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天台山是神仙窟宅,必有仙人居住。道书有黄帝在天台山受金液神丹,太清真人彭宗治赤城,桐柏真人王子晋司侍帝晨、领五岳,九天仆射伯夷叔齐治桐柏,控鹤仙人驾鹤游天台,茅盈学道天台山等说法,还有引领王子晋驾鹤飞升的浮丘公,向葛玄传授道经的徐来勒,被茅山宗尊为始祖的魏夫人曾在赤城山修炼等记载。
在天台山道教诸神中,影响最广、名气最大的当属王子晋。他既是天台山道教的桐柏真人领五岳,又是佛教天台宗的护法伽蓝;天台宗传入日本之后,他又成为日本天台宗总本山——比睿山山神和日本“天台神道''的护法神。司马承祯对桐柏真人王乔信仰在承继师公陶弘景道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司马承祯在天台山隐居修道期间,曾撰有《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序》一卷。其序言云:其初率后仙,亦不足疑怪也。是以京陵之墓,经古启而剑飞,缑氏之祠,迄今立而神在。升化之事,事理昭然也。承祯,早处嵩岳,慕山林之抗迹。每谒庙堂,钦影响余灵,虚心以对风景,怀七日之如昨,瞻云天而悠思,仰三清之又玄。①序言介绍王乔在嵩山修道,后经天台浮丘公接引,于缑山驾鹤飞升。缑山有王乔庙。司马承祯学道嵩山,常常去缑山王乔庙拜谒,“影响余灵”,浮想起王乔驾鹤飞升的情景,“瞻云天而悠思,仰三清之又玄司马承祯详细描述:复以玉晨策命,当侍弼之荣秩。金庭宰职,赴桐柏之名山。五岳是司,群神所奉。八洞交会,诸仙游集。周紫阳受素奏之符,夏明晨禀黄水之法。密契者,传秘诀于同道。归诚者,告幽遁之殊庭。灵墟信奇,丹水济成神之域。福地旌异,黄云露不死之乡。林宇岩房,存诸柄憩。石梁峰阙,纪其登游。所以负岌幽寻,为室静处。希夷尚视听罕通。乃观仙传,追伊洛之发边。复披《真诰》,慕华阳之降形。轻运丹青,敬载图象。敢为赞述,庶表诚心。方以焚香启骯,窥天洞于素牒。听气内思,奉光仪于绛府。自以在世,迄于升真。凡有一十一图,纂成一卷。②飞升的王乔,被授予侍帝晨、领五岳司、右弼桐柏真人称号,赴桐柏山洞府金庭宫任职。因此,桐柏山成为仙人汇集,密传授道诀的圣地。司马承祯序言说得很明白,绘制这卷《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乃“复披《真诰》,慕华阳之降形。轻运丹青,敬载图象。敢为赞述,庶表诚心'',既叙述了绘制图赞的缘起,又表达对王乔的崇敬。
对王乔的信仰,虽从古代典籍《逸周书》《文选》中有所了解,但司马承祯创作《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的冲动来源于陶弘景的《真诰》。《真诰》有关王乔的记载有十余处,细列如下:(1)“越桐柏之金庭,吴句曲之金陵,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也”①。
(2)“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回八百余里,四面视之如一。在会稽东海际,一头亚在海中。金庭有不死之乡,在桐柏之中。方圆四十里,上有黄云覆之。树则苏呀琳碧,泉则石髓金精;其山尽五色金也。经丹水而南行,有洞交会,从中过,行三十余里则得''②。
(3)“岳夫人与弟子言书识如左……桐柏真人右弼王领五岳司侍帝晨王子乔。……右二十三真人坐西起南向东行”③。
(4)“又有一人年甚少,整顿非常,建芙蓉冠,著朱衣,以白珠缀衣缝,带剑,都未曾见。此人来,多论金庭山中事,与众真共言、又有不可得解者。揖敬紫薇、紫清、南真三女真、余人共言平耳。云是桐柏真人王子乔也。都不与某语”④。
(5)“六月二十九日夜,桐柏真人同来降,复谕授,令某书曰:;‘八朗四级,灵峰辽遐。……如其心并愆浪,目击色袂,动与罔罟共启,静与争竞之分者,此乃适仙路邈,求生日阔也。子其填之。'某书毕,取视,乃以见与”⑤。
(6)“王子晋文周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是为王子乔。灵王第三女,名观香,字众爱,是宋姬子,与子乔为别生妹。受子乔飞解脱网之道,得去入缑氏山中。后具与子乔入陆浑。积三十九年,观香道成,受书为紫清宫内传妃、领东宫中侯真夫人(注:此即中侯王夫人也)。子乔弟兄七人得道(五男二女)。其眉寿是观香之同生兄、亦得道”⑥。
(7)“写我金庭馆,解驾三秀畿。夜芝披华峰,咀嚼充长饥。高唱无逍遥,各兴有待歌。空同酬灵音,无待将如何。右桐柏山真人歌”⑦。
(8)“有道者皆当深研灵奥,栖心事外。但思味勤笃,糟粕余物,亦足自了耳。右桐柏真人言”⑧。
(9)“明晨侍郎夏馥,字子治,陈留人也。少好道,服术饵和云母。后入吴山,从赤须先生,受炼魂法。又遇桐柏真人、授之以黄水云浆法,得道。今在洞中”①。
(10)“桐柏有二十五人弟子,八人学佛”②。
(11)“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复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人适欲取视、忽飞入天中也''③。
陶弘景的《真诰》称王乔为“桐柏真人右弼王,领五岳司,侍帝晨”,首次确立了王乔在道教中的地位和职权以及与天台桐柏山的关系。
司马承祯的《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以陶弘景的《真诰》为基础,整理了王子晋的十一件事,共十一幅图,有图有赞,图文并茂,把王子晋与桐柏山具体形象化地紧紧相连。所载桐柏真人王乔行道分十一个场景,每个场景之事各有所本。前六幅乃借鉴古代典籍而绘制,第一幅,王子晋谏周灵王典故出自《国语·周语下》。第二幅,王子晋、师旷问答典故出自《逸周书》。第三、四、五、六幅均出自《列仙传》中王子乔传。第七到第十一幅,司马承祯则以王子晋为桐柏真人身份绘制的画像,以王乔治桐柏山,司五岳侍帝晨时,众仙会聚时的场景,突出天台桐柏山灵仙之福庭。
如果说,陶弘景在《真诰》中确立了王乔在道教中的地位、职权以及与天台桐柏山的关系。那么,司马承祯绘制《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凭借擅长的书画艺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变平板的文字为生动逼真的视觉艺术形象,给后世修道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序》云:桐柏真人王君,即周灵王之太子,子晋也。……缑氏之祠,迄今立而神在。化升之致,事理昭然。
承祯早处嵩岳,慕山林之抗迹。每谒堂庙,钦影响之余灵。对风景而虚心,怀七日之如昨,瞻云天而悠思,仰三清之又玄。
复以玉晨策命,当侍弼之荣秩。金庭宰职,赴桐柏之名山。五岳是司,群神所奉。八洞交会,诸仙游集。周紫阳受素奏之符,夏明晨禀黄水之法。密契者,传秘诀于同道。归诚者,告幽遁之殊庭。灵墟信奇,丹水济成神之域。福地旌异,黄云霭不死之乡。林宇岩房,存诸柄憩。羌梁峰阙,纪其登游。所以负岌幽寻,为室静处。希夷尚阕,视听罕通。乃观仙传,追伊洛之发边。复披《真诰》,慕华阳之降形。轻运丹青,敬载图象。敢为赞述,庶表诚心。方以焚香启甑,窥天洞于素牒。听气内思,奉光仪于绛府。自以在世,迄于升真。凡有一十一图,纂成一卷①。
司马承祯赞中提到桐柏名山,金庭洞天,石梁峰阙,灵墟福地黄云霭不死之乡,表明纂写图赞的缘由,“轻运丹青,敬载图象。敢为赞述,庶表诚心”,“庶表诚心”四字足以表达司马承祯对桐柏真人王子晋敬仰尊崇。
其记述第八事云:王君于金阙拜受策命。号曰侍帝晨,领五岳,司右弼王。桐柏真人既承圣旨,将赴洞宫。羽节导前,霓旌从后。龙舆降翥,鹤辔回翔。神仙侍卫,笙墩奏乐。下太清而乘云,指洞霄而稳驾。谅道气之灵景,真仪之盛观也。②画的是王君乘云车羽盖,仙灵侍从,旌节导引。龙鹤飞翔,从天而降,欲赴桐柏山洞宫事。赞曰:“班锡所禀,羽仪咸备。云景浮轩,龙鹤骋辔。节导从,云仙会萃。自天乘阶,瞻山赴位。”第九事云:天台山,一名桐柏栖山。山有洞府,号曰金庭官。精晖伏晨,光照洞域。琼台玉室,莹朗轩庭。泉则石髓金精,树则苏牙琳碧。信谓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也。王君处焉,以理幽显,侍弼帝晨。有时朝奉,领司诸岳。群神于兹受事矣。
图画桐柏山,作金庭洞官。王君坐在官中,众仙侍卫。并五岳君各领佐命,等百神来拜谒。赞曰:山有玉洞,官曰金庭。九天通象,三晨伏精。
侍帝斯任,弼王所贞。领司五岳,统御百灵。①其第九事叙述的是王子晋从天宫受命返回天台桐柏山洞,端庄凝坐,等候众仙拜谒。画的是桐柏山金庭洞宫图,王子晋坐在宫中,众仙侍卫,并五岳君各领佐命,等百神来拜谒,“领司五岳,统御百灵”。
第十事介绍的是紫阳真人周季山,昔年进入桐柏山见真人王君,王子晋授周季山《素奏丹符》,以及明晨侍郎夏馥来到桐柏山,遇见桐柏真人王子晋。王子晋授夏馥“黄水云浆''之法的情景。
画的是“真人周季山作道士服于桐柏山,见真人王君。王君以左手执《素奏丹符》,欲付周君,周君长跪而受之。作夏馥着古人衣,遇见王君。王君把一卷书欲付馥,馥长跪,举两手受之。其周、夏二人,皆作山人装束。各作一笈,解在其人边石上,著跪于王君。王君作真人衣服,并有三五个仙人侍在左右”。赞曰:“周君访道,丹符见授。夏氏求仙,黄水之究。炼形奇术,非师不就。幽感爰通,冥期可候。”②司马承祯首次以图说形式,把太子王乔司管辖桐柏金庭洞天之事形象化、具体化。司马承祯之后,天台桐柏山名闻遐迩。
五代天台山道士王松年的《仙苑编珠》引“《仙经》云:仙位为侍帝晨,领五岳,司桐柏真人,治天台金庭洞”③。徐灵府的《天台山记》亦有相类似的记载。
元道士赵道一编写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载:王君名晋,字子乔,亦名乔,字子晋。周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生而神异,幼而好道,虽燕居宫掖,往往不食,端默之际,累有神仙降之,虽左右之人弗知也。常好吹笙作鸾凤之音,声贯行云,响满宫掖,白鹭朱凤延颈鼓翼,集而听之,奇禽异鸟率舞庭砌,以为常也。
一日,天台山浮丘公降道要,使修石精金光燕景录神之法。是时,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太子晋累谏不听,以其忤旨,遂退其别宫戒斋思道。浮丘公密降其室,赐以灵药,接以登高山。
后数年,友人林良遇子晋于缑山之上,谓良曰:“七月七曰,我当升天,可与故人会别也。''至是,良与故人群官登山,见子晋弃所乘马于涧下饮龊如初。子晋乘白鹤挥手谢时人,升天而去。远近观之,咸曰:“王子登仙。”遂言曰:“王即吾姓也。”因以为王氏。是时,群官拜别,回拜,所乘马焉,亦飞空而去,今有拜马涧在焉。
子晋升天为右弼,主领五岳,司侍帝晨,号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①该文是王子晋故事的集大成者,将历史与传说有机结合,将传统与地望自然融合,且明确说明浮丘公是天台山神仙。史籍关于浮丘公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是黄帝时的炼丹师。
天台山不单有浮丘公引王子晋驾鹤飞升,相传葛玄在天台山学道的第二年,即光和二年(179),太上老君敕侍经仙郎徐来勒等三真人下降,授葛仙公《正一劝戒法轮妙经》《灵宝经》等36卷仙经。
可以说,桐柏真人王乔主桐柏、司五岳、侍帝晨是吸引司马承祯来天台久住天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