多应付后昆。”表达了他对父母同年双亡而自己不及侍奉的内疚,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谢铎为什么在服除后坚决谢病不出呢?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最高的追求,谢铎曾为之而努力奋斗,并且在考中进士后改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荣耀的事。
谢铎是天顺八年(1464)登进士第的。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天顺八年甲申科》①,谢铎在二甲三十一名,李东阳为二甲第一名。《明史》本传曰:“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按,编修为正七品。黄绾《行状》曰:“甲申,登进士第,与今少师长沙李公、大司马华容刘公同选入翰林为庶吉士。益肆力学问,学士永新刘公、莆田柯公典教,皆深器之。成化乙酉,授编修,预修《英庙实录》,赐银币,升俸从六品。”按,谢铎登进士第后,与李东阳等人一起被选为庶吉士。《明史·职官志二》:“庶吉士留馆授职,往往溢额,无定员。……自洪武初有六科庶吉士。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者, 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三年试之。其留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②据《明宪宗实录》卷三“天顺八年三月”条,当时授第一甲进士彭教为翰林院修撰,吴(按即陆)、罗璟为编修,选进士李东阳、倪岳、谢铎、张敷华、陈音、焦芳、汪镃、郭玺、计礼、傅瀚、张泰、吴希贤、刘大夏、刘道、董龄、杜懋、史芳为庶吉士。又据《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十“成化六年八月”条,谢铎与李东阳、倪岳、焦芳、陈音被擢为翰林院编修。另《明实录·宪宗实录》卷四十五“成化三年八月”条,“翰林院编修李东阳、倪岳、谢铎、焦芳、陈音、程敏政, 检讨吴希贤,人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一袭”,各升俸一级。“茶陵诗派”核心人物在此时聚集于翰林院。
成化九年,谢铎奉旨校勘《通鉴纲目》,上《癸巳封事》和《论西北备边事宜状》。成化十一年秩满,进侍讲,加从五品俸,值经筵。关于这一段经历,《明史》本传有载,而黄绾《行状》说得更明白:“癸巳,被旨校《通鉴纲目》,先生因指历代得失,为疏数千言以进。曰:宋神宗好《通鉴》,理宗好《纲目》,徒知留意其书,不能推之政治。因论时政之失,宜求贤讲学,见诸行事,不为二君之徒好。甲午,被旨入读中秘书,条上西北备边事宜。略曰:河曲一方近失声援,诸国倚伏窥视。夫大河为关辅之限,而受降来胜又大河之藩篱,失此则河不可守,况又失河而退守,其何能及?况绥延经榆林至宁夏二千余里,列堡二十有三,马步军二万三千有奇,老羸半之,是以往岁寇掠如入无人之境。东自孤山、柏林诸堡,中自平夷、怀远诸堡,西自靖边、清平诸堡;又西则宁塞诸处直抵金汤,川安边诸处直抵环庆,花马池诸处直抵固原,以至土门、塞门、山城诸处,莫非敌入之路。朝廷久为搜套之策,疑而未决,及此无事,正宜蓄兵养锐,于大同、宁夏以为东西之援,渐图收复汉唐故疆与国初东胜之地。据三受降城以极形势,守其不攻者,策之上也。又曰:今用将帅,皆晚唐之债帅也,战没者士卒而名数不闻,克捷者士卒而赏归权势,克减之暴,办纳之艰,怨塞胸腹,得而使之乎?言甚剀切,皆凿凿可用。乙未,秩满,升侍讲,入预经筵,反覆推说,皆人所难言。”《癸巳封事》与《论西北备边事宜状》今存,见《谢铎集》卷六十九,是研究谢铎第一次出仕期间的思想的重要文献。
在积极仕进的状况下,即使父母双亡,也不该就此止足,那么,到底为什么呢?《明史》本传仅曰:“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这样的记载似乎太简单了些。其个中原因,今试考之。
首先,是父母在两个月中先后去世,悲伤过度,身体不好。谢铎《谢病疏》曰:“成化十六年四月十六日,丁父谢某忧,钦蒙照例还家守制。本年六月二十二日奔丧至杭州府地面,又闻母高氏病故。”未提及父母之死因,仅曰:“居丧以来,心神耗乱,气血摧毁,几不能生。”后又在《乞致仕疏》中提及此事,曰:“成化十六年四月内,闻父丧回,还原籍守制服阕,间忽患伤寒,变成劳弱等症,旋至两腿风湿麻痹,率难动履,一向告病。” 其次,谢铎是一位理学家,以天下为己任,在翰林院任职时,直言敢谏,对朝中官员,时有得罪。《明实录·孝宗实录》卷五十二“弘治四年六月”条曰: “(黄)孔昭为人处事多深刻,始不就科举,本欲取时名,后虽就科举,人惟识其初名而知其事者,则疑焉。孔昭重欲掩其自出意,则假道学之名自引高,与张元祯、谢铎、李钊等互相标榜,以钓虚名。(尹)旻止闻其名,即改吏部,及为文选郎中,则其家暴富,人颇议焉。因同类更相推重以道学之名,故人多为所欺。然所学不过记诵词章,助应对以饰外耳,其于正心诚意之学,叩之懵然也。方成化中,每早朝入掖门,当缙绅丛聚之中,必与铎辈论诗文,或又评程朱当时事,故声大言,欲闻于人,剌剌不休,如是者十余年。或厌之曰:此辈终日群居,何不讲学,而乃独于禁地严敬忙迫之际,岂平心易气从容论理时耶!彼剌剌若此,何也?况言论之际,作为微哂摇头之状,阴险伺人之情,识者尤甚鄙之。”①尹旻,时任吏部尚书。可见,作为理学家的谢铎、黄孔昭在当时的朝廷中与同僚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落落寡合,且常遭人攻击,谢铎可能为之感到心寒。
再次,谢铎父谢世衍与谢省创办了族学“会缌庵”;谢铎居丧期间,与族叔谢省扩建“会缌庵”,筹建“方岩书院”,并亲自执教其中,以继续乃父的事业。
《嘉庆太平县志》卷五《职官上·书院·方岩书院》:“明封翰林谢世衍与弟宝庆知府省创建,以教乡族之秀,而方石成之。”明潘辰《方岩书院诗序》:“成化庚子,翰林侍讲方石谢先生服阕不起,日讲学里中,从游者众,书舍不能容,请将其季父宝庆公就左近地图为书院。”《桃溪谢氏宗谱·谢铎简传》:“丧期满,几催谢病不出,与叔省扩建方岩书院,执教其中,并与亲友研文吟诗,游雁荡、天台等地。”按:方岩书院正式建成并命名在弘治二年。方岩书院的前身是会缌庵,《嘉靖太平县志·职官上·书院》和《宗谱·谢铎简传》概而言之,阅者当慎察焉。又按,会缌庵为方岩书院前身,为谢铎父世衍与族叔谢省所建。《嘉靖太平县志》卷四《职官上·书院》:“方岩书院:在县西北三十里,方岩山北。国朝封翰林编修谢世衍与弟宝庆守省所建。”李东阳《方岩书院记》:“自先生叔父愚得公以宝庆守致仕,始为会缌。”②谢省成化九年致仕。又《谢铎集》卷十六有《从太守叔父谒墓听诸少读书感而有述》诗曰:“偶从藜杖一登临,坐遍峰阴更水阴。芳草有情怜我老,落花随意觉春深。乾坤岂尽平生恨,丘陇粗酬此日心。莫怪深愁翻剧喜,忽听空谷有遗音。”最后二句写谢铎听到了“会缌庵”的朗朗书声,心中充满了喜悦。按诗的编年顺序推算,此诗作于成化二十年,谢铎时年五十岁。这段时间,谢铎在会缌庵还作有《缌山杂咏五十首》,收在《谢铎集》卷二十三。
知识出处
《谢铎及茶陵诗派》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重点考察谢铎的诗文主张及创作特色,并将谢铎和其他茶陵诗派成员结合起来一同考察,以概括“茶陵诗派”的全貌,评价“茶陵诗派”和谢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