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司马承祯与《桐柏道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5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司马承祯与《桐柏道藏》
分类号: B959.92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作为唐代道教领军人物,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开创了天台仙派,在初唐至盛唐时期名声显赫。司马承祯之名声,除了其所创立的道教理论体系,渊博的学识,擅长的书画艺术,精湛的制作琴剑镜技艺诸多原因之外,还有他开创的天台桐柏道藏雏形,为天台山增辉,为道教天台仙派张目,亦是一个重要原因。道藏,历代有之。陈国符的《道藏源流考》认为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道书为起点。该志著录道37家,993篇。其中黄帝和老子共有8家129篇。道家、黄老,与道教有密切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之一。该志还著录房中8家,186卷;著录神仙10家,205卷。足见天台《桐柏道藏》在这中华道藏中的重要地位,司马承祯开创《桐柏道藏》功不可没。
关键词: 道士 人物研究 中国 唐代

内容

作为唐代道教领军人物,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开创了天台仙派(或称南岳天台派),在初唐至盛唐时期名声显赫。司马承祯之名声,除了其所创立的道教理论体系,渊博的学识,擅长的书画艺术,精湛的制作琴剑镜技艺诸多原因之外,还有他开创的天台桐柏道藏雏形,为天台山增辉,为道教天台仙派张目,亦是一个重要原因。
  道藏,历代有之。陈国符的《道藏源流考》认为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道书为起点。该志著录道37家,993篇。其中黄帝和老子共有8家129篇。道家、黄老,与道教有密切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之一。该志还著录房中8家,186卷;著录神仙10家,205卷。
  晋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著录道经670卷,另有符500多卷,分为道经、记、符、图。刘宋时有皇家敕命编撰的第一部道书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著录道家经书并药方符图等,总1228卷。云1090卷已行于世。该书开了道书三洞分类的先河,对后世《道藏》的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有孟法师《玉纬七部经书目》。继之,有陶弘景《经目》、梁阮孝绪《七录·仙道录》、北周《玄都经目》、王延撰经目《三洞珠囊》7卷、《隋朝道书总目》、唐尹文操《玉纬经目》,整理道经者代不乏人。
  唐代皇帝因尊奉道教教主李耳为远祖,故尤其重视道经编纂工作。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有《一切道经》行世。《一切道经》乃武则天为唐高宗第五子武则天所生第一子孝敬皇帝李弘去世展哀情而编录,并亲为序。《一切道经》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的编成作了前期准备工作。
  司马承祯非常了解历代高道注重道书的搜集、收藏、编撰,作为宗师,自然也继承道统,注重于道书的搜集整理。唐景云二年(711),睿宗诏令司马承祯进京,问理身治国之道,且下诏,在天台桐柏山恢复桐柏观,建藏经殿。桐柏观的复建为司马承祯搜集整理道经奠定了基础,他即着手整理天台山历代道士留下的经书,并将自己数十年来编纂的道经,如《坐忘论》《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上清天地宫府图》《上清侍帝晨桐真人真图赞》《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等请人誉抄,计130余卷。抄成后,皆置藏经殿中。至此,《桐柏道藏》已初步形成,约藏经300余卷。从此,天台桐柏观收藏道书,蔚然成风。
  开元元年(712)七月,唐玄宗即位,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编成《一切道经音义》。当时,司马承祯受唐睿宗之召见后,离开京城,前往南岳。
  《一切道经音义》编成之后,唐玄宗派遣使者到处搜访道经。从唐睿宗敕令修建天台山桐柏观,到唐玄宗首次召见司马承祯,相隔十年,期间,司马承祯正致力于募人誉抄道经,形成《桐柏道藏》之时。
  开元九年,唐玄宗遣使迎请司马承祯入京讲道。司马承祯深知唐玄宗寻访道经之事,因此进京时,司马承祯将桐柏观中300余卷的道经,随载于长安,作为见面礼进奉给唐玄宗,编入《三洞琼纲》中。唐玄宗对司马承祯极为推崇,亲受法箓,成为道士皇帝。
  《桐柏道藏》对于唐王朝收集珍藏和编撰道书产生重要影响,对唐代道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天台仙派对道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
  司马承祯之后,其天台仙派的传承者,发扬司马承祯的道统,继续搜集整理各类道经,其中整理《桐柏道藏》卓有贡献的,当推冯惟良、叶藏质、杜光庭。
  冯惟良,事田虚应,天台仙派第四代传人,居天台桐柏观,整理校勘《桐柏道藏》。
  叶藏质,师从冯惟良,天台仙派第五代传人,守护《桐柏道藏》。他在桐柏宫之北玉霄峰,创石门山居。咸通十三年(872),唐懿宗赐名玉霄宫。叶藏质将桐柏观所藏道书,计700余卷,移于玉霄宫,称《玉霄藏》。
  杜光庭,事应夷节,天台仙派第六代传人,丰富《桐柏道藏》。杜光庭著述甚丰,随僖宗入蜀时,将所著《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塘城集仙录》《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等作品藏于天台玉霄宫中。
  五代时,桐柏道士朱霄外,重建藏经殿,藏越王钱俶所赐之金、银字道藏经200函,及新增道经,总藏经数达1000余卷。“五季重建道藏,其可考者,一在蜀中,杜光庭建;一在天台桐柏”①。其实,这两处道藏均由司马承祯开创的天台仙派传人所为。
  《桐柏道藏》对中国历史上内容最完备的《道藏》《大宋天宫宝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宋真宗遍求道书,曾派人来天台山。宋夏竦有《重建道藏经记》可证。宋雍熙年间(984-987),朝廷曾将桐柏道藏运往余杭传抄,后运回天台山。
  据统计,在4565卷的《大宋天宫宝藏》中,录自天台桐柏道藏的著述,有1300多卷,占四分之一强,在122卷的《云笈七签》中录自天台桐柏道藏的著述,有30多卷,占四分之一左右。
  明代所编的《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以及清代所编的《道藏辑要》等,都是以宋代的《道藏》为蓝本,因而也都包容了相当篇幅的天台桐柏《进藏》的内容。
  足见天台《桐柏道藏》在这中华道藏中的重要地位,司马承祯开创《桐柏道藏》功不可没。

附注

①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85年,第127页。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他人尚未涉足或者极少涉及的研究领域,深入挖掘研究,解读司马承祯“薄于为吏”的原因,试图破解他对天台山情有独钟的密码,剖析司马承祯与唐王朝三代帝王的关系,探究司马承祯的道家哲学理论和养生学说的奥秘,重点考察以司马承祯为始祖的道教上清天台派(南岳天台派)的传承发展(学说延伸)以及“仙踪十友”在司马承祯的影响下与天台山的关系等等,并探索司马承祯对其他诗人的影响,探讨司马承祯在唐诗天台之路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产生的影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