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萧统选《游天台山赋》编入《文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492
颗粒名称: 一、萧统选《游天台山赋》编入《文选》
分类号: B959.92
页数: 4
页码: 34-37
摘要: 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人,出生于湖北襄阳。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为丁贵嫔(丁令光)。天监元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去世,谥号“昭明故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天正元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大定元年,其子萧警建立西梁,又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后因避难迁居于此守庙,发族繁衍。由上可知,昭明太子选《游天台山赋》入《文选》自有钟情天台山的基因在,否则难以解释,他为什么把《游天台山赋》当作游览名山赋唯一的典型看待。
关键词: 道士 人物研究 中国 唐代

内容

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祖籍江苏武进)人,出生于湖北襄阳。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为丁贵嫔(丁令光)。天监元年(502)十一月,萧统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去世,谥号“昭明故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其子萧警建立西梁,又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笃好玄学,亦信道教、术数、佛教。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南史》本传称他“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宋徐钧有《昭明太子》赞道:“有德无年亦可矜,腊鹅兴谤竟难明。当时虽不为天子,《文选》犹传万世名。''这部诗文总集仅用30卷篇幅,大体上包罗了先秦至梁代初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文选》30卷,共收录作家130家,上起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的作者)、屈原,下迄当时,唯不录生人。书中所收的作家,最晚的陆倕卒于普通七年(526),而萧统卒于中大通三年(531),所以《文选》的编成当在普通七年以后的几年间。《文选》的选录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以“文为本”。
  全书收录作品514题。编排的标准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文选·序》)。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等38小类。诗与赋所占分量最多。按内容把诗分为23门;把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门。这样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
  15门赋共收赋54首。其中游览门的赋仅选了3首,即王仲宣(王粲)《登楼赋》、孙兴公(孙绰)《游天台山赋》、鲍明远(鲍照)《芜城赋》。《登楼赋》乃王粲登当阳城楼所见所闻所感而作,《芜城赋》为鲍照登广陵故城而作,唯有《游天台山赋》为东南形胜天台山而作。
  举国那么多名山大川,那么多骚人墨客游历赋颂,在全部54首赋中,昭明太子仅选了《游天台山赋》为游览山川的赋体代表性作品。他曾说“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文选·序》)。昭明太子为什么单单看上了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为游览类代表作?除了《游天台山赋》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华,才情并茂,胜景迭出外,相传昭明太子曾在将军曹璟宗护卫下隐居天台山平桥开岩,情钟天台有关。
  史籍中关于昭明太子与开岩的记载不多,但在昭明太子庙边的天台平桥镇上曹村曹氏裔孙世代传颂。
  曹璟宗晚年携家来此居住,并建庙祭祀太子,守庙至终。唐僖宗时,曹氏后裔曹经科取进士,于唐僖宗四年对太子庙进行重修。后因避难迁居于此守庙,发族繁衍。今台州、金华曹氏多出其后,每年清明,曹氏许多后人来此,沿袭着先谒拜昭明太子庙,再祭祖的风俗,缅怀昭明太子、共仰先祖遗德。
  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天台人齐召南曾居此读书作文,其《昭明太子庙》诗云:一间茅屋傍僧寮,谁道维摩到石桥?为爱天台曾选赋,尚留宝塔自名萧。野人岩下呼万岁,啼鸟声中忆六朝。惆怅夜来明月上,好骖鹤驾并王乔①。
  齐召南此诗紧扣昭明太子隐居开岩选编《文选》之事,先说昭明太子没有到石桥,而住在开岩的一间茅屋里,紧靠着边上的僧寮开岩寺。次则点明太子“为爱天台''而选录了孙绰的《游天台山赋》,还有赤城山上的梁妃塔。昭明太子居住的岩,俗呼为“野人岩'',人们来岩下呼唤缅怀昭明太子,回忆叙说着六朝旧事。每当惆怅之时,乘着朗朗明月,与王乔一起驾鹤遨游。
  “尚留宝塔自名萧”,指的是天台赤城山巅之塔——梁妃塔。《天台山方外志》记载:“赤城塔,在赤城山巅,七级,高二十丈。梁岳阳王妃建。旧有三所。今唯余一。中藏佛舍利子四十九颗。五代韶国师重修,存二十八颗。''①又《宋天台般若新寺砖塔记》云:“按《越都图经》并古碑记云,梁朝岳阳王者是昭明太子第三子即梁萧警,是第二生梁王是也。于赤城山顶造砖塔三所。”②梁妃塔,是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岳阳王萧警为其王妃所建,塔高27.5米,矩方七层,初建时原有三塔。与国清寺隋塔遥遥相对。唐会昌五年(845)被废,咸通(860-847)中由僧宗丘募捐重修了其中一座,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僧德韶又重建,重建时获得舍利49颗。并放置在各个寺院中。梁妃塔是赤城山的标志,是天台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萧察,即梁宣帝萧答(519562),一作萧察,字理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南北朝时期西梁(后梁)皇帝,西梁政权建立者,555年562年在位。
  萧警初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封岳阳王,历官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中大同元年(546)为雍州刺史。太清三年(549),其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为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所攻,萧警于是率众伐江陵(今属湖北),兵败逃归,称藩西魏。承圣三年(554),西魏攻打并平定江陵,次年,被立为梁主,年号大定。是为西梁。大定八年(562),萧詧去世,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
  萧詧何以要为其王妃在天台赤城山顶建塔呢?从历史沿革看,台州很长历史时期属东扬州管辖,而萧詧曾任东扬州刺史,换言之,天台乃萧詧管属地.选择管属地为其王妃建塔,亦在情理之中。此其一。选址赤城山顶建塔,因赤城山乃天台山南门,孙绰云“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标者,标志也。在天台山南门标志性的赤城山顶建塔,可见萧警选址深受《文选·游天台山赋》的影响。此其二。
  由上可知,昭明太子选《游天台山赋》入《文选》自有钟情天台山的基因在,否则难以解释,他为什么把《游天台山赋》当作游览名山赋唯一的典型看待。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他人尚未涉足或者极少涉及的研究领域,深入挖掘研究,解读司马承祯“薄于为吏”的原因,试图破解他对天台山情有独钟的密码,剖析司马承祯与唐王朝三代帝王的关系,探究司马承祯的道家哲学理论和养生学说的奥秘,重点考察以司马承祯为始祖的道教上清天台派(南岳天台派)的传承发展(学说延伸)以及“仙踪十友”在司马承祯的影响下与天台山的关系等等,并探索司马承祯对其他诗人的影响,探讨司马承祯在唐诗天台之路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产生的影响。

阅读